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多地加码布局——十万亿海洋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蓝海”
新华网· 2025-08-12 13:44
中央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及合作共赢 [1] - 政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发展 [1] - 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达105438亿元 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2] - 海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2]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 [2]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1] - 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海域综合治理并探索海洋碳汇核算 [1] 区域发展规划 - 上海规划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包括三大主导产业及五大新兴产业 [3] - 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 目标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 2025年海洋领域投资超2200亿元 [4] - 广东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及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优化海洋服务业 [4] - 山东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推进海洋科技攻关及四链融合 [4][5] 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 -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及科研合作 [1] - 山东加快建设以崂山实验室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攻关深水及绿色安全技术 [5] - 政策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5]
除了海鲜,广东还向大海要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2:26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大关 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2] - 广东省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 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优势 [5] - 1980年珠海、汕头和深圳成为首批沿海经济特区 为海洋产业注入活力 [6] 产业结构升级 - 广东省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占比从2000年的37%提升至2024年的66% [6] -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与新兴产业持续孵化 [8] 传统海洋产业创新 - 深海网箱养殖技术取代近海网箱 养殖水体体积和产量提升几十倍至几百倍 [9][11] - 截至2024年5月 广东省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超过5000个 数量与养殖水体体积全国第一 [13][14] - 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达377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10年新高 [16] 新兴海洋产业 - 新兴产业包括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 [19] - 这些新兴产业正成为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重点 [19]
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3
海洋经济发展 - 前海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生产、生活与生态交融型活力海岸带,包括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启动运营测试、"湾区海上游"深港游航线开通等成果 [2] - 前海合作区海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活力海岸带、28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12个海岛,规划布局了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3] - 前海已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齐聚 [4] 海洋产业创新 - 深港联合研发的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将开放联合测试,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环境应用 [3]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突破,包括支持S-100标准体系的电子海图引擎产品和"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 [4] - 前海引进魏桥佳达、欧卡智舶、天津昊野、光启星河、中欣新能等一批智能船舶企业,瞄准新能源智能船舶新赛道 [4] 港口航运升级 - 深圳妈湾港于2021年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大铲湾码头已有近80%的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 [5] - 大铲湾码头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地区,大力发展储能柜、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5] - 今年1月至6月,大铲湾口岸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22.41亿元,同比增长642.05%,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858.92万标箱,同比增长12.9% [6] 航运国际化发展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数量达10艘,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有2家落地前海 [7] - 前海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7] - 《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发布,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深港两地甲醇加注采用同一标准与流程 [6] 海洋文旅发展 - "海上看湾区"项目开通香港维港、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大桥、深中大桥海上游,推出各类"海洋文旅+"主题航次 [8] - 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启用,作为深圳首个中美双认证帆船基地,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新地标 [8]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进出境邮轮36艘次、进出境国际邮轮旅客8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8%、323% [10] 海洋科技与政策支持 - 深圳海关实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空运国际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深圳机场外贸货运吞吐量达50.0万吨,同比增长16.2% [6] - 前海将凭借深海科技、智能船舶、绿色港口航运等优势,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加速推进海洋领域制度型开放 [10]
深海科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柱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船舶与海空装备产业、军工、海底数据中心、海洋通信 - 公司:海南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看好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成为全年主线** - 国家战略层面重视,顶层设计高度关注海洋经济发展,如总书记多次考察提及相关发展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1][2][3] - 经济增长层面,海洋经济对GDP拉动大、产业规模大、增速快,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GDP拉动作用达11.5% [2] - 沿海省市密集发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如上海发布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广东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3] - **深海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 - 产业链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和深海数字化应用领域 [5] - 深海材料是发展深海科技的重要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需具备强防腐蚀性和抗高压能力,主要应用的材料类型有结构材料和浮力材料 [6] - 深海装备是深海开发的支撑,包括水下勘探设备、船舶和海工装备、军工装备等细分领域,船舶与海空装备产业自2021年进入上升期,2024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进阶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 [7][8] - 深海数字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海底数据中心和海洋通信等方向,海底数据中心可解决散热问题且成本低,还能满足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需求 [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海洋经济中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传统部分占比接近一半,但在当前发展规划中重要性偏低,发展重点是海洋装备制造、生产开发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建设地海空间一体化,在船舶或海军方面有较大发展可能性,军工首席推荐海洋装备或海军建设相关标的 [9] - 随着往深洋海发展,海底电缆、海底光缆有进一步建设需求,可作为海空装备的细分投资领域 [10]
浙江海洋大学贺义雄:浙江海洋经济差异化突围,需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15:2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和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 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等沿海省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标杆样本 [1] 浙江省海洋经济现状 - 2024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012.4亿元,同比增长6.5% [1] - 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位居中游,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 - 与广东省、山东省相比,浙江省在海洋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差距 [1] 浙江省海洋经济优势 -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完善,出台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3] - 产业基础雄厚,涵盖油气全产业链、临港装备、港航物流、海洋渔业、滨海文旅、海洋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3] - 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制造具有显著优势 [3] - 开放合作水平高,与多国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4] - 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资源配置 [4]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 统筹资源、资本、技术、制度、数据等要素,实现高效配置 [4] - 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5] - 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海洋信息化水平 [5] - 依托宁波舟山港优势,发挥数字化条件,搭建专业平台,结合航运、金融、贸易、物流资源 [6] - 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新能源、工程装备、新材料、绿色渔业等高科技产业 [7] -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环境建设,深化科研机构、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 [7] - 推动海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培育创新型涉海企业 [8]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了什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7 10:42
科技创新 -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装备海试成功,连续稳定运行超过240小时,制氢纯度达99.99% [4] - 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投用,标志中国超大型油气装备自主建设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4] - 鳍源科技消费级水下机器人FI-FISHP3自2018年初上市以来获数千万订单,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4] - 潜行创新在东盟市场销售额过去3年增长率分别达25%、30%和35%,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4] - 深圳建成国家级涉海创新载体平台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实验室1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集聚370余个涉海科研团队 [4] - 2024年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等领域支持实施50余个专项资金项目 [4] 科研平台与创新主体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期工程生活区主体结构完成95%、科教区地基基础基本完成 [5] - 中国海洋大学建立深圳研究院,推动建设海洋信息领域高水平实验室 [5] - 全市涉海创新载体达75个,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26个,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 [5] - 全市高校设立18个海洋领域研发平台,深圳大学成立海洋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5]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实现海洋技术与工程项目自主招生并在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建成联合培养基地 [5] - 南方科技大学自主设置"海洋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获批,海洋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人才 [5] 高端装备产业 - 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海洋船舶工业企业合计269家,2024年增加值预计达240亿元 [8] - 孖洲岛基地2024年修船产值25.9亿元,完成船舶维修改装242艘,位居全国第二 [8] - 水下机器人专利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绿色智能海洋装备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超5成 [8] - 招商局工业集团在西太平洋完成6000米级采矿车原位海试,最大作业水深5566.7米 [8] 海洋能源产业 - 南海东部油田连续3年实现2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全市海洋油气业2024年增加值预计超600亿元 [8] - 建成3座LNG接收站,设计接收能力164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8] - 2024年深圳港LNG接卸总量达13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8] - 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项目核准批复 [8]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 全市海洋信息服务企业5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 [9] - 累计建设覆盖海域5G基站867个,有效信号覆盖可延伸至25千米范围 [9] - 培育出朗诚科技、碧兴物联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 全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 [9] - 建成1个省级、9个市级海洋生物医药创新载体 [9] - 拥有HW130注射液等3款在研海洋创新药 [9] 港口与航运 - 202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39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1%,稳居全球第四 [12] - 组合港、内陆港总数增至62个,通关效率提升60%,节省货主报关成本约30% [12] - "渝深图定班列"实现成渝货物2天至盐田、3天抵香港 [12] 清洁能源与绿色港口 - 2024年深圳港LNG吞吐量为1336万吨,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13] - 盐田港全年LNG加注量达30万立方米,2025年一季度加注量超1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近3倍 [13] - 建成61套岸电设施,覆盖86个泊位,覆盖率达80% [13] - 建成启用全球首座港内底盘式拖车换电站 [13] 船舶租赁与法律服务 - 深圳船舶租赁产业规模达全国前三、华南地区首位 [13] - 累计落地39单船舶租赁业务,租赁资产达160.3亿元 [13] - 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2024年受理海事案件165宗,同比增加50% [14] 海洋旅游 - 海洋旅游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1/5 [15] - 2024年邮轮旅客吞吐量达8.9万人次,邮轮运营36航次,位列全国第四 [15] - 西涌成为我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 [15]
深圳披露“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多个产业被“点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6:11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亿元 占GDP比重14.7% 同比增长5.8% [1] - 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 同比增长10.1%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1.6% [1] 深圳海洋经济未来目标 - "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目标2150亿元 年均增速超12% [1] - "十五五"末海洋服务业增加值目标7360亿元 年均增速超10% [1] 海洋工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海洋油气业 培育船舶/海工装备/涉海设备/材料等制造业 [2] - 布局绿色智能船舶/游艇/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水上运动装备/海洋药物等新兴产业 [2] 海洋服务业发展路径 - 建设"5G+卫星"空天地一体海洋网络体系 [2] - 推出邮轮游/游艇游/海上游产品 扩大海洋批发零售/技术服务/经营服务规模 [2] 港口航运升级措施 - 推进盐田港东作业区建设 应用AI/无人驾驶技术打造智慧港口 [3] - 吸引全球船公司设立机构 拓展经深航线 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75条 [3] - 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 发展保税燃料加注/航运金融/海事仲裁等业务 [3] -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四 去年增11.7% 今年1-5月增11.1% [3] 核心技术攻关领域 - 聚焦海洋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设备/船舶电动化/深海采矿/海洋卫星通信/医药/海水利用等领域 [3]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五海并举”发展海洋经济|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广东篇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0 10:21
广东海洋经济概况 - 2024年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领跑全国,占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五分之一,占地区生产总值七分之一 [1] - 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港湾优良、滩涂广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广东已形成门类较齐全、优势产业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有6个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3] - 近五年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4.7% [3] -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超6800亿元,同比增加7.5% [3] - 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20亿财政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3] 海洋产业发展策略 - 提质增效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建设"粤海粮仓"和"海上油田",加速发展万亿级海上牧场和海上油田 [3] - 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专项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布局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海洋碳汇、海洋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3] 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 广东省委将"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作为"十大新突破"之一,成立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 [5] - 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合理布局"城、湾、岛、岸、堤" [5] - 形成"三区三圈三带"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5] 海洋产业要素协同 - 发挥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压舱石"作用,带动海洋船舶、海洋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快速发展 [6] - 截至2024年底,全省存量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小巨人"企业203家 [6] 海洋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广东批准用海2.75万公顷,同比增长78% [6] - 开展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海砂开采市场化出让、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等创新制度 [6] - 整治修复海岸线超200千米、滨海湿地超5600公顷,建成7个"和美海岛" [6] 海洋科技创新 - 建成广州海洋实验室、南方海洋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等三大省级海洋实验室 [7] - 推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广东 [7]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突破2万亿元 连续30年稳居全国首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09 16:28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及增长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0022.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0% [1]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近五年年均增速达13.7% [2][5] 海洋产业结构及行业表现 - 2024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第一产业增加值682.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6202.6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13137.8亿元增长6.2%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5012.4亿元增长4.9%,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99.9亿元增长22.1% [2] - 全省新承接船舶订单量634.7万载重吨增长60.7%,手持订单1127.6万载重吨增长37.1% [2] - 海洋电力业增长26.7%,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一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明确15个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6] - 连续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突破281项关键技术,带动产业产值252亿元 [5] - 打造海洋产业园海域使用管理模式,实现"交海即交证"改革提升审批效率 [7] - 正在研究出台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意见,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7] 企业培育与科技创新 - 全省涉海企业总数突破8万家,"四上企业"近6500家增长5% [5] - 完成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全球首台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试运行 [4] - 前瞻布局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等未来产业 [5]
2025年世界海洋日广东主场活动在深举办 粤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全国居首
深圳商报· 2025-06-07 02:15
活动概况 -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东主场活动在深圳人才公园举行,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口号为"世界湾区领航蓝海" [1] - 活动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海洋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围绕全球视野、科技赋能、中国故事展现广东建设海洋强省和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成效 [1] - 活动包括专题新闻发布会、代表分享交流和海洋科技成果展 [1][2] 海洋经济数据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1] - 海洋经济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对全省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为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1] - 活动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和《2025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1] 科技成果展示 - 海洋科技成果展集中呈现近30项广东海洋经济新质发展成果 [2] - 展品包括我国首艘高端湾区游轮"大湾区一号"模型、国内唯一全国产的HYPOS®北斗导航定位一体机系统、全球首款智能全向抗流水下机器人潜鲛X100 [2] - 重点展示广东在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的技术突破 [2] 分会场活动 - 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举办海事专业研讨会,汇聚境内外知名海事海商行业及法律专家 [3] - 南山区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进校园活动,向青少年传递保护理念 [3] - 深圳市2025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国放鱼日)启动仪式在深圳南澳渔港举行,联合香港在深港交界海域共同举办 [3]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开展海洋研学基地暑期海洋研学及南海科考产品发布活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