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执法
搜索文档
锚定“五个着力”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明确
证券时报· 2025-10-27 01:41
资本市场改革主线 - 政策将保持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围绕深化注册制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市场体系、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重点展开 [1] 增强市场稳定性 -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完善“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 [2] -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稳定器”,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3] - 建议落实长周期考核,打通险资等入市障碍,发展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 [3] 提升市场活力与创新服务能力 - 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的培育功能 [4] - 年内新上市公司中超过九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科创债发行规模已突破600亿元 [4]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 [5] - 建议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数据中心REITs等新型工具,优化信息披露规则和估值逻辑,完善科技创新的全生命周期资本供给体系 [5]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 - 着力提升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和震慑力,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 [6] - 坚持监管执法“长牙带刺”,今年已有多家公司在退市后被追责,亿利洁能、东旭光电均被罚款上亿元 [6] - 监管围绕依法监管和分类监管开展,坚持“过罚相当”原则,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效 [6] 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着力推动资本市场开放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意愿不断增强 [7] - 摩根士丹利调研显示,超过九成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敞口,比例为2021年以来新高 [7] - 建议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与制度规则接轨国际,畅通科技企业跨境融资通道,扩大外资准入范围并降低资本跨境流通的制度性壁垒 [7]
吴清:过去五年证监会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22:40
监管政策与市场稳定 - 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加强监测预警和逆周期调节,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发挥稳定作用[1] - 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收敛,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1] - 约7000家私募基金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1] - 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的上百家伪金交所也已全部得到清理[1] 执法行动与违规惩处 - 大幅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构建综合惩防体系[2] - 对恒大地产债市财务造假开具41.75亿元罚单,对其审计机构开具3.25亿元罚单[2] - 五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一批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 投资者保护机制 - 扎牢投资者保护安全网,完善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3] - 推动出台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3] - 康美药业特别代表人诉讼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赔付10.9亿元,泽达易盛案赔付2.8亿元[3]
证监会主席吴清: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7:58
资本市场风险防控 - 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落实四早要求 加强全方位监测预警 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 加强逆周期调节 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支持汇金公司 社保 保险 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 [1] - 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 严控增量 稳减存量 严防爆雷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较低水平 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 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关闭27家金交所和上百家伪金交所 [1] 监管执法强化 - 大幅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震慑力 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 追首恶惩帮凶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惩防体系 破除造假生态圈 对恒大地产债市财务造假开具41.75亿元罚单 对其审计机构开具3.25亿元罚单 对越博动力案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 [2] - 用好法律手段依法从严执法 联合最高法印发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指导意见 完善行政民事刑事追责体系 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一批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2] 投资者保护机制 - 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 完善股份减持 量化交易 融券等监管规则 推动出台先行赔付 当事人承诺 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 明确申报即担责 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 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投保体系 [3] - 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保护投资者权益 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 紫晶存储案赔付投资者10.9亿元 泽达易盛案赔付投资者2.8亿元 一批标志性案例提升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质效 [3]
证监会“追首恶惩帮凶”!对恒大地产开具41.75亿元史上最大罚单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29
资本市场监管执法 - 过去五年资本市场面临复杂深刻变化 外部输入性风险风高浪急 国内部分领域风险水落石出[3] - 证监会坚持稳中求进 统筹发展与安全 筑牢监管防线 严守风险底线[3] - 大幅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和震慑力 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3] 财务造假惩防体系 - 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惩防体系 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3] - 实施追首恶与惩帮凶并重原则 对恒大地产债市财务造假开具41.75亿元罚单[3] - 同步追责第三方配合造假 对越博动力案审计机构处以3.25亿元罚单[3] 金融发展成果 - 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1]
证监会:坚持稳中求进 筑牢监管防线
新华财经· 2025-09-22 17:28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记者刘玉龙、翟卓)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证 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他介绍了四方面的主要工 作。 一是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共同打好"组合拳",筑牢防波堤防浪堤,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 二是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例如,交易所债券市场违约率一直保持在约1%的较低水平,扎 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私募机构出清。 四是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先后完善了股 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三是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震慑力。既"追首恶",也"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 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5年来,证监会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过了700件,一批责 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吴清强调,用好用足法律所赋予的手段,依法从严,把"板子"打准打疼。 ...
证监会主席点名恒大:就财务造假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史上最大罚单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11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四是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先后完善了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一些相 关的监管规则,推动出台了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申报即担责、 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近年来,特别代表人 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泽达易盛案分别赔付投资者10.9亿元和2.8亿元。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图片来源:国新网) 一是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四早"要求,加强全方位监测预警,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 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与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 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和市场 预期明显改善。 二是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 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 ...
吴清: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破除造假“生态圈”
新浪证券· 2025-09-22 16:14
市场风险防控机制 - 落实四早要求加强全方位监测预警并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 [1] - 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并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发挥内在稳定作用 [1] - 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使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1] 重点领域风险处置 -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 [1] - 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且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1] - 关闭金交所和伪金交所成效明显27家应关闭金交所全部取消资质且上百家伪金交所全部清理 [1] 监管执法有效性 - 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惩防体系并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2] - 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41.75亿元和3.25亿元史上最大罚单 [2] - 5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过700件且一批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投资者保护体系 - 完善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并推动出台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 [2] - 明确申报即担责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 [2] - 特别代表人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24.6亿元紫晶存储案赔付10.9亿元泽达易盛案赔付2.8亿元 [2]
吴清:既“追首恶”又“惩帮凶” 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6:05
监管执法 - 监管机构表示将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和震慑力 [1] - 监管重点聚焦于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 [1] - 执法策略为既追究首要责任人也惩罚协助者 [1] 体系建设 - 监管机构致力于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 [1] - 核心目标是坚决破除财务造假的"生态圈" [1]
全面拥抱科技创新 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9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资本市场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推 进、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以及投融资机制的完善,促进资本市场改革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更好地深度融 合,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与吸引力。 改革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相伴相生。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 一批标志性改革在上半年一一破题,资本市场通过适配性改革,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 聚,新上市的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资本市场新一轮深化改革正处进行时,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从 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全方位拥抱科技创新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过去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加 力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在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 上市。这一系列举措,从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角度出发,赋能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发 展。 以科创成长层为例,通过差异化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开辟"未 盈利也可上市"通道,彻底打破传 ...
罕见!“没一罚五” 监管出手重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00:21
内幕交易处罚案例 - 陈金全因内幕交易被没收违法所得约579万元并处以约2895万元罚款合计罚没约3474万元采用"没一罚五"标准[1] - 陈金全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与知情人多次联络2023年1月5日至9日交易相关股票买入时间与内幕信息形成变化高度吻合存在突击买入集中买入成交量明显放大等异常行为[4] - 涉案内幕信息涉及公司重大合同公告属于《证券法》规定的重大事件内幕信息形成不晚于2022年11月13日公开于2023年1月10日[4] 监管趋势与执法动态 - 2024年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罚没比例显著提高多数案件采用"没一罚三"标准情节严重案件如"没一罚五"甚至"没一罚六"[3] - 2020年3月实施的新《证券法》将内幕交易罚款上限提升至违法所得10倍[6] - 2024年证监会查处35起内幕交易案件包括3起利用个股场外期权等衍生品实施内幕交易的典型案件[6] 典型案例对比 - 赵某某内幕交易"永悦科技"避损金额1124.5万元被没收违法所得1124.5万元并罚款6746.95万元采用"没一罚六"标准[6] 监管高层表态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依法从严监管严惩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