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千年农耕邂逅新消费 长沙新化青年企业家共话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13 20:22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活动由新化县人民政府主办 县商务局与长沙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承办 旨在搭建青年企业家资源对接平台 破解传统农产品出圈难变现难问题 推动地域标志产品与文旅及新消费业态绑定[3] - 聚焦长沙创业经验与新化县域发展双向赋能 围绕创业破局 新消费场景搭建 县域促消费引爆点与长效生态构建等核心方向展开对话[3] 参与方与形式 - 邀请长沙青年企业家 新化本土地理标志企业代表 商贸流通领域负责人 网红自媒体及政府部门代表等多方参与深度对话[3] - 新化县委常委 县委统战部部长杨铁贞开场致辞 副县长陈元怀发表讲话 长沙青年企业家分享品牌运营 内容营销 流量转化等经验[3] 企业经验分享 - 湖南好前途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利君建议通过走出去招聘 专业机构 校友引荐 直播带岗及猎头引进人才[5] - 欢喜烧麦创始人邹冉冉分享从智能电网转型餐饮经验 认为县域产品出圈需精准定位并抓透用户需求[5] - 湖南金六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禹畅谈药业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型 以打造轻养生场景寻找新消费爆点[5] 本土产品与讨论焦点 - 新化本土企业代表介绍新化黄精 紫鹊界贡米 新化红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现状与市场拓展难点[6] - 双方讨论将农耕文化基因转化为消费热点 打造具有青年认同感的在地IP等话题[6] 合作成果与签约 - 长沙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与新化县商务局签署消费协作与产业融合战略协议 围绕紫鹊界贡米 新化黄精 红茶等地标产品达成3项合作意向[6] - 合作覆盖供应链整合 渠道共享与IP联名开发 茶悦文化与天龙峰黄精达成非遗产品研发合作意向 丰谷食品与欢喜烧麦对接渠道[6] 产业融合案例 - 新化黄精融入茶颜悦色 白溪豆腐邂逅黑色经典 紫鹊界贡米遇上欢喜烧麦 体现传统风味与现代消费市场结合[7] - 新化县委书记彭韬强调新化带来新消费新变化 强调饮食创新机遇[7]
月月有项目!深圳发布“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19条措施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23:06
政策框架 - 深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印发《深圳市贯彻落实"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措施》[2][3] - 部署五大方面19项重点任务 推动实现促消费 促外贸 促文旅 促农民增收 促媒体转型五大目标[5][6][7] 产销对接机制 - 每年组织2次以上采购商到产区田间地头与生产主体对接[8] - 组织企业参加"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系列活动及国内外重点农业展会 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展位支持[9] - 聚焦"深圳购物季"及中秋国庆等节庆消费热点 助力农产品产区对接深圳农业外贸企业 大型商超 电商平台等渠道[10][11] - 鼓励媒体持续开展短视频 直播带货 案例宣发等营销活动[11][12] 农业科技与品牌建设 - 开展"为深圳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 推动媒体开展"携手共赢"产业对接 "百站万桩"专项行动 农业科技金融"百县行"主题跟踪报道[14][15] - 持续刊发"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 梳理涉农典型企业[15][16] - 擦亮大鹏"旅游+" 南山荔枝 沙井蚝 远洋渔业等产业品牌[16] - 扩大农业无人机 农业AI 生物育种等农业科技品牌影响[17] 新媒体营销体系 - 组建专业助农直播团队 协调企业负责人 种养殖户 村干部共同出镜开展助农带货[19] - 推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对口地区合作打造直播带货平台[20] - 推出"土特产"系列品牌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IP[20][21] - 做大"深汕友农"等赋能平台[21] 科技与人才支撑 - 拓展AI赋能农业场景 推动深圳智能装备 网络设备 农业大模型 AI数字人等产品技术和服务输出[22] - 开设中小商家新媒体运营实战班 加大乡村经营人才培育力度[23] - 深化媒体系统改革 建立深圳农业媒体矩阵 加强与中央 省 市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沟通合作[24] 农文旅融合 - 激活乡村文创资源 支持媒体联合专业设计人员挖掘深圳古镇 古村落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特色文化资源[26] - 建设产业强村 组织与报业 广电电商平台及小红书 抖音 拼多多等渠道平台对接 合作打造"渠道+终端"数字营销示范村[27][28][29][30] - 扩大海洋文化影响力 开发多元城乡旅游主题线路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32][33][34][35] 实施保障 - 建立"媒体+"协同联动机制 强化要素保障 平台赋能[38] - 力争实现月月有项目 季季有活动 年年有成果 助力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 高水平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39]
深圳出台“媒体+”行动方案,多举并措赋能“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23:06
核心观点 - 深圳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措施》 推动媒体与农业深度融合 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出口出海 [1][2][3][4] 消费市场优势 - 依托深圳强大消费市场能力 组织采购商深入产区开展对接 每年组织2次以上采购商到产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 [9][30] - 支持企业参与"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系列活动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重点农业展会 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展位支持 [10][30] - 聚焦中秋 国庆 春节等节庆消费热点 发展节庆经济 推动优质农产品进深销售 [10][11][31] 企业服务 - 开展"为深圳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 组织参加文博会 食博会等重点展会 [32] - 系统梳理深圳农业科技 无人机 AI 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 推动"品牌—传播—渠道—市场—人才—生态"全链条共建 [13][14][15][32] - 持续宣传"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 分类梳理涉农典型企业 开展产品及技术宣传推广 [13][32] 新媒体推广 - 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级 举办助农直播带货活动 打造"土特产"系列品牌 [16][17] - 鼓励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 推动抖音 快手 淘宝等平台与农业企业深度合作 [17][18][33] - 支持媒体给予流量支持和创作辅导 引导创作者围绕美食特产 文化习俗等进行宣传 [33] 科技人才支撑 - 拓展AI在农业中的应用 推动深圳智能装备 农业大模型等产品技术输出 [19][33] - 开设新媒体运营实战班 帮助经营主体提升营销能力 [20][33] - 加强乡村经营人才培养 开展数字营销基础技能培训 [20][33] 农文旅融合 - 挖掘乡村文创资源 融合传统工艺和时尚元素 设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23][34] - 建设产业强村 与电商平台对接合作打造数字营销示范村 [24][34] - 扩大海洋文化影响力 发展集食宿游赏 科普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文化载体 [24][35] - 开发城乡旅游线路 打造山水游 海滨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24][35]
暨南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始兴县隘子镇帮扶调研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18:56
核心观点 - 暨南大学调研团队赴始兴县隘子镇开展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调研帮扶工作 聚焦党建引领 安全发展和产业升级 [1][10] 农业产业 - 隘子镇农业以食用菌和面食为核心 冬菇作为粤北香菇正宗代表 香味持久特性突出 [3] - 食用菌产业面临基因逃逸风险 当地已采取保护措施 计划拓宽种植路径并布局全产业链发展 [3] - 张九龄宰相粉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拥有3家加工企业及50多家加工作坊 年产量超300万公斤 [6] 文化旅游 - 隘子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将张九龄故居 唐诗元素与产业结合 推进"七个一"美丽圩镇建设 [4] - 客家大围作为岭南代表性围楼建筑 正通过多媒体渠道孵化文化视听作品 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 [6] - 围楼文旅项目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包括国潮灯笼 摄影展览和动漫IP《始兴方围三小只》 [6] 应急管理 - 村镇建立轮班执勤制度监测灾害风险 对滑坡高风险地段实施全天候预警和群众转移机制 [8] - 基层党员干部在防灾一线发挥重要作用 沙桥村案例显示单日三次上山灭火的应急响应实践 [8] 政学合作 - 暨南大学调研团队将基于"始兴所需 暨大所能"原则 持续提供政策 科技和安全领域支持 [10]
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政策支持与战略指引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强调推进农文旅融合以激活农产品消费市场[1]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并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试点[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 2024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同比增长8.9% 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1] - 全国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1] - 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 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1] 产业融合与资源整合 - 农文旅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撬动消费新空间并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1] - 需深化产业融合并建立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以解决产业资源融合不充分和共享机制缺失问题[2][3] - 加强统筹规划并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综合发展规划以推动区域协同和统一打造区域品牌[3] 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 - 需深耕品牌IP并构建全渠道新媒体营销矩阵以解决产品营销推广滞后和品牌化程度低问题[2][3] - 提炼品牌内核并通过产品线延伸形成独特记忆点 例如贵阳实施"爽爽贵阳"城市IP升级计划[3] - 构建全渠道新媒体营销矩阵形成"短视频+直播+社群"立体传播网络[3] 消费场景与基础设施 - 需优化消费环境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产品需求以解决消费结构不合理和产品同质化问题[2][3] - 构建消费新场景并结合民俗节庆和体育赛事举办非遗展演和农耕竞赛等互动项目[3] - 加大对消费场所基础设施投入并加强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3] 典型案例与数据支撑 - 贵阳市2024年夜间消费额达797.85亿元同比增长7.6% 通过聚焦夜间场景提升产业链与服务能力[3] - 农文旅融合推动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和从"吃饱"到"玩好"的转变成为提振消费重要手段[1]
金融杠杆撬动文旅转型 侨乡开平绽放“新活力”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3:02
行业转型升级 - 文旅产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1] - 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文旅相关业务量同比增长超20% [2] -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提升至12% [3] 项目发展概况 - 邮储银行向“侨海华韵”文旅项目发放1.4亿元、期限15年的固定资产贷款 [1] - “侨海华韵”是江门市首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夜间文旅综合体,依托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核心IP [2] - 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延长游客停留时间40%以上,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2] 资源与模式创新 - 当地拥有1800多座中西合璧的碉楼,持续深挖“华侨文化+世遗文化”特色资源 [2] - 实施“国资整合+政企联动”模式,将优质资产注入侨城集团,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基础 [2] - 通过创新授信模式匹配期限长、利率优的融资方案,并推出产业链贷款解决商户资金周转难题 [3] 重点项目推进 - 赤坎华侨古镇、碉楼景区提质升级,塘口旧墟活化、赤坎新区建设等项目正稳步推进 [3] - 开平市作为广东省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已形成“华侨文化牵引、世遗品牌带动、全域资源联动”的特色发展格局 [3]
追随歌声一览新兴之美!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云浮海选晋级赛即将打响
南方农村报· 2025-09-07 09:32
追随歌声一览新 兴之美!2025广 东乡村歌手大赛 云浮海选晋级赛 即将打响_南方 +_南方plus 天籁"乡"音·时 代"粤"章。9月 12日至13日, 2025广东乡村歌 手大赛云浮-江 门赛区·云浮海 选晋级赛与总决 赛将在新兴县文 化广场隆重举 办。届时,云浮 各地的乡村歌手 同台竞技,用歌 声唱响乡村振兴 的喜悦。这场音 乐盛事将成为新 兴县文化生活的 高光时刻,更会 为世人打开一扇 了解新兴的新窗 口——透过歌声 感受这座县城的 活力与温度,窥 见农文旅融合发 展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新兴县 始终紧扣省 委"1310"具体部 署及市 委"365"竞标争 先体系,将自身 的人文、自然、 生态、乡村资源 优势转化为发展 动能,以深化旅 游产业供给侧改 革为抓手,坚持 整县推进农文旅 融合发展,成功 打响"禅文化 游、温泉养生 游、生态休闲 游、美丽乡村 游"四大品牌。 如今,农文旅产 业已成为新兴县 三大支柱产业之 一,为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注入 了源源不断的动 力。 如今,新兴农文旅已树立"禅文化游、温泉养生游、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四大品牌。 截至2025年6 月,新兴有国家 3A级以上旅游 景 ...
山东济南探索“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21:52
品牌与产业战略 - 济南市创新打造“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旨在凝聚林果经营主体、增强产业竞争力并提升产品附加值 [1] - 该市明确鼓励各区县依托文旅资源打造提升平阴玫瑰、张夏玉杏等特色农文旅融合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 [4] - 济南市基本形成大樱桃、桃、苹果、核桃、板栗、花椒六大特色产区,累计成立林果类合作社276个,培育企业及家庭农场457家 [7]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济南市整合11个区县的130个优质采摘园区,打造十大特色果品采摘季,鲜果采摘直接收入达4.4亿元 [3] - 通过创新推出林间露营、自然研学等十大“采摘+”特色项目,带动采摘园区周边综合收入8.1亿元 [3] - 全市上半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6.3亿元,占山东省的12.1%,通过12个特产馆上线展销产品669款 [3] 活动运营与游客参与 - 商河县今年已举办10场主题采摘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并计划持续推出特色林果嘉年华活动 [7] - 济南市通过农业嘉年华、第一书记助农大集等活动,参与人数达8万余人次,带动乡村消费1300余万元 [3] - 商河县制定全年特色林果嘉年华活动计划,打造“多种果品、依季采摘”主题活动,实现“月月有鲜果、全城可采摘” [7] 产业规模与资源基础 - 截至2024年底,济南市经济林面积达114.3万亩,年产量73.6万吨 [7] - 济南市开展文旅资源普查,全面掌握具有开发价值的林果品种信息,涵盖长清马山雪桃、商河李桂芬梨等30多种特色林果 [5] - 在业态打造上,深度融合“林果+民宿”和“林果+文创”,开发伴手礼、果汁酿造等旅游商品以提升产业附加值 [5]
黔韵赤水入湾区!赤水农文旅融合推介会在珠海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05 21:34
活动概况 - 赤水市于9月4日在珠海中海铂尔曼酒店举办"黔韵赤水·相约湾区"农文旅融合推介会 旨在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客源市场 [2][3][4] - 活动主题为"醉丹霞·宿赤水" 聚焦农文旅资源整合与区域合作 覆盖珠海、中山、江门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目标市场 [2][4][6] 资源与合作推进 - 赤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袁贵平全面推介当地资源优势 强调以农文旅为纽带深化与湾区城市合作 吸引大湾区游客进行文化溯源和康养休憩 [8][9] - 粤港澳大湾区旅行社行业组织联盟轮值主席李强表示将联动澳门旅游资源 组织游客体验丹霞奇景与竹乡雅韵 助力赤水拓展海内外客源市场 [12][13] 宣传与产品展示 - 活动现场播放农文旅融合宣传片 突出赤水丹霞层峦叠嶂、万顷竹海和飞瀑流泉等自然景观 强化"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形象定位 [17][18] - 赤水文旅推介官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线详解生态资源与景区特色 贵州长征文旅集团则聚焦丹霞旅游区产品与合作政策 [20][21] 参会规模与成果 - 活动吸引60余名来自澳门、珠海、中山、江门的旅行商、行业协会代表及媒体人士参与 多家企业就线路开发达成初步意向 [22][23][24] - 设置非遗文创及特色商品展示区 展出赤水竹编、酱香酒、晒醋、竹笋、石斛等产品 增强客商体验与商业对接机会 [26][27]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活动为赤水对接湾区及东南亚市场奠定基础 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搭建长效合作平台 [30][31] - 未来计划推出定制化农文旅产品 重点吸引湾区市民及东南亚游客 推动客源市场拓展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31][32]
智能养鱼、数字挤奶:“塞上第一村”如何“无中生有”创产值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7:15
核心观点 - 杨家窑村通过智能渔业、生态种植和数字乳业三大特色产业实现经济转型 从欠债4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落后村发展为产值超千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1][3][5] 渔业项目 - 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11328.62平方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 配备16套智能循环水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3] - 采用竖流沉淀池过滤、紫外线杀菌、液氧储罐增氧和恒温调控等技术保障鱼类生长环境 [3] - 预计2025年成鱼产量达25万公斤 创造经济产值约1250万元 [3] - 项目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并拓展研学功能 形成"产研学"融合新模式 [3] 种植产业 - 投资3亿元建设农牧业文旅体验园 融合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 [3] - 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年培育60余种蝴蝶兰超30万株 产值突破1000万元 [5] - 建成4000平方米高标准水果种植大棚 种植木瓜、香蕉和金龙枣等特色水果 [5] 乳业项目 - 2015年村集体投资2.4亿元创立牧同乳业 构建从牧场到工厂的"千米黄金链"生产体系 [5] - 实现鲜奶10秒内锁鲜处理、机器人码垛和特色"黄花牛奶"产品开发 [5] - 带动6800户农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 每年吸引游客3万多名 [5] - 作为全国研学基地年均接待学生6500多名 [5] 产业融合成效 - 形成渔业+研学、种植+文旅、乳业+观光的三产融合模式 [3][5] - 智能养鱼、数字挤奶等科技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3][5] - 通过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将生产空间转化为"果园、公园、乐园"多元价值空间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