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经济

搜索文档
年轻人异地求美 搅动“医美+旅游”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7:05
医美+旅游市场趋势 - 高考后暑期成为医美行业高峰期,年轻学子将医美与旅行结合,形成"医美+旅游"新兴蓝海[1][4]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整形美容中心7-8月手术量月均增加100+台[5] - 北京医美机构暑期业务量增长30%,双眼皮、隆鼻、瘦脸针等手术最受欢迎,连续几年递增[5] 消费群体特征 - 增量主要来自高三毕业生和大学生,呈现"二三线向一线流动"趋势:成都眼鼻整形、上海皮肤管理、延吉韩式医美吸引周边地区学生[6] - 韩国、日本成为出境医美首选,清华大学报告显示海外医疗项目中医美占比达15.4%[7][8] - 小红书"暑期变美逆袭"话题讨论量超1亿,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持续攀升,社交媒体推动生活方式传播[9] 区域市场发展 - 韩国提供C-3-3医疗签证(最长3个月)、中文翻译、接送机及术后度假民宿等全链条服务[11] - 成都2017年提出打造国际"医美之都",政策目标2025年医美产业营收达1000亿元[11] - 都江堰计划开发"医美+康养旅游"线路,河北北戴河新区引入韩国抗衰医美中心[12] 消费行为分析 - 学生群体精算投入产出比:韩国热玛吉价格仅6000元(国内1.5万元),差价覆盖机票住宿[7] - "韩国医美特种兵"现象:48小时首尔行程兼顾热玛吉与旅游打卡[7] - 韩国地陪60%客户为学生,时薪120-150元,部分机构存在低价翻译与回扣问题[13]
江苏无锡:新场景 新业态 新玩法,“青春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6-25 21:50
青年消费新业态 - 盲盒品牌LABUBU通过情绪消费成功吸引年轻群体 显示青年购买力 [1] - 无锡团市委推出"青年主理人赋能计划" 重点支持二次元、宠物经济、咖啡+、户外等新兴领域 旨在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 [1] 网红咖啡店运营模式 - 半两·浮生咖啡书店通过"美"和"出片"成为小红书顶流网红 日均吸引外地游客专程打卡 [3] - 店铺融合咖啡、清吧、二手书、黑胶唱片等元素 营造乌托邦式文艺空间 流浪猫狗与社区居民互动增强生活气息 [3] - 主理人采用宽松空间布局与社区化服务 提供"松弛感"体验 工作日客群包含办公、阅读、宠物互动等多元场景 [4] - 咖啡店流量带动周边青春小店聚集 形成古运河沿线探店路线 主理人计划开设第四家分店 [5] 剧本杀团建行业 - 极地营开发的"浔商风云"沉浸式剧本杀团建单场可容纳100+人 年举办量达40-50场 [7] - 行业趋势向定制化转型 结合历史场景设计角色任务 强化团队协作与代入感 [7] - 主理人计划开发8公里山系户外徒步路线 聚焦00后运动偏好 拟招募体验官优化产品 [8] 二次元商业发展 - MEGA明珠广场作为无锡首个二次元综合体 半年内入驻20家商户 形成文化聚集地 [10] - 谷子店乌丸屋主打男性客群 热门动漫IP周边月补货2-3次 游戏联动商品半天售罄 [10] - 店铺设置卡牌玩家交流区 通过小程序预约社群活动 异地消费者专程骑行采购稀缺商品 [10] - 无锡依托影视动漫产业基础 计划引进江苏首店品牌 强化二次元主题活动 [11]
毕业季“一起嗨” ,“超级文旅日” 启幕
长江日报· 2025-06-11 08:32
品牌活动创新 - 武汉文旅集团推出"超级文旅日"品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专属优惠和情感共鸣活动,将传统毕业季升华为全城参与的青春节日[1] - 首期活动于6月17日启动,后续每月17日进行常态化运营,打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维度体验[1][9] - 活动包含四大板块:爆款秒杀、惊喜巨惠、毕业专场、特色活动,旨在构建青年与城市的情感联结[4][9] 营销策略与优惠方案 - 推出"17元限量秒杀包",包含夜上黄鹤楼、知音号正剧等7大热门产品7选1的预约名额[10] - 17个文旅产品及项目提供专属优惠,包括夜上黄鹤楼成人票7折、东湖游船往返票5.1折等[10] - 多家酒店推出超值住宿套餐及餐饮优惠,汉阳天河影城提供观影套餐折扣[10] 核心IP资源整合 - 整合黄鹤楼、知音号、两江游览等7大核心IP,形成"门票+演艺+住宿+餐饮+娱乐"全链条优惠组合[10][11] - 通过产业协同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态体系[11] - "武汉文旅码"作为独家平台提供活动资讯、特惠抢购和预约服务,实现"一码通全城"[9] 主题活动设计 - 毕业专场包含青少年宫水上世界泼水狂欢、《保元风云》沉浸式戏剧等免费体验[12] - 特色活动包括两江游船"青春不散场"灯光秀、知音电影夜市"月光舞台"、东湖沙滩毕业生歌会等[13] - 多元场景构筑立体体验矩阵,涵盖水上狂欢、江岸夜宴、戏剧沉浸和音乐派对[13] 战略意义 - 活动是公司深耕品牌建设、强化产业引领、激发营销活力的重要战略实践[1] - 通过"文旅搭台、青春唱戏"模式激活全员营销机制,为城市文旅注入青春动能[13] - 旨在擦亮特色文旅品牌,推动武汉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13]
从杭州“乒乓情缘” 到国球“青春经济”
杭州日报· 2025-05-30 10:47
杭州乒乓历史与校园培养 - 杭州专业乒乓球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小学培养体系,通过体校输送优秀苗子[1] - 长江实验学校(前身武林桥小学)1963年成立杭州下城区首支乒乓球队,1983年获评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8年成为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2] - 保俶塔实验学校、茅以升实验学校、春蕾中学等均为杭州乒乓球特色学校,拥有历史成绩[2] 社会力量参与乒乓培训 - 全国冠军董小平在杭州数字产业园开设俱乐部,吸引大量青少年及家长参与[3] - 世界乒坛名将何志文在下沙设立培训机构,并参与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丁兰校区校队教学[3] - 现役国家队运动员向鹏、黄友政、陈垣宇等浙江籍选手启蒙于校园乒乓,后通过俱乐部走向职业道路[3] 乒乓文化与经济效应 - 杭州民间乒乓活动覆盖全年龄段,5月26日举办第22届乒乓球比赛,120名运动员参与60场赛事[5] - 乒乓赛事吸引外地球迷观赛,形成"青春经济",商业综合体积极邀请运动员来杭[5] - 奥运冠军张继科在临安体育文化会展中心建立品牌训练基地,计划打造竞技、文化、健身一体化的乒乓主题空间[6]
拱墅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
杭州日报· 2025-05-28 10:58
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拱墅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6.3亿元,同比增长4% [5] - 服务业增加值2014.1亿元,增长4.9%,规上工业增加值109.6亿元,增长3.9% [6]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8.6亿元,同比增长3.5%,连续4年全市第一 [7] 消费与商圈发展 - 2025年1-4月餐饮业营业额增速达8.5%,居全市第一 [7] - 武林商圈2023年以来引入上百家首店,2025年计划再引进至少50家 [8] - 推动大武林、大运河、大和平、新天地四大商圈融合提升,计划引进国内外首店、旗舰店80家以上 [9] - 杭州中心通过餐饮首店策略吸引年轻人,新增网红冰淇淋"夏序"快闪店和江西菜餐厅"胡恰"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5年一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1.1%,全市第一 [10] - 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计划2026年投用,采用"研究院+产业基金+孵化器"模式,目标培育3-5家智能装备领域"独角兽" [11] - 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包括"环浙大科创圈""环工大科创圈"等,串联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载体 [11] - 杭州丝瀚生物科技和知弈半导体签约入驻,分别聚焦生物医用材料和光电芯片研发 [12] 民生服务与社区建设 - 大运河幸福家园已建成30个,覆盖113个社区,服务93.78万人口 [13] - 社区食堂达123家,日均服务13723人,基本实现"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 [14] - 开设6所大运河少儿学堂(服务6000余人次)和10所老年学堂(招收2185名学员) [14]
义乌市豪肥贸易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正成为青年群体消费的新风尚
搜狐财经· 2025-05-25 18:32
青春经济与消费趋势 - 青年群体消费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社交、自我投资和知识付费 电影、剧本杀、演唱会、音乐节等娱乐形式深受年轻人喜爱 [3] - "为一场演唱会赴一座城"成为青年消费新风尚 体现青春经济的裂变效应和流量变现能力 [3] - 青年群体规模大且消费意愿强 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人群 需通过理解其偏好和结构重塑消费生态 [5] 科技赋能与文化消费 - 科技创新可推动青春经济可持续发展 数字文旅建设如AR解谜、VR文物修复等应用能增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互动体验 [1] - 消费潜能激发需构建深层次文化认同 将消费转化为情感连接的载体 [1] 代际消费生态平衡 - 青年消费塌陷与银发经济崛起并存 反映人口结构变迁和经济转型期的特殊现象 [7] - 需打破"非此即彼"思维定式 通过就业结构优化、银发经济升级和社会保障创新构建代际平衡的消费新生态 [7]
和年轻人一起燃动青春经济
消费日报网· 2025-05-13 10:31
青春经济崛起 - 青年消费群体通过全新消费理念和玩法重塑假日消费生态,成为新商业模式创造者[1] - 消费市场呈现"文化体验+社交货币+自我表达"三维价值体系,突破传统"购买—使用"二维模式[1] - 典型案例包括杭州西湖AR诗词解谜、重庆洪崖洞8D光影探险、长沙文和友怀旧电竞馆等沉浸式消费场景[1] 商业逻辑革新 - 青年消费行为转变倒逼行业进行商业逻辑革新,僵化思维模式将被淘汰[2] - 上海等地已出台专项政策(如《上海共青团推进青春经济的实施方案》)推动青春经济业态发展[2] - 政策聚焦青年消费习惯、兴趣导向业态及创业机会,旨在打造青春经济品牌并刺激消费升级[2] 战略资源配置 - 城市需将青春经济作为战略资源进行配置以实现消费扩容和市场转型[2] - 青春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长期趋势,需形成"政策设计-商业创新-青年表达"的创新共同体[2] - 该经济形态将成为推动消费领域及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2]
在上海,青春经济与区域发展这样深度融合
央视新闻· 2025-05-13 09:40
青年夜校带动夜间消费 - 上海普陀区鸿寿坊青年夜校为白领提供美育课程 带动周边烘焙店订单数量增长50% [3] - 夜校学员课后前往周边餐饮娱乐场所 延长夜间消费时间 拉动青春小店经济活力 [4] - 青年夜校成为青年人消费内容板块 带动商业夜经济发展 目前覆盖普陀区4家商业型青年中心 未来计划推广至全市 [8] 咖啡行业创新模式 - 徐汇区天平街道探索"咖啡+"消费新场景 区域内聚集近150家咖啡饮品店 密度为市区最高之一 [9] - 咖啡馆主理人秦舒琪针对学生群体推出非咖啡类饮品买一送一活动 试行三个月销量良好 [12][14] - "毛姆礼帽"咖啡馆推出"咖啡+文学"系列周边产品 定期举办主题沙龙 形成"文商展一体"模式 [14] 青春小店特色发展 - 长宁区愚园路摄影创意工坊通过青春经济市集获得曝光度 政府提供免费摊位和线上宣传支持 [17][19] - 长宁区搭建青春经济服务团 为70多家青春小店量身定制展示平台 帮助引流和拓宽渠道 [19] - 东华大学课题组调研52条街巷特色小店 通过"高校+社区+企业"联动打造"一店一特色"青春街区矩阵 [25][27]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 长宁区发布专项政策 从资金扶持、场地对接、流量推广等环节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周期支持 [20] - 设立青春街区联络官 帮助小店搭建异业合作和资源整合服务 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氛围 [29]
新玩法催热“青春经济”
中国青年报· 2025-05-08 10:36
沉浸式体验经济 - 沉浸式国风剧本游"诗启盛唐·鹳雀寻踪"吸引游客6.6万人次,景区门票同比增长57.69% [2] - 沉浸式体验客单价是传统景区的3倍以上,复购率超40% [2] - 杭州"西湖实景解谜"结合AR技术,重庆"8D魔幻城市探险"融入光影互动,长沙"文和友怀旧电竞馆"融合复古游戏与餐饮 [2] 小众运动与社群经济 - 飞盘、陆冲、腰旗橄榄球等小众运动从一线城市火到县城,成都麓湖生态城"落日陆冲局"日均吸引近百人参与 [2] - 运动社交带动衍生消费,北京某营地假期营收同比翻番,定制滑板、限量运动袜等周边商品销量大幅增长 [2] - "同好经济"重构体育消费模式,具有高黏性和快速传播特性 [3] 青年市集与文创产业 - 绍兴"越青市集"融合非遗与青年文创,金华青年共富市集涵盖原创品牌、在校创业等摊位 [3] - 市集成为文化实验场,年轻设计师通过摊位测试市场反应再决定量产 [4] - 市集覆盖文创手作、非遗体验、科技互动等领域,青年参与度显著提升 [3] 情绪消费与新兴职业 - 年轻人消费决策注重情绪体验,催生城市漫步领队、多巴胺穿搭顾问等新兴职业 [5] - 精神消费成为新蓝海,年轻人愿为治愈、刺激、归属感等无形体验付费 [5] 青春经济政策布局 - 上海共青团发布青春经济实施方案,聚焦青年消费习惯与创业机会,打造"青潮共创"联盟 [5] - 广州、济南、温州等地出台青年发展条例,将青年参与写入地方立法 [5] -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成为政策导向,城市竞争转向吸引青年创作与社交需求 [6] 商业模式转型 - 消费模式从"打卡式"转向"深度参与",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共鸣 [6] - 青春经济激活假期市场,预示未来商业将围绕生活方式共创展开 [6]
街区焕新 首店频现 假期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镇江日报· 2025-05-06 07:30
消费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镇江35家重点零售和餐饮住宿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 [1] - 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假期销售额增幅达11.7% [3] - 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0.05% [4] - 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7.54% [4] - 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7.22% [4] 特色街区改造 - 京畿路通过夜景亮化改造提升街区品质 [2] - "品质街区专享补贴"最高达三折 核销率100% 商家营业额较普通周末翻番 [2] - 京畿路与西津渡联动接待游客40万人次 [2] 促消费活动成效 - "镇时尚 购青春"活动推出5大青春品类满减优惠 热门品类补贴核销率超80% [3] - 政府满减补贴总体拉动比率达1:9 [3] - 达美乐比萨镇江首店首日销售额超27万元创江苏区域记录 [3] - biuooooooo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店"五一"当日销售额全国第一 [3] 以旧换新政策 - 1-4月镇江消费品以旧换新预计拉动消费23亿元 [4] - 家装家居换新补贴资金使用量排名全省第三 [4] - 丹阳市1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2天半用完 拉动消费近5000万元 [4] - "五一"车展吸引3.5万人次观展 销售额超亿元 [4] 首店经济效应 - 苏宁广场引进达美乐比萨镇江首店 首日订单排队超1.5小时 [3] - 镇江八佰伴同期开设11家新店 [3] - 吾悦广场搭建盒马鲜生快闪店为全市首店预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