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铜鼓黄精变“黄金”
金融时报· 2025-09-05 13:01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分行金融支持措施 - 近3年累计向铜鼓农商银行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4.02亿元 指导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同期一般贷款124个基点 [1][2] - 推行"一县一品"金融支持机制 创新推出"黄精贷"产品 按1200元/亩额度投放贷款 期限3至5年 最高额度300万元 [3] - 建立"金融+乡镇政府+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县域金融联络员对接政府获取种植加工企业名单 实行清单销号管理 [4] 铜鼓黄精产业发展现状 - 铜鼓县荣获"中国黄精之乡"称号 2021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1] - 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涵盖育种+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销售环节 [5] - 现有黄精种植合作社72家 种植总面积7.3万亩 年产黄精3000吨 加工销售企业12家 [5][6] 产业经济效益 - 黄精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 带动就业岗位7100个 直接带动农户1350户 [6] - 截至2025年6月末铜鼓县涉农贷款余额39.52亿元 较年初增长7.1% [1] - 铜鼓黄精产业金融服务覆盖面超90% 铜鼓农商银行累计向132户种植户发放"黄精贷"超5300万元 [2][3] 银行具体合作案例 - 铜鼓农商银行与棋坪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10户种植户授信380万元 对7家农业合作社授信380万元 [4] - 贷款流程开通绿色通道 办理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 [4] - 采用"再贷款+银行+种植户"模式 推动种植户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2]
让农村“沉睡资产”转化为“发展资本” 四川眉山市精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8-28 10:37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市分行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包括畜禽活体 农业生产设施 农房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等 有效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1][2][3]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探索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模式 采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活体身份识别和实时监测 并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确权登记 累计发放贷款9956万元 [1] - 盘活农业生产设施 将粮食烘干设施 水果灌溉设施和畜禽养殖设施纳入增信范围 形成部门链协同确权 数据链增信转化和资金链闭环支持路径 累计为206户涉农主体发放贷款1.5亿元 [2] - 深化农房增信赋能 将农户自有农村住房纳入授信评估体系 通过评估农房价值和经营潜力核定贷款额度 累计为142户市场主体发放贷款3589万元 [2] - 创新林业金融产品 包括林权抵押和森林碳汇收益权质押等融资模式 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超15亿元和森林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200万元 [3] 贷款发放成效 - 截至6月末眉山市涉农贷款余额达1272.71亿元 涉农主体合理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有效满足 [1] - 助力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 开发多元化信贷产品如惠集贷和强村贷等 累计发放贷款超9000万元 [2]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任务 推动政府部门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指导银行机构深挖农村资源资产价值 进一步丰富产品优化服务加力供给 [3]
冷水鱼 热市场
金融时报· 2025-08-19 10:39
行业概况 - 海林市凭借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产业 养殖水面达6.2万亩 涵盖金鳟鱼 红尾鱼 细鳞鱼等10余个品种 水温要求需低于20摄氏度 [1] - 今年冷水鱼总产量预计达2645吨 总产值4232万元 两项指标均同比增长15% [1] - 冷水鱼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是当地锅包鱼 铁锅炖鱼 浇汁鱼等特色美食的核心原料 [1] 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分行构建覆盖渔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源向养殖 捕捞 加工 流通环节倾斜 [1][3] - 联合农业农村局制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 将渔业列为重点扶持领域 建立动态更新的融资需求清单 [3] - 金融机构推出"惠渔贷""产业贷""裕农快贷"等专项信贷产品 建行海林支行为养殖户提供35万元信用贷款案例 [2][3] 信贷数据 - 截至今年6月末 全市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22.66亿元 同比增长4.76% [3] - 其中渔业相关贷款同比增长超20% 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3] 产业效应 - 金融支持推动养殖规模扩大 养殖户通过信贷资金承包新水塘并引进新品种鱼苗 [2] - 冷水鱼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重要支柱产业 [1]
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效和水平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 明确聚焦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乡村建设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关键领域 [1] -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力度以满足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 [1] - 政策导向与中央一号文件重点任务高度吻合,细化支持措施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1]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针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金融需求 [2] - 通过差异化信贷措施、供应链金融规范及农村资产抵质押范围拓宽创新产品服务 [2] - 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的中长期信贷投入 [2] 农村金融服务优化举措 - 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并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3] - 通过金融科技应用和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便利性 [3] - 优化支付服务、推进储蓄国债下乡以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3]
共绘乡村振兴好“丰景”
金融时报· 2025-07-31 13:34
核心观点 - 枣庄农商银行通过选派金融专员至镇街挂职 构建金融与镇街经济发展高效对接通道 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包括发放涉农贷款134亿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00个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16个 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8.81亿元[1] 金融专员选派机制 - 连续四年选派44名优秀管理人员至44个镇街脱产挂职金融专员 补齐镇街专职金融专员短板[1][2] - 制定《选派金融管理人员到镇街挂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由组织部门统筹配置人员[2] - 组织岗前集中学习培训 涵盖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内容 并安排现场观摩以增强履职能力[2]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 制定《金融专员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 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结合原则 聚焦金融支持镇街经济发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数据治理等工作[3] - 创新"和美乡村云平台"系统 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运转效率 已开立村级经济组织账户2581个[7] - 完善"政银"协同网格化服务机制 将金融服务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 联合举办金融知识讲座2000余场次 触达居民30万人次[7] 普惠金融与信贷支持 - 印发《关于开展"普惠金融户户通"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 召开专题会议200余场 对接授信16.26万户 授信金额52.73亿元[4] - 推出"榴乡贷""亭好贷""按揭农业贷"等专属产品 开启"挂职干部+金融+产业专业户"服务新模式 形成40余个品牌特色产业基地[5] - 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对接企业1987家 预授信15亿元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6] 数字化与创新服务 - 创新"AI智能外呼系统"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依托客户信息清单对接客群2170家 预授信11亿元[8] - 统筹"数字+线上"融合金融服务 优化金融服务渠道 提升客户满意度[8] 乡村振兴成果 - 发放涉农贷款134亿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00个 打造省市区级乡村振兴样板村16个[1] - 为327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8.81亿元 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1]
农业农村部:强化金融政策支持 促进农产品消费
期货日报网· 2025-07-30 08:46
政策框架与多部门协同 - 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10部门共同制定《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具体举措,聚焦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和激活市场端 [1] - 政策思路强调顺应消费新趋势,从变化中培育增长点并拓展新空间,旨在通过系统性措施提振农产品消费 [1] 金融支持与资源倾斜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金融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1] - 中国农业银行重点支持企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点支持农户和新农人,推动金融政策向休闲农业优势区域和主体倾斜 [1]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订单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农产品营销促销的金融支持力度 [2] 产销协作与社会力量动员 - 推进协作帮扶促消费专项工作,加强产销区域合作,引导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并组织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 [2] - 调动单位内部资源开展特色农产品直供直销,鼓励干部职工采购帮扶县农产品及康养旅游消费 [2] - 引导电商平台提供运营辅导、流量补贴等专项资源包,对集中上市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 [2] 冷链物流与财政金融创新 - 推动老旧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更新改造,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支持力度,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 [2] - 发挥财政金融协同联动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投融资模式,支持整域冷链物流建设 [2]
沙漠边缘玫瑰红 新疆和田金融系统绘就治沙致富图景
金融时报· 2025-07-29 13:31
玫瑰花产业发展现状 -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玫瑰花种植面积达8万亩,带动1万多名农民增收致富 [2] - 村民吐送汗 阿布都卡迪尔通过收购玫瑰花集中售卖,家庭收入实现翻番,种植面积扩大至15亩并申请23万元助农贷款 [1] - 种植户布海力切姆罕·木坦力普5亩玫瑰地预计每亩收益超1万元,收购商主动预付订金 [1] 金融支持政策与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联合多部门印发文件,明确将绿色信贷与玫瑰产业融合,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绿色金融债券等工具 [3] - 新疆和田农商银行近4年累计发放2.87亿元贷款支持玫瑰花产业,推出"乡村富农e贷"等线上信用产品 [3] - 农业银行于田县支行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政策投放资金,客户经理亚生·吾布力计划加大农户贷款力度 [2][3]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于田县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计年产值突破30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4] - 中国人民银行和田分行引导金融机构投放玫瑰花相关贷款1246笔,总金额达5526.32万元 [4] - 新疆和田农商银行自2021年累计使用2657.96万元再贷款资金,支持6000多位村民增收 [4] 科技与渠道创新 - 金融机构推广移动支付与线上信贷服务,实现贷款15分钟办结,并对脱贫群体贴息 [4] - 银行搭建网络商城,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免费帮村民销售玫瑰花及加工品 [2] - 中国人民银行和田分行推动"金融+产业+科技"融合,加速助农取款点建设和电商渠道拓展 [5] 生态与产业协同 - 政策将"增绿"与"富民"结合,推动"种玫瑰治沙"模式,玫瑰花种植兼具防风固沙功能 [3][4] - 如克牙木·吾加布拉通过100万元助农贷款发展合作社,计划再贷100万元拓展玫瑰花业务 [2]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部门:加强金融支持特色优势现代产业发展
快讯· 2025-06-24 21:56
金融支持广东重点老区苏区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方案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金融支持广东重点老区苏区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方案》[1] - 《行动方案》提出6个方面18条措施,包括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与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支持特色优势现代产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等[1] - 方案旨在引导广东省金融系统为广东重点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注入金融"活水"[1]
农行广东分行:助“荔”稳产拓销 “出圈”又“出海”
南方农村报· 2025-06-05 12:35
核心观点 - 农行广东分行通过创新金融模式全方位支持广东荔枝产业稳产稳供稳价、延链补链强链[9][10] - 金融支持覆盖荔枝产业链上下游包括种植、加工、冷链物流、出口及三产融合[24][42][61] - 通过专属信贷产品、跨境金融服务及场景化促销活动实现产业赋能[26][49][78] 精准滴灌助"荔"稳供稳价 - 为高州市采鲜园合作社提供160万元贷款支持规模化经营 该社年产值超千万元[21][23] - 成立荔枝龙眼产业金融服务中心 累计发放贷款超4亿元支持100多户经销商和农户[25][27] - 为仙基农业发放20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贷稳定晚熟荔枝供销渠道[31][32] - 共支持5个荔枝产业园发放贷款8亿元保障产业链资金需求[33][37] 技术革新助"荔"火热"出海" - 华隆公司获7700万元专项贷款建设冻眠锁鲜生产线 首次实现荔枝出口阿联酋[44][45][47] - 提供全链条跨境金融服务包括订单贷款、信用证结算及汇率风险管理[49][50][51] - 茂名荔枝出口订单量达7100吨 覆盖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58][59] 多方赋能助"荔"三产融合 - 红美荔公司获270万元贷款用于冻库建设及产品研发 开发荔枝红茶等深加工产品[65][66][69] - 在柏桥服务区打造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普惠金融专区 预计带动消费超百万元[73][76][80] - 联合企业开展数字人民币助农活动 推出满减优惠激活消费场景[53][55][78] 产业规模与金融支持 - 农行广东分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超1800亿元 较年初增加超300亿元[86][87] - 通过"金融+产业+文旅"模式推动荔枝从土特产升级为致富产业链[81][84][85]
从山尖到舌尖 “贷”来重庆南川方竹笋美味传奇
金融时报· 2025-05-13 09:57
南川方竹笋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 产业基础与规模 - 重庆南川是"中国方竹之乡",金佛山方竹笋有1700多年种植历史,年产量达3万余吨,畅销国内外市场[1] - 方竹笋资源稀缺,仅生长于金佛山及周边地区,加工贮藏需特殊工艺[4] 金融创新与信贷支持 针对笋农的信贷产品 - 重庆三峡银行南川支行推出"竹笋商户贷",纯信用线上产品,放款时间从线下1周缩短至线上最快1天[3] - 工商银行南川支行推出"种植e贷(方竹笋)",基于土地权属、种植规模等数据,简化手续并降低利率[3] - 截至2025年4月末,南川区银行累计支持笋农、收购商7324.5万元[3] 产业链企业支持 - 重庆农商银行南川支行为轩瑞食品提供830万元"信用+抵押"贷款助其复工复产,后续授信1900万元支持成立加贝食品[4] - 中国人民银行巴南分行指导银行推出"萝卜贷""茶叶贷""竹笋贷"等产品,近两年支持重点农业产业链获贷2.48亿元[5] - 截至2025年4月末,辖区银行累计为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投放贷款5.64亿元[5] 产业链延伸与文旅融合 - 农发行南川支行通过"乡村旅游+闲置资源盘活"模式支持9个农文旅项目,累计投放贷款31.92亿元[7] - 中国银行南川支行为神龙峡景区、"金佛山·冰雪节"等提供文旅短期周转贷款[7] - 南川石银村镇银行支持民宿露营经济,发放贷款2.3亿元[7] 产业融合发展成效 - 南川区实现农文旅商项目落地,形成"文旅兴农、城乡融合"模式,激活产业、土地、资金等要素[6] - 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新名片,游客可体验方竹笋宴、笋壳画制作等特色项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