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线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明辉股份涉股权代持等多项违规被责令改正,董事长短线交易公司股票收警示函
搜狐财经· 2025-08-28 18:43
核心违规行为 - 公司董事长何云峰因利用他人证券账户进行短线交易被出具警示函 具体交易包括2022年10月27日至11月11日买入307.39万股 2023年2月20日至3月7日卖出146.25万股 2023年4月10日至7月4日买入9.58万股 2024年10月29日至2025年1月7日买入76.53万股 2025年1月8日卖出147.5万股 2025年1月9日买入47.6万股 2025年1月10日至5月19日卖出9.58万股 [1][3] - 公司及何云峰未披露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 涉及何云峰间接转让约150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股本15%)以及转让承诺事项和赎回条款 [4] - 2022年10月至2025年5月期间存在股权代持行为 姚强代何云峰持有公司股票 其中2022年11月10日最高代持307.39万股(占其总持股310.71万股的98.9%) [6] - 2021年1月至4月公司以预付账款名义向5家供应商支付938万元 资金经多道划转后最终流向何云峰 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截至2025年7月15日该笔资金尚未归还 [8] - 公司未披露2017年12月与杭州信倍签订的《补充协议》及2019年7月《补充协议二》中的特殊投资条款 包括业绩承诺及补偿、股份回购条款以及2018年度未达利润目标触发的现金补偿义务 [9] 责任人员认定 -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云峰对未披露股份转让事项、股权代持、资金占用及未披露特殊投资条款等行为负主要责任 [5][7][8][10] - 时任董事会秘书徐梦婷对未披露股份转让事项、股权代持及资金占用行为负主要责任 [5][7][8] - 财务负责人姚秀梅对资金占用行为负主要责任 [8] - 时任董事会秘书何晨苒对未披露特殊投资条款行为负主要责任 [10] 监管处理措施 - 浙江证监局对何云峰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3] - 对明辉股份及何云峰、姚秀梅、徐梦婷、何晨苒分别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1]
期货高手苏冰心梗去世,年仅40岁,因过度劳累导致,去年刚当爸爸
搜狐财经· 2025-08-26 22:07
交易策略与业绩 - 采用基本面分析与短线交易结合的策略 先研究种植面积、天气变化、国际政策、供需关系等基本面因素 再结合技术图表捕捉短期价格波动[6][8] - 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分析巴西大豆旱灾判断减产趋势 三个月实现400万收益[8][10] - 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原则 单笔亏损绝不超过本金2%[10] - 2015年初始本金60万 三个月亏损至8万 三年后增长至50万 随后滚雪球式增长至1000万 2021年借助能源和农产品行情从1000万飙升至3000万[4][12][14] - 年化收益接近40% 显著高于国内期货交易员12%-15%的平均水平[15] 公司运营模式 - 成立山东鸿烨铭阳投资有限公司 专注于熟人介绍的期货资产配置服务 包括为个体老板打理闲置资金、为小企业提供对冲策略[19] - 采用非公开运营模式 不做公开宣传 不招募陌生客户 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强调仅服务知根底客户[19][21] - 团队规模12人 核心决策由创始人亲自管理 涵盖国内盘、夜盘及国际盘衔接[25] 行业影响与遗产 - 撰写《短线交易笔记》 包含大豆种植周期表等实用工具 在期货圈内广泛传播[17] - 倡导理性交易理念 强调期货非赌博而需逻辑支撑 影响新一代交易员到点关电脑、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34][35] - 金融圈从业者因其事件转变工作习惯 从炫耀熬夜转为重视睡眠和体检[32]
3800点基民大调查 基金仍是主流配置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23:32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情绪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 刷新2015年6月以来逾十年新高 8月25日继续上涨逼近3900点 [1] -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大盘有望继续突破压力位 近五成投资者对市场长期走势持乐观预期 [1][20] - 投资者情绪以谨慎乐观为主 占比达48.2% 乐观情绪占20% 中性情绪占23.5% [21] 投资者结构特征 - 57.6%投资者投资年限在1~5年 21.8%投资满5年 20.6%投资时间不足1年 [5] - 62.5%投资者将基金作为核心配置品类 股票和债券配置比例分别为37%和38.3% [8] - 36.1%投资者权益仓位60%~90% 33.9%仓位30%~60% 满仓者仅占12.9% [12] 持仓状况与操作策略 - 近六成投资者处于被套状态 24.5%过半标的深套超过50% 34.1%部分被套20%~50% [14] - 49.7%投资者选择减仓降低风险 24.6%选择加仓 22.4%按兵不动 [18] - 45.8%投资者采用波段操作策略 39.9%选择长线持有 11.4%进行短线交易 [28] 板块偏好与配置调整 - 50.1%投资者看好科技板块(半导体/软件/AI) 消费板块和金融板块分别获42.8%和41.4%青睐 [25] - 90.3%投资者计划调整持仓结构 40.1%倾向于价值股 29.4%倾向成长股 20.8%倾向防御板块 [26] - 盈利投资者偏好科技和成长类高弹性板块 被套投资者侧重消费和防御板块 [26] 风险认知与决策因素 - 46.9%投资者最担忧经济下行风险 42.9%关注流动性收紧 35.2%担忧外部冲击 [24] - 53.6%投资者决策主要依据公司财务报表 40.7%参考宏观经济数据 41.0%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30] - 35.2%投资者已使用杠杆工具 51.1%从不使用杠杆 风险偏好呈现明显分化 [27] 基金产品选择趋势 - 51%投资者偏好ETF及指数基金 显著高于主动权益基金的27.7% 21.3%选择均衡配置 [33] - 84.6%投资者进行定投操作 51.1%定投宽基指数基金 44%定投行业主题基金 [33] - 55%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持参考态度但不盲目跟随 22.5%表示影响较大 [35] 基金筛选标准 - 51.4%投资者最重视基金经理从业经验和业绩表现 40.9%关注基金规模及成立时间 [36] - 35.4%投资者考虑历史业绩和费率因素 30.1%关注投资标的及行业集中度 [36] - 仅11.2%投资者参考基金评级 决策更侧重专业能力而非外部评价 [36] 行业发展趋势建议 - 投资者呼吁降低基金费率 指数基金减少跟踪误差 主动基金拉长业绩考评周期至3~5年 [38] - 建议避免市场高潮期集中发行新基金 加强投资者保护措施 [38] - 期望增加基金经理沟通活动 为新手推荐稳健透明产品 促进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38]
来了!3800点,大调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23:01
投资者结构特征 - 投资年限1-5年且经历过1次牛熊周期的成长型投资者占比57.6% [4][6] - 投资满5年以上的资深投资者占比21.8% 投资不足1年的新手占比20.6% [6] - 基金配置偏好达62.5% 显著高于股票(37%)和债券(38.3%) [9] 持仓与操作策略 - 权益仓位60%-90%的重仓投资者占比36.1% 30%-60%半仓者占33.9% 合计超70% [13] - 近六成投资者处于被套状态 其中过半标的深套(>50%)者占24.5% 部分被套(20%-50%)者占34.1% [16] - 49.7%投资者选择防御性减仓 仅24.6%选择加仓 [18][21] 市场预期与风险认知 - 70%受访者认为大盘将突破压力位 考虑加仓 [23] - 谨慎乐观情绪占比48.2% 乐观情绪占20% [25] - 最担忧风险因素为经济下行(46.9%) 流动性收紧(42.9%)和政策转向(35%) [28] 板块偏好与结构调整 - 科技板块(半导体/软件/AI)以50.1%关注度居首 消费板块(42.8%)和金融板块(41.4%)次之 [30] - 90.3%投资者计划调整持仓 其中40.1%倾向价值股 29.4%倾向成长股 [30][31] - 盈利投资者偏好高弹性科技板块 深套投资者侧重防御板块 [31] 投资工具与策略选择 - 35.2%投资者已使用杠杆 51.1%从不使用 [33] - 波段操作策略占比45.8% 长线持有策略占39.9% [35] - ETF及指数基金偏好度达51% 主动权益基金仅27.7% [45] 决策依据与信息渠道 - 企业财报(53.6%)和宏观数据(40.7%)为核心决策依据 [40] - 财经媒体(62%)和社交平台(53.8%)为主要信息渠道 [37] - 技术分析占比38.8% 市场传闻仅占15.1% [40] 定投趋势与产品选择 - 84.6%投资者参与定投 其中宽基指数定投占比51.1% [46] - 行业主题基金定投占比44% 主动权益基金定投占18.6% [46] - 投资者建议降低基金费率并优化指数跟踪偏离度 [52] 基金经理评价标准 - 55%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持参考但不跟随态度 [48] - 基金经理从业经验及业绩成为最核心筛选标准(51.4%) [50] - 基金规模(40.9%)和历史业绩(35.4%)为次要考量因素 [50]
股票买完多久能卖?持有时间与卖出时机全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09
记得刚踏入股市那几年,每次买完股票,我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眼睛死死盯着K线图,心里不停地犯嘀咕:这股票到底该拿多久啊?有时候刚买入第二 天,看到股价有点风吹草动,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赶紧卖掉,又怕一卖它就"一飞冲天";有时候咬牙拿了半个月,眼睁睁看着账户里的浮盈一点点变 成浮亏,心里那个后悔,恨自己没早点"割肉"离场。 后来带了不少新手炒股,发现大家几乎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得不行。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好好跟大家唠唠股票买完多久可以卖掉这个事儿。 咱们先得搞清楚最基础的交易规则。A股实行的是T + 1制度,这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你当天买的股票,当天是绝对不能卖的,最早也得等到下一个 交易日才能卖出。这可是硬性规定,不管你是看涨还是看跌,都得老老实实遵守。 不过这只是一个最低的时间限制,在实际操作中,你到底持有股票多长时间,主要还是得看你的投资策略,还有市场的变化情况。 我见过好多投资者,特别是刚入市炒股的新手,特别容易陷入两种极端情况。一种人是拿不住股票,刚买了两天,看到股价有点小涨,就兴奋得不行,赶紧 卖掉,想着落袋为安。结果呢,后面股价连续大涨,自己只能干瞪眼,后悔得直拍大腿。 另一种人 ...
卡倍亿信披违规收监管措施 A股募10.7亿去年收2警示函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5:45
监管措施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公告,收到宁波证监局责令改正及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1] - 控股股东宁波新协实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56.97%增至57.11%,触及1%整数倍但未公告 [1] - 公司需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董事长林光耀和董秘秦慈将接受监管谈话 [2] 历史违规记录 - 2024年4月公司董事林光成和副总林强因亲属短线交易可转债获利4.94万元被出具警示函 [3] - 2024年5月董秘秦慈因在年报窗口期违规买入公司股票3.96万元再收警示函 [3] - 2023年公司曾在1个月内收到两封针对高管的警示函 [2] 融资情况 - 2020年8月IPO募资2.59亿元,发行价18.79元/股,净额2.16亿元用于汽车线缆项目 [4] - 2021年发行可转债募资2.79亿元,净额2.72亿元 [5][6] - 2023年发行可转债募资5.29亿元,净额5.21亿元 [6] - 三次累计募资总额达10.67亿元 [7]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将按要求整改并提交报告,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及内控管理 [2]
涉嫌短线交易 华设集团董事被警告并罚款15万元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公司高管违规事件 - 公司董事刘鹏因涉嫌短线交易被江苏证监局警告并罚款15万元人民币 [1] - 短线交易行为发生于2024年3月29日至4月3日 涉及控制本人及配偶证券账户 [1] - 累计卖出华设转债7.32万张 成交金额882.19万元 累计买入3.66万张 成交金额455.52万元 [1] - 违法行为违反证券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及第二款规定 构成第一百八十九条所述短线交易 [1] 当事人背景信息 - 刘鹏自1990年7月起在公司前身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作 2017年1月起任公司董事及总经理 [2] - 2022年10月起兼任党委书记 2023年1月起任董事兼党委书记 [2] - 公司2024年7月22日发布公告称该交易系因未能正确理解可转债相关法规 不存在主观故意 [2] 行业监管态势 - 律师指出董监高本人短线交易比亲属涉及的主观意图更明显 对市场规则破坏性更大 [2] - 专家认为严监管态势下"关键少数"违规暴露公司治理漏洞 监管部门秉持零容忍态度 [2] - 行政处罚具有警示震慑作用 促使上市公司及董监高更谨慎遵守证券法规 [2]
格尔软件: 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及整改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19:10
公司监管处罚情况 - 公司最近五年不存在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处罚的情况 [1] 监管措施及整改情况 - 2023年5月18日上海证监局对公司及叶枫、杨文山、顾峰、周海华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因公司与泽达易盛等多家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采购销售业务导致2018-2021年财务数据不准确 [1][2][3] - 具体财务数据问题包括:2018-2020年虚增归母净利润274.78万元(占当期3.83%)、250.67万元(占3.58%)、77.38万元(占1.36%) 2021年虚减归母净利润190.37万元(占2.39%)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1119.81万元(占3.63%)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216.98万元(占0.49%) [2][4][5] - 2023年7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予以监管关注 因定期报告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违反信息披露规则 [4][5][6] - 2023年12月14日上海证监局对董事徐勇康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因其与家属账户在2022年12月2日至2023年9月7日期间构成短线交易 买入金额67287元 卖出金额30563元 [7][8] 公司整改措施 - 公司对警示函和监管关注决定高度重视 已加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证券法、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3][6][8] - 针对短线交易问题 相关责任人已将所获收益上缴公司 并加强股份变动管理相关法规培训 [8] - 公司承诺不断完善治理机制 规范经营管理 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8][9]
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5 03:56
行政处罚决定书内容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 - 刘大涛在2022年1月18日至7月18日期间通过周某证券账户买入迈威生物976,567股(成交金额19,297,719.97元)并卖出634,265股(成交金额13,883,564.69元)[2] - 该行为违反《证券法》第四十四条关于董事高管六个月内买卖股票的限制条款[2] -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对刘大涛处以警告并罚款60万元[2] 事件处理进展 - 当事人未提出陈述申辩或听证要求[1] - 罚款需在15日内缴纳并提交付款凭证备案[3] - 当事人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3] 公司影响说明 - 处罚仅涉及个人行为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3] - 公司已通过指定媒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4]
因短线交易,53岁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罚6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9:17
迈威生物董事长短线交易处罚事件 事件核心事实 - 迈威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在2022年1月18日至7月18日期间,通过周某证券账户累计买入公司股票976,567股,成交金额19,297,71997元,累计卖出634,265股,成交金额13,883,56469元 [2][3] - 上述行为违反《证券法》第四十四条关于董事高管六个月内禁止买卖公司股票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所述违法行为 [3][5] -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对刘大涛处以警告并罚款60万元,处罚决定书编号为沪[2025]16号 [3][5] 交易细节 - 涉事证券账户沪市股东代码为A748696615,交易时段覆盖公司上市初期(2022年1月18日上市至7月18日)[3] - 买入均价约1976元/股,卖出均价约2189元/股,买卖价差约213元/股 [2][3] 公司回应 - 公司强调处罚仅涉及刘大涛个人,不会对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2][5] - 公司已通过公告编号2025-023披露立案告知书,并声明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要求 [3][6] 法律程序 - 当事人未提出陈述申辩或听证要求,案件已调查终结 [3] - 罚款需在15日内缴纳至国库,当事人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