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源

搜索文档
DeepSeek德国遭下架揭示AI出海哪些难题?
36氪· 2025-06-30 08:35
欧美数据合规壁垒 - 德国数据保护机构要求苹果、谷歌下架DeepSeek应用,理由是"数据安全风险",而Meta等欧美企业仍可运营,反映规则制定权的争夺[1][5] - 欧盟GDPR条例表面保护隐私,实际成为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合规成本较普通行业高20%以上,微软为合规投入17亿美元建数据中心[2] -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TikTok获取关键资源,Meta仅需交罚款即可运营,印尼征收10%数字服务税,南非要求60%云计算服务本地化,AWS为此多投4亿美元[3] 中国AI企业突围路径 - **在地设点**:TikTok"三叶草计划"年投入12亿欧元建独立数据中心,避免Meta式4%年营收罚款[8] - **技术换信任**:华为在沙特采用加密技术处理医疗数据,获5亿美元投资并参与NEOM智慧城市项目,但技术方案难以跨国复用[9] - **开源透明**:DeepSeek开源后社区贡献200+微调模型,推理速度提升40%,合规成本降50%,但需承担社区模型责任风险[10][11] 新兴市场拓展策略 - 中东市场需遵守宗教规则(如伊斯兰教法禁人体图像),沙特要求数据本地存储,华为通过加密技术绑定政府项目[15] - 拉美侧重主权自主,巴西2025年将中国AI技术纳入"优先采购清单"以对冲美国影响[16] - 东南亚需利益共享,需提高本地伙伴分成比例突破谷歌/Meta生态壁垒,如Gojek、Grab[17] 全球规则制定权争夺 - 技术层:全球83%AI论文用PyTorch,华为MindSpore仅占4%,需通过持续开源吸引开发者[21][22] - 基建层:宁夏数据中心利用风电将PUE降至1.1,符合欧盟碳关税要求,"绿电+算力"打破碳壁垒[24] - 治理层:中国在ISO/IEC AI标准提案采纳率18%(美国39%),宁德时代通过CTP电池技术重构全球测试规范[25]
阿里巴巴发布2025 ESG报告 AI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21:21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发布2025年ESG报告,展示其在碳减排、AI技术应用、公益文化等方面的进展 [1] - AI技术成为公司ESG战略的关键驱动力,在医疗、教育、救援等领域产生显著社会价值 [4][5][7] - 公司持续推进碳中和目标,自身运营减排202.8万吨,带动平台生态减排5920.8万吨 [10] - 公益文化深度融入业务设计,"人人三小时"理念实施十周年成效显著 [8] 碳减排进展 - 自身运营净排量与价值链碳强度持续下降,清洁电力使用比例达52.2% [1][10] - 自建数据中心年均PUE降低至1.190 [10] - 带动平台生态减排同比增长77.6%,总量达5920.8万吨 [1][10] - 2025财年自身运营减排202.8万吨,同比增长24.7% [10] AI技术应用 - 医疗AI实现"一扫多查"技术,通过常规CT筛查7种癌症,累计发现393例癌症病变 [5][7] - 开源平台魔搭社区提供超52000个开源模型,Qwen模型衍生品超10万个 [5] - 高德地图"卫星求救"功能成功救助57名遇险用户 [7] - 斯坦福大学报告显示公司AI模型贡献度全球第三 [5] 公益项目 - "少年云助学计划"捐建300间云计算机教室,覆盖28万师生 [7] - 高德轮椅导航提供超1亿次无障碍服务 [8] - 饿了么"无声骑士"项目帮助4200名听障人士就业 [8] - 菜鸟应急物资追溯管理平台在多次灾害中发挥作用 [8] - 累计培训14000名急救侠参与赛事保障 [10] 公司治理 - 完成香港联交所双重主要上市,提升ESG信息披露透明度 [11] - 发布《ESG相关目标及指标管理制度》,建立体系化管理流程 [11] - 福布斯2024全球最佳雇主评选中位列中国企业前五 [10]
访谈|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必须破釜沉舟推动行业共赢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22:14
公司战略与专利开源 -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宣布开源两大核心专利群,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关键技术专利群"(112项专利)和"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50项专利),这些技术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金奖 [1][4][5] - 开源决策旨在激励内部创新、推动行业共赢,并适应电动化与智能化并行的趋势,公司不担心核心竞争力受损 [3][4] - 开源专利涵盖云端大数据算法、电池设计及安全预防体系,部分技术已实现商业变现(如副驾娱乐屏技术被领克09采用) [4][5]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球销量200万辆(海外占比35%),推出30款新车,2028年起逐步商业化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及智能角模块 [5] - 承诺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10%,累计超千亿元,并招聘500位顶尖专家 [5] 技术安全与行业标准 - 针对隐藏式门把手争议,公司强调该设计能降低能耗、改善风阻,但需解决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隐患 [6] - 深蓝汽车采用旋转式隐藏门把手(如S09车型),兼顾高级感与安全性,反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 [6] - 指出行业对政策存在误读现象(如固态电池商用时间被低估),强调技术普及需长期过程 [6] 行业趋势与竞争策略 - 公司认为电动化与智能化并行趋势不可逆,开源电动化专利是为构建新"护城河",类似互联网开源模式 [3][4][5] - 通过技术开源推动行业生态建设,同时聚焦AI领域创新,重塑核心竞争力 [3][4]
“我们的弱点是成本……”,这些车企如何降本?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2 13:09
车企降本增效的核心观点 - 跨国车企如大众汽车面临成本过高问题,持续追求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 [3] - 降本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涵盖供应链优化、技术创新、研发协同等维度 [4][6][7] - 行业竞争从单车成本比拼转向供应链敏捷度、制造技术深度、研发共享广度的全维度较量 [8][9] 供应链降本策略 - **特斯拉**:暂停海外新工厂投资,转向本地化采购电池原材料和电机组件,运输成本降低23%,总成本支出减少30%,关键零部件价格年降15% [4] - **雷诺汽车**:通过开放技术共享平台与供应商共建模块化生产体系,小型车底盘部件成本降低40%,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50% [4] - **Rivian**:AI驱动采购系统动态调整全球供应商策略,锂价波动期间电池原材料采购成本节省28% [4] - **日系车企联盟**:日产、本田、三菱组成"联盟采购体",集中采购钢铁/橡胶等通用材料,采购规模扩大35%,议价能力提升20% [5] 技术创新降本路径 - **特斯拉**:采用4680大圆柱电池和一体化压铸技术,后底板零部件从70个减至2个,生产时间缩短80%,模具成本降低60% [6] - **Rivian**:简化电池制造步骤和车身车间设备,单车生产线占地面积减少30%,装配时间缩短45%,材料成本降低35%,人工成本占比从18%降至9% [6] - **大众汽车**:狼堡工厂"模块化工厂"模式实现燃油车/电动车产线72小时切换,设备利用率从65%提升至85%,单车型产能成本降低22% [6] - **特斯拉旧厂改造**:暂停新厂建设并改造现有产线,成本支出减少数十亿美元,产能爬坡速度提升30% [6] 研发协同降本实践 - **雷诺汽车**:"开放式技术银行"共享电动车平台/自动驾驶算法,小型车平台研发费用从15亿欧元降至9亿欧元 [7] - **日产/本田**:共享电动车架构,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设计重复投入减少60%,研发周期缩短18个月 [7] - **通用汽车**:与Cruise合作分摊L4自动驾驶研发成本,单车型成本从20万美元降至8万美元 [7] - **材料工艺创新**:碳纤维车身规模化生产使成本从200美元/公斤降至80美元/公斤,特斯拉钢铝混合车身减重12%且材料成本降15%,Rivian 3D打印电机壳体使零部件减少70%、量产成本降40% [7] 行业生态变革趋势 - 降本策略从单一成本控制转向供应链重构(特斯拉)、技术共享(雷诺)、研发协同(日系联盟)等系统性创新 [8] - 行业竞争维度扩展至供应链敏捷度、制造技术深度、研发共享广度的综合能力 [8][9] - 真正的成本优势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效率天花板,依托生态协同重构价值分配 [9]
吉利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自主品牌打响技术开源战
第一财经· 2025-04-29 10:10
头部自主品牌技术开源与标准制定转型 - 吉利汽车在2025上海车展宣布向全行业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包括电池包底板防护专利、电池包防撞梁专利、底部碰撞实验装置专利,并计划年底启用投资20亿元打造的全域安全试验中心 [1] - 公司CEO淦家阅强调安全平权理念,称开放的是一组专利而非单个专利,并指出智能驾驶安全需以试验为基础,全域安全试验中心配备全天候气象模拟和多角度对撞测试功能 [1][3] - 行业技术开源案例包括2014年特斯拉开放所有专利、2023年比亚迪开放e平台3.0技术、2024年奇瑞公布混动技术开源计划,以及吉利旗下莲花跑车开源底盘技术 [1] 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与行业竞争动态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吉利曾于2021年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底部防护团体标准,并参与此次国家标准制定 [2] - 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底部磕碰导致的起火事故占比达70%,凸显底部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2] - 头部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开源争夺行业标准制定权,目标从标准执行者转型为规则制定者 [2] 企业战略与安全投入 - 吉利将安全与质量置于优先级最高位置,设立"总裁质量例会"机制,要求制造工厂一把手直接负责质量问题 [3] - 公司强调试验投入的重要性,全域安全试验中心投资额达20亿元,支持极端环境下的安全验证 [3] - 行业趋势显示,2024年4月起企业营销更聚焦安全议题,响应工信部与行业协会的理性发展倡议 [3]
技术迭代推动降本提速 人形机器人价格有望逐步下降
中国经济网· 2025-03-08 07:39
人形机器人价格趋势 - 人形机器人价格从百万元降至20万元以内 [1] - 人形机器人仍有较大降价空间 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1] - 技术方案未最终确定 硬件降本空间巨大 [1] - 国内厂商技术突破后将较海外厂商有较大价格优势 [1] - 规模效应可分摊固定成本和研发成本 进一步降低成本 [1]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 - 多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推动产业链降本 [1] - 奥比中光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 掌握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 [2] - 全球仅有少数企业拥有百万级3D视觉传感器量产能力 奥比中光是其中之一 [2] - 技术进步是降低机器人成本的核心驱动力 [2] - 核心部件国产化是降低机器人整机价格的关键 [2] - 规模化生产是降低单位成本的有效途径 [2] 开源生态与产业链协同 - 开源生态共建是产业链降本路径之一 [2] - 上海智元新创推出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整装组件 价格10万元左右 [2] - 灵犀X1可实现人人DIY机器人 交付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 [2] - 技术开源可显著降低相关企业研发成本 [3] - 机器人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叠 产业配套完善降低采购成本 [3] 未来展望 - 随着技术进步、规模化生产推进、国产化进程加速 机器人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 [3] - 价格下降将加速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