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消费
搜索文档
“购在中国·2025精品消费月(黑龙江站)”在北安市启幕
搜狐财经· 2025-11-16 09:07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购在中国·2025精品消费月(黑龙江站)”,于11月15日在北安市启动,将持续至2026年2月 [1][8] - 活动由省商务厅、黑河市人民政府主办,黑河市商务局、北安市人民政府承办 [3] 战略目标与定位 - 活动旨在放大“买全球、卖全球”溢出效应,是融入“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关键举措 [3] - 目标为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释放龙江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3] - 黑河市致力于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中俄跨境消费门户,聚焦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等领域 [5] 活动内容与特色 - 活动涵盖六大主题专场,包括“潮品国货 绿色焕新”、“食味烟火 乐活消费”、“陆通云谷 鲜达万家”、“数字赋能 云端嗨购”、“非遗技艺 匠心造物”、“冰情雪韵 热购北安” [8] - 配套特色活动包括乡村丰物惠民展、羽绒潮品市集、电商创业加油站等,将集中发布惠民措施,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场景 [8] 区域发展与商业机遇 - 北安市作为龙江北部区域中心城市,直接辐射周边150公里范围内10个县市、200万人,商贸物流战略作用日益凸显 [8] - 北安市已逐步形成区域消费、餐饮、汽车、建材等产品集散中心,未来将以建设区域商贸集散中心为目标,依托专属物流园区和6大专业市场 [8] - 活动将借助黑河口岸、北安国际陆港等平台,引入俄罗斯及全球优质商品,推动“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等龙江特色品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3][5]
对俄免签 激发沿边开放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11-04 12:38
政策影响与口岸升级 - 自9月15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以来,绥芬河从通关效率、民生互通、消费体验三个维度发力,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消费升级 [8] - 国庆中秋期间口岸入境旅客环比增长超五成,消费额同步攀升 [9] - 免签政策实施后,入境俄籍旅客数量、旅游消费额、商贸签约额显著增长,俄方企业落地数量持续增加 [13] 通关效率提升 - 创新推出“一站式”服务窗口,推行“掌上扫 码上知”、“免签人员快速查验”服务,俄罗斯游客可实现10分钟内完成通关 [9] - 实行“无午休+弹性延时通关”,动态增设入境通道、延长工作时间,并提供免费饮用水、急救药品、充电区等便民服务 [9][11] - 配备智能翻译机实现无障碍交流,并建立“移民服务首站”实体化运行,提供政策解读、旅游咨询、医疗救助、外币兑换等服务 [9][11] 消费体验与商业转化 - 广泛设立“即买即退”点,建立“离境退税企业培育库”,使俄罗斯游客可现场办理退税,将“购物便利”转化为吸引客流的“磁石” [11][12] - 二手车出口成为新的消费时尚,今年以来出口量、贸易额双双大幅增长 [12] - 打造“必购伴手礼”、推出“打卡集章”活动、“住宿+餐饮+门票”套票,并针对俄籍游客开发融合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使消费链条环环相扣 [11][12] 民生互通与服务深化 - 街头中俄双语标识与店铺招牌随处可见,出租车司机、酒店服务员能熟练用俄语沟通,营造“宾至如归”的服务环境 [11] -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设立中医康养专区,推出针灸、中药足浴、药膳等全周期治疗方案,满足俄籍民众康养需求 [13] - 从俄式餐厅到中餐馆均推出“专属套餐”和《俄语版美食地图》,餐饮服务深受俄罗斯游客喜爱 [7][11][12]
大湾区生活圈之“鲜”:一码畅行等便利举措带旺跨境跨城消费
南方都市报· 2025-10-27 13:08
大湾区一体化与消费便利化 - 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深刻改变居民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例如从澳门到横琴通勤仅需40分钟,从广州到香港可当日往返观看演出 [1] - “一城生活、多城消费”成为新常态,得益于“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及“一签多行”等政策落地实施 [2] - 支付方式快速迭代,从早期兑换现金升级至手机二维码支付,并进一步发展到掌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技术 [3][4] 跨境支付与金融服务衔接 - 跨境支付环境快速升级,MPay(澳门钱包)等电子支付工具极大方便了日常消费,甚至本地公交也支持扫码 [3][4] - 政策积极推动入境消费,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以吸引港澳居民来粤消费,例如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4] - 跨境金融服务衔接加强,澳门银行在横琴设分支机构,澳门居民可凭身份证直接办理贷款,助力“琴澳一体化”发展 [7] 跨城消费模式与经济动能 - 跨城消费模式覆盖文化、旅游、观赛等多领域,例如澳门居民到珠海体验性价比高的按摩、美甲服务,内地居民赴港观看演唱会 [10][11] - 跨城流动带动相关消费增长,香港2024至2025年上半年演唱会直接消费额达34亿港元,大湾区每年文艺活动总量突破万场 [14] - 商业地标通过大型活动刺激消费,K11 MUSEA在暑期旅客平均单笔消费同比上升约30%,深圳陆路口岸通关旅客截至10月25日突破2亿人次,较去年提前40天 [14] 政策推动与基础设施发展 - 澳门特区政府推出医疗保险津贴计划,范围扩展至大湾区内地九市,补贴澳门居民参加内地基本医疗保险 [5]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迅速,在横琴居住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超28000人,澳资企业超7300户,“澳门新街坊”项目精装交付均价约每平方米3万元 [7] - 便利化举措持续优化,如“港车北上”车辆逢周二周三免预约出行,“粤车南下”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十五运会将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 [14][15]
全球国宝筑桥 馆藏世界惊喜!京东全球购双十一国家馆开启跨境消费盛宴
搜狐网· 2025-10-26 15:27
活动核心策略 - 公司以“全球国宝,馆藏世界惊喜”为主题,依托“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核心布局,打造“国家馆”消费盛宴 [1] - 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架起全球好物交流桥梁,全面升级跨境消费体验 [1][4] 线下营销活动 - 公司在上海东方明珠城市广场设置巨型漂流瓶限时快闪,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活动时间为10月27日开始 [3][4] - 现场陈列日本白鹤祥云纯米大吟酿、法国拉菲干红葡萄酒、新西兰UMF20+麦卢卡蜂蜜、美国OURA Ring 4智能戒指等全球特色商品 [3][4] - 活动设置多重主题区域,包括巨型漂流瓶区、全球国宝打卡区、报纸拍照墙等,并安排红毯走秀、好运抽签及明星米卡空降等环节以增强参与感 [4] 线上营销活动 - 线上“国家品牌周”活动时间为10月26日至11月11日,每日聚焦一个国家形成“一日一国一盛宴”的消费节奏 [4] - 公司联动京东拍卖打造“国宝拍卖”专场,每日推出德龙意式全自动咖啡机、日本十四代本丸等商品以1元起拍形式限时开拍 [5] - 公司联合京东金榜上线覆盖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地区的“国家好物金榜”,基于亿级数据甄选全品类商品 [7] - 针对上榜商品,消费者可领取满200减20的“国宝惊喜券”,同时双十一期间好物全线登陆京东好礼与秒杀频道,实现大牌直降和满千返百 [7] 长期生态战略 - 公司计划进一步加速“国家馆”建设步伐,深化与全球各国品牌合作,引入更多元、更具地域特色的海外好物 [9] - 战略旨在以更年轻、更互动、更场景化的方式优化跨境消费体验,为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搭建高效通道 [9]
京东双11战报:超2600个进口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齐鲁晚报· 2025-10-22 11:45
京东11.11活动整体表现 - 活动启动后消费热潮持续,超5.2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300% [1] - 超3300个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 [1] 京东全球购进口消费表现 - 手机通讯、服饰内衣、运动户外、电脑办公等品类成交单量同比增长超100% [3] - 手机通讯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45% [3] - 超2600个进口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3] - Masata、贝臣、任天堂等进口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0%,相关品牌和品类在活动期成交额平均同比增长635% [3] - “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已累计帮助超100个进口品牌和品类实现活动期成交额平均同比增长超19倍 [3] 京东全球购战略与计划 - 公司推出“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以“百年品牌”、“国家馆”和“全球好物召集令”三大项目为核心 [3] - 该计划目标在未来三年内引入1000个海外新品牌,并助力实现累计100亿元销售增长 [3] - 公司联合京东金榜发布专属进口商品榜单,基于销量、用户评价、品牌影响力等五大核心维度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 [4] - 公司持续发挥超级跨境供应链优势,为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平台和机遇 [5] 京东全球购优惠举措 - 公司推出“满千返百”活动,购买指定商品单笔订单满1000元可获得100元无门槛优惠券 [5] - “千元补贴”提供多个档位补贴券,包括满618减58、满1111减111等,最高可享千元优惠减免 [5] - “大牌套装买赠”活动提供上千套大牌组合套装,优惠力度低至买四赠一、买三赠一、买二赠一及买一赠一 [5]
别只看人数和花费,6 个关键词揭“双节”文旅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8:27
文章核心观点 - 传统旅游总人数和总花费指标已无法全面评估城市假日文旅消费吸引力,需从多维度观察城市消费竞争力 [1] - 提出六个关键词以呈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城市文旅发展新趋势 [1] 游客规模与增长 - 纳入统计的11座城市中有8个城市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游客总量超过2000万人次,成都连续两年霸榜 [1] - 2024年国庆假期仅3座城市游客总量超2000万人次,显示2025年显著增长 [1] - 11座城市2025年游客总量均实现同比增长,上海同比多增接近700万人次,成都、重庆、杭州、南京增长约500万人次 [4] - 增长因素包括国内文旅市场整体发展推动、假期增加一天促进跨省旅行、中秋国庆重合带来的返乡团聚需求 [5] 人均消费水平 - 9座公布花费数据的城市中,2025年人均花费超1000元的城市从2024年的2座(北京、南京)增加至3座(新增成都) [6] - 所有城市游客人均花费较2024年同期均出现明显增长,反映各城市文旅消费供给能力增强 [6] 都市圈组团发展 - 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促使游客在圈内城市频繁流动,租车市场活跃 [9] - 成都假期租车订单排名首位,与其作为三星堆、熊猫基地及川西旅游中转地的周边文旅吸引力密切相关 [9]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 - 科技与假日消费结合紧密,无人机表演逐渐取代传统烟花秀,成为城市夜间经济重要消费场景 [10] - 无人机表演优势包括绿色环保及能立体生动表达地方文旅特色元素 [11] - 西安碑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数字展览"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6.97%,西安城墙MR项目接待27.79万人次,大唐不夜城曲江飞行剧院裸眼3D项目接待超8000人次,推动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转变 [11]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演唱会、体育赛事带动旅行热潮,重庆谢霆锋演唱会吸引观众8.2万人 [12] - 广州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吸引超45.2万人次,带动消费额超3.8亿元 [12] - 上海通过举办网球大师赛、摩托艇锦标赛等赛事构建"观赛+体验+文旅"全链条消费,吸引专程观赛游客 [12] 跨境消费增长 - 跨境游便利度提升带动入境游高峰,北京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 [12] - 深圳外国游客入境9.1万人次增长145.2%,旅游总收入89.4亿元增长17.6% [12] 统计口径问题与改进建议 - 各城市统计口径差异导致排名不准确,如杭州景区接待游客口径下人均消费不足900元,与官方超1500元数据差距明显 [13] - 重庆仅统计国内游客,其他城市包含入境游数据,广州为文旅收入,长沙为抽样调查数据,造成横向对比不准确 [13] - 建议统一统计口径,增加都市圈消费总体情况披露,借鉴游客平均停留夜间统计,利用地铁客流、手机信令大数据等更全面反映消费活力 [14]
六个关键词,看国内城市“双节”文旅发展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1:17
文章核心观点 - 传统旅游总人数和总花费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城市假日消费状况,需从多维度评估城市文旅消费吸引力和竞争力 [1] - 提出六个关键词(2000万人次、1000元、组团发展、科技赋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跨境消费)来呈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新趋势 [1][6] 游客总量与增长 - 在纳入统计的11座城市中,有8个城市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游客总量超过2000万人次,而2024年同期仅有3座城市超2000万人次 [1] - 成都游客总量连续两年居首,2025年达2862.30万人次,2024年为2378.90万人次 [3] - 上海游客总量同比增长最多,接近700万人次,2025年达2548.50万人次,2024年为1862.25万人次 [2][3] - 成都、重庆、杭州、南京的游客总量也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500万人次 [2] 人均旅游花费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人均花费超1000元的城市从2024年的2座(北京、南京)增至3座(新增成都) [4] - 北京2025年人均花费为1261.26元,2024年为1244.88元;南京2025年人均花费为1390.26元,2024年为1342.79元;成都2025年人均花费为1025.40元,2024年为952.12元 [5] - 所有公布数据的9座城市游客人均花费较2024年同期均出现明显增长 [4] 都市圈组团发展 - 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使游客在圈内城市频繁流动,租车市场活跃,成都、三亚等城市订单量居前 [6] - 成都作为川西旅游中转地,其假期租车订单排名首位与周边优质文旅资源(如三星堆、卧龙大熊猫基地)密切相关 [6]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 - 无人机表演逐渐取代传统烟花,成为绿色环保且能立体展示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消费场景 [6] - 西安碑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数字展览”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6.97%;西安城墙MR项目接待27.79万人次;大唐不夜城曲江飞行剧院运用裸眼3D技术,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推动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转变 [7][8]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重庆举办谢霆锋演唱会,吸引观众8.2万人 [8] - 广州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吸引超45.2万人次,带动消费额超3.8亿元 [8] - 上海举办网球大师赛、摩托艇锦标赛等赛事,构建“观赛+体验+文旅”全链条消费 [8] 跨境消费热潮 - 北京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 [8] - 深圳外国游客入境9.1万人次,增长145.2%,旅游总收入89.4亿元,增长17.6% [8]
深港“双向奔赴”:华强北花式度假背后的创新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5-10-09 14:35
文章核心观点 - 深港两地“双节”期间的人员双向流动已超越传统旅游购物范畴 演变为商业生态与创新因子的深度交融 形成一种类似“湾区红树林”的共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1][5] - 短期人流激活消费市场 长期看将把假期热度转化为常态化合作黏性 强化深港产业链与创新资源的高效衔接 提升区域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 [5][6] 华强北对港人吸引力分析 - “双节”前5日 华强北累计吸引港客超50万人次 [2] - 通过打造“科技+潮玩+医美”等多元新场景 如机器人展演 次元综艺直播 人气美食等 提供沉浸式体验 吸引港人从消费走向深度游玩 [2] - 世纪汇商业综合体推出“港币100元当人民币200元使用”的潮玩美食通用券 节假日期间单日客流量超5万人次 同比增长超50% 其中港客比例超六成 [2] - 跨境医美成为新增长点 因价格亲民 技术扎实且能根据中国人面部特征定制方案 性价比高 吸引港人跨城消费 [3] 深圳商户南下香港的商务活动 - 华强北企业家和商户利用香港“双节”不停市的特点 南下香港参加展会 创新沙龙 与国际买家交流洽谈 进行“度假式商务拓展” [4] - 香港作为国际化商业枢纽 为深圳企业提供了观察国际市场 拓展渠道 以及进行市场调研的良机 有助于达成代理意向等商业合作 [4] 深港融合的生态系统与长期影响 - 港人北上为深圳带来国际视野 资本活力 渠道资源与国际标准的合作需求 他们不仅是消费者 更是潜在合作者与投资者 [5] - 深圳及华强北以其强大供应链 成熟制造体系 灵活市场响应机制与开放创业文化予以回应 为港人创新项目提供“即想即测 即需即得”的落地环境 [5] - 高效的“需求—供给”对接加速湾区创新成果转化 节日人流成为深层合作的“催化剂” 推动跨境项目萌芽与成长 [5][6] - 日常化 常态化的双向交流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活力与深度 提升双城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优势 [6]
微信发布假期数据:大湾区跨境支付居首,港人北上消费翻番
南方都市报· 2025-10-08 17:20
假期总体消费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前5天全国消费总额较五一假期同期增长10% [1] - 重庆在微信支付消费金额和笔数上均位居全国首位 [1][9] 城市消费格局与新动能 - 全国微信支付消费金额前20城市中,有13座为新一线城市,温州、泉州、金华首次跻身Top20 [2] - 消费呈现地域化特征:重庆、成都用户偏好“慢度假”,搜索“麻将”“徒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搜索“演唱会”等演出经济关键词;茂名、邯郸、南阳用户对“夜宵”“火锅”搜索热度环比节前增幅最大 [2] - 县域市场消费潜力正在释放 [2][8] 行业消费亮点 - 新能源车充电桩微信支付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3% [2] - 通过微信支付购买铁路及客运车票金额同比增长21% [2] - 运动健身消费笔数同比增长16% [2][10] - 美容美发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1%,数码产品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1% [2][11]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消费 - 港澳是内地游客出境游首选目的地,跨境支付笔数全国排名第一 [1][3] - 内地游客在香港通过线上平台打车的订单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倍 [3] - 香港居民在内地消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过120% [1][3][19] - 香港居民北上消费中,电商服务、宠物服务、快递服务成为消费金额同比增速最快品类 [3][19] 出境游与数字服务 - 假期前5天跨境支付笔数同比增长21% [4][16] - 受免签政策推动,微信支付在韩国交易笔数同比增长46%,新加坡增长32%,马来西亚交易笔数和金额均同比增长超3倍 [4][17] - 微信支付在日本交易同比增长超过25% [4] - 境外小程序已覆盖92个国家和地区,国庆期间旅游行业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50%,餐饮行业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30% [4] - 中国游客通过境外中小商户小程序的日均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70% [4] - 交通出行类小程序增长明显,多国铁路及机场快线小程序为自由行提供便利 [4][19] 入境游表现 - 国庆假期前5日,入境游用户日均访问小程序同比增长超过60% [5] - 境外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绑定国际银行卡在中国境内消费的笔数同比大幅增长,在重庆、成都的消费笔数同比翻番 [5]
提振消费进行时丨广西假日经济消费的“国际范”
搜狐财经· 2025-10-05 22:44
文旅消费态势 - 广西假日消费呈现“旺有质、热有新”的国际化态势 [1] - 边境旅游红火,口岸经济正成为假日经济的新增长极 [7] - 广西旅游服务体系升级,假日消费加速“国际化” [9] 文旅活动与产品创新 - 桂林在漓江岸边推出露营体验、水上运动等新业态 [3] - 象鼻山、“两江四湖”等经典景点焕新推出中秋夜游项目 [3] - 阳朔的攀岩、徒步、露营咖啡成为外籍年轻游客“假日三件套” [3] - 百色浩坤湖的夜间星空露营成为“网红项目” [3] - “白天赏山水,夜晚享生活”成为外国游客新体验 [3] - 传统景区“焕新”、新业态“走红” [4] - 在凭祥,“跨境一日游”成为假期“爆款” [7] 跨境消费与口岸经济 - 东兴口岸越南咖啡、香料、手工艺品摊位繁忙,游客消费热情高 [5] - 越南商户国庆期间一天能卖上千杯咖啡,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6] - 10月1日凭祥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服务大厅办理跨境游游客达2000余人次 [7] - 广西持续完善“免税+夜市+文创”消费圈,优化跨境电商、离境退税等服务 [7] - 东兴、凭祥等地夜市经济持续升温,充满人间烟火气 [8] 国际客源与服务体系 - 韩国首尔至中国桂林直飞航线于10月2日正式复航,首航输送超150名韩国游客 [3] - 桂林、南宁、百色等地迎来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游客,入境游全面复苏 [9] - 主要景区逐步普及双语标识、移动支付、外币结算、外语导览等服务 [9] - 跨境消费融合加速,越南特色商品、东南亚餐饮与中国品牌“同台竞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