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孪生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孪生长江智慧纪巡财审协同监督系统——公务用车管理和接待管控数据治理平台上线运行
水利部网站· 2025-09-28 16:21
项目背景与战略定位 - 长江水利委员会将“纪巡财审”协同监督大数据平台建设纳入“数字孪生长江”监督体系,并审议印发了具体实施方案 [1] - 项目将八项规定涉及的公车和接待管控作为系统建设的重要模块,旨在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八项规定全过程全链条监督 [1] - 明确汉江集团公司作为试点单位进行系统开发和数据治理工作,目标是通过数据治理强化内部管控,并在全委推广复制 [1] 系统开发与上线 - 汉江集团公司独立自主开发的公务用车管理和接待管控数据治理平台系统于9月19日正式上线运行 [1] - 系统以纪巡财审监督需求为牵引、以业务管理为依托、以AI赋能为支撑,兼顾数据治理和功能开发同步进行 [1] - 系统贯穿控制、预警、反映、分析四大核心功能模块,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壁垒 [1] 系统功能与技术创新 - 系统实现实时要素全覆盖、管控链条全贯通、运行结果全共享,构建起政治监督与业务监督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智能监督管控体系 [1] - 在公务用车端形成“审批—调度—使用—结算—分析”的闭环数字化流程,实现一车一档、单车核算 [2] - 在接待管理端实现审批单、清单、台账与OA办公系统、NCC财务报销系统凭证实时共享,自动同步审批数据与附件,完成全流程可追溯 [2] - 创新性地将AI技术融入监督管理全链条,嵌入AI智能助手,实现业务流程智能化重构,将合规管理由事后核查提升至事前审核加事中预警的智能管控模式 [2] 管理效能与未来规划 - 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实现管理透明化与高效化的双提升,构建覆盖公务用车和接待工作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体系 [2] - 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多维度分析,将分散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决策依据,使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2] - 长江水利委员会将以汉江集团公司的实践为样本,持续聚焦“政治监督嵌入业务”核心需求,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并在全委推广应用 [3]
“数字孪生”护航、“超充”加速 双节电力保障玩转“黑科技”
新华财经· 2025-09-28 15:24
电力保障措施 - 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应用智慧保电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线上监测与线下巡检联动,对活动会场及周边区域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精准监控,确保电力供应零闪动 [1] - 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在节前对火车站供电线路、配电站房及用户设备进行全面巡检维护,并对充油设备油位、电缆沟积水等情况开展精细检查以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2]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在全市安排174个抢修驻点,部署2800余名抢修人员和630余台抢修车辆,以强化节日期间抢修力量和资源调配 [2] 绿色出行与充电网络建设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在318国道川藏南线甘孜州G318主线区域沿途部署58个充电站,平均间隔60公里设一充电点,并安排专人在服务区及景区巡视以确保充电设施稳定运行 [2] - 四川多地推出特色充电解决方案,包括广元曾家山旅游度假区的2台160千瓦移动充电桩、三星堆博物馆周边德阳南服务区的光伏车棚充电站(总装机容量60千瓦)以及四姑娘山的全液冷超充站(充电功率600千瓦,效率为普通充电桩5倍) [3] - 成都市已投运26座并在建22座“交能融合”车网互动充电站,该充电站由充电桩、储能电池柜和换电舱组成,可在用电高峰时段向电网反向送电,一个站可保障周边25户家庭2小时应急用电 [4] 乡村及山区充电设施发展 -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建设了绵阳市首座乡村充电站,配备6台充电桩可同时满足12台新能源汽车充电,解决了山区充电不便问题并带动村民使用新能源车 [4] - 电力部门在双节期间对乡村充电站安排驻点值守和全面隐患排查,以确保充电服务安全可靠 [4]
携手建设沙特智慧城市:中企“智”造阿拉伯半岛新明珠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8 14:31
在沙特西部沿海城市吉达市区,一片围墙内起重设备林立,施工正酣。由中企承建的吉达市中心综合开发基础设施项目(简称"吉达综合开发项目")正 加快推进。未来,这里将建成集博物馆、歌剧院、体育馆、海洋馆、高端酒店和公寓等于一体的智慧新城区。一阶段将配套建设24个智慧城市子系统及智慧 城市管理平台,覆盖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程师兼职"动画师" 吉达综合开发项目由中国港湾承建、中交四航局负责实施,施工内容涵盖大型临时设施、场区及接口管理、市政道路与配套管网、综合服务管廊、服务 建筑、桥梁及园林景观等。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吉达打造总面积达 570 万平方米的滨海新区,以及长达 9.5 公里的海岸线。 如此大规模的施工项目,项目经理邹景栋并未急于带记者前往现场,而是先请记者在展示厅体验 VR(虚拟现实)。戴上VR头盔后,记者仿佛进入一 个由各色管网组成的三维迷宫,不久便感到目眩神迷。邹景栋介绍道:"这正是我们施工的利器。我们负责建设 1507 米综合服务管廊、324 千米管网系统、 18 千米市政道路及 6 栋服务建筑,同时还需与其他承包商建设的地标建筑及配套工程协同作业。通过建立并不断深化 BIM 模型(建筑信息 ...
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第二十五届工博会闭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9-28 11:44
展会概况与影响力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在上海闭幕,展会为期5天[1] - 展会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中外展商,举办10场高规格论坛及近300场专题活动[4] - 展会首发近千项新技术新展品,其中近400项为“极大、极小、极轻、极智、极精”五极代表性成果,并揭晓1项特别大奖及22项其他奖项[4] - 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次,来自133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届同期增长11%[4] - 全网曝光量达23.14亿次,较上届增长71.28%,展商数量、展览面积、观展人次、影响力均创历史新高[4] 智能制造与产业生态 - “国家新型工业化暨‘十四五’工业重大成就展”作为三大特展之一,展示了C919关键结构件、国产大型邮轮动力系统模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成果[6] - 成就背后有1500项产业基础攻坚项目支撑,体现了攻坚核心技术的战略定力[6] - ABB展示的IRB1100机器人通过精确控制成功演奏编钟,演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6] - 节卡机器人借此平台加快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创新生态[6] - 西门子带来近20款AI产品,其新一代新能源汽车智能装配设备是生成式工业AI助手在中国的首次试点应用[6] - 工业母机+百行万企活动发布产业能力手册及供需清单,促成超80项合作,签约金额超30亿元[7] 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 - 展会成为观察未来工业趋势的重要窗口,“具身智能”成为关键方向[9] - 可控核聚变、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最新能源技术指向零碳未来,绿色甲醇、氢氨醇等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路径[9] - 数字孪生、AI算法与云平台为工厂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英特尔展示的机器人协同搬运系统已投入实际生产[9] - 交大智邦的智能体机床μAI能够自主规划决策加工路径,如同“工业界的自动驾驶系统”[9] - 芯和半导体的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突破算力瓶颈,展现系统级仿真与多物理场整合进展[10] - 柴孚机器人展示全球首款腕部负载≥5000kg的重载机器人,打破全球工业机器人负载极限[10]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西宁低空智航应用平台正式发布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9-28 11:12
高端装备制造 - 通裕重工成功交付世界直径最大碾环机核心部件主辊轴 标志着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中取得新突破 [2] 能源基础设施 - 越南VinGroup及其子公司VinEnergo启动总投资67亿美元液化天然气工厂建设 该工厂装机容量达4800兆瓦 预计2030年底前投入运营 [2] - VinGroup同时启动Tan Trao工业园区一期建设 园区占地227公顷 初始投资额超过4万亿越南盾 [2] 低空经济与数字孪生 - 西宁低空智航应用平台发布 平台构建西宁全域7606平方公里三维数字底座 实现1小时内完成全要素三维重建的突破性能力 并可支持一周内数据快速更新 [2] - 该数字孪生技术为低空应用提供厘米级到米级精度的动态地图 [2] 航天发射 -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 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本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6次飞行 [2]
山东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大众日报· 2025-09-28 09:04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山东省"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应用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力 争到2030年,交通运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初步构建协同联动、多跨融合、精准有效、规模成片 的"交通人工智能体系";大模型等新一代AI技术在智慧公路、港航、运输服务等重点领域广泛应用,率 先在全国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打造可复制的"山东模式"。 当前,山东多地已围绕"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进行探索实践。聊城市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 术,率先构建了全市普通国省道的数字孪生模型,道路上每座桥梁、每处设施在数字世界中都有了精准 的"数字分身",实现了路产管理的全面可视化。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 工程初步设计日前获批,通过无人集卡车上的北斗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等设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 可智能完成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等指定动作。(记者 陈景郁 实习生 杨欣尔) 《方案》明确了八大重点任务,包括夯实交通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数字底座、深化"人工智能+智慧 公路""人工智能+智慧机场""人工智能+智慧港航""人工智能+智慧轨道交通"创新应用、加强"人工智能 +运输服务"便捷 ...
青春华章丨向海图强:中国青年的深蓝答卷
新华网· 2025-09-27 12:03
智能焊接技术 - 天津大学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T/K/Y管节点智能焊接装备可完成海上石油平台导管架的高难度钢管焊接作业[1] - 该技术攻克了多层多道变截面空间曲线焊缝的自适应智能焊接难题 使机器人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1] - 该智能焊接技术不仅适用于海上油气平台 更拓展至船舶制造等大型钢结构领域[1] 海洋探测与工程装备 - "海燕"水下滑翔机是我国新型无人无缆水下自主航行器 可实现海洋水文、环境声场等多要素观测[2] - "海燕"搭载了声学、视觉、温盐深仪等传感器 为深渊科学观测研究提供数据支撑[2][4] - 天津大学无人驾驶交叉研究中心团队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高原筑坝 在海拔3000米的四川两河口水电站 1名安全员可同时监管5台无人碾压机 完成了当年该大坝碾压工程总量的三分之一[2][3] 地震工程模拟设施 - 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拥有世界上唯一可模拟复杂波浪、海流环境的水下地震模拟装置[5][8] - 该设施的水下振动台台阵可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以及各种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真实环境 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海上风电等海洋工程保驾护航[5] - 自2024年投用以来 该装置实验档期已排满 正与水利、海洋、交通、能源等领域的上百家单位合作[6] 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 - 工程硕士毕业生黄梓涵构建了有压梯级泵站运行管控数字孪生系统 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提供了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6] - 研究生祁航构建了生态挡沙堤为航道整治工程提供新思路 研究生冯丽艳开发了混凝剂精准预测模型为智慧水务提供成功范例[6] - 学位授予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解决了国家战略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6]
青春华章|向海图强:中国青年的深蓝答卷
新华社· 2025-09-27 11:54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突破 - 天津大学与海洋石油工程联合研发T/K/Y管节点智能焊接装备 实现多层多道变截面空间曲线焊缝自适应智能焊接 技术拓展至海上油气平台和船舶制造领域[1] - 水下地震模拟装置配备世界唯一可模拟复杂波浪海流环境的水下振动台台阵 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风电等海洋超级工程提供实验支持[5] - "海燕"水下滑翔机搭载声学/视觉/温盐深仪等传感器 实现海洋水文与环境声场多要素观测 开辟海洋复杂装备研发新方向[3]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 无人碾压机群在海拔3000米高原筑坝工程中实现1名安全员监管5台设备 完成大坝碾压工程总量三分之一[4] - 数字孪生系统解决泵站系统智能化不足与高能耗痛点 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构建实时交互的智能调控平台[5] - 人工智能混凝剂精准预测模型提升水厂效能 生态挡沙堤设计为航道整治工程提供新思路[6] 科研设施与产业协同 - 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自2024年投用后实验档期全满 与水利/海洋/交通/能源领域上百家单位开展合作[5] - 高校人才培养以解决国家战略与产业关键问题为学位授予标准 实践成果替代传统毕业论文模式[6]
西宁低空智航应用平台正式发布
新浪财经· 2025-09-27 10:20
技术创新突破 - 构建西宁全域7606平方公里三维数字底座实现全要素三维重建 [1] - 自主研发快速孪生建模技术结合星图地球超算能力实现1小时内完成全域重建 [1] - 支持每周数据快速更新实现厘米级至米级精度的动态数字镜像 [1]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 数字孪生技术为低空应用提供包含建筑物/道路/绿地/水系的全要素活地图 [1] - 技术突破使城市级三维建模成本极低且效率极高 [1] - 西宁市低空智航应用平台正式发布助推低空经济发展 [1]
过会当晚“闪电”提交注册!摩尔线程科创板IPO闯进“注册关”
北京商报· 2025-09-27 09:50
IPO进程 - 公司科创板IPO于9月26日上会获得通过,并于当晚提交注册,上市进程进入最后一关 [1][1] - 公司IPO于2025年6月30日获得受理,当年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1] - 公司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 [1] - 公司自2020年成立 [1] 募资用途 -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80亿元 [1] - 募投资金拟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