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

搜索文档
DIY热潮助力景德镇文旅升级
消费日报网· 2025-07-29 10:40
今年以来,景德镇的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不靠名胜古迹,不靠流量IP,这座千年瓷都正通过一场"人人都能动 手"的手工热潮,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文旅目的地。从拉胚、画釉、烧制,到吹玻璃、刻素胚,DIY不仅 刷新了游客对景德镇的想象,也让"动手做"成为文旅消费的新主角。 动手做陶瓷 从游客到创作者 "20块钱一小时的烧玻璃太上头了,原本只想玩一下,结果一连烧了四天。"今年5月,刚刚结束研究生课程的艺 术生Claire在小红书上分享了她的"景德镇陶艺沉浸式之旅"。她的这条图文笔记迅速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没 有参观路线、没有导游旗帜,只有一排排的素胚、颜料、工具和热腾腾的烧制窑炉。 景德镇,这座千年陶都,如今正以"动手制作"的方式重新吸引年轻人。与过去以工艺参观为主的"看陶瓷"不 同,如今来景德镇的游客,更热衷于"做陶瓷"。在老厂、三宝村、陶阳新村一带,"拉胚+上色+烧制"的体验套 餐随处可见。许多店铺推出"69元包两件成品"的陶艺套餐、"39元一小时吹玻璃"的体验课程,提供"不限时拉 胚、免费上色、老师全程带做"等服务,性价比极高。 从走马观花到驻足创作,从"打卡式消费"到深度参与,沉浸式体验正推动景德镇迈向更沉 ...
沉浸式文旅何以成为旅游消费新趋势
消费日报网· 2025-07-29 10:40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向个性化、深度化发展,"沉浸式文旅"正在成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比传统"走马观花"式观光,新一代游客更倾向于在旅行中"做些什么",从参与创作中获得更强的文化 体验和情感认同。 除手工艺之外,沉浸式戏剧、研学营地、历史场景体验等形式也日益成熟。例如西安的大型实景剧、杭 州的考古体验营、长沙的夜游实境演出,通过构建故事化、互动化场景,为游客提供多感官、全流程的 文化沉浸体验。这些新形态共同指向一个核心:旅游产品正在从单点服务走向系统构建,从单一消费走 向多维价值延展。 然而,沉浸式文旅的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基础设施滞后与服务标准不一,在游客高密度参与 下,一些项目暴露出接待能力不足、指导不专业、体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其次是内容趋同、缺乏创 新,部分地区复制"陶艺+民宿""扎染+市集"等模式,缺乏地域特色与文化深度,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 此外,许多体验项目仍停留在个体作坊层面,产业化水平有限,缺乏品牌化与平台化支撑。 推动沉浸式文旅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三方面:一是完善配套服务和标准建设,提升游客体验的可预期 性与舒适度;二是深挖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专业化的产品体系,避免低 ...
当清凉秘境和城市花海“邂逅”周末 沉浸式文旅打造消费新地标
央视网· 2025-07-13 13:51
湖北神农架避暑旅游 - 湖北神农架夏季平均温度22摄氏度,成为避暑胜地[1] - 提供原始森林探秘、华中屋脊云海观赏、大九湖湿地夜游、星空露营等沉浸式文旅项目[1] - 配套特色美食体验和民俗表演、篝火晚会等互动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3][5] 江西南昌城市花海文旅 - 南昌新建区打造7万平方米城市花海景观,吸引大量市民游客[6] - 围绕花海布局"微度假"设施:24小时城市书屋、3000平方米儿童公园、免费社区球场[8] - 文旅配套带动周边夜市消费,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并提供特色菜品[10] - 政府通过精准配套推动花海从临时公园升级为全时段消费地标[11]
沉浸式文旅体验邀民众“入戏”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04:26
沉浸式文旅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文旅项目正从"功能型"向"体验式"转型,通过汉服妆造、历史场景复现、互动演出等形式实现游客价值共创 [1] - 典型项目包括杭州宋韵宫廷宴、洛阳"武皇盛宴"、成都"蜀宴赋"等,形成"沉浸式文旅+餐饮"特色模式 [1] - 行业呈现下沉趋势,黑龙江牡丹江"风雪宁古塔"、山东临沂"跟着团长打县城"等中小城市及乡镇项目相继出圈 [1] 商业模式创新 - 嘉兴平湖市新仓镇将闲置粮仓改造为沉浸式剧场《燎原》,观众可跟随演员穿梭场景互动,带动老建筑活化利用 [2] - 项目形成产业链效应,除门票收入外还能促进餐饮、住宿、娱乐等周边业态发展 [2] - 湖州善琏镇含山村实景"剧本杀"融合桑蚕文化及运河历史,首周订单排至8月底,创造返乡青年就业机会 [2] 技术应用与文化融合 - 行业采用全息投影、裸眼3D及声光电技术改造传统旅游目的地,实现商业创新与文化传播协同 [2] - 需注重文化真实性,避免视听要素堆砌或"空降式"文化移植,应深度结合地方文化基因 [3] 目标客群与消费特征 - "90后""00后"成为核心消费群体,典型消费场景包括3小时宴席、半天观演、两天一夜剧本杀等深度体验 [1][2] - 游客通过社交分享形成二次传播,如香港游客专程赴杭州参与宫廷宴并主动进行文化传播 [1]
文旅融合首在产业 ——开封文旅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06-21 07:39
文旅产业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需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1] - 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将于6月26日至27日在开封举行,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1] - 开封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文旅强市战略,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1] 开封文旅经济表现 - 2024年一季度开封第三产业增加值372.08亿元,同比增长8.1%,占GDP比重58.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9.9% [2] - 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3908.93亿元,同比增长10.64%,反映文旅产业综合效益 [2] - 2024年开封旅游接待量1.0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79.6亿元 [3] 核心景区与业态创新 - 清明上河园与万岁山武侠城两大景区2024年接待量均超800万人次,营收15.3亿元 [3] - 端午假期清明上河园运用AI技术复原《金明池争标图》,万岁山武侠城举办江湖擂台活动 [2] - 宋服妆造产业形成全链条消费,半亩园"宋服妆造一条街"聚集90家店,带动2186人就业 [3] 文旅资源与项目布局 - 开封拥有24处27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项国家级非遗及多个国家级文旅平台载体 [4] - 实施"186"文旅政策体系,打造15个"宋潮"体验基地、14家"宋文化"主题景区,日均500余场演出 [5] - 推进清明上河园三期、开封府二期等重大项目,5个科技文旅项目入选省级标识项目库 [5] 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 - 发展夜游、夜购、夜娱等新业态,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 [5] - 形成"住宋居、着宋服、品宋宴、购宋礼"全链条体验,激活餐饮、民宿、文创等多元业态 [3] - 清明上河园与万岁山武侠城入选"2024全省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前者为全国唯一入选景区企业 [3]
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唐风“造梦”撬动百亿流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8 15:05
项目背景与定位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地带,被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唐文化地标环绕,区位优势突出[1] - 原曼蒂广场日均进店人数仅1600多人,客单收入不足100元,商业效益不佳[1] - 项目以盛唐长安历史文化为基石,结合年轻人文化认同需求,打造唐风沉浸式主题乐园[1] 改造策略与空间设计 - 利用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热度,采取"文化创意+影视IP+全沉浸感官体验"模式[2] - 将商场狭长空间劣势转化为场景优势,通过"美陈装置+虚拟科技"打造盛唐街市[3] - 设置不同文化体验单元,三层中空立体空间营造强烈视觉冲击力[3] 沉浸式体验设计 - 首创全维度沉浸式体验,设置八大类演出、上百场大型演艺[4] - 从"观听演品玩购"六个维度打造体验,游客可使用仿唐货币"开元通宝"消费[4] - 演职人员扮演唐朝人物,游客可参与互动游戏、品尝市井美食[4] 运营数据与经济效益 - 开业两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全网曝光量破300亿[1][5] - 节假日基础客单价超200元,附加项目人均消费达300-500元[5] - 带动周边汉服租赁店铺从6家增长至上千家[6] 社会效益与行业影响 - 创造超600个就业岗位,包括文化展示、沉浸式演艺等特色岗位[6] - 推动陕西非遗文化保护,为非遗艺人提供经济收益机会[6] - 探索出"IP+商文旅"新模式,成为西安城市文化新名片[7] 行业创新与荣誉 - 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奖[6] - 五大夜游经济业态有机结合,延长夜间经营时间[6] - 推动万亿级文旅产业和文化强省建设[7]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7月18日在金沙滩啤酒城开幕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14:47
青岛国际啤酒节概况 -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将于7月18日至8月16日举行,为期30天,主题为"青岛与世界干杯" [2] - 布局七大功能分区和七大内容板块,涵盖主题氛围、啤酒美食、文体活动等,持续增强国际范、体验感、文化味 [2] - 首次推出啤酒节"专属啤酒"和"金花奖"精酿啤酒大篷,汇聚全球2300款啤酒品牌 [4] 开幕式与演艺活动 - 开幕式采用国内顶尖声光设备,集成全息投影、激光、焰火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艺术场景 [3] - 蔡琴、韩磊、黄霄云等歌手献唱经典曲目,莫斯科大剧院首席女高音等国际艺术家参与演出 [3] - 中心舞台呈现20场精彩演出,包括阿根廷MALEVO舞团、俄罗斯空政歌舞团等国际顶级表演 [5][6] - 凤凰之声大剧院推出"凤凰有戏""凤凰艺术节"等20余项活动,新增啤酒花园街区和青岛啤酒超级交易所 [7] 啤酒与美食体验 - 依托9座啤酒大篷、2座精酿工坊、30余座啤酒木屋等业态,提供多元化啤酒畅饮体验 [4] - 引入特色餐饮品牌,提供粤菜、川菜、日料等特色菜系,推出"城市限定"特色菜品 [4] - 建立食材"红黑名单"制度,由中央厨房统一加工出餐,严格把控品质 [5] 科技与创新 - 设置AR互动场景,游客通过手机扫描触发虚拟内容,体验沉浸式互动乐趣 [8] - 引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送餐、裸眼3D、梦幻光影秀等科技项目 [8] 国际交流与全域联动 - 举办国际啤酒节联盟合作机制、上合周、香港周等国际交流活动 [9] - 设置多语种标识、多语言志愿服务、多币种支付服务,提升境外游客体验 [9] - 延长入园时间至24时,在商街、景区等地植入啤酒文化体验场景,推出"专属旅游线路" [9] 文创与商业化 - 开发啤酒城生肖吉祥物文创产品套系,拓展"哈舅"IP商业化应用 [10] - 线上开设啤酒节官方商城,线下组织26家大型商超开展联合促销活动 [10]
“千年非遗+现代场景”新韵起 非遗“组合拳”点燃沉浸式文旅热潮
央视网· 2025-06-01 13:39
民俗体验游市场热度 - 2025年端午民俗体验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 [7] - 沉浸式参与包粽子、佩香囊等传统民俗活动成为游客新偏好 [7] - 热门目的地包括广州、杭州、成都、西安、岳阳、嘉兴、苏州、重庆、武汉、南京 [9] 区域旅游数据表现 - 屈原故里汨罗旅游及酒店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超80% [11] - 嘉兴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3%,当地长线裹粽技艺吸引游客 [13] - 西安非遗演出通票销售火爆,同比2024年增长12.6倍 [15] 非遗文旅创新形式 - 嘉兴18个古镇推出1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轮演,桐乡"江南船拳"展现人船合一技艺 [17] - 平湖首次集中展示多非遗项目,还原农耕祈福场景 [20] - 河南漯河将60余项非遗技艺引入商超,非遗市集产品涵盖面塑、糖人、草编等 [22] 沉浸式场景打造 - 传统服饰叫卖粽子、酒馆"屈原"吟诗等互动重现楚国风貌 [25] - 淄博周村古商城通过"鸣锣开市、鲁商迎宾礼"演出还原明清商贸盛况 [26] - 苏州草编龙舟与"五黄"饮食风俗结合,强化江南文化体验 [13]
影视赋能科技加持助推“新文旅”
齐鲁晚报· 2025-05-06 13:54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山东全省"五一"假期前四天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16 5万人次 同比增长8 0% 营业收入10 9亿元 同比增长8 2% [1] - 济南 青岛 威海 日照 泰安等旅游热门城市酒店订单量居高不下 [1] - 济南天下第一泉 青岛海滨风景区 烟台山旅游景区 青州古城景区 台儿庄古城景区 泰山景区成为假期前4天游客量居前景区 [1] 影视+文旅融合创新 - 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乐陵影视城举办 华表奖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 "影视+文旅"效应持续发酵 [1] - 德州乐陵影视城假日正式开放 推出"一秒入戏"活动 开放《国色芳华》取景地"锦绣唐园"及《唐探1900》取景地"唐人街主题园区" 通过近百场演艺 NPC互动吸引游客 [2] - 潍坊坊茨小镇 乐陵影视城等电影电视剧取景点受影视剧迷喜爱 吸引大批拍照打卡游客 [2] - 潍坊红高粱影视城推出沉浸式实景剧场与NPC互动玩法 假期前两日纳客3 7万人次 [3] - 临沂天蒙景区上线《沂蒙山小调》行进式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 台儿庄古城打造"全城皆戏 全天入戏"沉浸式演艺 [3] - 行业专家指出山东"影视+文旅"模式已迈入"文旅为核 影视赋能"的3 0新阶段 [3] 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 - 枣庄冠世榴园举办"夏季村晚" 枣庄柜族部落推出"摸鱼狂欢·趣享露营"活动 济宁开展牡丹文化旅游活动 [4] - 临沂竹泉村旅游区民俗表演 乌篷船表演和NPC互动成为打卡热点 红石寨旅游区新增1388米"崖壁飞车"项目 [4] - 淄博红叶柿岩景区推出漫游柿岩仙村 探秘聊斋幻境活动 滨州多地推出水果采摘活动 [4] - 山东博物馆 菏泽市博物馆等延长开放时间 青州市博物馆"吉光金华"青铜文化展展出184件(套)珍贵文物 [5] - 滨州市博物馆开展贝壳装饰画制作 XR数字体验 孔子博物馆推出戏曲演出 古筝公益演出 [5] - 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举办露营季和青春日不落演唱会 突出沉浸式 多元化体验 [5] 文旅大会带动效应 - 德州欧乐堡度假区全景沉浸式史诗秀《大河上下》首演 演员超200人 以黄河文明为叙事轴线 配套大型水幕光影秀《九曲黄河魂》 [6] - 欧乐堡泉城度假区梦幻世界 海洋极地世界 动物王国等景区"五一"期间每日迎客超万名 [6] - 德城区大运河畔杨家圈文化街区打造非遗体验展 国风演艺 怀旧情景剧等新玩法 [6] - 专家认为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是旅游目的地和产品营销大会 德州借助大会举办地红利实现游客接待量高位增长 [7]
打卡专属路线、沉浸式旅拍……文旅消费频“上新” 激活假日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5-02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国漫电影《白蛇·浮生》热映使杭州旅游热度攀升,当地推出“白蛇传说”旅游路线,“五一”假期吸引大批游客,沉浸式文旅项目、古装旅拍受追捧 [1][4][10] 分组1:“白蛇传说”旅游路线情况 - 杭州推出寻迹“白蛇传说”旅游路线,串联自然美景和非遗体验,“五一”假期吸引游客 [1] - 断桥位于西湖北边,连接白堤和孤山,是白娘子和许仙定情之桥 [3] - 从断桥往南经柳浪闻莺、长桥到雷峰塔,雷峰塔高约71米,五层观景台可赏西湖美景 [6] 分组2:非遗体验情况 - 杭州手工艺活态馆“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上万人次,有100多项体验课程,如油纸伞有十几项制作课程 [8] 分组3:古装旅拍情况 - 旅拍成旅行标配,“五一”期间杭州随处可见穿汉服游客和摄影师 [9] - 游客因想感受中国爱情故事而预订旅拍套餐 [12] - 西湖边汉服店假期客流比平时多四五倍,一天至少接待100个客人 [14] - 清河坊汉服店“90后”消费群体占比超六成,假期延长营业时间、上新春日服装,提供一站式出片服务 [16] - 旅拍市场需求大,跟拍摄影师忙不过来,仪式感和文化属性是旅拍圈粉重要原因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