Workflow
数商兴农
icon
搜索文档
大学生开直播 以青春镜头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 2025-08-16 06:49
今年暑期,各地高校组织学生走进乡村开展社会实践。不少实践团队与时俱进,将"直播"纳入实践内 容。 他们运用"电商直播"新模式,帮农户"带货"特产、跻身文化主播赛道,让镜头聚焦乡村文化…… 7月的"药都"江西省樟树市,中草药香气在青砖古巷间蔓延。宜春学院的大学生们扛着直播设备穿梭其 间,将镜头聚焦在当地非遗项目中药炮制技艺上。药学专业的学生化身讲解员,为观众讲解药理知识。 "我们大学生在'三下乡'中到底能为当地做些什么?"出发之前,宜春学院"岐黄文化·青春传承"暑期"三 下乡"社会实践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播"成了团队的答案。 宜春学院"岐黄文化·青春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非遗学堂直播。团队供图 大学生镜头激活乡村旅游路线 "这条溪水可是浏阳'本地土著',源头在大围山深处,比矿泉水还干净!"清晨的湖南省浏阳市龙溪谷溪 水清凉,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文旅志愿服务队赴浏阳、益阳社会实践团来到这里,用接地气的话语开 启乡村旅游推广直播。 镜头背后,是无声的攻坚。团队技术组扛着设备沿溪流徒步,在信号盲区架设便携Wi-Fi;文案组深夜 逐条分析弹幕高频问题,把生硬的安全提示优化成贴心提醒…… 这支队伍的组建源 ...
人民财评:优质农货“好味道”激发消费新活力
人民网· 2025-07-29 14:38
行业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优化供给、创新流通、激活市场释放农产品消费潜力 [1] - 政策聚焦绿色精品农产品生产,重点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 [1] - 政策目标包括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实现优质优价,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1] 供给优化 - 强调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以科技赋能和全流程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 [1] - 通过提高"三品一标"水平,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化、多元化农产品的需求 [1] 流通创新 - 线下渠道拓展包括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如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丰富消费场景(进商圈、街区、景区)以及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等基础设施 [2] - 线上渠道强化网络销售潜力,提升直播电商水平,深化"数商兴农",推动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模式 [2] 市场激活 - 通过专题科普宣传倡导营养健康消费,强化品牌引领增强消费信心 [2] - 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加快内外贸一体化促进消费内外联动 [2] - 政策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上下游产业整合及跨界联动,延伸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 [2] 消费升级 - 优质农产品被视为消费升级的"刚需"和激活内需潜能的"密钥",匹配多层次消费需求 [2] - 政策旨在通过消费升级撬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
十部门: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快讯· 2025-07-27 10:09
政策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1] - 方案强调深化拓展"数商兴农" 组织各地围绕兴农主题开展网络扩消费活动 [1] - 要求电商平台升级服务 全面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1] 电商平台业务拓展方向 - 引导电商平台结合县域消费需求 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新业态 [1] - 拓展生鲜超市、便利店等本地零售供给渠道 [1] - 推动优质农产品企业与电商平台强化合作 [1] 纺织服装行业电商机遇 - 鼓励以棉毛麻丝为主要原料的纺织服装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 [1] - 顺应国风国潮趋势 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偏好打造畅销产品 [1] - 支持开展首发首秀等营销活动 [1]
乡村在云端:闽侯搭上电商“加速车”
搜狐财经· 2025-07-17 22:36
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影像化传播 - 新媒体技术与乡村产业振兴结合成为城市发展关键 旨在突破地域局限通过影像力量触达更广阔市场 [1] - 实践团队探访福州首邑融媒体与闽侯县供销社 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探寻可行路径 [1] 电商直播运营模式 - 福州首邑融媒体采用规范化专业运营 配备专业直播间设备如柔光箱 导播台 多角度实时监控 [3] - 选品逻辑强调有故事 有品质的本地货 需通过资质审核 口感测评 性价比比对等多道流程 例如绣球菌 线面 橄榄等特色产品 [3] - 直播环节设计融入农户故事 限时秒杀 产地连线等互动 目标为让消费者看见价值 农户得到实惠 [3] 助农电商发展现状 - 闽侯县供销社自2024年4月发力电商助农 实现70多万元销售额 单场直播最高观看人数突破1300人 [4] - 面临系统性挑战包括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供应链整合 物流优化 物流成本与产品体量相关亟待优化 [4] - 缺乏专业传媒人才导致内容呈现朴素 宣传方式虽善用讲故事但市场半径仍局限于本地或产地 [4] 特色产品与市场拓展 - 直播产品包括闽侯特色鸭货 线面 橄榄 米熏鸭翅等 承载农户生计 [5] - 福州首邑融媒体与宁夏等地共建电商文化传媒协作网络 闽侯县供销社积极向外拓展销路 [5] - 实践体现"数商兴农"战略基层实践 通过融媒体打通"田间到云端"通路 [5]
“数商赋能产业升级”2025涪陵区618电商节火热进行中
搜狐财经· 2025-06-20 23:42
电商节活动成果 - 2025涪陵区618电商节期间乡村主播直播大赛累计带货销售额突破180万元 [1] - 涪陵榨菜、大米、菜籽油等农特产品通过直播热销全国 [1] - 数字消费模式显著助力乡村振兴成效 [1][14] 直播大赛赛事情况 - 全区55名新农人参与乡村主播直播大赛决赛 [3] - 冠军为村书记小袁,亚军包括小谭的向阳日记和小张书记,季军有江涪小邮等4位主播 [3] - 获奖主播通过融合产品与乡村故事实现实力带货,是180万销售额的重要贡献者 [7] 电商生态建设 - 成立"涪州V力量"联盟分会标志着本土电商资源整合进入新阶段 [11] - 为15位网络达人颁发"涪陵甄品推荐官"证书以加强产销对接 [11] - 新加入电商协会成员集体宣读倡议书推动行业发展 [15] 消费促进措施 - "惠聚电商节"商超福利与"汽车展销季"购车钜惠活动将持续至6月底 [13] - 线上线下联动叠加消费券发放有效拉动区域消费 [13] - "生鲜水果季"助农直播将持续至8月底为农民增收 [13] 数字化转型方向 - 活动是涪陵探索"数商兴农"的实践案例 [14] -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联动、平台赋能加速构建数字商业生态 [14] - 数字化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14][17]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数字”红利润泽八桂乡村 智慧赋能绘就振兴画卷
央广网· 2025-06-14 13:34
数字乡村建设与文创产业发展 - 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文创+直播"模式推动瑶族特色文创产品销售 文创产品包括扎染瑶族耳饰、瑶风镜子、瑶锦冰箱贴等纯手工制品 直播带货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2][4][5] - 返乡创业者利用新媒体展示传统工艺 如陈照文工作室通过慢直播呈现瑶锦织造过程 计划结合短视频吸引年轻观众 [5] - 富川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2020年以来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56.69亿元 连续四年突破十亿元 [7]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转型 - 富川农产品产业园电商孵化中心开展"新农人"培训 农民通过直播推广脐橙、特色美食和山水风情 形成"村播+"创新模式 [7] - 广西"数商兴农"行动成效显著 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6.9%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4.1% 新增2048个农产品网店和513个县域电商企业 [9] - 广西带货主播超7000名 累计直播127.3万场 同比增长33.7% [9] 智慧农业实践与效益 - 刘圩镇晟发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投资1.07亿元 采用物联网系统实现远程管理 产量比露天种植稳定增长40%-50% [10][12] - 基地规划建设80个大棚 已试种近40个品种 产品销往广东、湖南等地 通过"五金"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12][14] - 2024年基地带动农民打工超1.5万人次 创造230万元收入 扶持10多个致富带头人 [14] 广西农业现代化进展 - 广西设施农业年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 智能化农业项目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变革 [15] - 智能大棚技术解决作物依赖天气问题 实现全年稳定供应 对保障"菜篮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12][14]
茂名荔枝“触网”记,拼多多“千亿扶持”如何让荔枝从“小特产”到“大生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3:39
荔枝产业概况 - 高州荔枝产量占全球十分之一,2025年种植面积达59.14万亩,预计产量超28万吨,有望创新高 [1] - 高州荔枝品种丰富,供应期长达4个月,从4月早熟品种三月红到6月中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形成时间差竞争优势 [1] - 荔枝在东方文化中被称为"东方爱情果",具有独特风味和品牌价值 [1] 电商平台扶持政策 - 拼多多启动"千亿扶持"计划,三年投入千亿资源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其中"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重点扶持优质农货 [1] - Q1拼多多营销费用支出达334亿,同比增长43%,通过流量倾斜、物流补贴、技术降本等组合拳支持荔枝销售 [2] - 平台实施分级流量匹配机制,明确荔枝品种价格带和规格标准,引导商家分级销售高品质产品 [7] 销售表现与商家案例 - 2024年高州荔枝电商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超2亿元,线上渗透率达30% [2] - 头部商家"荔小枝"日销量目标8000-10000单,2019年已在平台实现日发五六千单的业绩 [5] - 黑标店铺"青舞水果生鲜旗舰店"通过平台政策拓展新品种,提高利润空间 [8][9] 物流与品质升级 - 高州荔枝电商销售占比超30%,拼多多成为连接全国市场的重要桥梁 [11] - 冷链物流突破保鲜限制,妃子笑需泡冰水预冷,桂味需恒温库处理,物流效率显著提升 [11] - 平台推行单链接单规格销售模式,明确标注荔枝品种和单果重量,提升消费透明度 [13] 产业生态影响 - 电商平台稳定荔枝价格,避免经销商压价伤农,形成"优质优价"生态 [13] - 拼多多"多多好特产"行动通过产地直连、智能仓储等基建投入,整合分散农户进入数字化供应链 [14] - 返乡创业年轻人推动电商品牌建设,助力破解"锁鲜难"问题 [11]
活跃在科技强农第一线,拼多多(PDD.US)联合主办的这场训练营让“田间智慧”走出国门
智通财经网· 2025-06-05 17:14
农业强国战略规划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需以人才、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为支撑 [1] - 规划将农业强国建设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对应农历小满与芒种节气关键农事期 [1] 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 - 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与拼多多联合主办"2025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聚集8国18名青年农业创业者,聚焦数字农业创新与人才培养 [1][2] - 训练营以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为主阵地,涵盖绿色高值种植模式学习、农户行为画像调查、特色水果示范园探访等环节 [2] - 参与者均为历届"全球农创客大赛"获奖者,具备农业科技创业经验 [2] 拼多多的农业支持举措 - 拼多多持续推动农产品上行,支持五届"全球农创客大赛"、三届"科技小院大赛",并联合主办本次训练营 [2] - 2024年4月推出"千亿扶持"计划,资金重点投向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领域 [2] - 未来三年将继续依托该计划助力全球农业人才培养和农研技术创新 [8] 科技小院模式与国际合作 - 科技小院由中国农业大学首创,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兵团,数量达1800余个,输出大量农技人才 [6] - 模式已扩展至坦桑尼亚、巴西等11国,为非洲、南美洲提供农业解决方案 [6] - 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通过养分智慧管控平台减少洱海氮磷排放30%以上 [4] 全球农创客大赛进展 - 大赛自2020年举办以来累计孵化600个青年农业项目,覆盖75个国家 [8] - 2024年最新一届大赛聚焦气候适应、供应链效率与营养安全,前六名队伍将在中国决赛并角逐罗马展示机会 [8] 国际农业技术交流案例 - 秘鲁农创客罗宾森通过入户调研了解中国农户机械种植与先进理念,认为中国农业正向生态高值方向转型 [3] - 肯尼亚农创客凯莱布认可微生态种植技术,亩产值达28000元/亩,计划在非洲推广 [4] - 云南宾川柑橘科技小院通过"双减一排"技术(减化肥、减农药、减碳排放)改善土壤酸性问题 [3]
梧州市电商以“数商兴农”为引领 推动传统业与电商融合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05 10:30
梧州产业概况 - 梧州拥有田七牙膏、新华电池、中华跌打丸、中恒血栓通、三鹤六堡茶、双钱牌龟苓膏等一批知名品牌,广西19个中华老字号中梧州占6个,数量位居第一 [1] - 梧州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之一,被誉为"人工宝石之都",人工宝石加工产品年产量占全国80%、全球70%以上,技术规格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 电子商务发展 - 梧州以"数商兴农"推动传统业与电商深度融合,六堡茶、龟苓膏、人工宝石等企业通过抖音、淘宝、视频号等平台实现线上多元渠道销售 [3] - 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带被阿里巴巴国际站列为"十大数字化外贸产业带" [3] - 2024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亿元,4月获批设立中国(梧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4] 跨境电商布局 - 梧州综保区作为跨境电商重要载体,已落地拼多多保税仓、淘宝保税梧州一号仓,并上线跨境电商直播基地,构建"直播+平台+供应链"生态圈 [4] - 建成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2个,形成"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服务体系,六堡茶、蜂蜜等通过冷链直达大湾区 [4] 农产品加工数据 - 2024年梧州市农产品加工总值超209亿元,加工转化率73.28%,创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7个 [4] - 13家企业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六堡茶产业成效显著,被誉为中国六堡茶之乡 [4] 政府发展愿景 - 梧州市政府提出"全域全季"发展理念,推动六堡茶等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 [6]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 如何更好地培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强农兴农人才?
央广网· 2025-04-30 01:33
科技小院模式创新 - 全国首个"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揭牌,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由高校、政府和电商平台联合建设 [1][4] - 科技小院通过"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模式,培养既懂科研又懂销售与田间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人才培养闭环 [4][10] - 全国已有1800余个科技小院,从单纯农研扩展到产业链整合,推动农业全链条变革 [12] 数字化与电商赋能 - 电商平台为科技小院提供销售渠道建设支持,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电商运营意识,解决农产品"种得好但卖不出"问题 [4][6] - 拼多多等平台观察到90后"农二代"与科技小院学生在理念碰撞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品牌化发展 [6][8] - 数字化工具如"洱海流域养分智慧管控平台"被农户广泛应用,提升绿色生产效率 [5][10] 人才培养机制转型 - 农学生通过一线实践发现问题并反馈生产,形成"从生产到生产"的闭环培养体系 [10][12] - 教育方向转向市场需求驱动,鼓励学生在国民经济主战场锻炼,结合消费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12] - 科技小院作为项目孵化器,为创业学生整合资源,典型案例包括杨静放弃人才引进机会返乡创业 [1][2][5] 产业链整合案例 - 杨静团队开发的油菜苔产品因缺乏产业链支持滞销,后通过科技小院协作网整合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链 [2][4] -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农户画像研究、电商供应链效率等课题,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 [10] - 张福锁团队从盐碱地治理转向市场对接,去年丰收节活动实现单晚高销量,验证产业链整合成效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