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重

搜索文档
陷入瘦身-复胖死循环?揭秘背后机制,GLP-1药物或成突围关键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8 18:28
以下文章来源于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作者肥胖世界 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 《肥胖世界》Obesity World - 同步传真肥胖及代谢国际新学术进展,为医学减重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许多人追求快速瘦身效果,采取激进饮食策略:完全避开碳水、仅食用水煮蔬菜,或每日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表面上短期内效果显著,实则 暗藏严重隐患。持续过度限食会触发身体"节能模式",自动调低代谢水平,如同空调被设定更低温度,日常能量消耗逐渐减少。一旦饮食恢 复,身体会如"惊弓之鸟"般,竭力储存能量,导致体重迅速反弹。 体重计上数字的下滑并非意味着脂肪真正减少。实际上,短期内消失的往往是水分,甚至是宝贵的肌肉组织。肌肉作为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 引擎",一旦流失会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即使静止状态下,机体消耗能量也会显著减少。这种情况下,恢复常规饮食后,身体更易储存热 量,体重随之迅速攀升。 特别在极限饮食控制或过量运动情境中,若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流失现象尤为明显。长期如此,不仅减脂效率持续下降,还会步入"愈减愈 难、愈减愈易反弹"的恶性循环。 而盲目大量运动若缺乏科 ...
越减越重?这些“伪健康”食物正在偷偷让你长肉
央视新闻· 2025-09-14 15:40
"朋友们,我连着喝了一周'无糖'奶茶,竟然胖了两斤。" "低脂"不代表低能量 脂肪的能量密度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低脂食品就一定是低能量的。 "你醒醒啊!你喝的'无糖'奶茶里可能加了植脂末,能量比糖还高呢!" "啊?原来都是套路!想要减重怎么这么难?" 减重路上,朋友们的疑问特别多,节食太痛苦,运动难坚持,怎么办呢?别担心,医学营养减重有妙 招。 "健康食品" 可能并不健康 为了弥补去除脂肪后的口感损失,很多低脂食品都加入了更多的糖或者淀粉。例如,一些低脂酸奶、低 脂饼干等,含糖量往往较高,能量并不低。长期食用这类高糖的低脂食品,不仅不利于减重,还可能导 致血糖水平剧烈波动,增加脂肪堆积的风险。 "无糖"不一定不升血糖 有些食品标注了"0蔗糖",但这并不代表该食品不含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其他糖分。而且,"无 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单糖和双糖,但有些会添加代糖、非糖类甜味剂及抗性糊精、聚葡萄糖等膳食纤 维,过量食用含代糖的食品,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即便符合国家规定的"0添加糖"标准,但其原料本身可能富含糖分,如果 汁、乳制品、糕点等淀粉制品,过量食 ...
跳不出减重反弹怪圈?科学告诉你原因,GLP-1或许真能帮上忙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2 10:59
文章核心观点 - 传统减重方法存在减水分和肌肉而非脂肪的问题 导致代谢率下降和体重反弹 [7][8] - GLP-1类药物通过控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实现减重 能有效减少脂肪并保持肌肉量 [13][14] - 科学减重需要结合合理目标设定 蛋白质摄入和力量训练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与健康生活方式结合使用 [12][14] 减重方法缺陷分析 - 体重下降可能源于水分或肌肉流失而非脂肪减少 肌肉流失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 [7] - 极端节食使身体进入"省电模式" 降低每日热量消耗 恢复饮食后出现能量储存和体重反弹 [10] - 过量运动缺乏力量训练和蛋白质补充 导致肌肉减少和代谢降低 最终仍会反弹 [10] 科学减重方案 - 健康减重速度为每周下降0.5%到1%体重 每月减重4-5斤至10斤为理想范围 [12] - 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胸肉鱼虾鸡蛋 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奶茶炸鸡蛋糕 [12] - 运动建议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 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保持肌肉提高代谢 [12] - 减重后需1-3个月巩固期 保持健康饮食运动习惯让身体适应新体重水平 [12] GLP-1药物机制与优势 - GLP-1激素通过控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自然减少热量摄入 [13] - 药物靶点机制能有效减少脂肪而非水分或肌肉 减重效果更真实持久 [14] - 原用于治疗糖尿病 后经研究证实对减重安全有效 部分药物获批准用于减重 [13] GLP-1药物使用规范 -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根据个体情况评估适用性并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14] - 常见副作用包括轻微胃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 通常随身体适应减轻 [14] - 停药后恢复不健康生活方式仍会导致体重回升 需与健康饮食运动结合 [14]
探索冷冻面点市场增长路径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9-11 11:53
冷冻面点市场复苏趋势 - 冷冻面点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6%,增长核心原因为购买人群扩大及渗透率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1] 消费者需求转变 - 消费者对冷冻面点的需求从便捷扩展至健康、口感和场景适配性 [4] - 健康概念朝精细化发展,天然食材如杂粮、全麦、荞麦因高纤维属性受青睐,杂粮原料冷冻面点消费者数量达去年同期1.2倍 [5] - 配料升级趋势显著,例如用鲜牛乳替代水制作馒头,用食用猪油替代起酥油制作手抓饼 [6] - 功能性产品涌现,如控糖汤圆、低钠盐水饺、低GI馒头,精准服务特定健康需求人群 [6] 品类创新驱动增长 - 休闲冷冻食品成为增长核心引擎,渗透率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 [8] - 冷冻披萨吸引新消费者232万,冷冻蛋挞吸引新消费者112万,烘焙与速冻跨界融合受年轻及有孩家庭喜爱 [8] - 传统品类通过形态创新挖掘增量,如蒸煎饺、咸包增加克重与馅料、造型汤圆触达20%汤圆消费者且触达率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9] 消费场景多元化 - 早餐为冷冻面点第一大消费场景,占速冻总体花费43%以上 [12] - 空气炸锅、微波炉、烤箱等厨房电器普及拓展应用场景,包括家庭聚餐和亲子互动 [12] - 创意食用方式增加场景可能性,如蛋挞皮包汤圆制成"汤圆酥"或手抓饼改造为"锅盔" [12] 行业增长核心维度 - 行业通过健康升级、品类创新和场景匹配实现复苏,持续增长需进一步提升健康属性、开发跨界品类及精准对接多元场景 [15]
多学科聚力!全民意识+规范诊疗,共筑健康体重管理新格局
央视网· 2025-08-16 23:01
行业政策与指南 - 国家卫健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首次系统提出多学科治疗路径和协作诊疗模式 [2] - 国家卫健委出台《"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全国医疗机构加快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 [3] - 指南建议建立肥胖分级诊疗体系并制定个体化方案,重点关注极重度肥胖症高危人群 [2] 市场规模与需求 - 世界肥胖联盟预测至2030年全球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症比例将超过50% [1] - 中国超重及肥胖症绝对人数将跃居全球首位,形成严峻公共卫生挑战 [1] 诊疗技术发展 - 新型药物和技术的涌现为肥胖症治疗带来新机遇,中国学者积极推动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等创新模式 [3] - 技术创新推动肥胖症诊疗从"一刀切"向个性化方案、从短期减重向长期健康管理转变 [3] - 人工智能与体重管理、新技术转化及产业生态构建成为前沿科技议题 [3]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专家建议将肥胖症学作为临床医学独立学科体系,着力于发病机制研究和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 [2] - 中国肥胖大会开展结构化培训考核体系,旨在夯实专业基础并推动中国诊疗标准接轨世界最高水平 [3] - 大会融合减重与代谢外科学、内分泌代谢学、临床营养学等多学科力量 [1] 公共卫生倡议 - 中国肥胖联盟发布《关于规范体重管理科普传播的倡议书》,呼吁医疗卫生机构践行科学规范的科普传播 [3] - 发起"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公众健康活动,吸引200余名参与者通过健走践行健康生活理念 [4] - 倡导"健康体重管理需要面向全人群、全社会和全生命周期"的理念 [2] 疾病管理与临床实践 - 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可干预危险因素,需建立"基础研究-临床诊疗-社区防治"全链条管理 [2] - 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将更着重于肥胖干预 [2] - 多学科交叉融合为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提供循证医学干预方案 [2]
玛仕度肽上线一个月搜索量超百万 京东健康携手信达生物助力民众科学减重
证券日报网· 2025-08-13 16:10
京东健康与信达生物合作 - 公司受邀参加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指导的体重管理产业会议并分享线上线下零售全渠道供应链及医疗健康服务优势 [1] - 信达生物新一代减重药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获批上市后不到一周选择在京东健康平台线上首发 [1] - 双方通过资源整合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并普及减重降糖健康知识 [1] 药品市场表现与需求 - 玛仕度肽关键词在京东平台搜索量突破百万(7月4日至8月4日) [1] - 药品首发当月累计服务用户数超3万 [1] - 数据体现大众对科学减重药物的迫切需求 [1] 供应链与配送能力 - 公司全国布局33个药品仓确保90%订单覆盖近400个城市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2] - GLP-1类需冷链配送药物通过同城冷链最快2小时送达 [2] - 京东买药秒送服务实现最快9分钟送达 [2] 用户服务与生态建设 - 用户通过京东APP搜索玛仕度肽可进入京东全球找药平台并就近选择线下医疗机构购买服务 [1] - 全渠道能力与专业服务体系降低用户获取创新药门槛 [1] - 公司未来将与信达生物深化合作依托全链路健康减重管理体系推广创新药品 [2]
京东健康线上首发玛仕度肽 一个月搜索量超百万、服务用户超3万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07
京东健康与信达生物合作 - 公司受邀参加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指导的体重管理产业会议并分享线上线下全渠道供应链及医疗健康服务优势 [1] - 公司与信达生物合作线上首发新一代减重药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3] - 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依托全链路健康减重管理体系助力创新药品惠及更多人群 [4] 药品市场表现与用户需求 - 信尔美®在京东平台搜索量突破百万(7月4日至8月4日) [3] - 药品首发当月累计服务用户数超3万体现大众对科学减重药物的迫切需求 [3] 供应链与配送能力 - 公司全国布局33个药品仓确保90%订单覆盖近400个城市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3] - GLP-1类需冷链配送药物通过同城冷链最快2小时送达 "京东买药秒送"服务最快9分钟送达 [3] 服务平台与医疗资源 - 用户可通过京东APP搜索"信尔美"进入京东全球找药平台就近选择线下医疗机构购买服务 [3] - 京东互联网医院汇集全国三甲医院医生提供全专业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 [3]
《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十大核心要点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42
公众减重认知现状 - 72.8%受访女性和46.2%受访男性希望更瘦,远超实际超重比例10.58% [6] - 84.34%受访者认同肥胖是疾病,BMI≥24人群认同率达87.66%,BMI<24人群为72.79% [8] - 60.91%BMI<24的正常人群自判为"微胖",37.07%BMI≥24超重/肥胖人群认为只是微胖 [11][13] 减重行为与误区 - 仅11%减重人群选择医院治疗,84%将肥胖归咎于"缺乏自控力" [9][10] - 21.12%正常体重人群为追求"瘦"使用药物,48.71%自行调整剂量,65.09%擅自延长疗程 [17][19] - 37.14%认为药物可完全或高度替代饮食运动,仅27.12%明确认知不可替代 [22] 医学减重规范 - 肥胖症临床路径包括筛查评估、干预阶梯、多学科协作、长期管理四步 [14] - 中国获批6类减重药物(含5种GLP-1类药物和奥利司他),GLP-1类药物平均减重降幅达17% [24] - 长期管理需营养科、内分泌科、心理科联合干预,初期每月复诊 [26] 专家观点 - 肥胖诊疗需个体化方案和专业团队全程管理 [30] - 减重药物规范使用是构建科学体重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35] - 需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负责"的综合防控体系 [36]
科学减重时代已至,GLP-1千亿美元市场迎争夺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9:3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世界肥胖地图2025》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预计2030年相关人群规模将达 5.15亿人。肥胖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构成社会性"隐性负担"——由其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每年造成社会经 济负担超千亿元。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实施15个重大专项行动。 2024年6月26日,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委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5年4月,国家 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正式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16个部委共同发布体重 管理指导原则,全面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推动多方协作、系统干预,力求实现对超重及肥胖人群的 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减重支持。 减重,已从个体健康选择上升为国家公共健康治理的战略工程,具有现实紧迫性。 谈及目前减重药市场布局情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 员李小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减重药物的种类较为丰富,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口服药 物,当前在中国市场留存的此类药物数量有限,例如奥利司他,其功效在于减少脂肪于消化道 ...
速递|首届体重管理产业会议在苏州开幕,共筑“科学减重”新生态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1 17:07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预计2030年相关人群规模将达5.15亿 [10] - 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每年造成社会经济负担超千亿元 [10] - 国家卫健委等16部委联合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 [10] 中国肥胖特征与健康风险 - 81.8%的肥胖患者合并脂肪肝,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导致内脏脂肪堆积 [10] - 内脏脂肪直接关联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45%,且脂肪肝是约20%肝癌的直接诱因 [10][11] 创新药物突破 - 信达生物开发的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玛仕度肽"在48周内实现平均减重18.6%,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达80% [12] - 该药物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为中国代谢领域首个登陆该期刊的创新药临床研究 [12] - 玛仕度肽通过激活GCG受体,减少脂肪合成、加速脂肪燃烧,针对中国人群"大肚腩"特征更适配 [12] 产业生态构建 - 医疗端推进减重门诊标准化建设,整合内分泌科、代谢外科等多学科协作(MDT)模式 [17] - 产业端打造"线上问诊-线下取药-长期随访"服务闭环,释放减重药物消费医疗属性 [19] - 科普端发布《医生教你科学减重》,涵盖8位核心专家+80位临床多学科专家,解析150个争议性问题 [21] 多方协作与生态宣言 - 信达生物联合美年大健康、腾讯健康等头部机构签署《减重产业宣言》,推进减重生态建设 [24] - 会议设四大平行分会场,探讨学术进展、零售战略、非公协同及商业渠道一体化网络建设 [26] 行业未来方向 - 科学减重从"降数字"走向"调系统",从"碎片化尝试"走向"标准化管理" [13] - 构建覆盖筛查、诊断、干预、管理等全流程的科学体重管理体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