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建科智能发布钢筋网焊接与桁架焊接新品,引领钢筋加工行业智能化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15:18
日前,建科智能(300823)在公司新品发布会上推出多款智能焊接机器人新品,涵盖了钢筋网焊接、桁架 焊接及楼承板专用焊接等多个应用场景,为建筑、桥梁、核电、预制构件等行业提供更高效、更节能、 更安全的智能装备解决方案。 在钢筋加工行业面临订单规格多变、设备调整耗时长、人工依赖高等痛点的背景下,建科智能这次推出 的HW-WZD13智能钢筋网焊接机器人集群和SJL300T-20X智能全自动钢筋桁架焊接机器人实现了行业重 大技术突破。HW-WZD13通过MES系统实现30秒内快速更换规格,将操作人员从3—4人减少至1人,大 幅降低人工成本;SJL300T-20X采用全主动轮式步进技术,精度达±0.15mm,同时实现装机功率下降 50.5%的节能效果。 柔性生产新标杆:HW-WZD13智能钢筋网焊接机器人集群 HW-WZD13智能钢筋网焊接机器人集群生产线是建科智能历经五年研发、持续升级迭代的第三代产 品,旨在满足客户对柔性生产和全自动化的需求。该产品针对传统焊网厂因订单规格多变、调整设备耗 时过长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痛点,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HW-WZD13可根据MES系统订单实现横、纵筋自动切换,网 ...
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倍 中国经济三季报出炉
环球网· 2025-11-02 17:02
在这家企业的产线上,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一块块镀铝钢板刚刚生产完毕即将发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钢板的强度是普通钢材的6~7倍,强度可以达到 2000MPa,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钢材面积上能承受一头5~6吨大象的重量而不变形或断裂。有了它不仅可以实现汽车重量减轻超10%,还可以使汽车续航里 程提高6%以上。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单庆林: 前三季度,公司高端品种钢比例达到82%,新产品贡献率超过35%。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在国际市 场上也同样表现出色,高端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2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倍,钢铁行业出口量持续提升,累计达8796万吨,同比增长9.2%。这背后是源于各家企业高端钢材的持 续突破,有效满足各类应用场景。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信息自动化副部长 周涛: 我们投入了一键式的精炼模型之后,我们的精炼周期又缩短了5%。同时吨钢能耗降低了8公斤标准煤。 在永钢集团的生产线上,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引入智能化烧炉,现在每一台烧炉都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化精准调整,不仅能轻松实现"恒温恒氧",还能有 效避免因人工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所带来的多余能 ...
视频丨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倍 中国经济三季报出炉
央视新闻· 2025-11-02 16:23
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0.54%,生产每吨合格钢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下降0.6%,行业绿色转型成效显 著。 在唐钢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内,显示屏上正实时显示着全流程生产过程中4000多个关键工艺的参数。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排产,现在这里已经完全 实现了从装铁到冶炼再到出钢的全过程一键操作,自动出钢率也稳定在98%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倍,钢铁行业出口量持续提升,累计达8796万吨,同比增长9.2%。这背后是源于各家企业高端钢材的持 续突破,有效满足各类应用场景。 在这家企业的产线上,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一块块镀铝钢板刚刚生产完毕即将发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钢板的强度是普通钢材的6~7倍,强度可以达到 2000MPa,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钢材面积上能承受一头5~6吨大象的重量而不变形或断裂。有了它不仅可以实现汽车重量减轻超10%,还可以使汽车续航里 程提高6%以上。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单庆林:前三季度,公司高端品种钢比例达到82%,新产品贡献率超过35%。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在国际 ...
数览钢铁行业“成绩单” 向“新”向“绿”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11-02 15:37
行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倍 [1] - 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出口量累计达8796万吨,同比增长9.2% [1] - 钢材出口呈现流向多元化、品种分散化特点,钢坯出口量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 [5] 高端产品与市场突破 - 企业生产的高端镀铝钢板强度达2000兆帕,为普通钢材的6-7倍 [1] - 高端钢材应用可使汽车重量减轻超10%,续航里程提高6%以上 [1] - 某企业下半年高端钢材产量销量实现翻番,总产销量比去年增加两倍 [3] - 某公司前三季度高端品种钢比例达82%,新产品贡献率超35% [3] - 某公司高端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23% [3] 绿色转型与能耗降低 - 前三季度全国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0.54%,吨钢可比能耗下降0.6% [5][11] - 智能化一键精炼模型使精炼周期缩短5%,吨钢能耗降低8公斤标准煤 [7] - 智能化烧炉系统使煤气消耗下降2%-3%,一年约降低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7] - 燃料比继续下降,比去年下降约8公斤,同时降低铁水成本 [7] - 钢渣回收用于3D打印,加工成房屋、水池等产品,减少环境污染 [9] 智能化与效率提升 - 智能化生产实现全流程一键操作,自动出钢率稳定在98%以上 [5] - 生产调度系统实时监控4000多个关键工艺参数 [5] 绿色低碳改造进展 - 共有215家钢铁企业完成绿色低碳改造 [11] - 其中163家企业约6.53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 [11] - 高炉渣利用率提高0.33个百分点,含铁尘泥利用率提高0.06个百分点 [11] - 高炉煤气利用率和焦炉煤气利用率同比均提高0.14个百分点 [11]
中国经济三季报|数览钢铁行业“成绩单” 向“新”向“绿”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11-02 15:07
行业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倍 [1] - 行业出口量持续提升,累计达8796万吨,同比增长9.2% [1] - 企业通过高端产品保证出口利润持续增长 [5] - 某企业下半年产量销量实现翻番,总产销量比去年增加两倍 [5] 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拓展 - 企业高端钢材持续突破,有效满足各类应用场景 [1] - 高端镀铝钢板强度是普通钢材6—7倍,可达2000兆帕,应用后可实现汽车重量减轻超10%,续航里程提高6%以上 [1] - 某公司前三季度高端品种钢比例达到82%,新产品贡献率超过35% [3] - 公司高端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23%,国际市场表现出色 [3] - 钢材出口呈现流向多元化、品种分散化特点,钢坯出口量达到去年同期3倍 [7] - 高端产品研发与制造加速,钢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7] 绿色转型与能耗效率 - 前三季度全国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0.54%,吨钢可比能耗下降0.6% [8][15] - 共有215家钢铁企业完成绿色低碳改造,其中163家企业约6.53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15] - 固废利用率和可燃气体利用率提升,高炉渣、含铁尘泥利用率分别提高0.33、0.06个百分点,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利用率均提高0.14个百分点 [15] 智能化与生产工艺改进 - 企业实现全流程一键操作,自动出钢率稳定在98%以上 [8] - 投入一键式精炼模型后,精炼周期缩短5%,吨钢能耗降低8公斤标准煤 [10] - 引入智能化烧炉实现24小时无人化精准调整,煤气消耗下降2%—3%,年降低约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10] - 燃料比继续下降,比去年下降约8公斤,达到降碳并降低铁水成本的效果 [10] - 企业建设钢渣3D打印生产线,将钢渣回收利用加工成产品,减少环境污染 [12]
AI时代制造业如何在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突围
江南时报· 2025-10-30 21:43
AI技术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智能化生产、绿色转型和全球化协作正在成为企业战略的三大核 心。未来三到五年,谁能率先完成技术升级和人才布局,谁就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优势。 制造业正站在历史性拐点。领英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全球具备AI技能的成员数量增长了九倍, 而AI相关职位发布量在过去一年增长超过63%,智能制造、芯片、新材料、航空等领域的人才争夺愈演 愈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体现在生产端,更延伸到组织管理和人才战略。招聘流程全面数字化, AI驱动的候选人匹配和绩效预测显著提高了效率,但随之而来的算法偏差和员工信任问题,也让企业 必须重新思考技术与人本的平衡。 与此同时,绿色转型成为另一条不可逆的赛道。领英数据显示,全球绿色技能需求同比增长11.6%,而 供应仅增长5.6%,制造业是绿色技能需求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这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市场驱动。 制造企业不仅要引入AI,还要培养绿色能力,这意味着在人才画像、培训体系和雇主品牌上都要做出 调整。 全球化协作也在加速。中国制造企业正在从"本地制造"走向"全球创新",跨境招聘、远程协作、全球供 应链人才布局将成为常态。企业必须通过数字化平台连接全球 ...
高端中国茶第一股”八马茶业上市背后的“三重护城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19:29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10月28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被称为“高端中国茶第一股” [1][2] - 新股公开发售获得超额认购2680.04倍,发行定价为每股50港元 [2] - 上市首日开盘价报86.5港元,较发行价大涨73%,公司市值接近73亿港元 [2] 行业地位与市场格局 - 中国茶叶市场高度分散,企业数量超过160万家,高端茶叶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仅约5.6% [2] - 公司茶叶连锁店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按收入计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乌龙茶市场及红茶市场均排名第一 [3] - 公司在铁观音销售收入上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首位,武夷岩茶销售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红茶销售收入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 [5] 核心竞争力与商业模式 - 公司核心竞争力源于产品、渠道和技术三大核心要素形成的飞轮效应 [6] - 公司董事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拥有近300年制茶世家历史 [7] - 公司坚持“品质好茶”与“品质好店”双轮驱动战略,通过“好茶四大标准”和“三大选品标准”确保产品品质 [8] - 公司构建了“直营+加盟”连锁专卖店体系,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在全国拥有3716家线下门店,实施“千城万店”战略 [10][11] 渠道网络与加盟体系 - 公司通过集中采购、统一生产加工及物流配送支持加盟商,提升运营效率 [12] - 单店终端平均年销售额超过200万的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的80家增至2024年的116家 [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与778家加盟商合作三年以上,占加盟商总数的63.4% [12] - 公司在全国25个城市建立25个实训基地,为门店运营提供标准化培训 [9]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 - 公司打造行业领先的“超级工厂”,拥有第六代智能化生产线和全球首条智能化武夷茶精加工生产线 [13] - 作为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了20余项中国茶行业标准 [13] - 技术创新旨在解决茶叶非标准化难题,确保风味持续稳定 [13]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渠道网络拓展、供应链和智慧工厂的智能化升级、品牌建设及国际化推广 [15] - 公司坚持“多品牌、多品类、全渠道”发展战略,在巩固优势品类同时积极布局白茶、普洱茶等其他名优茶 [16] - 国际化推广将优先选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国家作为出海试点 [15] - 据预计,到2029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将达到1353亿元人民币 [16]
“高端中国茶第一股”八马茶业今日港交所敲钟,收盘涨超86%
第一财经· 2025-10-28 19:27
上市表现与市场反响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980 HK,上市首日开盘价80.1港元,较发行价50港元上涨60.2%,收盘价93.3港元,涨幅达86.7%,成交额3.55亿港元,总市值突破80亿港元,成为高端中国茶第一股 [1] - 港股IPO公开发售录得2680.04倍超额认购,申购资金达1206亿港元,创下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 [3] - 公司凭借红茶、岩茶、铁观音三大名茶全国销量第一的业绩及领先的连锁专卖店网络,构筑了竞争壁垒 [3] 市场领先地位与核心优势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高端茶企,高端中国茶领域销量排名第一,招股书中累计出现72次“第一” [8] - 铁观音销量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武夷岩茶销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红茶销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 [8]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拥有3730家线下连锁店,茶叶连锁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同时运营139家直营网店,覆盖所有主流电商平台,拥有超4000万全渠道粉丝 [8] - 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35.4%,显示出数字化运营的成效 [8] 财务表现与运营韧性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8.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43亿元,毛利从9.7亿元升至11.79亿元,经营利润与期内利润同步增长 [11] - 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有所波动,但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55.3%,显示出较强的盈利韧性 [11] 品牌战略与客户定位 - 公司将主品牌锚定于商务人士与高购买力客群,积累了超过2600万会员作为核心用户基础 [14] - 创新提出“城市会客厅”门店概念,将线下空间打造为集商务洽谈、文化交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茶文化场景,增强用户黏性与品牌体验 [14] - 通过“文化升维”战略,挖掘茶文化精髓,打造“非遗铁观音”文化IP,将茶叶从农产品转变为文化载体 [16] 技术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将三百年非遗制茶技艺与现代智能化生产体系结合,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品控系统 [16] - 布局中国多个核心产区,构建“物联网茶园+AI分选+B2B平台”的智能体系,提升茶园环境数据实时检测水平、茶叶品质标准化程度和供应链管理效率 [16] 国际化拓展与行业影响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茶文化交流,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在美国、英国、法国等30余个国家举办全球品鉴会,自2011年起已走过全球32个国家86座城市 [16][23] - 公司多次作为中国茶代表亮相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印东湖茶叙、中法豫园茶叙等重要国际场合 [23] - 国际化战略优先选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出海试点,未来适时进入欧美市场 [23] - 公司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茶行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迈入新阶段,有望推进中国茶文化的全球传播与产业升级 [19][23] 未来发展规划与资本用途 - 本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及新建智能化厂区、推进“千城万店”战略与线上数字化建设、行业并购及补充营运资金 [19] - 公司连续六年运营茶王赛,累计投入超4000万元,以“优中选优”机制保障原料品质,撬动原产地业态升级 [19]
裕同科技(002831):25Q3经营稳健,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华安证券· 2025-10-28 17:30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2]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01亿元,同比增长2.80%;实现归母净利润11.81亿元,同比增长6.00%[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26亿元,同比下降3.66%;实现归母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增长1.62%[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8.74%,同比提升1.1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13.27%,同比提升0.69个百分点[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率为9.37%,同比提升0.28个百分点[5] 费用与收益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费用率提升至0.61%,同比增加0.56个百分点,主要系海外子公司本币贬值收益减少所致[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503.59万元,主要系远期结售汇业务交割收益增加所致;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51.60万元,主要系远期结售汇业务未交割部分重估收益增加所致[5] 智能化与产能建设 - 许昌裕同、合肥裕同、苏州裕同等多个智能工厂已正式投入运营[6] - 重庆裕同、越南裕同二期、东莞裕同等多个智能工厂正在建设中[6] - 烟台裕同、海口裕同、泸州裕同等智能工厂处于建设规划和筹备阶段[6] - 公司持续提升生产力水平,加力数字化转型,推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工厂建设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6] 未来业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88.05亿元、204.90亿元、220.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9.0%、7.8%[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6亿元、18.90亿元、20.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7%、12.1%、10.3%[7]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83元、2.05元、2.26元[7]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14.42倍、12.86倍、11.67倍[7] 财务指标预测 - 预计公司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24.8%稳步提升至2027年的25.6%[10]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2024年的12.3%提升至2026年的13.5%[10] - 预计每股经营现金流将从2024年的2.15元增长至2026年的3.40元[11]
湘佳股份旗下湖南湘佳美食心动智能工厂正式投产运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6 18:39
工厂投产与战略意义 - 湖南湘佳美食心动智能工厂于10月25日正式投产运行 [1] - 该工厂是公司推动农产品加工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举措 [1] - 工厂作为全产业链战略的核心环节,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健康、营养、美味、便捷的食品 [1] 工厂技术与产能 - 工厂配备自动卤制生产线、全自动炒制生产线、智能化调理品生产线、自动封装灌装生产线及高效全自动货架 [1] - 通过编程技术实现自动下料、卤炒、出锅等工序,替代传统人工操作,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标准化程度 [1] - 配套智能冷库和冷链物流系统,利用北斗定位和精准温控技术,确保生鲜产品可送达全国各大城市并保持最佳品质 [1] 外部合作与影响 - 石门县政府肯定公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希望其进一步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和更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2] - 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就“毕业生就业基地”和“湘佳黄鸡配套系培育”攻关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