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经济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国家重磅试点,为何选中这10个地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3:36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 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等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1] - 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 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2] - 试点地区选择基于发展基础较好 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 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且具有较强代表性 涉及土地 劳动力 资本等传统要素和技术 数据等创新要素[4] - 北京城市副中心突出国际化和服务业开放 聚焦高端技术转化和金融资本创新 苏南重点城市推进跨江融合发展 统筹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合肥都市圈聚焦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4] 区域经济合作与产业发展 - 杭州都市圈成立数字外贸服务联盟 杭州 湖州 嘉兴 绍兴 衢州 黄山 宣城七市整合20家成员单位资源 搭建覆盖市场开拓 物流金融 法律服务的全链条一站式出海平台[5] - 北京数据集团正式揭牌 定位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数智引擎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节点和数据产业生态建设的服务载体 促进政企数据双向流通利用[6] - 浙江省体育局印发赛事经济促消费激励举措 对引进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分四档激励 最高给予800万元 400万元 200万元 100万元支持[7] - 海南省印发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目标到2030年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年均增长20% 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8]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西延高铁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线路全长299.8公里 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 为全线开通运营奠定基础[9] 医药行业研发突破 - 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舒格利单抗 恩沙替尼 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10] - 国产抗肿瘤药品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 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使用[10]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 - 2025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发布 四川和浙江各有12个县域入榜并列榜首 云南11个位列第三[12][13] - 旅游百强县旅游接待人次较上年增长18.3% 旅游总收入增长15.9% 旅游总收入与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平均为69.6% 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14]
苏超、浙BA火爆出圈,7万亿体育产业“新部署”将撬动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9-11 20:33
体育产业政策与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并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1] - 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8年2.6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3.67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需达到9.6%才能实现2030年7万亿元目标[2] - 2021-2023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速分别为13.9%、5.9%和11.3% 平均增速超过10%[2] 体育服务业发展 - 体育服务业总规模从2018年1.27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2.1万亿元 占体育产业比重从47.9%提升至57.3%[2] -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规模从2018年292亿元增至2023年752亿元 增幅157% 占体育产业比重从1.1%提升至2%[9] -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增加值从2018年103亿元增至2023年300亿元 增幅191%[9]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举办500人以上赛事739场 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亿元 间接经济效益113亿元[10] - 中国网球公开赛2023年观赛人流约30万人次 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对周边区域消费拉动比例达1:7.1[10] - 2024年中网球票销售额同比增长近2倍 赛事经济消费撬动效应预计进一步提升[10] 体育器械制造业现状 - 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 产业产值从2015年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 增长34%[11] - 行业涌现8家年营收超百亿元上市生产企业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11] - 支持建设冰雪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培育泉州现代体育产品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1] 产业融合发展举措 -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开展赛事评级 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10] - 推出一批"体育+"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 支持若干地区将体育产业培育为支柱产业[11] - 推动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加强交流合作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11]
功勋机器人集中亮相首钢园,服贸会也可以看机器人足球比赛
新京报· 2025-09-11 19:36
行业技术展示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体育服务专题聚焦赛事资源集聚、科技赋能体育、产业融合创新和全球服务协同四大维度 展示体育领域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成果 [2] - 展区面积达7650平方米 设体育赛事服务、体育科技服务、户外与冰雪服务、国际交流服务、体育产业服务五大展区 [2] - 线下参展企业60余家 线上参展企业350余家 吸引40余个国际机构参与 覆盖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 [2] 创新技术突破 - 北京理工大学张凯教授团队国际首创凝胶冰雪新材料 成分90%以上为水 具有与自然冰雪相同视感与触感且不融化 [3] - 凝胶冰雪材料相比传统工艺降低冰场建设成本10% 缩短建设周期 并降低能耗50%以上 [3] - 标准冰场年耗能约200万元 采用凝胶冰雪材料后年耗能可缩减一半 大幅降低群众参与冰雪运动门槛 [3] 机器人技术应用 - 12号户外展馆聚集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获奖机器人 包括天工Ultra、松延动力N2、加速进化T1、宇树H1天工、星海图Pro、银河通用GALBOT、星动纪元L7等7台功勋机器人 [1][4] - 展区举办机器人足球和自由搏击比赛 其中加速进化机器人因足球比赛战损严重 现场展示选用战损较小设备 [4] - 机器人足球比赛为全自主运行 无需人工操控 吸引大量观众现场观看 [4] 技术发展前景 - 机器人软件技术开发可拓展至生活多场景应用 包括银发经济领域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生活情绪陪伴 [5] - 当前机器人电池技术存在瓶颈 足球比赛充电两小时仅能运行半小时 需突破能耗限制 [5] - 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基础 行业预计机器人电池技术将在3年内实现显著突破 支撑更广泛工作场景 [5] 观众互动体验 - 国家赛事经济试点区域通过5G+VR技术提供滑雪、乒乓球、水上滑板等运动穿越体验 [2] - 展区设置同比缩放网球场、斯诺克球台及乒乓球台 通过高清摄像头和中控机实时捕捉动作与球速轨迹 为普通观众提供职业选手级数据分析服务 [2] - 机器人展区观众热情高涨 众多家长携带孩子参观 体现市场对机器人技术的高度关注 [5]
全球客商涌入“国际袜都” 诸暨袜博会“织”就产业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9-11 16:15
行业规模与地位 - 诸暨市年产袜子超250亿双 占全国产量70% 全球产量33% 产值规模超700亿元[1] - 袜博会展览面积15000平方米 设置519个展位 吸引224家全球优质企业及上万人次专业客商[1] 国际合作与贸易 - 浙江科军机械与意大利罗纳第签署合作协议 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整合先进制造技术与本地资源[2] - 12家大型袜企与俄罗斯 德国 哥伦比亚等10国采购商签订意向订购协议 意向金额达4亿元[2] - 创新打造大唐袜博会城市分站计划 在美国 欧洲 日本及国内多地以集群组团形式设分站 已联动超1000家企业参与全球巡展[3] 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 - 浙江莎耐特袜业推出采用医用级别进口材料的压力袜套系列 国外同类产品售价300多元 公司计划以更高性价比打开国内市场[4] - 浙江珍珠生活科技投入数千万元研发珍珠纱线新材料 达到10A抗菌标准 具备抗紫外线及吸湿排汗特性[4] - 鞋业展览会展示3D打印拖鞋 IP联名童鞋及防臭防菌棉靴等新品 行业向高端化潮流化转型[4] 产业生态与战略规划 - 通过赛事经济撬动产业增长 赠送一万多双高端定制篮球运动袜给浙BA城市争霸赛代表队 曾推出球迷凭门票买袜享折扣等新玩法[5] - 锚定千亿级时尚产业目标 推进智能化时尚化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 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5]
足球之乡梅州:一只足球“踢”出老区文旅新活力|粤动21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2:06
(原标题:足球之乡梅州:一只足球"踢"出老区文旅新活力|粤动21城)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实习生徐瑞婉 梅州报道 几天前的梅州五华奥体中心,十五运会男子足球U16组决赛揭幕战在这里顺利打响。绿茵场内,广东和 四川的男足小将们如离弦之箭一般带球突围,草屑随着钉鞋的蹬踏而起,满是对胜利的渴望。首场揭幕 战,广东队4比1战胜四川队。 梅州是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也是梅州五华人、"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坊间一直流传着"看戏要 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名言。一百多年前,近代的第一颗足球"踢"入梅州,这项运动便在这里 落地生根。而后,这里也成了中国首支县级中超球队梅州客家的主场。 20世纪,李惠堂驰骋球场25载,两次参加奥运会,并于1976年和贝利、马修斯、斯蒂法诺、普斯卡什一 起被评为"世界球王"。这是一座"血液里流淌着足球"的城市,也是全国女子足球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梅州,踢足球是一项从娃娃抓起的事业。这里足球人才辈出,足球氛围浓厚,人人爱看足球、爱踢足 球。从中超联赛到广东省超、"县超",赛场内外,街头巷尾,足球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液中,也点燃了 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从2023年开始,梅州开始谋划"一场球激活 ...
赛事溢出效应不止在赛场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0
如何更好利用赛事点燃消费热潮?关键在于着眼群体需求,制定精准策略,让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 实在在的消费行为。具体而言,强化支撑,注重引流,制定科学合理的赛事发展规划,建立"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营+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明确各方权责,定期评估和调整赛事策略,以确保赛事经济的长 期可持续。赛事前后,如何做好接驳?客流量巨大,如何保障安全?安检的便捷、门票的防伪、流程的 简化等,都需要系统协调、流畅运转。 还要做好"赛事+"文章,推动"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健身"等融合发展,持续助力地方经济发 展。比如杭州亚运会结束后,有的地方改造比赛场馆向市民开放,助力全民健身;有的结合旅游项目和 节庆活动,举办山地自行车赛等赛事,带动当地民宿发展和农特产品消费;还有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群众性赛事,吸引更多游客打卡,让赛事的溢出效应不止在赛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等大型赛事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显著增长;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 季后赛等职业赛事门票销售火爆;"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超380亿 元……"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赛事经济蓬勃发展,全方位带动相关产业 ...
“体育+”上场,消费上扬
搜狐财经· 2025-09-10 15:10
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2021—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 11.6%。"我国体育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新兴业态加速兴起,近年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 鸫表示。 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正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的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销售同比增长22.2%,福建、四川、广西等7地监测的500余场重 点赛事活动,带动场均消费超3000万元。 消费结构也在优化升级,赛事活动、体育培训、健身休闲成为消费的新热点。除了"浙BA"等赛事活动外,飞盘、"新三板"、攀岩、滑雪、越野跑等小众潮 流运动兴起,也带动相关装备和培训市场的火热。此外,数据显示,2024—2025年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量达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3.5%,场 内消费金额达到786.13亿元。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同时,"体育+"融合业态不断深化,体育与文旅、商务、教育、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四川结合世运会等赛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跟着赛事去旅 ...
赛事经济火热出圈,体育消费迎来政策东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22:19
行业政策与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并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 国家体育总局将加强政策研制 加快编制"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研究体育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深化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监测试点工作 [3] - 推动道路 水域等公共资源进一步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 优化审批流程 提高审批效率 鼓励各地将办赛服务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 [3]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体育产业在过去11年发展迅速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上升 由2012年的34.6%上升至2023年的72.7% [2]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的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销售同比增长22.2% 福建 四川 广西等7地监测的500余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场均消费超3000万元 [6] - 2024年1-2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 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 2024-2025年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2.34亿人次 同比增长15.7% [7] 体育消费趋势 - 体育消费从传统体育服装 鞋帽 器材等商品消费 逐步扩展到赛事观赏 健身休闲 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 [6] - 美团闪购数据显示2024年6月以来跑步鞋 运动T恤 篮球鞋等运动鞋服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游泳用品 骑行用品等商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倍 [6] - "十三五"时期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年均复合名义增速达到12.5% 预计"十五五"时期体育消费规模还将保持高速增长 [7][8] 赛事经济发展 - 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内容 市场潜力大 发展前景广 对促进消费 扩大投资 推动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2] - 山东省2024年上半年举办500人以上赛事739场 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亿元 间接经济效益达113亿元 [2] - 推动足球 篮球 排球职业联赛建设 培育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等自主IP赛事 提升群众观赛体验 [3]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 - 我国体育场地总面积为42.3亿平方米 新建成的体育公园达到1547个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 继续支持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通过中央资金直接投入引导地方推进运动场地建设 [8] - 橙狮体育自研推出融合AI视觉算法的智慧球场解决方案"橙狮慧影Smartshot" 已在全国部署100多块篮球 网球场地 [5]
6日全市迎客72.8万人次,文旅消费总额7.3亿元,重点商圈街区揽金12.3亿元
南京日报· 2025-09-08 10:45
核心观点 - 苏超赛事带动南京文旅消费显著增长 单日文旅消费总额达7.3亿元(环比增6.1%) 游客量72.8万人次(环比增20.3%) 重点商圈交易金额12.3亿元(较上月同期增5.4%)[1][2][3][4] - 赛事通过"1+3优惠活动"及跨城消费券等政策有效吸引外地游客(外地游客占比60.1%) 并联动住宿、餐饮、零售等多业态消费提升[2][4][5] - 全域观赛模式与文商旅体融合活动形成消费新动能 购物消费环比增52.9% 娱乐消费环比增47.9% 夜间消费集聚区增长超18%[3][4] 赛事运营与客流表现 - 苏超南京队主场赛事吸引60817名观众 创单场上座率新纪录[1] - 赛事日监测点接待游客72.8万人次 环比前日增长20.3%[1] - 外地游客占比60.1%(省外46.5%+省内其他城市13.6%) 显著高于暑期平均水平[2] 消费数据表现 - 文旅消费总额7.3亿元 环比增长6.1%[1][4] - 重点商圈交易金额12.3亿元 较上月同期增长5.4%[1] - 购物消费额环比增52.9% 娱乐消费额环比增47.9% 游玩消费额环比增16.1%[4] - 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消费额环比增长50%(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34.7%(长江路)[4] 业态联动与政策刺激 - 409家经营主体为持票球迷提供福利 覆盖景点免票、半价等优惠[2] - 推出"徐宁跨城消费券"及"酒店+赛事门票"组合产品 降低跨城观赛成本[4] - 第二现场活动(如国展中心HI啤露营集市)两日迎客约5000人次 带动餐饮零售消费[3] - 商场超市客流量环比增11.5% 住宿餐饮类环比增10.6%[1] 住宿行业表现 - 7家酒店入住率超90% 包括南京中心大酒店、紫金山庄等[5] - 核心区域酒店入住率均超79%(南京站89% 夫子庙85% 南京南站82% 奥体中心79%)[5] - 酒店推出球迷主题房、观赛套餐及接送服务 强化消费体验[5]
中国20项举措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年蓝图锚定7万亿规模激活消费潜力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政策目标与产业规模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提出20条重点举措 目标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并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体育产业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和国民经济增长新动力 [3] 赛事经济与消费场景 - 专项政策将支持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民间赛事如"苏超"已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3][4]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消费满减、数字人民币红包 鼓励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向体育消费领域投放资源 [5] 户外运动与冰雪经济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航空等项目并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5] - 持续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5] 企业发展与产业链建设 - 体育相关企业现存量超1700万家 2025年前8月注册323.4万家同比增长10.08% [6] - 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 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并引导体育装备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6] - 体育总局2024年认定1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涵盖场馆设施、健身器材、智能穿戴等领域 [7] 产业融合与要素支撑 - 推动体育与科技、传媒、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 支持数字化转型并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 [7] - 强化金融支持措施包括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支持体育企业上市、再融资及发行债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