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文旅融合向新求变 产业发展向新而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二季度主题采访活动启示录
四川日报· 2025-06-30 08:25
文旅产业规模与增长 - 四川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对GDP的贡献率达11.97% [10] - 2022年至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跃升至11.19亿人次 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增加到1.76万亿元 [10] - 文旅融合激发的消费活力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0] 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 依托6项世界遗产、262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2项国家级非遗的厚重家底 探索传统文化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传承 [12] - 绵竹年画村研学接待量去年7万余人次 今年上半年已超5万人次 [15] - 乐山苏稽古镇"古市香"跷脚牛肉店节假日单日接待约5000人次 [15] - 成都东郊记忆蜀宴赋汉文化餐秀游客中超30%是境外游客 40%是省外游客 [15] 文旅融合创新业态 - 眉山柳江古镇"影视+文旅"新业态去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85万人次 [19] - 南充阆中古城推出大型实景文旅演艺剧目《阆苑传奇》 配合360度全景舞台、裸眼3D等技术 [19] - 洪雅县玉屏山推出滑翔伞、动力三角翼等低空游览项目 计划探索无人机+VR沉浸式体验 [19] - 雅安蒙顶山"重生之我在蒙顶山当镖师"实景剧本杀一天吸引近500人体验 景区1-6月入园人次近20万 同比增长23% [20]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 - 翠云廊古蜀道运用数字技术让千年古柏开口说话 [20] - 泸定县"飞夺泸定桥"全感互动空间通过VR、AR技术让游客"穿越时空" [20] - 三星堆博物馆利用全息投影技术高精度还原文物原貌 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 [16][24] 网红景点持续发展 - "理小路"爆火后沿线增设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22] - 甘孜康定孔玉乡色龙村改种花期更长的玫瑰 联动阿坝州小金县延伸产业链 [23] - 雅安策划"看香香游雅安"系列旅游线路和文创 丰富大熊猫IP的国际旅游体验 [23]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 阿坝州小金县玫瑰产业带动超5000万元产值 30多种产品销往国内外 [26] - 四川50个冰雪观光旅游景区抱团发展 峨眉山、西岭雪山吸引南方游客 [26] - 凉山州2024年火把月期间实现旅游收入118.39亿元 同比增长44.18% [25]
佳木斯抚远 奏响旅游发展新乐章
人民日报· 2025-06-30 05:45
地理文化优势 - 抚远市位于我国大陆最东端,享有"华夏东极"美誉,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1] - 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212公里,成为中俄文化交流前沿阵地[2] - 多民族聚居地,赫哲族文化得到充分传承发展,游客可体验传统美食和民俗活动[2] - 融合俄罗斯风情,游客可欣赏俄式建筑、音乐舞蹈和品尝俄罗斯风味美食[2] 政策支持 - 出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从政策层面强力支持旅游业发展[3] - 推进黑瞎子岛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提升品质[3] - 实施《鼓励旅行社"引客入抚"旅游奖励办法》,结合对俄旅游发展奖励政策[3] - 制定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办法,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文化旅游产业[3] 旅游产品体系 - 推出"东极城门-东极阁-东极太阳广场-东极宝塔-东极鱼市-东极邮局"观光线路[4] - 东极太阳广场建有高40米的篆体"东"字标志性建筑,是观赏日出主要目的地[4] - 大力发展跨境游,优化出行线路,简化通关手续,提升服务水平[4] - 依托乌苏镇抓吉赫哲旅游度假区等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打造自驾车营地体系[5] - 常态化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中俄双边及国际体育赛事[5] - 开展研学旅行、生态科普活动,培育研学旅行基地[6] 文旅融合 - 实施东极抚远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提升计划,突出城区和黑瞎子岛两大片区[7] - 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景区建设和旅游线路打造[7] - 开展六大主题旅游活动,培育复合型产品线路,挖掘文旅消费新热点[7] 基础设施 - 提升景区智慧导游、导览、导航系统建设水平,探索智慧旅游服务[8] - 构建覆盖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等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8] - 打造主题旅游风景道,完善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8] -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8] 发展成效 - 2024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45.7万人次,同比增长40.7%[9] - 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18.43亿元,同比增长40.89%[9] - 2025年将举办第七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9]
需求旺盛供给丰富 暑期旅游消费乘“热”而上
上海证券报· 2025-06-30 03:11
旅游市场供给丰富 - 全球旅游市场持续复苏 国际航班运力进一步恢复 各类免签利好推动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供给侧产品和服务丰富度提升 [1] - 春秋旅游暑期预订人次同比增加超60% 各地文旅资源更加丰富 供需匹配实现双向奔赴 [1] - 小众目的地及高端游热度上升 北极包船项目结合多种小众目的地独家玩法 融入自然科普 环境保护 专家讲座等科教体验 受到亲子客群欢迎 [1] - 邮轮游 列车游等多种新旅行出游产品受到欢迎 [1] 企业产品与服务创新 - 宋城演艺推出千古情音乐节 针对亲子 大学生 情侣 银发等全人群制定细分策略 根据季节 时令和细分人群举办主题活动 [2] - 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使得价格回归理性 暑期自由行占比增加 部分航线包机方式使跟团游产品价格可控 [2] 多地促消费与惠民生举措 - 江苏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业态 推出夜演 夜展 夜读 夜娱 夜秀 夜游 夜健 夜食 夜购 夜宿等业态产品和惠民措施 [3] - 深圳发布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措施 结合节假日和寒暑期举办惠民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丰富旅游消费服务供给 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 壮大"+旅游"等融合业态 [3] 目的地服务品质提升 - 贵州发布省级旅游AI智能体"AI游贵州" 浙江推出省级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嗨游"Zhejiang Travel 基于入境旅游特色场景的AI大模型 包含四大核心模块和数项特色功能 [4]
烟火集市“赶”出消费活力
大众日报· 2025-06-29 08:10
山东夏季"三大集"活动概况 - 活动于6月28日在滨州邹平市、德州德城区、威海文登区三地同步启动,主题为"赶山东大集 游山东之夏 购山东好品",涵盖文化大集、非遗展销、美食嘉年华等多元内容 [2] - 活动将持续至8月下旬,采用"线下沉浸体验+云端直播+线上展销"模式,结合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等方式推出惠民促销 [7] 特色商品与消费模式 - "黄河大集"展示非遗剪纸、农副产品及现制食品如麻汁、芝麻盐,邹平南唐香油通过边生产边销售模式吸引消费者,淄博游客单次购买8斤炒面 [3] - "海洋大集"展出威海企业养殖的白海参,其多糖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等指标优于普通海参,威海洋德海洋生物科技通过现场展示水箱增强消费信任 [3] - "运河大集"引入数字互动展区,熊猫主题文创及拍照设备吸引游客,德州古玩商王翔提及河北游客专程购买冰梅将军罐 [3][4] 地域文化与产业融合 - 德州依托运河文化发展古玩产业,串联非遗与现代经济,"运河大集"手造展区提供黑陶拉坯等体验活动,市民参与度高涨 [4][6] - 威海结合海洋资源推出海鲜美食及养殖产品,银泽生物科技的海马制品获浙江游客购买,60元成交3包 [4] - 滨州剪纸以黄河文化为特色,推出生肖、地标等系列作品,青岛游客将其作为特色伴手礼购买 [5] 消费体验与品牌推广 - 体验式消费成为亮点,如德州黑陶拉坯、艾草锤试用等,打破传统单向消费模式,仁德制艾通过线下活动提升本土品牌认知 [6] - 文登企业集中展示海产品"金字招牌",鲅鱼水饺、烤牡蛎等美食吸引游客,南海公园融合海洋风情与市集经济 [4]
合福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重构沿线产业版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21:51
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 - 合福高铁闽赣段十年累计发送旅客1.4亿人次 [1] - 江西婺源篁岭古村改造200多间精品民宿,高铁将南昌至婺源行程从5小时缩短至1小时 [1] - 江西上饶葛仙村度假区年接待游客量十年增长近12倍,65%游客来自高铁沿线城市 [3] - 福建古田翠屏湖游客量显著增长,高铁高效通达重塑旅游格局 [3] 高铁对茶产业的推动 - 武夷山市下梅村茶商通过高铁快运实现茶叶次日达,提升产品新鲜度 [3] - 老宅翻新为茶文化空间,吸引游客品茗观景 [3] - 高铁物流网络实现中国重点城市"次日达","大红袍号"中欧班列延伸至欧亚大陆 [5] 高铁对人才流动和产业协同的促进 - 上海籍算法工程师实现"双城生活",高铁3小时直达江西上饶 [6] - 江西上饶游戏科技公司人才引进阻力减少近一半 [6] - 翼空无人机科技公司研发团队高频往返上海、合肥与上饶,技术研讨效率提升 [6] - 江西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吸引1195家数字经济企业落户,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率提升40% [8]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综合影响 - 合福高铁构建皖赣闽三省"人才共享生态圈" [8] - 形成"高铁+产业""高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8] - 高铁成为人才、资本、技术流动的"黄金纽带" [8]
沪杭甬1小时消费圈成形!宁波前湾新区奥莱首店矩阵激活长三角文旅协同效应
新浪财经· 2025-06-28 19:16
项目概况 - 盛世里文旅・奥特莱斯总投资近20亿元,建筑面积22万方,于6月28日正式开业 [1] - 项目以"文旅 IP+奥莱"为创新模式,包含四大全国首店矩阵,采用唐式建筑美学与沉浸式场景设计 [1] - 试营业四天客流突破30万人次,销售额达2800万元,25-40岁年轻群体占比62%,家庭客群占比31% [1][8] 商业模式创新 - 打破传统商业综合体单一属性,打造"可游、可购、可体验"的公园式空间,形成"盛世商业体验轴"串联三大主题街区 [5] - 通过《中国国家地理》IP酒店、安徒生童话巧克力乐园等首店构建文化锚点,实现"体验式消费+文化IP"复合模式 [3][8] - 与方特主题公园、湿地公园形成"白天游玩+夜晚消费"互补业态,推动区域升级为"过夜型"文旅综合体 [7] 区域协同效应 - 前湾新区通过G15沈海高速等交通网络形成1小时覆盖上海、杭州、宁波的都市圈文旅消费圈 [3] - 与上海迪士尼、苏州太湖、杭州西湖等景区构建"错位发展+区域联动"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 [11] - 通苏嘉甬跨海铁路通车后将进一步释放长三角文旅消费潜力 [11] 文旅产业整合 - 整合方特三大园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等资源,形成"主题乐园+生态湿地+文化商业+旅游度假"黄金业态组合 [3] - 举办全国滑水锦标赛等IP赛事活动,实现"体育+文旅+商业"跨界融合 [3] - 2021-2025年5月前湾新区累计接待游客2203万人次,文旅总收入32.8亿元 [9] 文化价值创造 - 通过唐式建筑群落、琉璃唐塔等文化符号打造传播东方美学的文化地标 [5][7] - 国风市集、汉服体验、非遗手作等项目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年轻消费群体的社交货币 [8] - 项目赋予区域发展独特的文化辨识度,提升消费附加值 [8]
文旅消费掀热潮,北川大熊猫文旅消费季正式开幕
央视网· 2025-06-28 18:07
文旅活动概况 - 北川大熊猫文旅消费季活动于6月28日启动,持续至8月31日,主会场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同日开园迎客 [1][3] - 活动以"熊猫家园 云境北川 安逸消费"为主题,融合熊猫IP、禹羌文化和低空经济,推出8项主体活动及4条精品旅游线路 [6][8] - 活动集结县内企业和景区联动,包括九皇山、药王谷等,打造"低空观光+熊猫IP+禹羌文化"特色消费场景 [13] 消费促进措施 - 推出惠民政策:A级景区门票五折、大熊猫动植物园五折、九皇山首入门票全免、非遗文创购物8折优惠 [11] - 发放"北川安逸消费一卡通",游客可凭卡享受餐饮、住宿等消费折扣,部分游客单次行程节省近百元 [11][13][15] - 通过低空经济消费节、非遗展演、万人萨朗篝火等项目提升游客消费体验,人均消费较预算降低50% [15] 生态与文旅融合 - 北川地处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依托生态本底发展文旅产业,园区内大熊猫"网网""升谊"成为核心吸引力 [3][8][16] - 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监管,推广绿色出行和低碳旅游,强化游客生态保护意识 [16][17][19] - 活动通过沉浸式场景激活文化资源,推动"生态观光+研学体验"产品矩阵建设,促进文旅产业链延伸 [10][19] 县域经济影响 - 活动以文旅消费为支点,探索"文旅融合驱动县域经济"路径,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15][19] - 联动通用机场资源,开通"云端漫步·空中画廊"航线,提供城景俯瞰、辛夷花海观赏等差异化体验 [13][15] - 通过非遗展示、美食周、购物月等活动提升全域旅游立体度,强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节点"定位 [8][10]
全“荔”以赴,向“兴”而行!禅意新兴邀您共赴香荔之约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16:34
产业大会概况 - 2025年云浮新兴香荔产业发展大会将于7月4日在新兴县文化广场举办 主题为"全'荔'以赴 向'兴'而行" 融合禅意文化与荔枝产业 [3][4] - 新兴香荔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具有1300年种植历史 以"果核小如米粒 肉质爽脆清甜"闻名 [7][8] 产业升级举措 - 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赋能体系 突破传统展销模式 [13][14][15] - 通过《新兴香荔采购导图》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联动金融机构 帮扶单位 工会及企业定制助农活动 [18][19][20] - 签署共建"广东省荔枝分子标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议 运用分子技术建立香荔基因"身份证" [21][22] - 组织数十位网红主播开展沉浸式带货直播 拓宽全国销售渠道 [23][24] 区域协作与品牌推广 - 佛山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与省"双百行动"服务队参与"帮扶聚'荔'"行动 搭建产销桥梁 [27][28] - 新兴香荔将作为"甜蜜使者"亮相粤港澳全运会云浮赛区 借国家级赛事提升品牌曝光 [29][30] - 通过创意短视频 网红直播 古风市集等多维传播方式展示县域高质量发展成果 [31][32][33] 文旅融合开发 - 粤菜名师以香荔入馔 推出荔枝咕噜肉 荔枝菌炖汤等创意菜肴 搭配荔枝果酒冰饮 [38][39][40] - 开放六祖镇千年种植基地采摘体验 设置荔枝主题趣味游戏 融合农耕文化 [41][42][43] - 设计"新兴香荔之旅"文旅线路 串联国恩寺禅意胜境与荔园风光 配套特色民宿体验 [44][45][46]
风起新文旅 豫见潮郑州
河南日报· 2025-06-28 07:41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郑州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7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 [8] - 郑州文旅产业形成主题乐园集群、度假区集群、文化康养集群和生态旅游集群的多元化布局 [15] -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商都文化中心等地标聚点成线,展示3600年商都历史 [15] - 郑州博物馆数量达到116家,遗址生态公园50多处,构建全景式中华文明展示体系 [20] 微短剧产业崛起 - 2024年郑州微短剧制作企业820多家,市场规模超23亿元 [9] - 2024年郑州承制3194部微短剧通过审查备案,203部作品进入全国短剧热力榜 [9] - 《遇见少林有功夫》入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名单 [9] - 郑州出台《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推动"微短剧+文旅"融合 [10] 景区运营与IP打造 - 嵩山景区202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76.77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 [13]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自2021年开城至2024年底累计吸引超4000万人次观演,省外观众占比近80% [14] - 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的2560名运动员参赛 [12] - 设计"一座山""一条河"等五大主题精品研学线路,打造全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12] 城市更新与业态创新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园等50多个网红打卡地年吸引游客近1亿人次 [17] - 2024年郑州市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47场,观众96万人次,票房收入10亿元 [17] - 建成剧本杀、密室逃脱等160多家,培育"郑好看"等小剧场36家 [18] - 中牟引进建成电影小镇、海昌海洋公园等十大主题乐园,打造"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 [18] 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 运用AR、VR技术建设线上博物馆,打造数字文创产品 [15] - 少林景区、方特欢乐世界等成为省级5钻智慧景区 [15]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15] - 通过全息影像、实时交互等现代科技展示历史文化 [8]
上海探索科幻文旅产业:奉贤“在水一方”科幻馆开馆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21:55
科幻产业发展 - 科幻产业正在成为融合科技力量的全新业态,上海奉贤"在水一方"科幻馆揭幕开馆,探索中国式科幻文旅新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文旅融合消费新空间,为长三角文旅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1] - "在水一方"科幻馆打造6大科幻主题空间、"30+"沉浸展项,构建"科技体验+文旅产业+主题零售"的商业集群 [1] - 上海奉贤以科技赋能场景、以IP激活消费,形成内容带动场景消费、促进产业集聚的价值闭环,助力奉贤崛起为长三角科幻产业新高地 [1] 科幻馆特色 - 新增的大型科幻科教场馆以《三体》为主题,将著作中的宇宙视野、哲学思考和情节浓缩成触手可及的沉浸式科幻体验 [2] - 科幻馆不仅是科幻元素的集聚地,也是科普知识的实践地,将成为奉贤新城的又一座地标性建筑 [2] - 科幻馆推进"商旅文体展农"深度融合,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2] 奉贤区发展规划 - 上海奉贤抢抓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五个新城"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锚定"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战略定位 [1] - 奉贤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标准建设奉贤新城,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 [1] - 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海之花"市民活动中心、言子书院等一批地标建筑已成为沪上热门打卡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