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校地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东南大学拟建南通校区,南通有望迎来首个“双一流”高校
扬子晚报网· 2025-11-06 19:36
11月3日,南通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建设东南大学南通校区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标志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东南大学南通校区规划建设开 始启动前期工作。 作为一座GDP超1.2万亿元的长三角经济强市,南通有望迎来历史上第一所"双一流"高校。 校地合作,南通将迎来首个"双一流"高校 《公示》中表示,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重大关切,服务产业重大需求,南通市 与东南大学拟于江苏南通创新区规划建设东南大学南通校区。 建设东南大学南通校区是积极策应国家厚植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校地整体统筹海洋等领域科学研究和人 才培养,推动校地融合发展提质升级。 2024年11月21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提到:放大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南 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等平台示范效应,规划建设东南大学国际海洋学院(南通校区)。 2025年5月13日,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东南大学南通校区前期方案研究招标招标计划公告》,东南大学南通校区项目计容面积约43万平方 米。这意味着,东南大学南 ...
南洋理工大学浙江校友会2025博士后创新创业路演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3 15:07
随后举行博士后创业创新项目路演环节。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友博士分别就新材料、物理AI、机械与能源、电机工程、智能装备、 生物医学等前沿方向进行了项目展示。本次活动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也为中新科技与人才交流搭建了更加坚实的桥梁。 转自:新华财经 杭州未来科技城人才与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冠军先生首先致辞。他指出,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从基础科研到产业转化的完 整创新链条,以及60多个特色科创园区和5万多家注册企业,是创新创业的理想沃土。王冠军表示,希望未来科技城能成为南洋理工大学校友创新创业的"第 二个母校",持续提供"阳光雨露",助力项目茁壮成长。 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理工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众多英才,随着人才在长三角的集聚,南洋理工大学浙江校友不仅数量多,高层次人才比重也高,成为在 浙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5年11月2日下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浙江校友会"博士后创新创业路演及商业机会发布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顺利举行。活动汇聚了来自学术 界、产业界与投资界的多位嘉宾,共同见证了一批具有前沿科技与创新理念的博士后项目路演,并探讨了中新两国在科技与 ...
“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吉林站)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1 16:17
招聘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吉林站),首场招聘会吸引超7000人次大学生参与,接收简历3423份,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627人,达成意向签约319人 [1] - 作为承办城市,肇庆组织超600家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用人单位,提供超1.3万个岗位 [1] - 招聘活动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三所高校举行 [1] 岗位与人才匹配策略 - 在吉林大学,超200家用人单位现场设摊,提供近5000个岗位,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1] - 小鹏汽车一家公司即提供超300个高薪岗位,精准匹配吉林大学在车辆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学等优势学科 [1] - 在东北师范大学和延边大学举办特色专场,高效对接师范、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 [1] - 肇庆统筹提供超500个事业编制岗位,在吉林组织笔试和面试,提供"带编进校"一站式服务 [1] 活动特色与人才吸引措施 - 活动现场设置AI面试区,提供专业的简历优化与模拟面试服务 [2] - 设置非遗及特色美食展示区,推出广式糕点试吃、端砚拓印活动 [2] - 通过"我是肇庆城市推荐官"互动打卡活动,赠送"肇庆旅游一卡通"、冰箱贴、十五运会吉祥物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以吸引人才 [2] 区域合作与长期影响 - 活动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发展热土的"强磁场"引才效应 [1][2] - 活动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粤留粤就业创业,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智力活水 [1][2] - 以活动为契机,肇庆与吉林高校或将围绕人才培养与就业、科研成果转化等主题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2]
校地合作共育人才 镇江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人才培育行动启动
镇江日报· 2025-10-21 07:43
活动概述 - 江苏大学第五期“小博青媒”暨镇江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人才培育计划训练营于10月18日开班 [1] - 活动由共青团江苏大学委员会、团市委、市文广旅局共同主办 [1] - 训练营包含专项培训、自主创作、展示交流三个阶段 [1] 参与情况与目标 - 训练营共有来自各在镇高校的148位营员参与 [1] - 营员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操训练以提升新媒体宣传技能 [1] - 课程覆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摄影摄像、视频创作、外出采风等内容 [1] - 目标是通过培训提升青年师生的理论水平和网络素养,实现技能突破和持续创作输出 [1] 活动升级与影响 - 江苏大学“小博青媒”活动今年升级为镇江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人才培育行动 [1] - 活动实现了省市校纵向打通、群团文旅高校横向互动的新局面 [1] - 此次训练营营员来自全市各在镇高校尚属首次 [1] - 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的镜头和笔触展现镇江的美,并促进其爱上和融入镇江 [1]
科技镇长团,“链”上显身手
南京日报· 2025-10-12 08:43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平台建设 - 南京市省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推动新建各类创新平台102个,签订产学研合同312份,金额超8.3亿元 [1] - 推动“近程射频感知芯片与微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在南京落地 [1] - 人工智能团团长钟凯牵头促成南京邮电大学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省级人工智能学院、藏语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苏省具身智能与装备控制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落地南京经开区红枫科技园 [3] 企业技术难题解决与产业链服务 - 科技镇长团一年来走访企业2900余家(次),帮助企业申请专利数1287项,提供融资对接399家,金额近9亿元 [1] - 生物医药团团员王成协助企业纠正微阵列芯片扫描仪光路设计错误,使原理试验达到预期效果,并促成该公司与复旦大学签约合作开发 [2] - 人工智能团团长钟凯成功对接熊猫电子与博西华电器、正大天晴与中科神光等20余家企业携手突破技术瓶颈 [3]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 - 智能制造装备团团员叶信立聚焦无人机产业链,促成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相关成果与浦口高新区初步达成转化意向,并协助南京新航线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解决适航审定难题 [5] - 现代农业团团员孙恩惠推广高产高油新品种及稻茬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实现油菜机收减损10%,推动区内首创“蟹螺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实现螺蛳亩均收益3500元,螃蟹养殖成本降低1000元/亩 [5] - 数字经济团团员姚博利用其ICT股权投资背景,为10家企业提供融资对接,其中对希奥端增资2900万元,推动其华东总部落地,软件信息战新基金对熠速科技完成3000万元投资并推动总部落地 [6] 人才引进与培养 - 科技镇长团一年引进区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117人,推动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留宁创新创业 [1] - 新能源汽车团团员李任时对接后方派出单位及海外优秀留学人才,航空航天团团员郭梁超对接海内外人才超百人并推荐5名海外专家申报国家重点人才工程 [7] - 未来产业团团员樊陆欢推动18家在宁企业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累计吸引206名集萃研究生在区内开展校外科研实践 [8]
哈尔滨新区:校地合作推动产业融合新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10-11 14:36
目前,哈尔滨新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校地资源融合浅等问题,始终 坚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全面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以机制创新打破校地资源壁垒, 以服务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从高校院所走向产业一线,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书写科技产 业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区答卷。 深度联结,构建校地融合发展新格局。出台《促进哈工大先研院、新区智能机器人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 策措施》《关于支持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集聚 三年(2025-2027年)行动方案》等政策,鼓励引导高校院所参与新区发展。推动哈工大、哈工程、哈 焊研、哈玻院等大学大所融合发展;举全区之力支持哈工程江北校区建设;全力支持地面空间模拟装 置、黑科技双创生态圈等科技产业集群化发展。选派区科技局局长赴哈工大挂职,融入高校管理体系, 促进资源互通。引进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携手赫晓东、曹喜滨、谭久彬等多个院 士团队,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与片区产业需求精准对接;202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0家、国家级"小巨 人"14家、省级"专精特新"128家和数字经济核心企业 ...
奔赴田野 触摸基层
中国青年报· 2025-10-01 02:31
"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社区慈善',现实中到底什么样?"这个夏天,带着探索中国基层治理智慧的好奇和渴 求,一支由社会学、法学、心理学、人文地理学、人工智能学、哲学、金融学等多学科背景大学生组成的 实践团队——北京师范大学"师者领航·慈善共治"实践团,跨越千里分赴四川成都大邑县和甘肃酒泉市肃州 区两地开展田野调查,用脚步丈量基层土地,用专业视角挖掘社会治理密码,在实践中实现青春成长与社 会价值的双向奔赴。 从"课堂"到"田野":多维度调研打开基层治理新视野 "嬢嬢,您平时参加社区活动不?哪个活动您最喜欢?"暑期的成都气温超过35摄氏度,实践队队员顶着烈 日,穿梭在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桐林社区的田间地头和农户院落。 "我们分成了5个专项小组,围绕社区慈善活动内容、覆盖范围、居民满意度等维度,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不仅要填问卷,更要和村民拉家常,才能听到他们最真实的需求。"实践队成都站队长、北师大社会学院博 士生滕嘉暄有着丰富的基层调研经验,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到桐林社区。 "2023年第一次来的时候,这里的社区慈善还在萌芽阶段,只有零散的活动,这次来,明显感觉到社区建设 更系统化了,社工组织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了。"滕嘉暄说。 ...
扬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镇长团为产业发展架桥铺路
新华日报· 2025-09-23 07:52
校地企合作平台建设 - 槐泗汽车智造产业园与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签署协议,共建江苏大学扬州(邗江)智能载运装备产业研究院 [1] - 科技镇长团推动与东北大学、重庆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合作,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人才引育搭建高能级平台 [1] - 复旦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20名专家被聘为产才顾问,推动江苏科技大学与邗江全面合作,包括共建高效焊接平台和省级大学生实习基地 [2] 人才与技术对接成果 - 由13名顶尖学府精英组成的科技镇长团深度走访企业,摸排企业人才技术需求590项 [2] - 举办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产业专场活动4场,通过校地直通车品牌精准链接人才技术需求 [2] - 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67位高层次专家领导齐聚邗江进行调研对接 [3] 产学研合作与资本聚合 - 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大学科技园负责人来邗共建校地联盟 [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等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建学生就业实践基地 [3] - 江苏高投、毅达资本等创投机构与产业园区携手成立创投联盟,实现人才、技术、资本高效聚合 [3] 前沿技术项目与产业攻坚 - 在科技招商路演上,车身轻量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等10个前沿项目在邗江落地 [3] - 聚焦微电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等前沿领域举办技术交流活动17场,建成智汇邗江南京工作站 [4] - 促成153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3个人才攻关联合体,联合开展7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79项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4]
哈工大威海办学40年,校地联手书写“双向奔赴”故事
大众日报· 2025-09-17 14:41
卫星星座技术突破 - 国内首个面向海上目标识别的通遥一体化卫星星座"威海壹号"投入应用 距地球520公里近日轨道运行 [1] - 取得高速星地/星间激光通信 双星协同即时遥感等多项技术突破 实现远距离大范围海上目标遥感探测和识别 [6] - 为海洋生态资源保护 海上维权执法 渔船管控和应急救援提供重要支撑 [6] 科研平台与人才建设 -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为省内焊接领域唯一重点实验室 承接国家863计划海洋焊接关键技术研究 [3] - 参与蛟龙号 深海勇士号 新一代运载火箭 港珠澳大桥 高速列车等国家重大工程 实现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3] - 形成以船海车特色学科为引领的学科体系 拥有59位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 [5] 校地合作与产业赋能 - 建设威海创新创业园和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为300多家企业包括浪潮 潍柴 海尔提供关键技术 [9] - 与中航航空高科技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等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 光威公司突破高性能碳纤维国外垄断 [9] - 校区规模从最初2专业28教职工205学生 发展至38专业1000余教职工14000余名本硕博在校生 占地1840亩 [5] 关键技术成果应用 - 大跨结构技术应用于中国天眼 智能控制技术助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8] -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助力国产C919大飞机 路面融雪技术解决川藏公路建设难题 [8] - 海空天一体化天基海洋信息获取技术解决渔船监管 事故预判及应急救援等产业问题 [6]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回归古城
苏州日报· 2025-08-30 06:58
昨天(8月29日),姑苏区赴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走访并开展座谈交流。双方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 相关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苏大艺术学院重回古城,助力名城名校双向奔赴、双向 赋能、融合发展。 苏大艺术学院办学65载,前身是坐落在古城的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姑苏区是全国唯一的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近年来,双方在古城保护、城市更新、就业创业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去年12 月、今年7月,双方先后开展走访交流互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古城文化保护研究、艺术教育数字 美育推广、非遗数据库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苏州名城保护集团与苏大协同打造环苏州大学文化科技产 业片区,有序推进龙舌嘴地块特色街区建设、东吴饭店改造升级等项目,并全面推进环苏大天赐庄片区 环境整治提升。此外,姑苏区相关部门、街道与苏大在大学生就业创业、青年社区打造、古城保护志愿 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多领域、多维度合作。 当前,姑苏区聚焦"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目标,围绕"中心+""文化+""数字+",坚持"续、多、 新"路径,让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更多生机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特别是高校学子走进古城、爱上古城。 据悉,去年以来,姑苏区与苏大开展多轮会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