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监管执法
icon
搜索文档
吴清:过去五年证监会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22:40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9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五年,证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 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 四是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先后完善了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一 些相关的监管规则,推动出台了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申报 即担责、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近年 来,特别代表人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泽达易盛案分别赔付投资者 10.9亿元和2.8亿元,一批标志性案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地,提升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质 效。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 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 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二是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 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 ...
证监会“追首恶惩帮凶”!对恒大地产开具41.75亿元史上最大罚单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29
资本市场监管执法 - 过去五年资本市场面临复杂深刻变化 外部输入性风险风高浪急 国内部分领域风险水落石出[3] - 证监会坚持稳中求进 统筹发展与安全 筑牢监管防线 严守风险底线[3] - 大幅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和震慑力 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3] 财务造假惩防体系 - 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惩防体系 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3] - 实施追首恶与惩帮凶并重原则 对恒大地产债市财务造假开具41.75亿元罚单[3] - 同步追责第三方配合造假 对越博动力案审计机构处以3.25亿元罚单[3] 金融发展成果 - 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1]
证监会:坚持稳中求进 筑牢监管防线
新华财经· 2025-09-22 17:28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记者刘玉龙、翟卓)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证 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他介绍了四方面的主要工 作。 一是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共同打好"组合拳",筑牢防波堤防浪堤,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 二是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例如,交易所债券市场违约率一直保持在约1%的较低水平,扎 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私募机构出清。 四是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先后完善了股 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三是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震慑力。既"追首恶",也"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 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5年来,证监会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过了700件,一批责 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吴清强调,用好用足法律所赋予的手段,依法从严,把"板子"打准打疼。 ...
证监会主席点名恒大:就财务造假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史上最大罚单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11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四是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先后完善了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一些相 关的监管规则,推动出台了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申报即担责、 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近年来,特别代表人 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泽达易盛案分别赔付投资者10.9亿元和2.8亿元。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图片来源:国新网) 一是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四早"要求,加强全方位监测预警,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 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与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 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和市场 预期明显改善。 二是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 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 ...
吴清: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破除造假“生态圈”
新浪证券· 2025-09-22 16:14
9月22日,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一是坚决维护市场的平稳运行。落实"四早"要求,加强全方位监测预 警,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与 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共同打 好"组合拳",筑牢防波堤防浪堤,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三是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震慑力,聚焦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 恶",又"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就债市债务造 假,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了41.75亿元和3.25亿元的史上最大的罚单。 另一方面,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用好用足法律所赋予的手段,依法从严把"板子"打准打 疼,这5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过了700件,一批责任人被依法严肃的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 保持在1%左右的较 ...
吴清:既“追首恶”又“惩帮凶” 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6:05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人民财讯9月22日电,9月22日,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 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震慑力,聚焦财务造假等投 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恶",又"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 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
全面拥抱科技创新 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9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资本市场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推 进、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以及投融资机制的完善,促进资本市场改革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更好地深度融 合,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与吸引力。 改革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相伴相生。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 一批标志性改革在上半年一一破题,资本市场通过适配性改革,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 聚,新上市的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资本市场新一轮深化改革正处进行时,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从 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全方位拥抱科技创新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过去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加 力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在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 上市。这一系列举措,从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角度出发,赋能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发 展。 以科创成长层为例,通过差异化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开辟"未 盈利也可上市"通道,彻底打破传 ...
罕见!“没一罚五” 监管出手重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00:21
内幕交易处罚案例 - 陈金全因内幕交易被没收违法所得约579万元并处以约2895万元罚款合计罚没约3474万元采用"没一罚五"标准[1] - 陈金全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与知情人多次联络2023年1月5日至9日交易相关股票买入时间与内幕信息形成变化高度吻合存在突击买入集中买入成交量明显放大等异常行为[4] - 涉案内幕信息涉及公司重大合同公告属于《证券法》规定的重大事件内幕信息形成不晚于2022年11月13日公开于2023年1月10日[4] 监管趋势与执法动态 - 2024年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罚没比例显著提高多数案件采用"没一罚三"标准情节严重案件如"没一罚五"甚至"没一罚六"[3] - 2020年3月实施的新《证券法》将内幕交易罚款上限提升至违法所得10倍[6] - 2024年证监会查处35起内幕交易案件包括3起利用个股场外期权等衍生品实施内幕交易的典型案件[6] 典型案例对比 - 赵某某内幕交易"永悦科技"避损金额1124.5万元被没收违法所得1124.5万元并罚款6746.95万元采用"没一罚六"标准[6] 监管高层表态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依法从严监管严惩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7]
罕见!“没一罚五”,监管出手重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00:15
内幕交易案例 - 陈金全内幕交易获利约579万元,被证监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倍罚款,合计罚没约3474万元 [2][4] - 交易行为异常表现为:买入时间与内幕信息形成高度吻合,存在突击买入、集中买入、成交量明显放大等特征 [4] - 内幕信息涉及公司重大合同签订,该事项属于《证券法》规定的重大事件,信息敏感期为2022年11月13日至2023年1月10日 [4] 监管处罚趋势 - 2023年多数内幕交易案件采用"没一罚三"标准,情节严重案件提高至"没一罚五"甚至"没一罚六" [2][7] - 2024年证监会查处35起内幕交易案件,包括3起利用场外期权等衍生品实施的新型案件 [7] - 新《证券法》将内幕交易罚款上限提升至违法所得的10倍,2020年3月起实施 [6]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严惩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8] - 交易所强化股价异动监控,精准打击"潜伏"重组股的内幕交易行为 [7]
【西街观察】牛散没有特权
北京商报· 2025-06-16 21:43
监管处罚案例 - 知名牛散屠文斌因操纵多只股票价格被证监会罚没近7700万元 违法所得3627 33万元 [1] - 屠文斌操纵手法包括连续交易 拉抬股价 大额封涨停 虚假报撤等 控制使用多个证券账户 [1] - 此前刘洪涛与娄阁因操纵证券市场合计被罚没3 35亿元 许淼被罚没4 7亿元 [1] 操纵市场手法 - 操纵市场者通常利用账户组 通过持股优势 资金优势进行连续交易 拉抬股价 大额封涨停 虚假报撤等操作 [2] - 操纵行为导致个股价格严重偏离基本面 扭曲价值体系 放大投资风险 易出现暴涨暴跌行情 [2] 监管态度与措施 - 监管层对欺诈发行 财务造假 操纵市场等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度 [2] - 近年来监管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打击精准性不断提升 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增强穿透监管能力 [3] - 处罚力度持续加大 同时推动研究出台内幕交易 操纵市场民事赔偿司法文件 提升违法成本 [3] 市场影响 - 操纵市场行为扰乱正常交易秩序 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2] - 监管震慑对象包括牛散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 机构投资者 游资及量化资金等多方市场主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