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设备

搜索文档
汽车只是序章?马斯克勾勒特斯拉“终局”:机器人、AI、自动驾驶驱动30万亿美元帝国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11:45
特斯拉长期愿景 - 公司终极估值目标为25-30万亿美元,核心驱动力为人形机器人Optimus和自动驾驶技术,而非传统汽车业务 [1][4][33] - Optimus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产品",潜在市场需求达200-500亿台,若年产10亿台且单价3000美元,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 [5][26] - 自动驾驶业务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模式,部分车辆由公司运营,部分由车主共享 [8][22] 技术协同与创新 - Optimus复用汽车业务的自动驾驶AI计算机和电池技术,体现算力、能源与制造协同 [4][44] - AI发展被形容为"超音速海啸",xAI正推进120亿美元融资用于芯片采购和数据中心建设 [6][2] - Neuralink短期聚焦医疗应用(如瘫痪治疗),长期目标为人机共生与"概念性心灵感应" [35][39] 业务增长与布局 - 能源业务2024年预计营收101亿美元(同比+67%),储能部署31.4 GWh,毛利率超26% [7][2] - 星舰项目致力于完全可重复使用,目标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至猎鹰1号水平,支持多行星文明 [12][14] - Robotaxi专用车型Cyber cab将与Model 3/Y共存,满足不同乘员需求 [20][21] 产品路线图 - Optimus跳过第二代直接开发第三代,计划2025年大规模量产,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场景(如医疗护理) [25][27] - 全自动驾驶技术2024年将在美国多城市推广,2025年进入国际市场 [44] - Roadster项目年底进行演示,虽对财务影响有限但具技术展示价值 [24] 市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比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将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 [27][30] - AI与机器人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10倍以上,消除物质短缺但带来"人生意义"的哲学挑战 [30][60] - 技术组合(AI+机器人+脑机接口)可能实现人类智能增强与"意识备份" [36][39]
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有生之年实现不了星际旅行,AI发展像超音速海啸,特斯拉估值将达30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21:59
SpaceX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3倍 重量是有史以来最大飞行物的两倍 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 [5] - 目前最大技术挑战是打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级热防护盾 此前从未实现过 [6] - 计划今年回收飞船 明年上半年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每吨有效载荷成本将低于猎鹰一号火箭 [7] - 下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是在轨加注推进剂 需要两艘星舰对接传输液氧 [7] - 火星初期居住可能在地下室 需穿宇航服外出 目标是成为多行星物种以保障人类文明延续 [9][11][12] 特斯拉 - Cybercab双座Robotaxi不会取代Model 3/Y四座和六座车型 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运营模式 [14][15] - Roadster项目计划年底进行演示 对公司财务影响较小 [17] - 自动驾驶目前在奥斯汀推广 计划今年扩展至美国多个城市 明年进入更多国家 [34] - 公司估值可能达到20-30万亿美元 是当前的20-30倍 [25]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第三代设计已确定适合量产 年底计划生产数百台 明年大幅提升产量 [18] - 潜在市场规模200-500亿台 规模化后单价约3万美元 营收可能达30万亿美元 [18] - 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医疗护理场景和高危工作场景 [19][20] - 手部设计占整个机电工程难题一半以上 复用了自动驾驶电脑和汽车电池技术 [32][34] - 被认为将比特斯拉汽车业务和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 [21] Neuralink - 初期目标是帮助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设备 现有8位患者 计划年底增至20位 [26] - 明年推出"盲视植入"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 最终可能实现赛博增强和记忆上传 [26] - 未来可与Grok结合 实现大脑信号直接传输 提升人机沟通效率 [27] - 理论上能解决任何大脑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癫痫和感官损伤 [28] X平台 - 正在改进私信系统X Chat 支持端到端加密的音频视频通话 [35] - X支付功能预计几个月后推出 目前内部测试中 [36] - Grok将深度整合 可分析帖子真实性 已加入广告系统评估功能 [39] - 算法正在优化 避免内容过度重复推送 [37]
马斯克出手砸饭碗:教育成重灾区,人类或永生
搜狐财经· 2025-06-30 18:39
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Neuralink已进入临床试验关键阶段 全球7名受试者成功植入设备 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ALS患者 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 机械臂 玩游戏和设计3D模型 [4] - 第二代手术机器人植入电极速度达1.5秒/根 比第一代提速11倍 电极可植入大脑皮层下50毫米以上区域 实现与99%人类兼容 [22] - Neuralink公布三年计划 2025年实现言语皮层植入解码语音 2026年增加电极至3000个使盲视参与者重获视觉 2027年通道数量增至10000个 2028年每个植入物超25000个通道 [21][22] 医疗行业影响 - 瘫痪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 轮椅和外骨骼行走 落后医疗设备厂家将被淘汰出局 [6] - 盲视技术使失明者恢复视觉并拥有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 未来人类或能通过脑机接口看到红外线 紫外线等波段 眼镜行业营业额将大幅下降 眼科医生需求减少 [7][8] - 神经调节技术可治疗抑郁症 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对心理医生群体形成巨大冲击 [9] 教育行业变革 - 学生未来可通过脑机接口直接下载知识库 学渣秒变学霸 初中生知识量可瞬间达到博士水平 对传统教育体系形成巨大冲击 [12][14] - 学校只需保留有创新思维和启发作用的老师 复读知识的陈旧认知框架老师将下岗 [15] - 教育行业年轻教师在一二十年后技术成熟时可能直接面临失业风险 [14] 艺术与娱乐产业 - 艺术家可通过大脑信号生成音乐 绘画 突破传统创作边界 但普通艺术家和设计师将失去竞争力 [17] - 玩家可用意念操控游戏角色 残疾人也能无障碍玩游戏 游戏公司用户群体扩大 [17] - 编辑等创意工作岗位已被AI取代三分之二工作量 收入相应减少 [17] 中国市场发展 - 中国脑机接口产业2024年规模28亿元 同比增长20.1% 占全球15% 主要集中在非侵入式领域 [25] - 国家十四五规划将脑机接口列为前沿科技重点 预计2025-2029年市场规模达76.3亿美元 [23] - 浙大与天坛医院完成国内首例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华为公开相关专利瞄准消费级市场 [23] - 湖北医保局定价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 非侵入式适配费966元/次 [27]
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重大进展:受试者增至7人,未来有望控制人形机器人;扎克伯格又从OpenAI挖走四位AI研究人员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6-30 08:05
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Neuralink受试者增至7人 其中4名为脊髓损伤患者 3名为ALS患者 设备使用频率高 平均每周使用时长约50小时 峰值超100小时 [1] - 脊髓损伤患者Alex未来将连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机械手 实现更复杂操作 马斯克表示未来可能通过Neuralink完全控制Optimus身体 [1] 人工智能人才流动 - Meta从OpenAI挖走4名知名AI研究人员 包括感知团队负责人于佳慧及赵盛佳 毕树超 任泓宇 将加入Meta超级智能团队 [2] - 此前Meta已招募OpenAI苏黎世办事处Lucas Beyer Alexander Kolesnikov和翟晓华 扎克伯格近期密集接触AI人才 开出1亿美元薪酬方案 [2] AI商业化应用 - OpenAI与美国国防部 印度政府及Grab达成定制化AI合作 服务费用至少1000万美元起 标志AI技术在政府与商业领域深度应用 [2] 航空运输技术突破 - 中国发布首套航空运输大模型"天牧" 具备空中交通管理 智能问答 辅助决策能力 在低空智能管理领域实现多项技术首发与突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