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GI(通用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AI 群星闪耀时的时:全球AI六巨头首次同台!纵论四十年AI风云、泡沫之辩与AGI时间表(附对话实录)
美股IPO· 2025-11-08 08:24
这是一个人类 AI 群星闪耀时的时刻—— 黄仁勋、李飞飞、杰弗里·辛顿 (Geoffrey Hinton) 、 约书 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杨立昆(Yann LeCun)、比尔·戴利(Bill Dally) , 罕见同台参与同 一个圆桌讨论 AI 。之所以能聚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六人获得了 2025 年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当地时间 11 月 5 日,六人在围绕该奖项的一场英国 AI 活动上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谈。 图 | 从左到右: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图灵奖得 主杨立昆(Yann LeCun)、英伟达 CEO 黄仁勋、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和英伟达首席科学家兼高级副总裁比尔·戴利 (Bill Dally)(来源:https://www.ft.com/content/5f2f411c-3600-483b-bee8-4f06473ecdc0) 对谈中, 他们六位针对当前 AI 发展是否存在泡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均认为 AI 将逐渐 接近人类智能。 黄仁勋表示过去的软件本质上是工具,是首次被人们使用的 ...
“杭州六小龙”乌镇论道:AI创业十年路与未来破局点
中国证券报· 2025-11-07 22:56
今年初,以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不仅引发全球对中国AI创新力量的关注,更让业界开始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创新范 式。 11月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这六支新锐力量首次同台对话——宇树科技创始人、CEO、CTO王兴兴,强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璧丞,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游戏科学创始人、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DeepSeek资深研究员 陈德里,围绕创新创业经历与AI发展治理命题,展开了一场深度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担任主持人,全程串联起 这场思想碰撞。 "杭州六小龙"的创立时间大部分集中在近十年,而这十年正是中国互联网与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 王坚在开篇提问道:你们如何抓住时代的大机遇而形成今天这样的竞争力? 王兴兴说:"AI加速了整个具身智能的发展,最近半年或一年,机器人领域的进步非常多,甚至有点像做梦,一些科幻中的画面都已经变成现实。"王兴兴 表示,2017年第一次参加乌镇互联网大会时,他带了宇树的机器狗。近十年来,宇树从最初的几人初创团队,成长为超千人规模的企业,这也让 ...
“六小龙”乌镇对话:从英伟达“冷板凳”到《黑神话》破圈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7 22:43
2025.11.07 "回头看,中国互联网这么多用户、这么多积累,反而成为AI时代数据的巨大燃料,OpenAI等公司都是 基于互联网大量开放数据建立起来。"黄晓煌说,从互联网时代迈向AI时代既是一个全球技术浪潮,也 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缩影。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和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则看到近10年来的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我 们的机器狗是用钢丝绳吊起来,因为没解决趴在地上怎么站起来、走路怎么走稳的问题。"朱秋国说, 2018年,第一条机器狗不用钢丝绳就站起来了,但在行业应用中还面临磨损、发热等问题,现在机器人 行业应用路径基本被打通,业务也得以扩展,"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以前我们是做狗的,今天终于可以 做人了。" 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则表示,他在10年前就看到了机会。2016年,他注意到一个数据,世界最大的PC 游戏分发平台上,简体中文用户的比例达到32%~33%,意味着中国潜在玩PC游戏的用户数量世界领 先。那一年,中国票房最高的电影也是中国团队拍摄的中国题材电影,这让他看到,中国团队做的中国 题材如果能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水平,中国用户会给予相当大的回报。 "《黑神话·悟空》好像第一次让很多之前偷偷摸 ...
“六小龙”乌镇对话:从英伟达“冷板凳”到《黑神话》破圈
第一财经· 2025-11-07 21:46
2025.11. 07 本文字数:1971,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郑栩彤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一片朦胧的烟雨中开幕,人们试图从大会的议题设置和从业者分 享中获得启发、拨开迷雾。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和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则看到近10年来的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 年,我们的机器狗是用钢丝绳吊起来,因为没解决趴在地上怎么站起来、走路怎么走稳的问题。"朱 秋国说,2018年,第一条机器狗不用钢丝绳就站起来了,但在行业应用中还面临磨损、发热等问 题,现在机器人行业应用路径基本被打通,业务也得以扩展,"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以前我们是做狗 的,今天终于可以做人了。" 大会首日最受关注的环节包括"六小龙乌镇对话"。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 深处科技、游戏科学这六家年初被评选出来的前沿科技公司,所在领域横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空 间智能、大模型和游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受益于互联网过去10年的技术和数据积累,站在了 互联网的肩膀上探索前沿方向。 科技行业的巨大变化让一些企业掌舵者感受颇深。回忆10年前,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黄晓煌说,当 时他在英伟达,做一份"不受待见"的 ...
山姆·奥特曼和马斯克再“掐架”,这次两人又吵啥?
搜狐财经· 2025-11-04 08:48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小慧 最近,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和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又吵起来了。 起因是关于"特斯拉Roadster"的交付。山姆·奥特曼先是发帖吐槽预订多年的特斯拉Roadster未交付且退款不畅。 奥特曼附上三张截图写道:这是一个"三幕故事"。第一张图是他在2018年7月11日下了预订的订单截图;第二张截图显示他申请退款的情况;第三张截图显 示他申请退款的邮件发送失败,因为特斯拉当初接受预订的邮箱地址现在已经不可用了。 自此,两人之间的"火药味"逐渐浓了起来。马斯克直接指控奥特曼:"你偷走了一个非营利组织。" 奥特曼回应:"我帮助你把原来以为已经夭折的组织,变成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非营利组织。你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像OpenAI现在这 样的架构。" 奥特曼还吐槽马斯克称:"你还想让特斯拉收购OpenAI,这根本不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你说我们的成功率为0%。现在你们拥有一家很棒的人工智能公司,我 们也有。我们难道不能都翻过这一页吗?" 记者注意到,这已经不是马斯克和山姆·奥特曼第一次互相攻击了,两人之间的"战火"由来已久。2015 年,马斯克 ...
英伟达20亿美元砸向AI新星公司;国家队12亿重仓加持浪潮计算机 | 每周十大股权投资
搜狐财经· 2025-11-03 15:56
融资概况 - 浪潮计算机完成12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CPE源峰、中移创新产业基金、招银国际等“国家队”资本 [1] - Poolside完成20亿美元C轮融资,由英伟达独家投资 [2] - 弥费科技完成3亿元Pre-IPO轮融资,由前沿投资独家投资 [3] - JBD显耀显示完成10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光速创投、广发信德等机构 [3] - 国仪量子完成1.31亿元战略融资,投后估值80亿元,由兴泰资本领投 [4] - 华鲲振宇完成4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未披露 [5] - 五八智能完成5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杭州资本、中国诚通、国新科创基金等国资背景机构 [6] - 视微影像完成D+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包括基石资本和前海母基金 [7] - Genspark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和腾讯投资联合领投 [8] - VoidZero完成125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Accel Partners、Peak XV Partners等机构 [9] 公司业务与技术 - 浪潮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服务商,专注于服务器和计算装备研发制造,为政府、金融、能源、通信、交通等行业提供多技术路线产品及解决方案 [1] - Poolside是AI软件及代码开发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软件创造的通用人工智能 [2] - 弥费科技是半导体AMHS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具备“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交付能力,拥有覆盖海内外的制造基地和测试中心 [3] - JBD显耀显示掌握MicroLED微显示核心技术,拥有自主背板设计、MOCVD材料生长等技术,产品应用于AR近眼显示、汽车电子等领域 [3] - 国仪量子以量子传感器和科学仪器为核心产品,服务于先进材料、半导体、生命科学等领域 [4] - 华鲲振宇基于“鲲鹏+昇腾”技术路线,为各行业提供全栈自主计算产品,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5] - 五八智能聚焦“大安全”和“大工业”战略方向,重点突破通用型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交互等核心技术,并开发工业场景四足机器狗 [6] - 视微影像是高端眼科医疗器械研发商,整合光学设计、影像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其如意全眼OCT技术全球领先 [7] - Genspark是人工智能搜索服务提供商,开发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新搜索引擎,使用多个专用AI智能体为查询生成定制页面 [8] - VoidZero是高性能工具链开发商,专注于为Java构建统一的工具链,包括解析器、转换器、linter等 [9] 资金用途与战略方向 - 五八智能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的研发迭代、生产线建设及商业化落地 [6] - 五八智能凭借国资背景,在技术研发、产业资源对接和市场拓展方面具备优势,致力于在应急救援、工业巡检等领域实现突破 [6] - 视微影像致力于成为全球高端眼科医疗器械领导者 [7] - Genspark致力于提升信息检索效率和用户体验 [8] - VoidZero使命是提升下一代Java开发人员效率,推动开发工具创新 [9]
奥特曼回应一切:重组后仍需微软支持,不相信OpenAI的欢迎做空
36氪· 2025-11-03 09:47
近期 OpenAI 完成了资本重组,其非营利实体现更名为 OpenAI 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并持有约 1300 亿美元的营利部门股权,营利部门则改制为 一家公益性公司,名为 OpenAI Group PBC。 这意味着,OpenAI 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也迎来了新篇章。 2018 年,还是非营利性组织的 OpenAI 迫于生存压力与微软达成合作并调整组织结构,成立营利性子公司 OpenAI LP。获得资金和资源的 OpenAI 迅速崛 起,并于微软深度捆绑。如今,双方走向开放合作。 这两天一个播客非常火,主角正是山姆·奥特曼和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奥特曼称与微软的合作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合作之一」。Satya 也透露,当年微软从 10 亿美元投资加注到 100 亿,正是在看到早期 Codex(代码生 成模型)演示后做出的关键决定。 两人深入讨论了投资结构、产品分销、算力基建等未来战略。此次访谈也澄清了外界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 「开放」的分销协议:OpenAI 的前沿模型(如未来的 GPT-6)将通过「无状态 API」在 Azure 上独家托管至 2032 年(或 ...
微软和OpenAI CEO罕见同场对话:OpenAI重组、AI泡沫质疑、算力需求......
华尔街见闻· 2025-11-01 17:48
OpenAI与微软合作关系 - OpenAI与微软的合作关系被双方评价为"科技史上最伟大的合作之一",微软自2019年起累计投资约135亿美元,获得OpenAI完全稀释后约27%的股权 [8][9] - 合作协议规定,只有"无状态API"在2030年前独家保留在Azure平台,其他产品包括ChatGPT将在多个平台进行分发 [1][12] - OpenAI需向微软支付收入分成,该安排将持续至2032年或通用人工智能被验证之时 [13] 算力需求与基础设施挑战 - 当前AI发展的最大瓶颈并非算力过剩,而是电力供应以及能否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快速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1][22] - 算力过剩现象预计将在2-6年内出现,并且这个周期可能会反复发生 [1][23] - 过去一年OpenAI的算力规模扩大了约10倍,公司认为如果再增加10倍算力,收入增长虽不确定能否同步达到10倍,但相差不会太远 [1][18] 业务增长与财务表现 - OpenAI 2025年收入据报道为130亿美元,公司对未来增长充满信心,并驳斥了市场对其1.4万亿美元算力支出承诺的质疑 [16][17] - 微软强调其对OpenAI的135亿美元投资全部用于模型训练,并未计入收入,Azure的收入纯粹来自ChatGPT的消费和API使用量,由真实市场需求驱动 [2][54] - 微软Azure本季度增长39%,年化收入规模达930亿美元,若不将算力分配给OpenAI研发,其增长率本可达41%-42% [49] 技术发展路线与产品愿景 - OpenAI预计明年其Codex编程工具将能完成需要数天时间的编程任务,从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软件开发 [3][34] - 公司展望未来将推出能够在低功耗下完全在本地运行GPT-5或GPT-6级别模型的消费设备 [3][25] - 微软的策略是同时建设"Token工厂"(底层算力体系)与"Agent工厂"(上层软件生态),以提升"单位智能"的效率 [3][58][59] 监管环境与行业影响 - 对美国各州各自为政的AI监管法律拼凑局面表示严重担忧,认为这会给行业带来不必要的合规负担并扼杀创新 [28][29] - AI技术预计将显著提升生产力,企业员工数量增长速度可能慢于收入增长速度,从而实现结构性效率提升 [65][66] - 美国科技公司大规模的资本支出(未来4-5年约4万亿美元)正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进程,涉及电力生产、电网建设等多个方面 [67][68]
马斯克最大对手完成变身 史上最大IPO即将来临
新浪科技· 2025-10-30 23:31
公司重组与IPO前景 - 公司完成重组计划,从非营利AI研究机构转型为营利性科技巨头[1] - 首席执行官确认首次公开募股是最可能的路径,市场预期上市时间为2027年,并可能创下融资规模纪录[1] - 新的双层公司结构为IPO扫清了障碍,解除了2019年以来限制公司融资能力的关键条款[4][6]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重组后采用全新双层结构:OpenAI Group PBC作为营利实体运营,受非营利基金会监督[4] - 微软持有营利实体27%股权,按当前5000亿美元估值计算价值约1350亿美元[4] - 非营利基金会持有约26%股权,价值约1300亿美元,并保留对营利实体的控制权,可任命其董事会成员[4] - 首席执行官不持有公司任何股权,此规定是为避免个人利益干涉战略方向并减少转型的利益冲突争议[4] 战略合作与产业链布局 - 公司与微软、甲骨文、英伟达、AMD、软银、博通等科技巨头达成战略或投资协议,利益高度绑定[2] - 与微软达成新合作协议,包括承诺向微软Azure购买2500亿美元云服务,以及微软获得公司模型知识产权使用权至2032年[7] - 与甲骨文合作星际之门项目,建设10吉瓦AI数据中心设施,项目总价值5000亿美元[18] - 与甲骨文单独签署未来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每年费用约600亿美元[19] - 在芯片领域与英伟达、AMD、博通等达成合作,包括英伟达承诺最高1000亿美元投资,以及联合开发定制AI加速器[21] 财务表现与激进投资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45亿美元,但承诺的基建投资总额已超过1.5万亿美元[16][22] - 公司面临严峻财务挑战,每赚1美元约花费2.25美元,2025年预计亏损至少140亿美元[22] - 预计到2029年将消耗1150亿美元,存在巨大资金缺口[22] - 公司采用“循环融资”等创新交易结构,但许多协议缺乏明确财务细节,支付时间表模糊[21] 市场竞争与创始人纷争 - 联合创始人马斯克通过一系列诉讼和收购尝试狙击公司转型,但最终未能成功[11][12][14] - 马斯克成立xAI作为公司竞争对手,其Grok-4模型已迅速追近甚至部分赶超GPT-5[15] - 公司转型牵动整个AI生态产业利益,与公司达成协议的相关企业股价在消息披露后大幅上涨,例如甲骨文、英伟达、AMD和博通在公告后首个交易日市值合计增加6300亿美元[2][3]
马斯克最大对手完成变身,史上最大IPO即将来临
创业邦· 2025-10-30 11:34
OpenAI公司转型与IPO前景 - 公司完成重组计划,从非营利研究机构转型为营利性科技巨头,扫清了上市障碍 [5] - 首席执行官奥特曼承认首次公开募股是最可能路径,市场预期2027年上市,可能创下融资规模纪录 [5] - 公司当前估值达到5000亿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 [5] 公司治理结构变化 - 采用全新双层结构:OpenAI Group PBC作为营利实体运营,原非营利基金会持有约26%股权(价值约1300亿美元)并保留控制权 [10][12] - 微软作为最大外部投资者持股27%,价值约1350亿美元,但没有董事会席位 [10][14] - 联合创始人兼CEO奥特曼不持有任何股权,遵守董事会成员不得持股的规定 [10] 产业链合作与影响 - 公司与微软达成新合作协议,承诺向微软Azure购买2500亿美元云服务,微软获得知识产权使用权至2032年 [14][17] - 与甲骨文签署未来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云计算协议,每年支付600亿美元费用 [27][29] - 合作伙伴股价在披露与OpenAI相关交易后大幅上涨,过去两个月市值合计增加6300亿美元 [8]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 2025年签署各类协议总价值超过1.5万亿美元,涵盖AI产业链关键环节 [25][27] - 星际之门项目价值5000亿美元,与甲骨文和软银合作建设10吉瓦AI数据中心设施 [27] - 每周扩张目标是新增1吉瓦算力,成本约200亿美元每吉瓦 [30] 财务状况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45亿美元,但预计全年亏损至少140亿美元 [30][31] - 公司每赚1美元要花费约2.25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消耗1150亿美元 [31] - 采用"循环融资"模式,供应商通过股权方式为采购提供融资 [29] 竞争格局与历史渊源 - 马斯克创立xAI成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Grok-4已追近甚至部分赶超GPT-5 [23] - 马斯克曾六次起诉公司,包括指控背离创办初心、涉嫌垄断等 [19][22] - 公司反诉马斯克进行"非法骚扰活动",包括恶意攻击和虚假收购要约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