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严监管新信号,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7:45
除了强制退市动真格,刑事处罚力度加大,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是当前严监管的 另一个重要趋势。 过去,涉及刑事处罚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如今,对于严重造假者,行政+民事+刑事的"处罚 三件套"成为标配。尤其是上市公司造假首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乃至判刑者大有所在。 记者梳理发现,仅2025年初以来,涉及刑事处罚的上市公司和退市公司即多达十余家。其 中,金通灵、起步股份、锦州港、博天环境、金洲慈航等公司首恶已被逮捕或起诉;另有东 方时尚、卓翼科技、红星美凯龙、金运激光等数家造假公司首恶被判刑。 与此同时,对于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监管层亦在加大惩处力度。2025年6月27日,证监会官网 发布首个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的财务造假案件——越博动力案。该案中,监管层首次对两 名协助造假的第三方个人分别罚款200万元、30万元。在严惩上市公司、造假首恶的同时,对 于配合造假的"帮凶"同步严惩,亦是监管新趋势。 记者丨 崔文静 编辑丨张星 7月25日,上市公司锦州港将退市摘牌,成为又一家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是监管层当前重点关注的强制退市类型。 2025年初以来, ...
上市公司严监管新信号!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8:5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崔文静7月25日,上市公司锦州港将退市摘牌,成为又一家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 的上市公司。 伴随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的发布,以及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规过渡期的结束,被强制退市的上市 公司数量明显增加,这是当前上市公司严监管的重要趋势之一。 如今,行政处罚在前,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在后,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全方位严惩——已经成 为对于严重违法违规上市公司的监管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是监管层当前重点关注的强制退市类型。2025年初以 来,因之进入退市程序的上市公司已达9家,包括锦州港、卓朗科技、普利制药、广道数字等;此外, 青岛中程、紫天科技、九有股份、东方集团实际也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但因先触及其他退市类型而 退市。 除了强制退市动真格,刑事处罚力度加大,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是当前严监管的另一个重要 趋势。 过去,涉及刑事处罚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如今,对于严重造假者,行政+民事+刑事的"处罚三件 套"成为标配。尤其是上市公司造假首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乃至判刑者大有所在。 记者梳理发现,仅2025年初以来,涉及刑事处罚的上市 ...
工程层层转包农民工讨薪无门?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破解难题
新华社· 2025-07-24 18:50
在工程建设中,违法发包、转包、分包、挂靠等乱象很容易引发欠薪等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4日发布的有关案例揭示了破解之道。 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大民事支持起诉办案力度,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协调提供法律援助、协助收集证据、提出支持 起诉意见等方式为劳动者提供帮助,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检察机关提醒,劳动者入职时应与用工单位或相关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务合同,注意留存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证明用工关系的证据材料;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遇到纠纷时积极与用工单位或相关人员协商,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寻求帮助,必要时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依法理性 维权。用工单位要诚信守法经营,认真学习劳动用工等法律规定,依法履行工资支付等法定义务。(刘硕、王雅頔) 最高人民检察院(资料图) 近年来,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积极参与欠薪治理,对符合民事支持起诉条件的劳动者,依法支持其提起诉讼追索劳动报酬。 据统计,2025年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3.25万件,支持起诉2.09万件,其中支持农民工起诉1.42万件。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除了层层转包等导致劳动者讨薪难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困扰 ...
最高法:上半年劳动争议一审案件超40万 同比上升4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22:37
刑事案件审判 - 全国法院受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审案件3.5万件,同比上升2.65% [1] - 串通投标罪一审案件707件,同比上升30.44%,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6件典型案例 [1][2] - 危险驾驶罪一审案件12.1万件,同比下降14.96%,仍居刑事案件第一位 [2] 民商事案件审判 - 受理民商事一审案件1237.2万件,同比上升38.87% [3] - 劳动争议一审案件43.6万件,同比上升40.17%,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人社部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3] - 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一审案件9.7万件,同比上升78.42%,最高人民法院加快推进公司类纠纷司法解释制定 [3] - 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30.7万件,同比上升36.15% [3] - 涉外民商事一审案件2万件,同比上升52% [3] 执行案件办理 - 受理首次执行案件531.2万件,同比上升13.62% [4] - 执行完毕率和执行到位率分别为41.96%和54.38% [4] - 新纳入失信名单103.3万人次,同比下降2.46%,连续五个季度下降 [4] - 网络司法拍卖成交1610.9亿元,上拍量、成交量、成交率同比上升 [4]
财务造假长达6年,多名高管被追究刑事责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13:07
造假长达6年!涉嫌两罪 据金通灵7月17日晚间公告,其近日收到检察机关下发的《起诉书》。 记者丨 崔文静 实习生 张长荣 编辑丨黄剑 2023年以来,金通灵财务造假案备受市场关注。继2024年1月被罚款570万元、同年12月相关 责任人被送上法庭之后,如今,金通灵又收到来自检察机关的起诉书。 据金通灵7月17日晚间公告, 该公司及其6名相关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涉嫌两项罪名: 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金通灵至少是2025年初以来第9家涉及刑事责任的A股上市公 司。此前,ST起步前任董事长、总经理等5名高管被公诉;瑞斯康达董事长兼总经理及一位董 事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锦州港、博天环境相关副总裁或实控人被逮捕;ST东时、卓翼科 技、红星美凯龙、金运激光涉事"首恶"被判刑。 2024年12月,金通灵被投资者送上法庭,开启处罚"第二步"——民事处罚阶段。起先为普通代 表人诉讼,10名投资者合计索赔75.64万元;后于当月月底转为特别代表人诉讼。截至2025年1 月27日,所涉投资者人数已经提升至5万人左右。若按10名投资者索赔75.64万元的比例估算, 金通灵所需承担的民 ...
中证投服中心召开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专题研讨会
证券日报网· 2025-07-16 18:42
专题研讨会背景 - 中证投服中心于7月15日组织召开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专题研讨会,旨在落实《指导意见》并强化投资者保护 [1] - 参会方包括证监会相关司局、6家地方法院、高校及律所近30名专家 [1] - 证监会法治司解读《指导意见》制度背景,上市司分享上市公司监管及打击财务造假措施 [1] 会议讨论内容 - 探讨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示范诉讼等制度的常态化应用,特别强调扩大普通代表人诉讼及特别代表人诉讼力度 [2] - 聚焦虚假陈述揭露日认定标准、重大性判定、中介机构责任压实及损失测算科学性等实务问题 [2] - 法院代表分享证券虚假陈述赔偿案件审判经验,包括典型问题与挑战 [1][2] 会议成果与后续行动 - 会议结合理论与实践,推动完善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体系 [2] - 中证投服中心将梳理专家建议,强化投资者保护职能并优化诉讼实践 [2]
提升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质效 中证投服中心召开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专题研讨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18:16
研讨会背景与目的 - 中证投服中心组织召开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专题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强化投资者保护 [1] - 会议汇聚证监会相关司局、6家地方法院、7所高校及2家律所的近30名专家参与 [1] 监管与司法实践分享 - 证监会法治司介绍《指导意见》制度背景及主要内容,上市司重点说明上市公司监管、财务造假防范及退市监管情况 [1] - 地方法院分享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审判实践,包括典型问题、处理经验及挑战 [1] - 中证投服中心汇报近年诉讼维权工作进展 [1] 核心议题讨论 - 探讨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示范诉讼、支持诉讼等机制的功能优化,推动常态化开展代表人诉讼并扩大特别代表人诉讼适用 [2] - 聚焦虚假陈述揭露日认定标准、重大性认定依据、中介机构责任压实(以行业准则为准)及损失测算科学性等实务问题 [2] - 专家建议中证投服中心提升投资者保护质效,加强资本市场法治与投资者保护研究的协同 [2] 会议成果与后续行动 - 会议结合理论与实践,论证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程序与实体问题,助力完善制度体系 [2] - 中证投服中心将梳理专家意见,依法推动诉讼实践,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成效 [2]
天宸股份: 上海市天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资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00:08
部分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的基本情况 - 全资子公司上海天宸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 涉及4个账户 冻结总金额为4,901,37136元 [1] - 具体冻结账户信息包括:上海银行静安支行基本户冻结74,97037元 上海银行徐汇支行一般户冻结313,38422元 农业银行水清南路支行一般户冻结2,517,88474元 交通银行同济支行一般户冻结1,995,13203元 [1] 部分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的原因 - 冻结系因全资子公司与上海融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天宸健康城东地块项目自来水开通配套事项产生民事合同纠纷 融恒智能已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2]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子公司尚未收到法院正式法律文书 [2] 本次事项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被冻结资金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合并报表)的032% 占货币资金的193% 金额相对较小 不会对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2] - 公司将依法主张权益 采取法律措施 积极联络法院以尽快解决冻结事项 [2] - 公司将持续跟踪事项进展 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钱没挣到还背一身债?未成年人跑外卖被诱导分期租车
央广网· 2025-06-26 14:54
行业现状 - 外卖跑腿行业存在利用"先用后付"模式诱导未成年人签订租赁合同的现象,涉及电动车及装备租赁[1][2] - 部分外包平台如"极速跑腿"与线上即时配送平台无合作关系,但以高收入承诺吸引未成年人加入[1][7] - 行业中存在中介未充分告知合同条款即操作未成年人手机签署分期协议的情况[2][9] 合同条款细节 - 典型合同包括12个月电动车租赁(每月699元,总成本8000+元)和6期装备租赁(总成本3000+元)[2] - 装备包含劣质头盔、箱子和雨披,实际价值与合同金额严重不符[2] - 合同设置"订单知情同意书"要求骑手举OK手势拍照确认,但未成年人往往未理解条款内容[5] 公司操作手法 - 杭州趣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极速跑腿)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小程序完成合同签署[2][7] - 公司辩称按月收取租金(699元/月)且不论实际使用天数[7] - 法务方广州域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为合同有效性辩护[7] 法律争议 - 公司援引民法典第十八条称16岁以上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2] - 法律专家指出暑期兼职不符合"主要生活来源"标准,合同效力待定[12] - 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对用工合同采取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解释原则[14] 受害者情况 - 典型案例显示未成年人签约后实际收入无法覆盖租金,反而累积1000+元债务[2][9] - 逾期未还款会导致催收,已有案例显示连续3期未支付[5] - 多名17岁左右受害者遭遇相同模式,涉及电动车使用费和定位费等名目[9]
交大昂立起诉5名前高管案“民转刑”,保健第一股绝处逢生,股价两年涨八倍
华夏时报· 2025-06-26 14:02
案件进展 - 公司针对前高管团队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案向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事报案获受理,标的金额为2103.93万元,并撤回此前针对同一事项提起的民事诉讼 [1] - 案件从民事诉讼转为刑事立案,可能因法院查明前高管职务侵占犯罪证据或认为案件触及刑事犯罪范畴 [2] - 5名原高管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通过公司资金购买个人商业保险并退回个人账户,获利1600万余元 [3] 公司治理与股东变更 - 2022年公司控股股东由大众交通变更为上海韵简及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嵇霖 [2] - 2023年12月公司收到上海证监局警示函,指出2016年及2018年年报中高管报酬披露不实 [2] - 现任管理层指称前高管团队滥用控制权侵占公司资产,严重侵害公司和股东权益 [3]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9.74%,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均扭亏为盈 [5]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41万元 [5] - 公司拟向全体投资者每十股派发现金红利0.118元,为五年来首次分红 [5]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3年7月不足两元涨至近期最高11.14元,两年间涨幅达8倍 [1] - 2024年5月股价单月涨幅达65%,6月涨幅接近20% [5] - 此前股价曾跌至1.76元/股,并长期低于2元,濒临退市 [4] 诉讼情况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民商事案件51个,涉及金额5414万元,其中未结案件19个涉及4132万元 [4] - 已结案件32个,涉及金额1281万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