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
搜索文档
投资人都不鸡娃啊?
集思录· 2025-11-19 21:47
借助今年股票市场的东风,投资理念在资本市场得以验证,赚到了一点点小钱,我发现自己 的心态发生了些变化,对应在子女教育这事上,也发生了点变化。 以前,虽然嘴上不承认,但还是非常想通过鸡娃得到点结果(比考入名牌学校,找到一个高 收入高大上的工作),现在,虽然教育行为上虽然没有变化,但心态上有了转变,觉得努力 成为社会精英固然好,但若受限于有限的天赋,做一个一般人也挺好,不必追求通过工作得 到多高的收入,但更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通过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度过自己认为有 价值且无悔的人生,不要像他爸爸一样,为了五斗米不得不干那些重复机械的劳动,得不到 自我价值上的满足。 我老婆毕业后基本没学过啥了,每天下班回来就是鸡娃,给儿子下各种要求,一半的时间在 手机购物和短视频,一半的时间在帮儿子找培训班找辅导资料, 家里书架都摆满了,毫不夸 张儿子二年级比我整个本科和研究生7年买的书加起来都多……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那么成功比事业成功更好,这样压力更小,也能有更多的时间陪 伴父母,毕竟人生短短几十年,过后尘归尘,土归土,名利皆烟消云散。至于财富,借助复 利的力量,该有的都会有的,只要不过度挥霍或者创业,就不会捅大篓子 ...
年化55%赚得太慢,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集思录· 2025-11-14 20:29
投资策略表现 - 某策略回测十几年平均年化收益达55%,实盘从50万起步,当前市值已超过100万,实现翻倍[1] - 有投资者采用三倍做多纳斯达克ETF策略,回测十几年平均年化收益为45%[13] 财富目标预期 - 投资者设定2000万财富自由目标,按当前策略需再翻20倍,预计耗时7年[1] - 有观点认为财富自由目标可动态调整,通过复利计算显示四年后资产可达577万,第五年收益317万可能已满足需求[11] 策略可持续性担忧 - 投资者担心策略可能失效或出现极端回撤,实盘承受能力存疑[1] - 有经验指出微盘股策略近年表现优异,但未来七年维持55%年化收益的预期过于乐观[8][9] - 建议通过多策略配置(股票、黄金、数字货币、债券等)提升确定性,区分运气与能力[5] 市场环境影响因素 - 当前牛市环境下策略表现突出,但需警惕熊市时期的表现波动[12] - 微盘股策略在过去两年处于最佳时期,未来表现存在不确定性[8][9] 策略优化建议 - 建议在微盘股策略中加入择时机制,虽可能降低收益,但可控制回撤幅度超过30%的风险[8] - 有观点推荐采用杠杆或切换至更高收益标的(如年化500%-5000%的币圈策略)加速财富积累[2][3]
摩根·豪泽尔写给普通人的30条财富思考:对金钱认知有多高,人生就有多自由 | 高毅读书会
高毅资产管理· 2025-10-24 15:03
书籍与作者核心观点 - 摩根·豪泽尔是国际知名投资作家,其代表作《金钱心理学》全球畅销800万册,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 [2] - 新书《金钱的艺术》探讨财富应如何被使用,通过真实案例、心理学研究和历史故事揭示金钱与人性、幸福、生活方式的深层联系 [2] - 作者财富观深受个人经历影响,认为金钱最大意义在于关键时刻赋予人选择的自由,而非单纯拥有更多 [2] - 贯穿其著作的核心信念是:金钱并非简单数字游戏,而是与家庭、选择和幸福紧密交织的生命体验 [3] 金钱与自由的关系 - 金钱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不用取悦任何人的自由",而非奢侈享受 [5] - 通过1968年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环球帆船赛案例对比:唐纳德·克劳赫斯特因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最终走向绝境,而伯纳德·穆瓦特西耶放弃荣耀却赢得了自由 [6][7][8][9][10][11] - 作者认为"富有"意味着不必匆忙、自由安排时间、与家人共处、思想独立,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12][13] - 储蓄被视为"自由的门票",每存下的1000美元是拒绝讨厌工作的资本,1万美元是未来陪伴家人的底气 [14] - 储蓄不仅是财富积累,更是心理安全感,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厄舍尔靠60万美元职业生涯收入通过储蓄实现财务自由,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6][17] 财务独立层级体系 - 财务独立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能多大程度掌控自己的人生",作者提出0到15级财务独立体系 [21][22] - 体系从第0级"完全依赖陌生人善意"到第15级"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支配时间",每个等级对应一种掌控力 [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 财务独立是循序渐进过程,不需要立刻到达第15级,每年向上迈一级,十几年后就能获得真正自由 [38] - 财务独立核心不是"赚更多钱",而是"减少对金钱的依赖",依赖金钱越少就越自由 [41] 静默复利投资策略 - "静默复利"体现"慢慢来"的智慧,1万元每年获得8%收益,30年后变成10万元,50年后变成47万元 [43] - "草根富豪"共同特征是不炫耀、不攀比、不在意投资组合是否跑赢指数,把注意力放在家庭和生活上 [44][45] - 巴菲特年均投资回报率仅20%,但坚持投资60多年,复利奇迹造就其财富传奇,秘诀在于耐心而非聪明 [47][48] - 复利三大关键:尽早开始(时间积累)、保持稳健(选择长期资产)、少做决策(避免频繁操作) [49][50] - 静默复利培养理财最稀缺的能力——耐力,最快的致富之道其实是慢慢来 [52][53] 财富思考与价值观 - 独立拥有最高的投资收益率,远超花钱购买的任何其他东西 [56][58] - 积累长期财富与重大决策关系不大,更多与微小、持续决策在长时间内复利累积有关 [59] - 像悲观主义者一样储蓄,像乐观主义者一样投资,做最坏打算,期待最好结果 [59] - 衡量财富最佳标准是"拥有"减去"想要",财富真正定义在于"拥有"和"渴望"之间的差距 [63][64] - 金钱应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而非目标本身,一旦成为衡量标准就失去了意义 [66][67]
重生之我在A股开超市?超市战法能否助我财富自由?
虎嗅· 2025-10-20 16:01
文章核心观点 - 探讨“超市战法”投资策略在A股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实现财富自由的可能性 [1] 投资策略分析 - “超市战法”作为一种投资策略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1] - 该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分散投资以实现多赚少亏的目标 [1] 市场应用前景 - 策略在A股市场的应用效果是分析的重点 [1] - 分析该策略是否能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自由 [1]
李笑来:14年前押上全部积蓄买10万比特币,如今看透暴富的代价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01
比特币的早期认知与投资 - 2009年首次接触比特币概念 当时该概念在周围人群中尚属陌生 [1] - 花费三天时间深入研究比特币介绍材料 显示出极高的专注度 [1] - 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 通过研读白皮书理解了比特币去中心化、无银行管辖的特性 [5] - 早期投入全部可用资金购买10万个比特币 当时成本仅为几百元人民币 [5] 个人背景与影响力建立 - 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优秀的英语教学能力 在新东方担任教师并站稳脚跟 [3] - 教学理念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和自我改变 获得学生认可 [3] - 在比特币价格突破1美元并于2013年涨至上千美元后 获得“中国比特币教父”称号 [7] - 通过撰写《把时间当作朋友》等书籍和开设财富自由课程 建立了广泛的公众影响力 [7] 投资策略与市场行为 - 在市场狂热阶段当他人贷款卖房炒币时 选择套现离场 [7] - 2018年一段50分钟录音曝光 内容涉及“韭菜不割白不割”等言论 引发公众强烈反响 [9] - 录音事件导致个人声誉严重受损 公开课、微博等活动暂停 多本书籍停止出版 [10] 行业影响与个人反思 - 公开承认将信仰用于商业是错误的 并反思在财富中一度迷失自我 [10] - 比特币投资带来财富增长 但导致信用丧失 后期回归教育领域专注于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构建 [12] - 目前虽持有财富但不再进行投资 转向讨论AI、教育等话题 强调“别人的路线别拿来当地图” [14] 行业象征与宏观观察 - 被视为中国加密货币行业的标志性人物 其经历体现了时代浪潮中个人与财富关系的复杂性 [16] - 其案例揭示了暴富的代价 即可能获得财务自由但失去尊重和信任 [16] - 提出金钱并非证明 而是将人的本质放大呈现给外界 [18]
财富自由基础门槛——存款300万,在国内到底算什么水平?
雪球· 2025-10-05 14:55
文章核心观点 - 300万存款在中国是衡量财富状况的一个关键节点,它代表了财务安全的门槛,但距离完全的财务自由仍有距离[4] - 300万存款在统计学上极为稀缺,仅能覆盖约0.03%-0.05%的家庭,是普通家庭的财富天花板[7] - 该数额的实质购买力和生活体验高度依赖于所在城市的地域经济水平[13] - 300万的长期价值并非静态,其未来购买力取决于投资策略和通胀水平,动态管理比静态持有更重要[19] - 300万的心理价值由个人欲望和生活方式选择决定,是实现特定生活目标(如教育、退休)的尺规而非终点[25] 财富稀缺性分析 - 全国住户存款余额145.5万亿元,人均存款10.7万元,家庭平均存款约30万元,300万是家庭平均存款的十倍[7] - 存款≥50万元的账户占比仅0.37%,≥100万元的账户占比约0.1%,300万存款家庭占比推测在0.03%-0.05%之间,即每2000-3000户中有一户[7] - 年收入15万元的家庭,每年储蓄5万元,积累300万需要60年,且需排除重大支出,现实中因房贷育儿等压力,多数家庭存款上限在50万-100万元之间[7] 社会阶层定位 - 在不含房产的家庭存款8级金字塔中,300万位于第6级“小富层”(100-800万)的中段[10] - 此财富水平使家庭成为“规则受益者”,具体表现为孩子教育选择自由、应对突发医疗开支能力强(如可立即拿出50万押金)、以及个人消费自由度提升(如无需等待带薪假期即可旅行)[11] 地域购买力差异 - 300万在不同城市的购买力差异巨大:在北京海淀可能仅为一套老旧学区房的首付;在成都高新区可全款购买精装四房并剩余30万购车;在县城则可一次性购买三套住房加一间铺面,实现每月6000元的租金收入[13] 长期价值与投资影响 - 假设年通胀率为3%,十年后300万的购买力将衰减至约220万[19] - 进行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十年后价值差异显著:投资年化4%的固收+产品,十年后价值444万(折现后购买力约330万);股债均配组合(年化约7%)价值590万(购买力约440万);股7债3进取组合(年化约10%)价值778万(购买力约579万)[19] - 财富的阶层会因投资管理能力而升级或降级,动态曲线比静态截图更能决定300万的实际水平[19] 心理账户与生活目标 - 300万触及财务安全(抵御失业、重疾、养老等风险)的门槛,但未达到财务自由(不再为钱工作)的阈值,两者之间的差距由个人欲望水平决定[22][23][24] - 降低欲望(如专注于阅读、陪伴家人)可使300万成为生活“通关证”,而追求高端教育、环球旅行等则可能使其不够起点[24] - 300万的价值最终需通过回答具体生活目标(如城市选择、子女教育标准、退休年龄)来界定,从而从抽象数字转化为衡量与理想生活距离的尺规[25]
何小鹏: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凤凰网财经· 2025-09-29 15:02
文章核心观点 - 实现财富自由的途径之一是选择一家以上市为目标并立志在上市后持续做大的好公司 伴随其成长并获得价值 [1]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应以实现上市为目标 [1] - 公司在上市后需持续做大 [1] 个人投资策略 - 个人可选择伴随具有上市潜力的好公司共同成长 [1] - 通过伴随公司成长实现个人价值获取 [1]
房产真相:你以为买房是投资,其实是被金融玩弄
搜狐财经· 2025-09-27 09:22
房地产投资属性 - 房地产并非由市场供需决定,其价格上涨的真正推动力是银行贷款和政策杠杆 [1] - 将买房视为投资是危险的,可能导致在高位被套牢,而金融机构已在高位出货获利 [1] - 房地产不是固定价值的保值工具,而是被政策与金融资本操控的财富游戏 [3] 购房者财务影响 - 购房者用未来几十年的工资和现金流购买可能只值一半的资产,实质是长期负债而非财富积累 [1] - 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快但租金回报率低,现金流为负,持有资产可能意味着负债压迫和生活质量牺牲 [3] - 利率变化加剧财务风险,利率下行推高房价,利率上行则增加还贷压力,使家庭陷入现金流困境 [3] 金融资本角色 - 金融资本通过按揭、利率和信贷政策等工具操纵房地产市场 [1] - 购房者的行为实质上是为金融资本的杠杆操作提供资金池 [1][3] - 财富自由依赖于资产增值、现金流和投资能力,而非盲目跟风购房 [3]
不敢投资的人,注定一辈子打工
搜狐财经· 2025-09-25 11:52
工资与存款的局限性 - 工资仅能维持体面生活,无法实现财富自由,高收入亦被房贷、车贷、教育及养老支出所挤压 [1] - 存款利息为2%,而通胀率为3%至5%,导致资金实际购买力每年缩水,10万元存款在十年后购买力减半 [1] 传统投资渠道的现状 - 房地产市场分化严重,一线城市门槛高,二三线城市库存过剩,房价涨幅有限甚至可能下跌,投资可能被套牢十年 [3] - 指数基金过去十年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存款和理财产品,长期持有者实现财富翻倍 [3] - 虚拟币等高风险资产存在一夜暴富或归零的极端情况,但提供了尝试和翻盘的机会 [3] 资产配置策略 - 将部分资金存放于银行作为保底 [5] - 配置部分资金于房产等稳健资产 [5] - 进行股市和基金的长期投资 [5] - 少量尝试虚拟币、创新项目等高风险高回报资产 [5]
大侠后宫:"现在的公司招聘能狡诈到什么程度?" 哈哈哈哈哈哈哈差点就被骗到了!
猿大侠· 2025-09-23 12:11
工作强度与福利待遇 - 公司重新定义8小时工作制 实际占用员工全天时间[1] - 餐补福利被重新定义 公司声称包吃但要求员工自带菜[2] - 有商场后勤岗位实行早十晚十工作制 餐补实际价值仅每天五毛钱[3] 产品经理工作状态 - 产品经理工作内容被形容为"当狗" 需要多方协调沟通[20][21] - 产品经理日常工作包括向销售 研发 渠道和客户道歉[22] - 产品经理需要在业务面前当舔狗 在开发面前骂业务[31] - 产品需求文档被描述为求人干活的神器[26] - 产品经理工作状态被比喻为爱豆 需要时刻发布道歉声明[36] 职场沟通技巧 - 酒桌文化中领导对倒酒不满时 员工需要灵活应对[61] - 倒酒时遇到酒不够的情况 可解释为"福根"或"头彩"的寓意[62] - 有员工表示已开始对业务提要求 希望能在职场存活更久[34] 工作熟练度与职业发展 - 职场最轻松状态是有节奏地干活[64] - 员工达到工作熟练程度后能忙里忙外且有条不紊[64] - 部分员工学习曲线特殊 开始表现不佳但某天突然开窍后能力快速提升[64] 职场趣闻与失误 - 员工误将火龙果同事带到公司[67][68][70] - 有员工将便当丢进垃圾桶 却把垃圾带到公司[71] - 冬季穿搭失误案例 有员工忘记穿裙子只穿着打底裤到公司[72] 职场心态与自我调节 - 存在"期待被谁认可就被谁奴役"的职场心态[53] - 员工通过小发雷霆等方式进行情绪调节[79] - 有观点认为"如果前方是下坡路 那么往下走也是往前走"[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