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

搜索文档
扬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镇长团为产业发展架桥铺路
新华日报· 2025-09-23 07:52
在2025扬州(邗江)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荟邗城"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槐泗汽车智造产业园与江苏大 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江苏大学扬州(邗江)智能载运装备产业研究 院"建设项目。这次校地企联动是扬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镇长团全年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科 技镇长团敏锐捕捉到槐泗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存在的"系统集成与智能化控制"等瓶颈问题,依托东北大 学、重庆大学、江苏大学等后方高校科研力量,迅速推动校地合作,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人才引 育搭建高能级平台。 搭建"校地直通"桥梁,精准链接人才技术需求。这支由13名来自复旦大学、西安交大、南京理工大学等 顶尖学府精英组成的"智囊团",自踏上邗江土地,便一头扎进了服务产业创新的最前线,通过"三访三 服务""三送三问"深度走访企业,摸排企业人才技术需求590项。高校的"智慧富矿"与地方产业的"需求 洼地",需要一座坚实的桥梁,因此"校地直通车"品牌便应运而生,复旦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20名专 家被聘为"产才顾问",举办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产业专场活动4场,推动江苏科技大学与邗江的全面合 作,从共建高效焊接平台到打造省级大学生实习基地,每一步都踏 ...
哈工大威海办学40年,校地联手书写“双向奔赴”故事
大众日报· 2025-09-17 14:41
卫星星座技术突破 - 国内首个面向海上目标识别的通遥一体化卫星星座"威海壹号"投入应用 距地球520公里近日轨道运行 [1] - 取得高速星地/星间激光通信 双星协同即时遥感等多项技术突破 实现远距离大范围海上目标遥感探测和识别 [6] - 为海洋生态资源保护 海上维权执法 渔船管控和应急救援提供重要支撑 [6] 科研平台与人才建设 -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为省内焊接领域唯一重点实验室 承接国家863计划海洋焊接关键技术研究 [3] - 参与蛟龙号 深海勇士号 新一代运载火箭 港珠澳大桥 高速列车等国家重大工程 实现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3] - 形成以船海车特色学科为引领的学科体系 拥有59位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 [5] 校地合作与产业赋能 - 建设威海创新创业园和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为300多家企业包括浪潮 潍柴 海尔提供关键技术 [9] - 与中航航空高科技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等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 光威公司突破高性能碳纤维国外垄断 [9] - 校区规模从最初2专业28教职工205学生 发展至38专业1000余教职工14000余名本硕博在校生 占地1840亩 [5] 关键技术成果应用 - 大跨结构技术应用于中国天眼 智能控制技术助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8] -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助力国产C919大飞机 路面融雪技术解决川藏公路建设难题 [8] - 海空天一体化天基海洋信息获取技术解决渔船监管 事故预判及应急救援等产业问题 [6]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回归古城
苏州日报· 2025-08-30 06:58
昨天(8月29日),姑苏区赴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走访并开展座谈交流。双方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 相关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苏大艺术学院重回古城,助力名城名校双向奔赴、双向 赋能、融合发展。 苏大艺术学院办学65载,前身是坐落在古城的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姑苏区是全国唯一的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近年来,双方在古城保护、城市更新、就业创业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去年12 月、今年7月,双方先后开展走访交流互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古城文化保护研究、艺术教育数字 美育推广、非遗数据库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苏州名城保护集团与苏大协同打造环苏州大学文化科技产 业片区,有序推进龙舌嘴地块特色街区建设、东吴饭店改造升级等项目,并全面推进环苏大天赐庄片区 环境整治提升。此外,姑苏区相关部门、街道与苏大在大学生就业创业、青年社区打造、古城保护志愿 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多领域、多维度合作。 当前,姑苏区聚焦"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目标,围绕"中心+""文化+""数字+",坚持"续、多、 新"路径,让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更多生机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特别是高校学子走进古城、爱上古城。 据悉,去年以来,姑苏区与苏大开展多轮会商, ...
南京工业大学与盐城环保科技城校地合作谱新篇
新华日报· 2025-08-20 06:03
产学研合作框架 - 南京工业大学与盐城环保科技城通过党建纽带和科创支撑建立校地合作新阶段 实现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 [1] - 双方通过支部共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明确搭建创业孵化共同体 共建实践创新基地 组建技术攻关联合党支部三大合作方向 [3] - 合作将推动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新创业 同时为盐城环保产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7] 技术协同与产业需求 - 盐城环保科技城在环保新材料领域存在膜技术短板 而南京工业大学在该领域拥有明显优势 双方计划加强合作攻克技术难关 [5] -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等优势学科与盐城环保科技城环保主业高度契合 可实现创新基因与实践土壤结合 [2] - 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已入驻盐城环保科技城 但园区仍面临技术瓶颈和人才需求 [2] 合作成果与实施机制 - 南京工业大学通过党员创业导师岗和技术转移先锋队机制 已推动2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3] - 盐城环保科技城通过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和校企联合党支部机制 已助力园区企业突破30余项环保技术瓶颈 [3] - 盐城市委组织部建议强化平台共建 选派科技镇长团 搭建人才引育直通车三项具体措施促进校地融合 [5]
准东开发区、新疆工程学院推进校地合作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13:39
新疆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建平明确了深化合作的3大方向:一是拓展"百博驻百企"覆盖面,目 前50名博士已服务23家企事业单位,未来将聚焦智能制造等7大领域突破更多技术卡点;二是筹划推进 准东校区建设,同步建设化工、人工智能等实验实训中心;三是共建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依托彭苏 萍院士团队,在煤炭高效利用等领域布局重大科研项目。 据了解,准东开发区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保障基地的核心区,正经历从资源输出向产业集群的关键转型。 数据显示,开发区今后五年每年需新增大专及以上学历技术人才6200多人,煤化工、人工智能等14个专 业需求尤为迫切。目前,新疆工程学院与准东开发区2023年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已累计输送2461名毕 业生,就业率达61%,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中化新网讯 近日,新疆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建平一行来准东开发区调研"百博驻百企"活动开 展情况并举行座谈会。双方深入交流,纵深推进校地合作,共筑能源产业新高地。 座谈会上,新疆工程学院4位驻企博士的实践分享成为亮点。该院科研处副处长蒋甲丁团队在煤电领域 攻克多项技术瓶颈,沈宏飞博士主导的矿山安全监测系统已在准东二矿投用,王悦教授的煤 ...
深化校地合作 共筑人才发展新平台
齐鲁晚报网· 2025-07-22 09:36
校地合作与人才共育 - 山东师范大学与博兴县吕艺镇就校地合作、人才共育、红色文化挖掘展开深入交流,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双方在京博N1N学训基地围绕产教融合、学分认定、人才培养等展开交流,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新思路 [2] - 共青团博兴县委书记推介"千乘学子青春兴博"品牌,完善"123N"工作机制,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 [4] 产业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 - 调研组实地考察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其"园林花卉、健康食材、文化旅游"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循环体系 [2] - 参观智能联动温室,探讨花卉产业的市场前景与技术应用 [2] 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 - 山东师范大学学子宣讲队在高家渡革命历史展览馆开展《共青团奋进在革命洪流中》主题宣讲,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实效 [3] - 博兴县委常委提出与山师大共建产学研平台,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3] - 吕艺镇党委书记介绍当地红色文化、吕剧文化特色,提出以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 [3] 长效机制与未来发展 - 山东师范大学提出以社会实践基地为纽带,助力博兴文化挖掘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4] - 吕艺镇将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构建"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长效机制,为博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4]
各方搭桥助高校毕业生“奔县”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5:48
昆山经济发展与人才引进 - 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80 17亿元 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398 42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77 87亿元 [1] - 昆山推出"百校千企"引才计划和"归雁计划"等品牌活动 已与全国120余所高校建立人才输送机制 [2] - 昆山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倍增行动 计划3年内引进超10万名应届毕业生 [2] 校企合作与人才对接 - 教育部"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昆山专场活动汇集110余家企业和113所高校 围绕人才培养 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洽谈对接 [2] - 昆山浦东软件园已对接昆山杜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 提供安居 创业 生活保障等人才优惠政策 并为创业团队提供低成本空间和投融资服务 [2] - 昆山设置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对接区域 持续推动校企交流 促进产教融合 [2] 产业基础与人才需求 - 昆山产业基础雄厚 发展动能澎湃 对高素质人才和前沿科技成果有持续旺盛需求 [1] - 昆山为毕业生量身定制八项就业措施 提供人才公寓 美味食堂 健身房 足球场等完善设施 并设置培训体系助力成长 [1][2] - 昆山政府表示将围绕"人才成长全过程 项目发展全周期" 架设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桥梁 [3]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智汇簕竹促振兴,青春执笔绘新卷
南方农村报· 2025-07-09 23:51
乡村振兴实践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暑期实践团队深入云浮新兴县簕竹镇,通过技术推广、产业调研、文化挖掘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1] - 实践内容涵盖竹笋提质增效技术推广、禽类免疫接种、青年返乡创业调研、侨乡文化记录四大方向 [1][2][3][5][7] - 校地合作模式形成"党建结对+人才驿站+多学院联动"体系,未来将围绕畜禽、笋竹、文旅、预制菜等特色产业打造全链条赋能方案 [9] 竹笋产业技术升级 - 专家通过"营养课+水肥管理"实招解决竹笋"口感脆甜、纤维细腻"的核心问题,技术课堂从冷场转变为农户主动抢话筒的热烈讨论 [2] - 调研发现竹笋产业创业者最迫切需求为用地政策支持,竹编从业者反映传统手艺缺乏创新设计 [5] 畜禽养殖技术实践 -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温氏集团簕竹现代化鸡场完成10万羽接种任务,单日接种效率从300羽提升至1000羽 [3] - 团队创新"无痛接种法"减轻肉鸡应激反应,实践过程显著提升学生操作技能 [3] 文化保护与品牌建设 - 文旅团队系统梳理簕竹镇"红、侨、竹"文化名片,拍摄内容包括侨胞故事、百年骑楼群、竹编非遗技艺及革命旧址 [7] - 文化抢救工作通过影像记录串联起华侨文化、竹艺传承与红色历史 [7] 青年人才返乡支持 - 调研形成《簕竹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困境分析》报告,反映技术指导、政策支持、传统工艺创新等核心诉求 [5] - 校地合作计划通过"技术链+人才链+品牌链"三链融合政策吸引青年人才 [9]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把毕业设计写在城市更新里:在“真题真做”中赋予“山峪新生”
央广网· 2025-07-08 10:28
城市更新行动 -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1] - 北京建筑大学等八所顶尖高校师生参与"更新·更新——'再定义'空间设计"联合毕业设计,聚焦李家峪村更新改造 [1] - 李家峪村计划转型为集休闲、农业、文化于一体的新型综合体和"城市微度假"品牌IP [1] 李家峪村改造方案 - 杨钰彬的毕业设计围绕李家峪村现有建筑风貌与空间肌理展开,提出"城市微度假"和"宠物友好"理念 [2] - 设计方案包括将村委会改造为文化休闲体验空间,麦秀农庄打造成高端民宿,融合文化休闲、农业体验等功能 [4][6] - 改造方案注重空间开放性和景观融合,如大面积玻璃窗设计让绿色空间融入室内 [4] 产业发展与空间利用 - 李家峪村异地回迁后将释放大量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空间 [9] - 改造需考虑产业用地最大功效,带动周边发展,吸引企业投资和本村大学生回流 [10] - 设计方案需兼顾村民福利待遇增加和村集体营收问题 [10] 校地合作模式 - 北宫镇与北京建筑大学建立稳固校地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城市更新项目 [14] - 高校提供学术指导,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形成专业力量共同参与的可持续模式 [14][15] - 从开题到终期答辩历时3个月,产生山地车公园、文创IP、骑行环道等具体设计方案 [14] 青年创意价值 - 青年学子的天马行空创意能为城市更新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11] - "真题真做"的实践模式让设计方案更接地气,考虑政策落地要求 [11] - 城市更新需要激发全社会内在发展力,小规模更新可能带动更大范围的变革 [18] 人才与城市发展 - 城市活力体现在年轻人活力,青年创意是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 [20] - 丰台区打造"青年友好生态城区",搭建平台让青年学子参与基层治理和城市更新 [20] - 校地协同模式既为学子提供施展才华舞台,也为区域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21]
服务乡村振兴,46所高校900余名学生奔赴北京平谷开展实习实践
北京商报· 2025-07-04 16:28
活动概况 - 北京市平谷区举办2025年"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启动仪式暨"汇谷计划"人才交流会活动,涉及46所高校、190支实践队伍、900余名学生参与[1] - 该活动是平谷区链接首都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汇聚的品牌项目,已连续举办三年,累计吸引全国175家次高校、3200余名学生参与,并与21个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1] - 活动成果包括打造南山艺术季、鱼子山电站美术馆等网红打卡地,推出"村课""村播"等品牌活动,并建立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实践成果转化平台[1] 实践内容创新 - 2025年活动新增"知农、务农、助农、兴农、融农"五大实践内容,具体形式包括开办乡村知识小课堂、体验农时"新农人"、开展"村晚"非遗文化赋能等[2] - 通过"青春带货官"等角色,学生可直接为乡村增活力、村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2] 校地合作深化 - 设置"平谷好YOUNG"系列主题活动,涵盖政策推介、直播推广、创业大赛、直播带岗、建言献策五大板块[2] - 发布镇街"揭榜挂帅"决策咨询课题26个、村居发展项目210个,并建立项目课题资金池以鼓励高校参与[2] - 推出"平谷人才咖啡日"品牌,促进人才跨界交流、校地资源流通及产业链融合[2] 政策支持升级 - 启动"创业北京"农业中关村青年人才创业大赛,设置青年创意、农业食品科技、宠物经济三个赛道,奖金池增至100万元[3] - "博士农场"50亩地创业大赛即将开赛,优质项目最高可获100万元支持[3] - 提供1300余套人才公寓,并开发乡村农宅、优质民宿纳入安居体系,满足多元化居住需求[3] 教育实训平台建设 - 北京市劳动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实训基地揭牌,依托农业中关村学院打造"实景、实事、实活、实操"教育平台[3] - 实施区级人才计划"汇谷计划",第二批评选47名优秀人才并颁奖[3] 行业交流活动 - 首场"平谷人才咖啡日"围绕"教育助力农业中关村建设"和"人才赋能高大尚平谷"主题开展沙龙,汇聚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专家建言献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