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茅台,突发!三大利好来袭,集体大涨!
券商中国· 2025-03-14 11:42
文章核心观点 早盘A股集体大涨,沪指重回3400点创年内新高,市场大涨与三大利好相关,市场赚钱效应显现,A股或进入牛市第二阶段 [1][2][8][9] 市场表现 - 早盘上证50大涨超2%,贵州茅台大涨超5%引领指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跟随爆发,信达证券、中国银河涨停,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股表现不俗 [1] - 早盘沪指重回3400点创年内新高,午间收盘沪指涨1.64%,深证成指涨2.06%,创业板指涨2.83%,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涨,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涨超3% [1] - A股表现强于港股,从投资线索看,近期港股市场消费板块蠢蠢欲动 [3] 利好因素 - 国务院新闻办将于2025年3月1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3] - 3月13日央行召开扩大会议,明确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 [2][3] -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通知内容答记者问,提出优化消费金融管理等 [2][5] - 大型券商表示融资余额攀升且潜力仍在,10年前老钱有回归迹象,出海炒美股资金回流,若成交量保持、逻辑被证实,A股牛市可期待 [4] 金融支持提振消费内容 - 增加消费金融供给,围绕扩大商品消费等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消费服务行业信贷投放 [6] - 优化消费金融管理,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合理设置额度等,完善尽职免责要求,探索线上开卡激活业务 [2][6] - 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银行可根据借款人情况商定贷款偿还期限等,为符合条件借款人提供续贷支持 [6] - 优化消费金融环境,规范合同条款,明示融资成本,用好查询和保护平台,推进支付便利化,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7] 市场分析 - 截至3月13日A股多头分布个股超2200只,1月27日至3月12日涨幅超20%股票1184只,市场平衡运行未过热,板块轮动呈良性格局,赚钱效应显现 [8] - 兴业证券表示市场信心提振伴随长期资金入市,A股高质量龙头公司迎来配置机遇,政策刺激内需消费,3000亿元资金将支撑内需消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振市场信心 [8] - 开源证券表示国内三大镜像深化,A股进入牛市第二阶段,应挖掘基本面预期差,从ROE视角关注“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 [8][9]
政策高频 |中央财政预留充足空间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11 23:23
政策导向与战略部署 - 经济大省需承担更大责任,强调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新增破除地方保护、区域协同及民生问题解决要求[1] -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科技与人才互动,新增教育评价体系、学校管理自主权、"双减"深化及数字化战略部署[1] - 国内大循环为核心,提出文旅康养融合消费升级、"绿电+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西南开放枢纽建设及巩固脱贫成果[2][3] -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传统产业科技赋能、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为重点方向[3] - 宏观政策组合为积极财政与适度宽松货币,聚焦居民增收、供给优化、市场壁垒破除以激发消费潜力[3] 财政与货币政策 - 2025年财政赤字率按4%安排,规模达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增4.4%[6]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中央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8.4%)[6] - 货币政策将择机降准降息,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扩至8000亿-1万亿,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6][9] 行业金融支持措施 -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研究配套融资制度支持新模式,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扩大至更多民企[7][9] - 消费金融优化:提高贷款额度、延长期限,聚焦长期大额需求;科技金融试点包括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并购贷款比例提至80%及期限延至10年[8][9] -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试点破解质押难题,覆盖登记、评估、处置环节[9] 平台经济监管与营商环境优化 - 平台经济监管聚焦收费透明化(出台合规指南)、直播电商规范(专项抽检及监管办法)、促销规则公平及算法透明度提升[10][11] - 涉企执法整治重点查处乱收费、乱罚款,推行"守信免检"及非现场监管,严格查封程序审批与监督机制[11] 新质生产力与民生投入 - 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1万亿元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硬科技)、高素质人才培养及开放创新生态构建[6] - 民生领域支出倾斜,卫生健康、住房保障保持高增幅,中央财政预留政策空间应对不确定性[6]
2025政府工作报告: 哪些新变化?
对冲研投· 2025-03-05 19:24
政策导向与应对策略 - 政策发力强调前置和充足性,需一次性给足并保留后续加码空间 [3] - 科技领域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和未来产业成为全球竞争关键 [3] - 外贸外资策略转向多元化支持,扩大服务业开放如互联网、电信、医疗、教育 [3] - 消费提振政策储备充分,包括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及收入提升机制 [3] 重点工作排序变化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首要任务 [5] - 2025年重点工作转向大力提振消费和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5] - 科教兴国战略在2024年排序第三,2025年调整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5]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位列前五,2025年新增积极稳外贸稳外资表述 [5] 产业领域布局 - 2024年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 [8] - 2025年新增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 [8]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连续两年被重点提及 [8] 财政货币政策动向 - 财政赤字率突破4%历史纪录,新增专项债额度首次超4万亿元(含0.8万亿化债) [9] - 特别国债创新采用两种形式:1.3万亿用于"两重""两新",0.5万亿补充银行资本 [9] - 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降准窗口或临近以应对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 [8] 消费与科技发展 - 消费政策完善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育儿补贴及多元化服务供给等配套措施 [6] - 新质生产力发展获"加快"定调,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需巩固优势 [7] - 科教兴国战略构建"教育-科研-人才"支持体系,强化科技发展人才要素 [7]
银行业周报:银行同业存单额度提升,金融加力支持民企融资-2025-03-05
银河证券· 2025-03-05 14:28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30] 核心观点 - 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显著提升以应对短期流动性缺口,支撑信贷投放和参与化债 [5][8] - 金融对民企融资支持强化,信贷资源有望更多向民企倾斜 [5][9] - 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逐步积累,息差压力下负债成本优化成效释放加速 [5][30] 板块行情走势 - 银行板块下跌0.36%,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下跌2.22%)[5][10] - 细分板块中股份行上涨0.50%,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下跌1.27%、0.67%、1.52% [5][10] - 个股涨幅前五:中信银行(+4.23%)、齐鲁银行(+2.73%)、招商银行(+1.57%)、上海银行(+0.75%)、兴业银行(+0.39%)[5][10] 估值与股息率 - 银行板块市净率0.65倍,相对全部A股折价41.14% [5][19] - 股息率6.53%,全行业中排名第2 [5][19] - 上市银行2024年1-9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5%,净利润同比增长1.43% [25] 同业存单发行计划 - 264家商业银行发布2025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 [5][8] - 五家国有大行计划发行额度合计同比增长46.26%,工商银行额度增加1万亿元(+83.3%)[5][8] - 9家上市股份行计划发行额度合计同比增长20.3% [5][8] 存款与贷款增长 - 2025年1月四大行存款、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4.29%、9.49% [8] - 中小行存款、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7.21%、6.81% [8] - 大行存款增速显著低于自身贷款增速及中小行水平 [8] 民企融资支持政策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合计26550亿元,未来有望扩容 [5][9] - 工商银行计划未来3年为民企提供投融资不低于6万亿元 [9] - 政策重点包括融资力度加大、融资成本降低(LPR下降预期)、融资渠道拓展(股、债、贷多元化)[5][9] 投资建议个股 - 推荐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 [5][30]
两会|券商展望全国两会 热议挖掘消费潜力
证券时报· 2025-03-03 08:34
宏观经济政策预期 - 全国两会将以"稳增长"为中心,强调宏观政策支持以提振内需,并将"提振居民消费"列为重要任务 [2] - 预计加大对消费及居民部门的财政支出力度,措施包括以旧换新补贴规模扩大一倍以上、设立生育和育儿补贴计划、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支付水平等 [2]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政策利率,加强逆周期调节,推动通胀"合理反弹" [2] 财政政策重点方向 - 财政政策可能侧重四个方面: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资金助力、为低收入家庭和生育鼓励提供财政支持 [3] - 经济增长目标或维持5%,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财政货币与各项产业、区域、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助力广义财政扩张 [4] 科技创新与产业趋势 - "创新""科技""现代化"等词汇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次较高,AI+、首发经济等在全国两会上提及的概率较大 [3] - 预计到2035年,AI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73万亿元,占全球30%以上 [3] - 2025年产业主题关注五大领域:AI及AI+、品质消费、新型城镇化、基建出海、粮食及食品安全 [4] 国有企业改革与并购重组 -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冲刺、收官之年,央国企并购重组有望持续加快,科技、能源、农业、金融、物流等或是重点 [3] - 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牵引作用包括统一全国大市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改善消费环境、营商环境 [4] 房地产与消费市场 - 房地产行业表现略好于预期,股市回升显现财富效应 [2] - 首发经济在多元化消费场景、服务消费和文化旅游业中的落地是消费潜力挖掘的重点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