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知识产权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公布最新“技术账单”:去年专利许可收入创新高
证券日报· 2025-11-13 00:47
创新投入与产出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0.8% [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969.50亿元,同比增长9.04%,占总营收的22.7% [3] - 2024年公开专利超过3.7万件,提交技术提案逾1万篇,发布学术论文超1000篇 [3] - 研发支出位居《2024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全球第六位 [3] - 技术突破涵盖算力平台、光互联、操作系统及终端形态等多个底层关键技术领域 [3] 技术开放与生态构建 - 通过开源策略加速生态体系建设,OpenHarmony社区拥有超8100名共建者,提交超1000万行新增开源代码 [4] - openEuler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 [4] - 技术开源是公司快速构建生态、扩大技术影响力与形成事实标准的关键抓手 [4] 知识产权策略与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球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连续十年位居WIPO国际专利申请榜首 [5] - 2024年专利许可收入创下6.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1][5] - 历史上公司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约是累计许可收入的三倍 [5] - 公司采取“双向许可”和“平衡的知识产权策略”,截至2024年底累计签订专利许可协议233个,其中95%通过谈判与调解达成 [5] - 公司专利技术已深度嵌入全球生态,授权覆盖超27亿部5G设备、超12亿部Wi-Fi设备及超32亿部视频编解码设备 [5]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公司的创新模式已进入“深水区”,向底层技术、架构标准和基础理论迈进 [7] - “开放与保护并重”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从“防御”转向“攻守兼备”,构建质量与价值并重的立体化网络 [7] - 随着中国企业在标准必要专利领域话语权提升,构建公平高效的许可环境成为全球产业合作的关键 [6]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沈阳
中国新闻网· 2025-11-11 19:44
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 - 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沈阳市铁西区揭牌成立,旨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知识产权支撑 [1][3] - 该中心将构建集高价值专利培育、导航评议、转移转化、质押融资、供需对接于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体系 [3] - 中心与沈阳市输变电产业联盟正式签约,开启政企协同发展新篇章,以发挥产业创新“助推器”和“服务员”作用 [3] 铁西区产业基础与知识产权成果 - 铁西区已将输变电装备产业打造成区域优势支柱产业,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 - 依托龙头企业联合20家上下游企业成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并在特高压直流套管等“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实现重大突破 [3] - 全区300余家创新主体拥有专利,10家企业获19项中国专利奖,2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或优势企业 [5] - 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转让、许可500余次,培育20件专利密集型产品,并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1笔 [5] 未来发展规划与重点举措 - 未来计划实施五大重点举措:强化全流程运营服务、构建创新联合体加速技术攻关、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加强风险防控、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与知名品牌 [4] - 目标是通过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多链融合,助力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抢占更高位置 [5] - 中心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國家能源装备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6]
【沈河金廊发布】沈阳一家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6 10:24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 -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首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建设的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入选 [1] - 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服务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 运营中心依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主体 构建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 集聚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 [1] 沈阳市输变电产业联盟与技术突破 -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联合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沈阳市输变电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1] - 联盟集智聚力攻关特高压直流套管等"卡脖子"技术并取得重大突破 [1] - 联盟与近期开工的特变电工柔性直流集成服务产业园形成创新联动 [1] 运营中心的核心功能与作用 - 运营中心依托沈阳市输变电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在知识产权运营领域重点发挥五大作用 [2] - 五大作用包括构建创新联合体加速关键技术攻关 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推动"专利变产品" 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与防控 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打造产业品牌 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优化创新生态 [2] - 运营中心将成为连接创新与市场的关键枢纽 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 为输变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2]
内蒙古3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7 14:54
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 - 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乳业、草业3个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成功跻身“国家队” [1] 运营中心总体目标与作用 - 运营中心将重点围绕产业链发展需要开展专利布局,构建关键技术专利池,培育国内外高价值专利 [1] - 运营中心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 - 运营中心将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拓市场、创建国际品牌 [1] 稀土功能材料产业运营中心 - 稀土功能材料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依托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建设 [1] - 该中心成立全国首个稀土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联盟,组织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突破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合金、稀土催化剂等领域“卡脖子”技术 [1] - 目标是打破国际垄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保障 [1] 乳业产业运营中心 - 乳业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伊利集团为建设主体,集聚乳产业链成员单位150余家 [2] - 中心利用核心专利技术,联合8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7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组成创新联合体,建设专利、商标一体化运营池 [2] - 重点目标是打破跨国公司对核心菌种、配方的专利封锁,突破乳品工艺技术装备、安全品质、营养健康、奶牛繁育养殖等领域关键技术,联动供应链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竞争 [2] 草业产业运营中心 - 草业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依托蒙草集团建设,利用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和21个现代草业基地 [2] - 中心重点突破草种育种、荒漠治理等关键技术,布局国内专利和PCT国际专利 [2] - 中心将组织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推动蒙草品牌国际化,推动荒漠生态治理 [2]
蒙草生态牵头建设的首个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得国家认定
全景网· 2025-10-20 15:38
公司核心优势 - 公司牵头建设的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为草产业首个通过国家级认定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1] - 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聚焦草种科技的上市公司 在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机械作业、工程管护等草产业全链条具备领先优势 [1] - 公司依托特有的乡土种源"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 利用30多个国家、省(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和28万亩良种繁育及饲草基地 [1] 运营中心功能与目标 - 运营中心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缺技术 高校及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产业链协同不足 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薄弱等问题 [1] - 运营中心通过组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产业服务"融合载体 重点突破草种育种、荒漠治理等关键技术 [1] - 运营中心将布局国内专利和PCT国际专利 组织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 推动草产业专利高效转化、协同创新与风险防控 [1] 未来发展规划 - 运营中心将重点围绕产业链发展需要开展专利布局 构建关键技术专利池 培育国内外高价值专利 [2] - 运营中心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提升产业行业话语权 [2] - 运营中心将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拓市场、创建国际品牌 [2]
广西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进入国家级梯队
广西日报· 2025-10-19 09:51
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 - 柳州高新区申报的新能源汽车动力与智联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认定名单 [1] - 该中心标志着广西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进入国家级梯队 [1] - 运营中心是以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为建设载体的功能性平台 [1] 柳州高新区产业基础与定位 - 柳州高新区地处广西自贸试验区柳州联动创新区核心地带及中国—东盟经贸技术前沿阵地 [1] - 依托中国汽车城底蕴,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动力与智联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 - 由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覆盖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的完整产业链 [1] 2024年知识产权运营成果 - 实现专利转让、许可538件次 [1] - 完成专利质押融资3.25亿元 [1] - 组织完成专利产品备案54件,获得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5件 [1] - 组织实施专利产业化实现收益及获取投融资金额超200亿元 [1]
苏州市唯一 园区获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苏州日报· 2025-10-17 08:29
产业地位与规模 - 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建设全国纳米技术应用领域及苏州市唯一的国家级纳米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1] - 园区自2006年布局纳米新材料产业,聚焦第三代半导体、MEMS、光电等应用领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 - 2024年园区纳米新材料产业产值超1700亿元,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400家,其中上市企业1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1] 知识产权运营发展历程 - 园区2013年获批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纳米技术应用),201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纳米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 - 2022年园区获批首批江苏省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并推动成立MEMS、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及专利池[2] - 园区布局了知识产权检索咨询中心苏州工作站、概念验证中心、企检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2] 知识产权成果与转化 - 园区累计建成省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1个,创新主体获中国专利奖68项(含金奖3项)[3]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255件,同比增长50%,新增PCT申请960件(占苏州市37%),有效发明32236件,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123件[3] - 近3年引进专利5079件,其中纳米新材料领域专利转让许可403件,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53亿元(知识产权相关49亿元)[3] 知识产权金融创新 - 近3年园区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44笔,融资额54.06亿元,发行4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3] - 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获评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创新开发“投一保多”保险模式并落地全国首单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保险[3] 未来发展规划 - 获批国家级中心是落实商务部支持措施的关键步骤,旨在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园区将持续高标准推进中心建设,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为国家纳米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4]
国网福建电力海洋风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跻身“国家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5 16:25
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 - 国网福建电力申报的“海洋风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 [1] 福建省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福建省风电装机容量突破80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8.7% [1] - 福建省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多年位列国家电网系统第一,并连续多年实现全额消纳 [1] - 福建省已初步构建“集群—产业园—生产基地”多层次协同发展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 [1] 知识产权运营与创新体系 - 国网福建电力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组成海上风电知识产权与产业创新融合专班,构建“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运营”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2025年6月,中心联合多方力量成立“海上风电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 - 中心通过设立“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开展专利导航与布局,助力专利授权走上“快车道”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 中心围绕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聚焦技术攻关、标准建设、产业协同三大核心任务,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中心将海上样机测试升级为陆上样机测试,大幅提升研发效率与成果转化能力 [2] - 知识产权运营旨在推动风电产业“串珠成链”,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2]
国家知识产权局刊登山东科创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专利转化做法
齐鲁晚报· 2025-09-18 09:17
核心观点 - 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通过“运营链、需求链、技术链、转化链”四链协同,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构建了智能高效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有效赋能山东省产业升级 [1][2] 运营链 - 构建“纵向三级联动、横向三方协同”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网络,纵向已在临沂、潍坊、泰安设立3个分中心并下沉至县区设立工作站 [2] - 横向借助省科创集团资源,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同机制,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 [2] 需求链 - 从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出发反向引导研发,通过深入企业精准挖掘技术痛点,例如推动康爱特化工公司与临沂大学合作研发 [3] - 通过高效匹配存量专利与企业需求促成供需对接,例如促成晟泰高分子材料公司与曲阜师范大学合作实现工艺优化 [3] - 累计走访企业1000余家,摸排技术需求500余项,持续推动高校院所专家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3] 技术链 - 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对专利文本进行深度语义分析,构建专利智慧匹配系统,实现高效精准匹配 [4] - 整合省内8.5万件存量专利并引入省外高价值专利,构建涵盖30余万条专利数据的“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资源库” [4] - 已为443项企业技术需求匹配1000余件高校存量专利和60余位高层次人才,推动存量专利转让许可近2000件次,专利对接效率提升3倍以上 [4] 转化链 - 构建“专利+”的多种转化模式,在“专利+项目”方面助力企业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项目,如临沂信邦生物案例 [5] - 在“专利+人才”方面推动专利技术转移并促成团队深入参与企业项目,如郯城合创新材料案例实现年节电13万度、节水5万方 [5] - 通过“专利组合”转化放大价值、“技术FTO”护航产业化等知识产权服务,助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5]
天津市“知识产权专板”开板 首批34家企业成入板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18:48
事件概述 - 天津市“知识产权专板”正式启动,首批34家企业成功挂牌 [1] - 该专板由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统筹指导,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负责日常运营管理 [1] 专板架构与参与方 - 知识产权专板是天津OTC科创专板内的特色子板块 [1] - 参与建设单位包括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天津OTC [1] - 双保护中心提供基础性知识产权公益服务,天津OTC负责专板日常运行与管理 [1] 专板核心优势 - 优势一: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服务 [1] - 优势二:帮助企业深度挖掘知识产权价值潜力,以知识产权作为“关键变量”助力企业上市 [1] - 优势三:全力打通政府知识产权惠企政策落地运用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尽享政策红利 [1]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专板设立实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 [1] - 为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服务企业开辟了新路径,推动了知识产权运营转化体系的完善 [1] - 天津OTC计划携手各方共建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专板功能 [2] - 旨在为培育天津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知识产权动力,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