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交易已清零,中方不肯掏钱买了!特朗普毫无办法,叫嚣要拉上27国对中国加税100%
搜狐财经· 2025-09-13 11:34
中国对美国能源进口变化 - 中国对美国能源进口量降至近零水平 包括原油 液化天然气和煤炭 创五年新低[1] - 自3月起停止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 6月起美国原油订单归零 煤炭进口从百万吨级降至每月不足一吨[3] - 此次清零不同于2019年贸易战时期 属于结构性转变而非短期波动[1][3] 能源贸易格局重构 - 中国能源进口体系进行全景重构 沙特 俄罗斯 卡塔尔 澳大利亚和非洲成为新主力供应国[3] - 俄罗斯能源价格因俄乌冲突大幅下降 中国顺势扩大采购规模[3] - 国内天然气产量持续提升 管道气从俄罗斯和中亚进口飞速增长[5] 关税政策影响 - 中国自2月起对美国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 导致美国能源产品竞争力下降[3] - 尽管8月中美会谈承诺暂停24%关税 中国买家继续下调美国产品采购[5] - 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并拉拢27国联合制裁 但未能改变中国进口格局[1][5] 美国能源行业影响 - 美国能源出口企业面临无法弥补的市场空白 新开发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原油出口计划接连延期[5] - 美国能源公司转向日本 韩国和东南亚市场 但这些市场体量远小于中国[5] - 若中国长期不下订单 美国企业可能面临减产甚至关门风险[7] 战略调整与应对 - 中国对非法单边制裁持强硬态度 强调能源安全依靠多元布局和全球合作[7] - 中国对稀土产品实施全流程追踪管理 美国自给自足计划难以弥补产能缺口[5] - 欧洲和亚洲国家不愿为美国火中取栗 拒绝完全配合对中国的能源制裁[7]
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外长重申反对欧盟切断两国能源供应
央视新闻· 2025-09-12 02:42
当地时间11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到访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西雅尔多当天在社交媒体上表 示,他与斯洛伐克外长布拉纳尔共同重申,不会允许欧盟方面忽视地理现实和基础设施条件,切断两国 的能源供应。 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0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说,欧盟正在推进新一轮 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和财政支持。11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 歇尔会晤后表示,如果欧盟无法提出平衡气候目标与工业发展的可行方案,且未能解决电价问题,将不 会支持新一轮对俄制裁。 西雅尔多强调,如果没有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匈斯两国的能源安全在物理上就不可能实现。两 国将共同努力确保获得必要能源。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
匈牙利外长:对俄乌冲突升级极为担忧
央视新闻· 2025-09-11 10:32
西雅尔多还表示,任何无视现实、意图迫使匈牙利政府摆脱俄罗斯能源的人,都是在损害匈牙利的能源安全。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我们匈牙利人坚决反对那些无视匈牙利现实情况,试图劝说匈牙利政府摆脱俄罗斯能源、无视匈牙利能源安全的暴力行为。对我们来 说,匈牙利的能源安全事关主权、事关国家根本利益。 9月10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访问白俄罗斯时表示,匈牙利对俄乌冲突升级极为担忧,不希望欧洲陷入战争。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不同,我们匈牙利人不希望欧洲陷入战争。我们对欧洲正在采取的战争升级措施极为担忧。我认为,谈论欧洲正处 于战争状态并采取战争升级措施的做法都极为危险。任何声称欧洲正处于战争状态的人,都是在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
中国石油今年前7个月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6%
新华财经· 2025-09-10 20:44
核心业绩表现 - 前7个月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6% 在同期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 [2] - 迎峰度夏期间累计为燃气电厂供气超100亿立方米 气电资源投放量实现1.8倍增长 [2] - 支持9家气电用户投产 精准满足重点时段顶峰用气需求 [2] 市场地位与客户覆盖 - 为全国31个省区市供应超六成天然气 市场主导地位稳固 [2] - 供气客户数量超3500家 以年均11%的增幅快速增长 [4] - 客户覆盖农业、电力、制造业等17个行业 客户基础持续扩大 [4] 资源调配与交易机制创新 - 全面开展年度合同转让交易 扩大LNG工厂原料气交易 [3] - 新增临时调节专场交易 推动资源向需求迫切领域流动 [3] - 7-8月试点开展日调峰机制和广东气电行业日交易机制 提升产业链月度调度运行水平 [3] 长期合作与供应保障 - 向上海市累计供气超过600亿立方米 合作历史达二十余载 [2] - 提前部署保供方案 积极衔接能源主管部门及电厂客户 [2] - 面对用电负荷激增紧急追加电厂合同量 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2]
美国最担心的局面出现:中国探测到万吨级铀矿,一跃成为铀矿大国
搜狐财经· 2025-09-07 19:00
中国铀矿资源发展历程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几乎没有铀矿资源,核电发展完全依赖进口,能源安全问题突出[3] - 1957年在湖南郴州发现第一个铀矿711矿,但储量有限无法满足需求[5] - 2013年中国铀矿资源储量仅为17.4万吨,年需求量达9830吨,80%依赖进口[5] 勘探技术突破 - 创新提出"煤铀共生"和"油铀共生"勘探模式,显著提升勘探效率[7] - 发现北方和西北地区沉积盆地蕴含大量铀矿资源,打破传统分布认知[7][8] - 鄂尔多斯盆地大营铀矿储量超过5万吨,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验证"油铀共探"模式有效性[10] 开采技术创新 - 研发"CO₂+O₂地浸技术",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和氧气溶解铀元素,对环境影响极小[11] - 新技术比传统开采方法降低40%成本,回收率高达99.9%[11] - 该技术大幅提升铀资源利用率,使中国在全球铀矿市场具备更强竞争力[11] 全球资源布局 - 通过收购哈萨克斯坦和纳米比亚等铀矿股权,建立全球铀资源供应链体系[13] - 预计到2030年,海外权益铀产量将占进口总量的35%以上[13] - "绿色铀矿"技术应用于尼日尔、纳米比亚等国,中国技术标准走向全球市场[16] 中美竞争格局对比 - 美国国内铀矿储量枯竭,开采成本高,严重依赖从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国进口[17][19] - 2019年美国启动"铀矿复兴计划",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试图恢复国内铀矿产业[19] - 中国在技术突破和资源储备方面大幅提升,拉大与美国的差距[19][21] 全球能源格局影响 - 中国实现铀资源自给自足,在全球铀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21] - 中国挑战美国在能源安全和核能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21] - 全球能源市场竞争和合作更加复杂,国家间能源博弈进入新阶段[21]
分歧中寻共识!斯洛伐克支持乌克兰入盟,却暂不终止俄石油采购
搜狐财经· 2025-09-07 18:14
双边关系与政治合作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乌日哥罗德市举行正式会晤,泽连斯基称对话富有建设性并建立了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1][3] - 双方同意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应继续保持密切协调,共同推进加入欧盟的战略目标[3] - 泽连斯基正式邀请斯洛伐克加入乌克兰正在构建的国际安全保障体系,称斯洛伐克的参与将为该体系增添重要价值[8] - 菲佐总理表示斯洛伐克政府支持一切有助于实现俄乌停火的和平倡议,并愿意分享其2004年成功加入欧盟的宝贵经验[6] 能源行业合作与安全 - 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试图通过能源作为政治工具的时代已经终结,并阐述了乌克兰在能源领域的优势,包括已完成的能源系统改革和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4] - 乌克兰愿意为斯洛伐克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保障,并提议共同开发包括核能在内的多个能源合作项目[4] - 菲佐总理回应特朗普批评时表示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身国情制定能源政策,斯洛伐克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正逐步推进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10] - 斯洛伐克目前仍通过德鲁日巴管道进口俄罗斯石油,但乌克兰军方在8月多次对该输油管道实施打击行动,直接影响到斯洛伐克的能源供应安全[10] 经贸与基础设施行业 - 两国领导人就深化经贸合作达成重要共识,特别是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3] - 这些合作预计将为两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提升民众生活水平[3]
刚刚签订的中俄超级大单,究竟有多重要?
商业洞察· 2025-09-06 17:31
项目背景与协议签署 - 中俄蒙三国于9月2日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备忘录 项目从西西伯利亚经蒙古向中国年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合同期限30年 价格未披露但俄方称低于欧洲售价[4] - 该项目兼具外交与经济需求 但谈判历时10年 早在2015年已签署意向协议[4] 路线选择与地缘考量 - 初始计划从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直连中国新疆 但因生态问题废弃 最终选择经蒙古路线[6] - 哈萨克斯坦曾竞争过境方案 但未获选 因俄罗斯需加强对蒙古影响力且蒙古缺气 可同时成为天然气用户[8][9] - 蒙古选择该路线因严重燃煤污染问题 首都乌兰巴托空气污染严重 全国一半人口集中于此[10] 价格谈判与项目规模 - 谈判拖延主因商业定价分歧 中方主张按俄内部气价加关税定价(约120-130美元/千立方米) 俄方要求按亚洲油气篮子价格定价(265-285美元/千立方米)[10] - 项目耗资100-140亿美元 铺设2000多公里管道 年输送量500亿立方米 与北溪管道规模相当[16] - 俄气总裁称该项目为全球天然气行业规模最大、资本密集型最高的项目[16] 资源分布与战略意义 - 气源来自世界第二大乌连戈气田 位于西西伯利亚油气盆地 占俄天然气储量三分之二 此前主要供应欧洲[16] - 现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已达设计上限 中国需求持续增长 新管道打破俄对东西供气隔离局面[22] - 中国需多元化天然气进口 当前管道气主要来自中亚 但哈萨克斯坦2024年出口减少40% 乌兹别克斯坦曾完全停止出口 因内需增长[25] 市场供需与行业影响 - 中国2024年进口液化天然气7665万吨(单价约4.09元/公斤) 管道天然气5504万吨(单价约2.73元/公斤) 管道气更可控且成本较低[24] - 俄罗斯对欧洲管道气出口骤降 2024年前7个月仅83.3亿立方米(去年同期155亿立方米) 预计全年低于160亿立方米[25] - 俄气公司2023年有600亿立方米天然气未售出 超阿联酋全年产量 欧洲计划2027年底前对俄气进口清零[25] - 新管道建成后 中国年消化俄管道气将达1060亿立方米(2024年中国自产天然气2464亿立方米) 成为俄关键客户[25]
鑫宏业: 鑫宏业2025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论证分析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5 19:12
发行方案概述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8,500万元[1] - 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00元[8] -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且均以现金方式认购[9][10] 发行背景与行业趋势 - 全球铜价自2021年至2025年间大幅震荡 LME铜价从每吨9,000美元到11,000美元波动[1] - 铜包钢线缆因兼具导电性与机械强度且材料成本较纯铜显著降低 成为行业替代方案[2] -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 2024年全球销量达1,690万辆同比增长19.2% 渗透率19.7%[3] -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销量均超1,286万辆 同比增长超34% 渗透率达43.5%[4] -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1,374.9万台[5] - 核电成为全球能源转型重点 多国将核电纳入清洁能源战略[6] 募投项目规划 - 超融合导体线缆项目通过钢替代铜实现汽车线缆轻量化与降本[6] - 大功率充电连接及冷却系统项目延伸充电桩产业链[7] - 核电站用特种电缆及电气贯穿件项目增强核电产品配套能力[8] 财务影响分析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27,943.45万元[20]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625.66万元[20] - 假设2025年净利润变动幅度为-20%至+20%进行敏感性分析[20][21][22] 实施可行性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25] - 已建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核电领域高端客户群[26] - 发行方案符合《证券法》《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12][17]
中俄终于谈拢,普京大笔一挥,同意中国方案,对华天然气翻倍供应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46
项目概况 - 中俄蒙三国正式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合作协议 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合同期限长达30年 [1] - 加上现有管道增供 俄罗斯对华天然气总量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 [1][10] 项目背景 -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半 西方制裁使俄罗斯经济面临压力 GDP增速降至1.2% 能源出口占外汇收入近70% [3] - 欧洲天然气需求锐减超60% 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 炼油厂遭无人机袭击 [3] - 中国2025年前八个月管道气进口同比增长14.7% 成为俄罗斯最可靠的能源买家 [5] 项目细节 - 管道全长约2600公里 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气田出发 穿越蒙古草原 接入中国东北主干网 [6] -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CEO透露对华天然气价格将低于欧洲客户 [8] - 现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 远东管道增至120亿立方米 [10] 地缘政治影响 - 协议签署后俄罗斯暂停对欧天然气供应 燃烧多余天然气回应制裁 [14] - 欧洲媒体称此为地缘政治转折点 认为中国无视西方压力与俄深化合作 [14] - 中俄合作打破西方主导能源定价体系 推动本币结算加速去美元化 [14] 战略意义 - 对俄罗斯彻底改变能源出口依赖欧洲格局 中国成为新支柱 [12] - 对中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助力双碳目标减少煤炭依赖 [12] - 蒙古通过过境费和基建投资获得经济收益 实现三方共赢 [8] 项目挑战 - 需穿越复杂地形 建设周期长 资金投入大 [16] - 蒙古基建能力和跨国协调效率存在考验 [16] - 乌克兰危机持续 西方可能加大制裁影响项目进度 [16]
刚刚签订的中俄超级大单,究竟有多重要?
虎嗅· 2025-09-04 21:41
项目概况 - 中俄蒙三国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备忘录 年输送量500亿立方米 合同期限30年[2][3] - 项目总投资100-140亿美元 管道长度2000多公里 预计成为全球天然气行业规模最大资本密集型项目[18] - 项目路线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气田经蒙古国抵达中国 打破俄罗斯天然气东西输送隔离格局[6][20][26] 战略意义 - 中国通过该项目将获得西西伯利亚油气盆地资源 该区域占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三分之二[20][26] - 项目使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减少对LNG依赖 LNG进口单价约4.09元/公斤而管道气仅2.73元/公斤[28][29] - 俄罗斯因欧洲市场萎缩急需新客户 前7个月对欧管道气出口仅83.3亿立方米 同比下滑46%[34][36] 商业谈判 - 价格分歧持续十年 中方主张按俄国内价格加关税定价约120-130美元/千立方米 俄方要求按亚洲油气篮子价格265-285美元[11][12] - 最终达成价格未披露 但俄方确认低于欧洲售价 俄媒称中国获得极低油气价格[3][16] 市场影响 - 项目建成后中国年进口俄管道气将达1060亿立方米 占2024年中国自产天然气2464亿立方米的43%[37] - 替代中亚不稳定供应 哈萨克斯坦2024年天然气出口减少40% 乌兹别克斯坦曾完全停止出口[31][32] - 输送量相当于被毁北溪管道规模 有效弥补俄罗斯失去欧洲市场的损失[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