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起航!助力环球科考十年计划,“空海潜”无人集群亮剑南海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8:57
南都讯 记者伍曼娜 7月7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简称"南科大海高院")牵头,联合科研院 所、高新企业及科普机构的"深蓝智能i3航次"暨"深蓝梦想2035"环球科考试验航次,从珠海起航,奔赴 南海执行科考任务。 本航次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一是技术突破。首次实现"空海潜"(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三位一 体"大规模集群协同作业,开展南海多学科综合调查;二是模式创新。融合科研探索、产业应用与公众 科普,推动海洋科技多维度发展;三是战略预演。为今年秋季即将启动的"深蓝梦想2035"环球科考航次 (简称"环球航次")进行关键技术验证。 创新突破: "空海潜"无人集群亮剑南海 共谱科学探索、企业技术、公众科普新篇章 "深蓝智能i3航次"是前沿科技与高新企业密切合作的新范例。 航次首席科学家由欧洲科学院院士、南科大海高院院长、讲席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担 任。科考团队汇聚了一批青年科学家、顶尖技术工程师和资深媒体团队。 航次依托"向阳红10"号科考船,集成先进的多机种无人机集群、L25C无人艇以及新型智能无人潜器等 尖端装备。该航次将在南海北部实施,实现从大气到海底的"同站、同步、多平台"一体化观测,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统筹布局 深圳三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深圳商报· 2025-07-03 01:01
科技创新与海洋强国建设 - 科技创新被视为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深圳正通过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项目推动海洋科技发展[1] - 深圳积极探索多方位人才培育及引进模式,推动海洋领域专业人才集聚,并瞄准国际海洋前沿领域[1] 一体化建设项目进展 - 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三个项目统筹布局,设施用房共建共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2] - 深圳海洋大学部分工程于2023年7月20日开工建设,东校区(生活区)预计2024年底封顶,主校园(一批)2026年12月建成[2] - 海洋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25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底动工,聚焦"深海+科技"展示海洋硬科技前沿成果[2] 深海科考中心建设 - 深海科考中心实验办公楼一期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纳入海洋大学一批工程,预计2026年底建成[3] - 深海科考码头建设工作正在进行深化论证,结合国家深海保障基地需求统筹推进[3] 海洋科研平台与政策支持 - 深圳市2023年5月印发《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构建"1+X+N"海洋高校教育体系及人才引进机制[4] - 2023年11月出台《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每年安排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4] 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博会)2024年展览面积达9.5万平方米,吸引445家单位参展,其中国际展商31家[5] - 深圳2024年新增获批两项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包括"智慧立方iCUBES"和"提升公民海洋素养"计划[5] - 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成立并实体化运行,首批18个成员国签署协定,成为全球滨海湿地治理枢纽[5]
前海开辟海洋经济“新蓝海”
人民网· 2025-07-02 11:46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亿元 占GDP比重14.7% [3] - 前海拥有68公里海岸线 600平方公里海域 13个海岛 6个港口码头 规划布局海洋新城 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3] - 前海聚焦发展海洋科技 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 与传统海洋城市差异化发展 [3] 海洋科技与航运创新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公司打造数字航运新生态 从数据 通讯 设备 软件等方面入手 开发海上"高德地图" [3] - 前海集聚招商工业 中集海工 亚太星通等行业龙头 落地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5] - 海洋新城谋划打造"海洋硅谷"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攻关 [5] 智慧港口建设 - 大铲湾码头实现智能闸口 AI堆场规划 无纸化物流预约 测试无人驾驶卡车 提高效率并节能减排 [5] - 大铲湾码头与高新企业探索合作空间 推动港口智慧化转型 [5] 海洋旅游消费 - 2024年蛇口邮轮母港接待旅客445万人次 其中邮轮旅客8.9万人次 同比增长323% [7] - 蛇口邮轮母港开通10余条境内航线及4条境外航线 推动海上观光 科普教育等特色项目 [7] - 深圳湾游艇会作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停泊港 已有259艘次港澳游艇往来 带动上下游约100家企业 [9]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前海提供人才 租房 科研等优惠补贴 并组织行业交流会促进企业合作 [4] - 深圳湾游艇会建成全国首个游艇水上保税港区 形成游艇及配套消费品服务体系 [9]
突然爆了!多股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11:0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震荡调整 沪指跌0.19% 深成指跌0.52% 创业板指跌0.85% [1] -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盘中转跌 此前一度涨超1% [4] - 恒生指数上涨0.30%至24145.29点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70%至5265.85点 [5] 板块表现 涨幅居前板块 - 深海科技概念股走强 板块涨幅4.36% 神开股份 开创国际 振华重工 巨力索具等多股涨停 [3][5] - 工程机械板块上涨2.70% 能源设备板块上涨2.30% 贵金属板块上涨1.72% [3] - 水产板块表现突出 国联水产涨19.83% 开创国际 中水渔业 百洋股份涨停 [6][7] 跌幅较大板块 - 先进封装板块下跌2.59% 通信设备板块下跌1.57% 教育板块下跌1.84% [3] - AI算力板块下跌1.90% 光模块(CPO)板块下跌2.17% [4] 个股表现 深海科技概念股 - 国联水产现价4.35元 涨19.83% 成交量2.34亿 换手率21.13% [6] - 海兰信现价20.78元 涨13.18% 成交量1.35亿 换手率20.56% [6] - 振华重工现价4.84元 涨停 成交量8056万 换手率2.43% [6] 水产板块个股 - 国联水产现价4.27元 涨17.63% 成交量2.36亿 换手率21.35% [8] - 好当家现价2.53元 涨停 成交量2.07亿 换手率14.14% [8] - 中水渔业现价8.16元 涨9.97% 成交量3061万 换手率8.37% [8] 政策与消息面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9] - 领航医药生物科技计划收购区块链相关资产 股价一度飙涨239.81% 后涨幅收窄至67% [9][10]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丨盘前情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08:32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4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08亿元 [1] - 沪指涨0.39%至3457.75点,深成指涨0.11%至10476.29点,创业板指跌0.24%至2147.92点 [1][2] - 创新药、中船系、光刻机、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多元金融、跨境支付等板块跌幅居前 [1] 隔夜外盘 - 道琼斯指数涨0.91%至44494.94点,标普500跌0.11%至6198.01点,纳斯达克跌0.82%至20202.89点 [3][4] - 英国富时100涨0.28%,法国CAC40跌0.04%,德国DAX跌0.99% [3] - WTI原油涨0.52%至65.4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0.55%至67.11美元/桶 [3] 政策动态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5] - 美国参议院通过"大而美"减税和支出法案,投票结果为51比50 [8] 行业数据 - 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6.8%至1935亿块 [6] - 成品油价三连涨,汽柴油零售限价每吨分别上调235元、225元 [6] - 光伏玻璃行业计划7月集体减产30%,亚玛顿证实消息并宣布在阿联酋投资50万吨产能项目 [7] 机构观点 - 光大证券认为风电整机环节2026年盈利将持续改善,关注轴承及欧洲海风产品机会 [9] - 中信证券指出AI交易进入3.0阶段,2025年可能成为Agent元年 [9] 公司动态 - 赛力斯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6086辆,同比增长4.44% [9] - 模塑科技获北美电动车企12.36亿元外饰件项目定点 [9] - 新大陆设立境外子公司并取得美国MSB牌照 [11] 资金流向 - 化学制药、电力行业主力净流入居前,分别达15.93亿、10.35亿元 [10] - 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主力净流出显著,分别达55.15亿、48.29亿元 [10] - 个股方面,红宝丽、N信通主力净流入超4.6亿元,内蒙一机净流出9.71亿元 [12]
深圳海洋“超级实验室”即将开放 土洋开放式海域试验区7月15日试运营,现接受试验预约
深圳商报· 2025-07-02 06:35
大鹏湾海洋试验场建设 - 大鹏湾海洋试验场一期土洋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将于7月15日开始试运营并接受预约 [1] - 试验区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 重点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新兴产业 [1] - 试验场采用"一基地 多试验区"体系 功能覆盖湖试 近岸 近海 深远海全链条全周期 [1] 试验区海域布局 - 土洋开放式海域试验区位于沙鱼涌码头和官湖角之间 面积0.5~1平方公里 水深5~9米 [2] - 试验区布局两大码头:沙鱼涌河口西岸码头满足小型设备装卸 沙鱼涌码头3个泊位可停靠5000吨级试验母船 [2] - 提供7米长休闲船舶租赁和百吨级科考试验母船 母船配备移动测控系统可24小时连续开展水声试验 [2] 试验服务与设施 - 提供感知探测类电子产品 小型智能船艇 智能水下装备等测试场景 [2] - 常态化布局简易水下测控系统 可满足水下目标定位跟踪和信息采集传输 [3] - 提供24K水声通信设备 长基线定位系统等专业设备租赁及个性化试验方案定制服务 [3] 陆域保障设施 - 岸基临时保障空间提供办公 设备存储 指挥调度等功能 保障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 [3] - 岸基观测点位于制高点 视野开阔无通信遮挡 可观察海域试验情况 [3] - 观测点配置指挥间和设备间 用于试验指挥 可视化展示及设备存储 [3]
盘中V型反转,A股真的不一样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21:08
内资何时挺起了自己的脊梁骨? 是的,A股这一次突破3400真的不一样了。哪里不一样呢?以下几点: 7月1日,A股开门红,港股今天休市,等于说A股自己在盘中下跌,走出V型反转。 1、成交量上了一个台阶。从过去的1.2万亿上下,到如今的1.5万亿左右,今天缺少北向资金的情况下,依旧有1.49万亿,对比上个交易日仅仅少了207 亿。 增量资金来自三个方面; GJD,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截止到现在至少净流入3500亿。 2、板块效应。前有诺德7连板带动固态板块,今有长城jun工10天8板带动军工板块。调整三周的医药今天也开始动了,下一个是不是要轮到新消费了?科 技股近期也开始异动,尽管最近稳定币不稳定了,不代表行情结束。 板块里面无论是个股的高度,还是持续性,都比过去好的多。 3、美元指数继续新低当中 险资,2025年险资举牌了19次,涉及16家上市公司,其中举牌港股13次。 量化,5月份证券类私募基金新增备案880只,共计募集规模438.91亿。虽说近期百亿量化私募封盘,但是抵挡不住资金的热忱。 这意味着中美利差在进一步的缩小。这些潜在的利好,说实话A股其实并未完全定价。 7月份是中报公布的日子,一般前面阶段先公布的 ...
中央财经委员会: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快讯· 2025-07-01 15:10
海洋科技与产业发展 -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1] - 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1] 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 [1] - 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1] - 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 沿海港口整合与规划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 -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1]
海洋经济第一大省释放发展新信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1 10:54
发展格局 - 广东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形成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格局 [1] - 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强化海洋资源规划约束,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1] - 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坚持港产城联动,加快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 [1] - 聚力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推动陆海区域协调发展 [1] - 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积极构筑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 [1] 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 -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建好用好渔港平台 [2] - 突出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 [2] - 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不断巩固拓展产业优势 [2] - 聚力发展海洋文旅,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持续优化拓展涉海服务保障 [2] 科技创新 - 广东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形成更坚实的海洋经济发展支撑 [2] - 集中资源力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围绕产业所需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2] - 大力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更好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2] - 进一步优化港口资源,建好临港产业园区,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了什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7 10:42
科技创新 -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装备海试成功,连续稳定运行超过240小时,制氢纯度达99.99% [4] - 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投用,标志中国超大型油气装备自主建设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4] - 鳍源科技消费级水下机器人FI-FISHP3自2018年初上市以来获数千万订单,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4] - 潜行创新在东盟市场销售额过去3年增长率分别达25%、30%和35%,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4] - 深圳建成国家级涉海创新载体平台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实验室1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集聚370余个涉海科研团队 [4] - 2024年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等领域支持实施50余个专项资金项目 [4] 科研平台与创新主体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期工程生活区主体结构完成95%、科教区地基基础基本完成 [5] - 中国海洋大学建立深圳研究院,推动建设海洋信息领域高水平实验室 [5] - 全市涉海创新载体达75个,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26个,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 [5] - 全市高校设立18个海洋领域研发平台,深圳大学成立海洋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5]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实现海洋技术与工程项目自主招生并在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建成联合培养基地 [5] - 南方科技大学自主设置"海洋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获批,海洋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人才 [5] 高端装备产业 - 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海洋船舶工业企业合计269家,2024年增加值预计达240亿元 [8] - 孖洲岛基地2024年修船产值25.9亿元,完成船舶维修改装242艘,位居全国第二 [8] - 水下机器人专利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绿色智能海洋装备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超5成 [8] - 招商局工业集团在西太平洋完成6000米级采矿车原位海试,最大作业水深5566.7米 [8] 海洋能源产业 - 南海东部油田连续3年实现2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全市海洋油气业2024年增加值预计超600亿元 [8] - 建成3座LNG接收站,设计接收能力164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8] - 2024年深圳港LNG接卸总量达13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8] - 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项目核准批复 [8]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 全市海洋信息服务企业5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 [9] - 累计建设覆盖海域5G基站867个,有效信号覆盖可延伸至25千米范围 [9] - 培育出朗诚科技、碧兴物联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 全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 [9] - 建成1个省级、9个市级海洋生物医药创新载体 [9] - 拥有HW130注射液等3款在研海洋创新药 [9] 港口与航运 - 202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39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1%,稳居全球第四 [12] - 组合港、内陆港总数增至62个,通关效率提升60%,节省货主报关成本约30% [12] - "渝深图定班列"实现成渝货物2天至盐田、3天抵香港 [12] 清洁能源与绿色港口 - 2024年深圳港LNG吞吐量为1336万吨,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13] - 盐田港全年LNG加注量达30万立方米,2025年一季度加注量超1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近3倍 [13] - 建成61套岸电设施,覆盖86个泊位,覆盖率达80% [13] - 建成启用全球首座港内底盘式拖车换电站 [13] 船舶租赁与法律服务 - 深圳船舶租赁产业规模达全国前三、华南地区首位 [13] - 累计落地39单船舶租赁业务,租赁资产达160.3亿元 [13] - 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2024年受理海事案件165宗,同比增加50% [14] 海洋旅游 - 海洋旅游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1/5 [15] - 2024年邮轮旅客吞吐量达8.9万人次,邮轮运营36航次,位列全国第四 [15] - 西涌成为我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