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

搜索文档
专访 | 硅谷富豪不死赌局:砸千万美金,向死神追回5.1岁
36氪· 2025-07-08 08:31
访谈 | 杨轩 海若镜 文 | 杨轩 Byran Johnson,可能是全球最快成名的抗衰达人。他身上有很多标签:硅谷抗衰富豪、永生科技狂 人、"姨化吸血鬼"、"试药小白鼠"、"天山童姥"等等。 在众多渴望长寿的科技新贵中,Bryan不一定是氪金投资最多的,但他应该是对自己最狠的。为了抗衰 逆龄,他遵从着"苦行僧"般的作息:每晚8点半睡觉、早4点半起床;每天摄入卡路里低于2000大卡,过 午不食;每周运动7天。除了每天吃下几十粒保健品,他还尝试了一系列监管尚未批准的前沿科技:换 血、注射干细胞、基因疗法等。 从2021年启动计划至今,47岁的他每年氪金200万美元,宣称已将生理年龄追回了5.1岁,自己的衰老速 度已经降低至0.48,相当于一年只老去6个月。他还公布了自己多项生物标志物数据,比如睡前静息心 率44次/分,夜间勃起时长超过3小时,卧推110公斤...... 如今,"Don't die不死"和"逆转年龄",已经成为他的第一目标和使命。 Bryan Johnson:我21岁的时候从厄瓜多尔回来,在那边和极度贫困的人们一起生活了两年。回到美国 后,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充足的食物、有房子、有医疗、有厄 ...
马斯克出手砸饭碗:教育成重灾区,人类或永生
搜狐财经· 2025-06-30 18:39
作者:今纶 6月27日,马斯克放了一个大招,看完整个视频介绍,我知道教育界、医疗界、艺术界的饭碗又要碎一 大堆了。 未来已来,不分中外,而且现在的很多竞争很快都变成没有意义了,甚至包括考试的意义都将急剧下 降。 说起来很遥远,但是,一晃就到了。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7日,埃隆·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布了一小时的重磅视频。Neuralink 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开发高带宽、低延迟的脑机接口技术。 如果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大脑开放接口,和AI助手对接,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把唐诗宋 词、新华字典、圆周率背下来,人脑结合超级计算能力,世界就会产生巨大的裂变或者进 步。 简单说就是信息传递又快又多。 如今,这项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关键阶段:全球已有7名受试者成功植入Neuralink设备,其中包括4名 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这些患者不仅能通过意念控制电脑、机械臂,甚 至能玩《使命召唤》、设计3D模型,重新掌控生活主动权。 我想分三个层面讲讲脑机接口技术将怎样风卷残云般席卷世界。 第一,残障人士、盲人有福了。 举三个例子: 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轮椅,甚至 ...
数字文明的文化重构 从生命认知到信任经济的范式转型
金融时报· 2025-06-20 14:12
数字技术对文明形态的重塑 - 数字技术引发对生命价值坐标的重新思考,虚实共生时代需要建立新的生存哲学[1] - 文明演进从物质永恒(如兵马俑、木乃伊)转向精神传承(生态安葬),再到数据永生的新纪元[1] - 敦煌、故宫等文博机构运用区块链确权和AI算法重构文化遗产叙事,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历史人物跨时空复现[2] 数字永生技术发展 - 脑机接口存储感官记忆,NFT技术可能推动博物馆演变为"数字生命体档案馆"[2] - 元宇宙或成为文明体验新场景,生命以代码形式实现"云端永生"将重构人类存在认知[2] 数字时代信息管理策略 - 信息过载问题需采取"断舍离"策略:构建信息防火墙、聚焦高维价值领域、精简数字生活[3] - 建议将80%认知资源投入专业前沿研究,20%用于高质量关系网络,符合数据永生技术逻辑[3] - 定期清理无效数字信息:压缩5%无效社交连接,用OKR法将人生目标精简至3个核心项[3] 数字信任经济构建 - 数据泄露和算法歧视可能引发金融市场信任危机,需建立数字诚信体系[4] - 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可用于存证溯源,零知识证明技术保障隐私安全[5]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为信任经济划定伦理边界[5] 数字时代企业竞争力 - 透明协作与算法可解释性构成企业"信任资产负债表",诚信是核心竞争力源泉[4] - 数据主权和跨境信任机制依赖加密技术与《数据安全法》等制度性基础设施[4]
换血、嗑药、砸钱,硅谷富豪流行「续命潮」
36氪· 2025-06-17 21:30
文 | 张钰铮 编辑 | 方婷 封面来源 | bryanjohnson.com 为了返老还童,跟儿子换血,当过两年摩门教传教士,每天吃上百片补剂,被称为"姨化吸血鬼"。和这位追求永生的硅谷狂人比,各位是更信他,还是更信 秦始皇? 但当我们采访到这位布莱恩·约翰逊时,他却说, 他想要的,既不是长生不老,也不是青春永驻。 请观看36氪原创视频 也欢迎关注36氪视频号 追求抗衰的目的是什么?"不要死" 在采访中,布莱恩·约翰逊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未来的人类会如何评价本世纪?对此他的答案是: 1、人类孕育出了超级人工智能;2、人类意识到自己将不 再死亡。 虽然"不再死亡"并不意味着"永生",但人类如今能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前景:通过先进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我们不用再去设想自己只能活到70岁、80 岁、90岁或100岁,我们甚至不知道生命的终点会在哪里。 每日100片补剂、三代换血治疗、 姨化吸血鬼,永生狂徒究竟咋想的? "在这个由AI引领的新世界中,我决定成为第一个试图不死的人。" 换句话说,即便我们这代地球人注定无法永生,布莱恩也想率先进行一些探索。 追求"永生",其实一直是硅谷的优良传统,比如世界上最有钱的这几位。 ...
没有手机和食物,7个人只靠AI生存的72小时
36氪· 2025-06-12 21:31
核心观点 - 五源资本发起"72小时AI生存挑战"旨在探索AI工具在极限环境下的应用潜力 并观察AI对社会可能产生的价值 [8][9] - 挑战结果显示当前互联网系统对固定终端(智能手机/浏览器)的强依赖成为AI普及的主要障碍 [28][29] - AI在创意内容生成领域展现出突破性能力 如剧本创作/视频制作/音乐生成等 [62][69][70] - 参与者通过AI工具开发出虚拟直播间/功能型AI助手/自动化工作插件等创新应用 [45][52][39] - 挑战过程中人类协作产生的连接价值超越技术本身 预示AI更可能成为基础设施而非统治工具 [81] 参与者背景 - 7名挑战者涵盖AI博士/算法工程师/导演/创业者等多元背景 平均年龄28岁 [11][12][13][14][15][16] - 技术背景差异显著 包括科班出身的MBZUAI博士生与零基础的文科转码者 [59][45] 挑战规则 - 封闭环境仅配备预装AI工具的电脑 禁用所有传统互联网产品 [18][19] - 提供三类AI工具:大语言模型/编程开发工具/多模态生成工具 [18] - 设置100元生存资金 需完成基础生存与个人主线任务 [8][26] 技术突破 - 算法工程师Ming在30分钟内完成首单外卖 采用自动化抢单脚本技术 [21][23] - 大学生组合开发出13款经典游戏复刻版 包括俄罗斯方块/扫雷等 [65] - 独立开发者实现全AI虚拟直播间 实时生成观众互动评论 [45][48] 商业验证 - 电商/外卖平台的身份验证机制导致85%的AI自动化尝试失败 [23][28] - AI内容创作成本显著 10分钟视频生成费用超400元 [70][71] - 二手平台"代买"服务成为解决支付壁垒的替代方案 [30][31] 产品创新 - "虚拟男友"AI Agent具备订餐/打车等10项生活服务功能 [39] - "牛马时薪计时器"实时计算职场行为对薪酬的影响 [52] - AI人生回忆录项目实现个人历史数据的结构化存储 [73][76] 行业启示 - 现有互联网产品需重构交互路径以适应AI原生环境 [28][29] - 多模态生成工具在影视创作领域达到商用水平 [69][70] - 情感陪伴类AI产品存在明确市场需求 [45][48][39]
没有手机和食物,7个人只靠AI生存的72小时
36氪· 2025-06-12 21:12
以下文章来源于暗涌Waves ,作者暗涌 暗涌Waves . 钱的流向,人的沉浮。36氪旗下投资报道账号。 7名当代鲁滨逊的故事。 文 | 陈之琰 来源| 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 | 《黑客帝国》剧照,Wake up, Neo... 1999年9月3日,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同时举行。12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封闭、只能以互联网作为唯一与外部沟通渠道的环 境中,生活72个小时。 在那个上网靠拨号,网页像目录,电子支付尚未起步的年月,这场生存测试成为很多初代网民的集体记忆。测 试中,出现了网龄为0、饿到第26个小时就 直接退出的年轻人,也有只因"网页上只有这个能点"就花费1399元买了三部同款电话的人,还有唯一成功实现"外卖"送达而走红的永和豆浆。 生存是当时测试的主题。媒体们对此结论冰冷,"目前网上无法生存"。更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网购是骗局"。 然而,就在测试举行的同一年,阿里巴巴成立,腾讯QQ用户破百万。那场世纪之交的喧闹生存秀意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启蒙仪式。 26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仿似当年的互联网技术的开端。 今年的5月15-18日,五源资本在 ...
五源做了一场AI生存挑战
投资界· 2025-06-12 15:19
核心观点 - 7位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在72小时AI封闭空间中仅依靠AI工具完成生存挑战并探索AI应用边界 [3][4] - 实验揭示了AI在效率替代、情感陪伴、内容创作等领域的潜力与局限 [5][22][29][43] - 参与者通过实战验证了AI工具在编程辅助、多模态生成、系统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可行性 [7][8][9][14] - 实验展现了非技术人员通过AI工具实现"社科转码"和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35][46][47] 参与者案例 技术探索组 - 两名大学生开发出可控制电脑的AI Agent但未能实现盈利目标 技术方案迭代4次包括Computer use tool/自研Agent/图像识别通路/简易识别框 [12][14][15][16][17][18][19] - 算法工程师Ming训练出功能型AI伴侣Ethan 具备订餐/健康管理等12项功能 三天完成工程架构搭建到多轮对话测试 [23][24][25][26] - AI博士生李禹陈生成上百首歌曲包括《72小时不倒AI战士》 尝试舞蹈视频生成失败后转向动漫风格MV制作 [30][31][32] 内容创作组 - 导演利建磊生成"时尚概念片"和空难主题作品 刻意规避AI当前无法处理的复杂动作和密集台词 [39][40][42][43] - 独立开发者陈郅悦构建虚拟直播间系统 采用ASR+情绪识别+LLM架构实现自动互动 [34][37][38] 产品转型组 - 大厂产品经理十一开发"牛马计时器"插件 三天内完成从技术小白到AI产品原型开发的转变 [44][46][47] 工具应用 - 主要使用三类AI工具:通用大语言模型/编程开发工具/Cursor等/多模态生成工具 [7][8][9] - 技术难点集中在人机验证绕过和计算机视觉精准控制 部分方案因资源限制失败 [14][16][17][28] - 非技术人员通过AI编程工具实现产品开发 验证"全栈能力平民化"趋势 [20][35][47] 行业启示 - 暴露当前互联网系统对固定终端的过度依赖 制约AI应用普及 [21][22] - 证实AI工具可降低编程门槛 使产品/运营等非技术角色具备开发能力 [20][35] - 揭示内容创作领域需在AI能力上限内做减法 艺术表达仍需人类主导 [42][43] - 展现AI在情感陪伴领域的独特价值 功能型支持或成为新方向 [26][29]
72小时全纪实:人类与AI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36氪· 2025-06-12 12:55
互联网与AI技术发展 - 1999年"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暴露早期互联网生态的局限性,超七成民众认为"网购是骗局",测试结论显示"网上无法生存"[2] - 同年阿里巴巴成立、腾讯QQ用户破百万,该测试意外成为中国互联网启蒙仪式[3] - 26年后五源资本复刻同类测试,聚焦AI工具应用,探索技术对社会价值的重构[4] AI生存挑战实验设计 - 挑战设定为封闭环境仅配备AI工具电脑+100元现金,模拟纯AI依赖生存场景[12] - 预装工具涵盖通用大模型、编程开发套件及多模态生成工具,禁用传统互联网产品[12] - 参与者需完成生存基础需求与个人创作目标双重挑战,测试AI实用性与创造力边界[18] AI技术应用实践案例 - 算法工程师Ming利用GitHub抢单脚本突破验证限制,成为首个成功下单者[16] - 大学生组合尝试AI接单盈利但受限于验证机制,揭示当前互联网交互路径对AI的兼容性缺陷[19][20] - 独立开发者陈郅悦构建AI虚拟直播间,实现真人主播与AI观众互动的情感实验[30][32] AI与人类协作创新 - 导演利建磊完成AI短片《7.41》,结合空难主题探索记忆与技术的冲突[48] - 博士李禹陈开发AI人生回忆录项目,提出"数字永生"的平权化可能[51][54] - 产品经理十一打造"牛马时薪计时器",量化职场行为的经济价值[34] 行业技术瓶颈与突破 - 智能手机依赖成为AI普及障碍,验证机制导致"人教AI做人,系统验证非AI"的悖论[19] - 大学生组合开发4399小游戏集合,展示AI在娱乐内容生成的高效性[46] - 多模态工具实现跨媒介创作,如歌词转视频等新型内容生产模式[42][44] 未来技术演进方向 - 实验验证AI将像水电般渗透生活场景,而非颠覆性暴君[59] - 人类连接仍是核心价值,挑战者间自发形成物资共享与创意协作网络[58] - 需重构互联网基础交互逻辑以适应AI时代,否则技术优势难以释放[20]
记住你终将死去,是避免内耗的最好方法
36氪· 2025-06-10 12:19
生死意识 - 深刻理解生死边界感是觉醒和成长动力的起点 破除"永生幻觉"是清醒的第一步 生命是倒计时沙漏而非无限泉水 [1][5][6] - 死亡逼近能瓦解"无限时间"假象 如春雨医生张锐突发心梗事件促使团队重新思考优先级 [6] - 巴菲特"20个孔"理论揭示生命有限性 每个时间单位都应谨慎"下注" [12] 活在当下 - 乔布斯以"每天当作最后一天"为标准筛选人生重点 驱动苹果极致产品文化 [20][21] - 稻盛和夫"现场主义"经营哲学 通过深入一线获得真实信息 如拯救日航时频繁走访机场和机舱 [22][23] - 正念训练方法包括感官锚定 单一任务专注 接纳不评判 如番茄工作法和心流状态 [24][25][26][27][28][29] 情绪自由 - 情绪是信号系统而非敌人 目标是与情绪建立健康关系 不被裹挟保持内在稳定 [33][34] - 情绪管理三步法:觉察身体反应和命名情绪 接纳自然流动 调节生理和认知 如马斯克用宇宙视角应对危机 [35][36][37][38][39] - 建设性调节方式包括运动代谢压力激素 认知重评 社交倾诉 [39][40] 三者协同效应 - 生死意识驱动"为何到此"的意义感 活在当下实现"在此"的深度投入 情绪自由移除内在干扰 [41] - 深度临在感提升情绪觉察力 情绪恢复能力反哺当下专注度 形成正向循环 [41]
那些被身体囚禁的灵魂,终于等来了“越狱”密钥
36氪· 2025-05-30 20:19
脑机接口行业融资与技术突破 - Neuralink获得6亿美元融资 刷新全球脑机接口融资纪录 [1] - 脑机接口设备Link获FDA"突破性医疗设备"认证 加速医疗设备研发流程 [1] - 国内脑机接口融资达去年同期2.67倍 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B轮融资 [10] 技术进展与临床突破 - 2025年侵入式脑机接口迎来突破 国内外多家人体临床试验成功实施 [4] - Neuralink完成第三例受试者植入 患者实现脑控玩《文明6》 [3] - 国内企业实现多项临床突破:渐冻症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截肢患者意念操控下棋 [4] 柔性电极技术突破 - 柔性电极成为行业突破口 材质接近脑组织柔软度 减少免疫反应 [7] - 阶梯医疗电极柔性达Neuralink百倍 植入体直径26mm为全球最小 [9] - 微灵医疗采用高密度柔性网状薄膜电极 智冉医疗开发高通量柔性电极 [8] 临床应用与商业化 - 脑机接口医疗应用潜在规模达150亿-850亿美元 [10] - 国家医保局首次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定价 湖北发布手术收费标准 [19] - 企业聚焦三大应用场景:运动控制 感觉修复 神经调控 [14] 行业发展阶段与挑战 - 行业处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关键期 预计3-5年实现运动/语言解码大规模应用 [17] - 产业链不完善 企业需自主开发芯片 算法 手术机器人等全环节 [9] - 技术天花板取决于脑科学研究深度 需平衡安全性与有效性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