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葵花药业:“研发筑基+品牌赋能”双轮驱动 内生外延构筑周期护城河
国际金融报· 2025-04-28 11:19
公司业绩与分红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7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亿元 [1]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总股本基数5.84亿股 [1]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管理体系 [3]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目标形成创新并重、质量安全可靠的产业格局 [3]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中药新药审批加速、集采常态化等政策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3] 公司内生增长策略 - 拥有药品批准文号千余个 其中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文号超500个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文号近300个 独家品种/剂型28个(含5个独家医保) [5] - 在研化药品种近40个 开展经典名方项目及同名同方药开发 [7] - 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建联合实验室 参股公司凝胶贴膏产品获批上市 [7] 数字化布局 - 完成全链路数字化布局 营销模式成为OTC行业标杆 [8] - 推动自营B2B事业部"药直达"组建 上线营销供应链"葵之云" 筹备自营B2C平台 [8] - "四龙治水"数字化营销项目将刺乌养心口服液打造为网红单品 获创新营销案例奖 [8] 产品与品牌战略 - 儿童药领域覆盖七大治疗领域 拥有超60个上市产品 其中7个品种销售额破亿元 30个品种超千万元 [9] - 成人药市场聚焦心脑血管、风湿骨病等领域 护肝品类为龙头 覆盖六大治疗领域 [10] - "葵花"品牌价值184.32亿元 "小葵花"品牌价值144.84亿元 企业总价值达329.16亿元 [10] 行业市场前景 - 2025年中药市场预计规模达一万亿元 其中中成药超五千亿元 中药饮片3000亿元 中药材2000亿元 [11] - 头部企业有望通过品牌壁垒、渠道优势、外延并购等保持稳健增长 带动行业效率提升 [11]
步长制药:经营稳健重回报,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08:4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0.06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7.85亿元 同比上升5.47% [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07亿元 同比上升169.49% 扣非净利润3.0亿元 同比上升197.05% [1] - 自2016年上市以来累计支付现金红利超过75亿元 累计回购近18亿元 [6] 核心产品与市场地位 - 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三个独家品种2024年合计销售收入58.30亿元 在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份额排名前20位 [2] - 截至2024年末拥有468件有效专利 在研产品213个 覆盖心脑血管、妇科、呼吸等大病种治疗领域 [3] - 核心产品均为专利中药或独家品种 经过长期市场检验 成为业绩稳定器 [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约7.17亿 同比增长8.58% 在中药行业排名第四 [2] - 新增专利申请35件 成功获得专利授权27件 其中发明专利9件 [4] - 探索"中医药+AI"研发路径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经典名方配伍规律 加速新药研发与工艺优化 [4] - 艾帕依泊汀α(rhEPO-Fc)已申报上市 BC008-1A注射液(PD-1/TIGIT双抗)新增适应症获批临床试验 [2] 国际化布局 - 脑心通胶囊通过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注册审批 稳心颗粒获得马来西亚药物管制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明文件 [2] - 宣肺败毒颗粒在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获得注册许可 [2] -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 国际化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 [7] 战略转型与政策机遇 - 确立"以中药为基础 向生物药、疫苗领域扩张"的战略 加速向高科技医药领域转型 [4] - 全资子公司保定天浩制药有限公司获得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的《药品注册证书》 增添重要化药品种 [5] -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4] 社会责任与品牌形象 - "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项目持续开展17年 累计为200万各族群众提供医疗援助 救助近万名先心病、脑瘫、肝包虫病患者 [7] - 自成立以来累计纳税近320亿元 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6] - 荣获中华慈善奖等荣誉 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7] 未来展望 - 产品覆盖心脑血管、妇科、泌尿、糖尿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大病种治疗领域 [8] - 布局化药、生物药、医药"互联网+"、基因测序等领域 形成"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的立体化产品格局 [8] - 在保持中药传统优势的同时 加速推进生物药和疫苗业务发展 重新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8]
中新健康丨AI+中医药如何发展?多位院士发声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22:00
中新健康丨AI+中医药如何发展?多位院士发声 中新网4月27日电(记者 张尼)最近一段时间,医学界一直在探讨一个热门话题——人工智能(AI)+医疗。 AI问诊、AI解读报告……这些前沿应用已经走进现实。那么传统的中医药是否也能与AI擦出"火花"? 近期,多位院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AI+中医药,是必然发展趋势 4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大会主题为"中医药+AI"。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给出了这样的趋势预判:"大家知道,以AI为主要科技特征的第四次工业 革命已经到来,AI必将推动产业革命和社会发展,AI+各行各业,当然包括中医药。" "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我们说明白、讲清 楚中医药疗效提供了新方法、新范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智能决策等方面具有独特 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强调。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看来,AI与中医药深度融合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包括数据壁垒的困境、评 价体系模式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她分析称,因为AI主要还是通过大数据分析解决科学的问题,所以,现在医学术语表述存在较大的差 异,给机器学习 ...
从田间地头到床头一碗“放心药”,中医药出海标准化如何提升?
第一财经· 2025-04-27 20:42
中医药出海与标准化建设 - 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将在中药标准化、药品溯源及质量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中医药出海 [1][3] - 中医药出海面临标准化壁垒突破及建立国际认可质控体系的挑战 [1][3] - 行业专家探讨如何实现精准可控的中医药产业链质量体系,赋能高质量创新 [1] 区块链技术在中药溯源中的应用 - 数字化区块链溯源平台可记录药材从种植到加工、流通、代煎、配送的全过程,提升质量标准稳定性 [3] - 扬子江药业集团自2019年探索区块链溯源中药材,已在全国建立80多个种植基地,实现从种子到种植地块的全程数据记录 [3] - 区块链技术为药企创造商业价值,并推动中药材产品标准进入欧洲药典 [3] 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进展 - 中药出海需建立附加值更高的成品体系,但目前面临国际互认体系等挑战 [3] - 扬子江药业将迎来国际化元年,推动产品与标准同步出海,并按照西药标准开展临床对照试验 [3] - 国内已培育多个中药出海口,如武汉港口,企业计划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中药产业出海 [4] 行业挑战与战略建议 - 中药标准和质控体系建立是行业难点,需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全国统一的可信溯源体系 [4] - 企业需制定清晰出海战略,结合中医传统优势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现象 [4] - 武汉试点若成功,可成为标准化模板逐步推广,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农行亳州分行今年一季度各项贷款新增57.7亿元 金融服务地方经济交上 “亮眼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7 19:58
贷款增长与业务规模 - 2025年一季度各项贷款新增57.7亿元,贷款增速和增量均居全市银行业首位 [1] - 服务企业及经营主体超9000户 [1] - 一季度末存贷款总量达515亿元,普惠贷款和农户贷款增量居地方金融系统首位 [4] 乡村振兴领域 - 组建59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流动党员先锋队,推出"惠农e贷"和"粮农e贷"等专属产品 [2] - 通过"银行+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为精益诚食品公司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带动62家农业主体签订保底收购协议 [2] - 2024年出口速冻蔬菜货值2738.4万元,同比增长13.5% [2] - 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4.18亿元,其中乡村产业贷款新增29.05亿元 [2] 中医药产业升级 - 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创新推出"康美e贷"和"药材冷链e贷"产品 [3] - 为华佗国药等龙头企业投放超1亿元专项贷款,推动多项经典名方通过国际认证 [3] - 中医药产业贷款余额达20.34亿元,较年初净增4.59亿元,服务药企药商1884户 [3] 智能制造与科创企业支持 - 建立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出"科技e贷"和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模式 [4] - 为繁枫真空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1000万元专项授信,支持330MW碲化镉薄膜组件生产线投产 [4] - 一季度末科技贷款余额15.11亿元,增速超52.78%,居系统内前列 [4] 战略定位与未来方向 - 作为亳州市"六一战略"的金融实践样本,重点对接皖北"三个往前赶"发展要求 [1][4] - 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在金融助力"五篇大文章"等领域的创新力度 [4]
片仔癀亮相第十三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以科研创新引领肝病诊疗新未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7 19:43
会议概况 - 第十三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于4月24日至27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主题为"政策引领·创新驱动·人文关怀——推动疑难及重症肝病诊疗新发展" [1] - 大会吸引了全国15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 [1] - 片仔癀公司作为中医药肝病治疗领域知名企业受邀参会,展示最新科研成果与品牌理念 [1] 临床研究成果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月求教授团队发表《片仔癀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评价》专题报告 [1] - 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设计,纳入144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纤维化患者 [1] - 研究结果显示片仔癀在改善肝纤维化分期和肝功指标碱性磷酸酶方面具有明显临床优势 [1] - 在初治患者和早期肝纤维化患者中,抗纤维化有效率较对照组提升约20% [1] - 该研究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依据 [1] 专家评价 - 纪龙珊博士指出该研究采用肝组织病理学"金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3] - 研究为片仔癀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3] 品牌展示 - 片仔癀公司在会议现场搭建展台,通过产品展示、扫码互动等形式传递研发理念 [3] - 参会专家认为片仔癀产品疗效显著,科研态度严谨 [3] - 公司荣获组委会颁发的"中国肝胆病诊疗技术服务金钻奖",提升行业影响力 [3] 未来规划 - 片仔癀公司将持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4] - 以高质量循证证据赋能产品升级 [4] - 为肝病诊疗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4]
行业背景股东加持 嘉应制药经营业绩连续两季度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4-27 19:43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 76亿元 同比下降29 46% 归母净利润2061 16万元 同比下降39 94%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 22亿元 同比增长28 83% 归母净利润1540 33万元 大幅增长197 23% [1] - 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不足8000万元 归母净利润-279 44万元 第四季度营收1 17亿元 归母净利润1773 83万元 [3] 经营策略与产品 - 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 强化成本管控 开拓新兴市场等措施确保核心业务稳定运行 [2] - 拥有5个剂型 70多个药品品种 主要产品如料喉风散 重感灵片等曾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接骨七厘片 接骨七厘胶囊为独家生产的全国医保目录产品 [2] - 2024年推出固精参茸丸 壮腰健肾丸大包装等新品 产品销量快速提升 [2] - 2025年计划稳产扩能 优化供给体系 全渠道突破 技术引领 精益治理 [3] 股东与管理层变动 - 2024年7月养天和收购公司7%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2024年8月完成董事会 监事会 高管团队换届选举 养天和董事长李能当选新一任董事长 [3] - 管理层重构后业绩明显改善 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立竿见影 [3] 品牌与行业地位 - 公司"嘉应牌"荣登广东省第一批老字号名单 主要产品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2] - 业内人士认为养天和入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强化协同效应 拓宽企业发展路径 挖掘中医药零售市场更多可能性 [3]
中医+AI,如何推动中医服务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4-27 16:35
中医+AI行业发展现状 - 中医类诊所数量从2022年增加3000家增至2023年增加1.2万家,增速达4倍,总数达8.22万家 [2] - 中医诊所数量激增源于民众认可度提升,但面临医保控费和集采挑战,核心竞争力依赖医生资源 [3] AI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场景 - AI可辅助培养中等资质医生,解决传统诊所医生复制难题 [4] - 大家中医2017年上线AI辅助辨证功能,覆盖医生学习、诊疗赋能及患者效率提升等场景 [5] - 聪宝科技AI辅助诊疗系统累计生成7000余万张处方,通过医共体三级联动共享药房和处方系统 [5] 技术突破与行业机遇 - 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降低算力消耗并提升推理能力,加速医疗行业AI应用进程 [5] - 中医药大模型在影像诊断、智慧问诊取得探索性进展,但整体仍处起步阶段 [6] - AI定位为临床决策辅助工具,无法替代医生处理复杂疾病和患者表达模糊的情况 [6] 数据挑战与发展瓶颈 - 中医药数据质量不足,疗效评估缺乏清晰标准,制约大模型训练效果 [7][8] - 传统经验知识图谱与现代科学解析存在断层,靶点数据库对应关系待完善 [8] 未来展望 - 行业普遍看好AI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在降本增效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6][9]
好医生集团耿越飞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中国经济网· 2025-04-27 16:31
公司荣誉与领导成就 - 好医生集团及总经理耿越飞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 - 耿越飞深耕中医药领域二十余载,拥有丰富医药研发、制造及市场运营经验,以"做好人,制好药,关爱大众健康"为企业核心理念 [3] - 耿越飞主持创新药研发6项,承担多项国家部委重大科研课题 [3] 产品与研发成果 - 集团成功培育"骨痛灵酊""抗感颗粒""丹莪妇康煎膏"等多个知名中成药品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 耿越飞秉持"中医药四问"理念,带领团队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3] 产业扶贫与地方经济贡献 - 耿越飞在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建立全国最大附子种植基地和附片加工厂,带动当地农民脱贫 [4] - 通过"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为脱贫攻坚做出突出贡献 [4] 未来发展方向 - 耿越飞计划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4] - 目标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4]
鹭燕医药(002788) -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425(2024年年度报告网上业绩说明会)
2025-04-27 11:36
公司发展规划 - 以鹭燕大健康事业为平台,以传统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及新技术产业为抓手,创建大健康生态圈,坚守主业提升公司价值 [1] - 坚持以医药分销为核心,向医药制造延伸,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 [3] 业务板块情况 医药零售 - 报告期内收入增长 14.46%,深化区域和业务形态协同融合,优化商品结构,统筹 DTP 业务发展 [2] 医药工业 - 报告期内收入增长 25.16%,推进中药饮片产能提升,丰富产品品类,完善招投标应对机制,拓展多元化延伸服务 [2][3] 研发项目进展 - “便携式胎儿心电记录仪”项目已完成研发并获二类医疗器械证书,“多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智能心电衣)”等项目处于研发中 [2] 现金流管理 - 构建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应收管理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规范收款流程,库存管理依托信息系统搭建管控体系 [2] 市场拓展计划 - 推进“四全”“四新”“四个融合”策略,发挥渠道优势,推进全域市场拓展,推动批零一体化 [3] 新技术应用 - 持续推动研发项目,关注新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寻求合适投资并购标的 [4] 中医药产业园项目 - 现代中医药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设备安装、调试 [4] 政策应对策略 - 强化“三个能力”建设,加强与供应商粘合度,构建零售生态,优化采购渠道,加强药厂能力建设,推进物流建设,探索新技术应用 [4][5] 子公司业务 - 下属厦门燕来福制药有限公司、亳州市中药饮片厂主营中药饮片研发、生产、销售,可生产超 600 个品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