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市永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8批次食品安全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4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8 16:38
食品安全抽检情况 - 重庆市永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组织抽检食用农产品208批次,其中合格样品204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不合格率为1.92% [2] - 不合格产品涉及豌豆片、豇豆、白萝卜和豌豆片,主要问题为农药残留超标,包括吡唑醚菌酯、啶虫脒、噻虫嗪和多菌灵 [2] - 针对不合格产品,监管部门已启动查处工作,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要求召回、下架不合格产品 [2] 不合格产品详情 - 永川区文倩食品经营部销售的豌豆片检出吡唑醚菌酯0.051mg/kg,超出标准值≤0.02mg/kg [2] - 杨飞销售的豇豆检出啶虫脒1.02mg/kg,超出标准值≤0.4mg/kg [2] - 永川区刘刚秀食品超市销售的白萝卜检出噻虫嗪0.77mg/kg,超出标准值≤0.3mg/kg [2] - 永川区民誉百货超市销售的豌豆片检出多菌灵0.059mg/kg,超出标准值≤0.02mg/kg [2] 合格产品概况 - 合格产品包括新疆香梨、莲藕、云南水白菜、鸡蛋、墨茄等204批次,涉及重庆商社新世纪百货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永川新城店、永川区星湖小学校等多个被抽样单位 [2][3][4][5][6][7][8][9][10][11] - 合格产品覆盖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多个品类,显示大部分食用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3][4][5][6][7][8][9][10][11]
西安市阎良区关于2025年第五期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春夏食安”专题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6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8 16:00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西安市阎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5年第五期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中抽检6大类食品共45批次,合格42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93.3% [1] - 不合格产品均为食用农产品,涉及桑葚和杨梅,主要问题为违规添加脱氢乙酸钠、甜蜜素、糖精钠等食品添加剂 [2] - 抽检范围覆盖食用农产品、调味品、糕点、食用油、粮食加工品、餐饮食品等主要食品类别 [1] 不合格产品详情 - 西安市阎良区乐陶陶生鲜部销售的桑葚检出脱氢乙酸钠0.114g/kg和甜蜜素0.138g/kg,均超出"不得使用"标准 [2] - 西安市阎良区胖果臻水果城销售的桑葚检出糖精钠0.0196g/kg,违反使用规定 [2] - 西安市阎良区雅涵水果店销售的杨梅检出脱氢乙酸钠0.0335g/kg,不符合标准 [2] 合格产品情况 - 42批次合格产品中包括蓝莓、鸡蛋、绿豆糕、粽子等时令食品,涉及陕西麦里金、益海嘉里、三全食品等知名生产企业 [3][4][5] - 糕点类合格产品占比最高,达21批次,包含绿豆糕、粽子等传统节令食品 [3][4][5] - 食用农产品合格批次达12个,涵盖蓝莓、杨梅、菠菜、鸡蛋等生鲜品类 [3][4][5] 企业分布特征 - 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连锁商超抽检产品全部合格,显示大型零售渠道质量控制体系较完善 [4][5] - 不合格产品均来自小型生鲜水果门店,反映基层商户食品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2] - 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地域分布广泛,包含陕西、河南、河北、甘肃等多省份食品企业 [3][4][5]
马明龙现场督导食品安全工作时强调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镇江日报· 2025-06-18 07:03
食品安全监管政策 - 市委书记马明龙强调要深入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全链条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底线[1] - 要求聚焦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推进穿透式监管,提升检验检测质效[2] - 提出完善预警交流、舆情处置等配套制度,探索制定网络食品等新兴领域监管细则[2] 恒顺集团食品安全管理 - 恒顺集团作为镇江标志性企业,被要求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全员培训[1] - 公司接受现场检查制醅发酵工艺及全链条风险管控,研发中心检测记录被重点核查[1] - 需落实"三类人、三件事、三本账"责任体系,与政府共建食品安全责任机制[2] 监管责任体系构建 - 强调构建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行业主管"四位一体"责任体系[2] - 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督导包保干部落实责任清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2] - 要求通过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氛围,提升社会共治水平[2]
从隔夜柠檬到菌群超标,投资者对蜜雪冰城的宽容还剩多少?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凭借极致性价比和强大供应链在香港市场扩张,但面临食品安全问题挑战[31][38][55] - 公司股价在食品安全事件后仍保持韧性,2024年营收248.3亿元(同比+22.3%),净利润44.5亿元(同比+39.8%)[36][52][53] - 海外业务遭遇挫折,2024年海外门店净增为负,同店销售下降35%,投行下调评级[60][61][64] 市场扩张 - 2023年内地42个餐饮品牌进驻香港,包括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5][7] - 香港市场具有高消费力,2024年1-9月港人在深非现金支付达90亿元(同比+100%)[1][2] - 香港运营成本高昂且监管严格,食品合格率达99.9%,青菜需6道检测程序[8][12][14] 食品安全事件 - 香港门店冰冻甜点被检出大肠菌群170个/克(超标70%),总菌量75000个/克(超标50%)[24][26] - 香港法规要求每克不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或50000个细菌,违者最高罚1万港元及监禁3个月[25][29] - 涉事门店已停售并销毁问题产品,这是继315隔夜柠檬事件后的又一次食品安全问题[30][36] 商业模式分析 - 产品均价个位数,4元柠檬水6元甜筒覆盖下沉市场,全球门店突破4.6万家[40][50] - 通过自建供应链优化成本,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上市3个月股价累计涨幅160%[50][51] - 营销策略独特,以"雪王"IP打造品牌形象,上市仪式采用卡通形象引发关注[42][48] 财务表现 - 2024年毛利率32.5%,每股基本盈利12.32元(同比+41.4%)[52][53] - 6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期间股价仅下跌3.68%,报523.5港元[37] - 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但投行认为估值过高,下调评级[51][60] 发展挑战 - 需平衡扩张与品控,加盟模式带来管理难度,部分区域存在同店竞争[67][69] - 海外市场复苏乏力,在印尼越南面临本土品牌和中国同行激烈竞争[64][65] - 发布ESG报告承诺"从田间到舌尖"绿色价值链,但食品安全事件影响品牌信誉[56]
西安市莲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26批次食品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9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7 17:28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西安市莲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9类126批次食品,合格122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96.8% [3] - 不合格食品均为食用农产品,包括香蕉、山药、青尖椒、黄豆芽,不合格原因均为农药残留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3][4] - 食用农产品抽检69批次,不合格4批次,不合格率5.8%,显著高于其他食品类别 [3] 不合格产品详情 - 西安市莲湖区果乐源百货便利店销售的香蕉吡虫啉含量0.080mg/kg,超标60%(标准≤0.05mg/kg) [5][6] - 同一便利店销售的山药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含量6.84mg/kg,超标2180%(标准≤0.3mg/kg) [5][6] - 西安市莲湖区世翔百货便利店销售的青尖椒噻虫胺含量0.095mg/kg,超标90%(标准≤0.05mg/kg) [5][6] - 同一便利店销售的黄豆芽检出6-苄基腺嘌呤30.9μg/kg(标准为不得检出) [5][6] 合格产品情况 - 饼干、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等18类食品共57批次全部合格 [3] - 合格产品包括人人乐超市销售的桂花酿配制酒、芝麻小辣棒等商品 [7] - 莲湖区多家便利店销售的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多数合格 [9][10][11][12][13][14] 检验机构信息 - 所有抽检样品均由陕西太阳景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检验 [5][6][7][9][10][11][12][13][14]
消费者买到“未来日期” 麻酱,海底捞回应
新华网财经· 2025-06-17 13:32
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 消费者王女士在海底捞购买的"捞派豆花干拌麻辣烫套餐"中,花生芝麻调味酱包装显示分装日期为2025年6月15日,疑似"未来日期"食品 [1] - 消费者食用后出现腹泻症状,并通过12345热线投诉 [1] - 市场监管部门初步调查认为商家行为符合《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免罚条件 [1] 监管部门处理情况 - 免罚依据包括:未造成严重后果、货值金额不超过500元、两年内不出现三次同类行为 [1] -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24条,标注虚假生产日期应处5-10万元罚款,或货值金额10-20倍罚款,严重者可吊销许可证 [2] - 处罚需综合考虑主观恶意、危害后果、涉案规模、纠错配合度等因素 [2] 公司回应与措施 - 海底捞回应称实际分装日期为6月9日,日期错误系员工误触键盘所致,共影响7笔订单 [4] - 产品资质、储存及保质期均符合要求 [4] - 已启动标签系统升级优化流程,安排专人回访受影响顾客 [4] 事件影响范围 - 该事件涉及太原市小店区某商场海底捞门店 [1] - 共7笔外卖订单受到影响 [4]
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18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6 17:42
食品抽检总体情况 -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餐饮食品、调味品、肉制品、食用农产品和饮料五大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共123批次,合格118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95.93% [2] 不合格食品详情 餐饮环节问题 - 中山市小榄镇蜀东本味餐饮有限公司煎炸过程用油极性组分检出值44.1%,超出标准限值(≤27%)[2] - 燕妹餐饮店复用陶瓷碗检出大肠菌群(标准要求不得检出)[3] - 港口镇群记餐饮店、小榄镇迷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餐饮单位煎炸过程用油存在安全隐患 [7][8][9] 食用农产品问题 - 黄圃镇义弘农副产品销售店销售的豇豆噻虫嗪检出值0.43mg/kg,超标43%(标准≤0.3mg/kg)[2] - 坦洲镇七村市场泥鳅恩诺沙星检出值584μg/kg,超标4.8倍(标准≤100μg/kg)[3] 饮料问题 - 中山市中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椰子汁(1.25L/瓶)蛋白质含量0.43g/100g,低于标准值(≥0.5g/100g)[3] 餐饮企业合规情况 - 抽检涉及肯德基天佑城餐厅、金濠汉堡等连锁餐饮品牌煎炸用油问题 [8][9] - 古镇镇湘里辣妹餐饮店自制猪油、三乡镇明悦食品火锅底料等调味品纳入抽检范围 [10][11] 区域分布特征 - 不合格样本集中出现在坦洲镇(3例)、小榄镇(2例)、黄圃镇(1例)等工商业集中区域 [2][3][8] - 南朗镇、神湾镇等区域餐饮单位复用餐具消毒问题突出 [6][9]
乡村基董事长公开检讨!食材问题与价格乱象谁来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6-16 17:11
公司回应与舆情 - 董事长李红发布公开检讨视频回应消费者质疑,解释口味差异因各地门店厨师对菜品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 [2] - 承诺加强价格和分量管控,确保实惠足量餐食,并透露经典菜品回归计划 [2] - 强调29年来公司是在消费者支持下成长,坚持"做一顿好吃的饭"的使命 [3] 财务表现与区域风险 - 2019-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57亿元、31.61亿元、46.18亿元、47.06亿元,2022年增速锐减至1.91% [4] - 2019年盈利8270万元,2020年亏损242万元,2021年恢复盈利1.09亿元,2022年下滑至3083.8万元,经调整后净利率不足2% [4] - 乡村基品牌收入94.7%来自重庆、四川,大米先生品牌收入84.7%集中在湖北、上海、湖南、四川,区域集中性导致易受冲击 [4] 产品质量与价格争议 - 2025年4月出现食物异物问题,包括毛发、竹签、霉点鸡蛋块等,外卖小炒牛肉中疑似有淋巴肉 [5] - 部分门店经营模式改为称菜模式自助餐,菜品定价2.98元/两至3.28元/两不等,米饭另收费,一餐费用大多超25元,甚至有达40.70元案例 [5] 战略调整与未来方向 - 强调关闭中央厨房、坚持现做模式,尽管会增加成本 [6] - 需加强食材采购源头把控、优化门店后厨卫生管理流程 [6] - 需综合考量成本与市场接受度,平衡菜品价格与分量 [6] - 必须落实改进措施,重建品牌信任,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式快餐市场持续发展 [7]
河南省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第9期食品抽检情况的通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6 16:17
食品抽检情况 - 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抽检182批次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肉制品、蛋制品等,其中合格175批次,不合格7批次 [2] - 不合格食品涉及生姜、韭菜、米皮、猪头肉等品类,主要问题为农药残留超标和非法添加剂使用 [2][3] - 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包括:生姜噻虫胺含量0.54mg/kg(标准≤0.2mg/kg)、韭菜氯氟氰菊酯含量1.36mg/kg(标准≤0.5mg/kg) [2] 不合格产品详情 - 淇滨区优诚超级市场销售的生姜噻虫胺超标170%(0.54mg/kg vs 0.2mg/kg标准) [2] - 山城区四姐妹蔬菜批发行销售的韭菜氯氟氰菊酯超标172%(1.36mg/kg vs 0.5mg/kg标准) [2] - 淇县赵宁手擀面馆销售的米皮检出不得使用的山梨酸0.145g/kg [2] - 温州熟食城销售的猪头肉检出不得使用的亚硝酸盐17mg/kg [3] 合格产品情况 - 抽检合格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175批次 [4][5] - 合格产品来自鹤壁市各区县超市、批发市场、便利店等不同销售渠道 [4][5] - 合格农产品包括铁棍山药、长豆角、鸡蛋、猪肉等品类 [4][5]
高纯度硼砂变身“食用级”,线上销量惊人!专家:少量即可中毒
环球网· 2025-06-14 19:05
食品安全问题 - 线上硼砂销售泛滥,存在"食用级硼砂"等误导性宣传,部分食品经营者知法犯法,威胁食品安全 [1] - 高纯度(99.9%、95%)硼砂在电商平台普遍销售,部分商家将其称为初级农产品或宣称"可食用硼砂"以增加食品Q弹口感 [2] - 某店铺500克95%纯度硼砂售价12.5元,累计销售40万件,千余人收藏,最近一周超百人购买,上千人给出好评 [2] - 复购消费者将硼砂用于制作面食、粽子、糍粑、肉丸等,以提升口感 [2][3] 非法添加行为 - 不法商贩在猪肉上涂抹硼砂以冒充牛肉,检测显示硼砂含量高达3.8克/千克 [4] - 央视曾曝光萨其马中硼砂含量最高达4.6克/千克 [4] - 福建泉州两家小吃店的馄饨馅、水饺、肉羹中检出非法添加硼砂,涉事店主承认为提升口感添加少量硼砂 [4] - 硼砂因弱碱性可使面团更筋道、有弹性,被非法添加到食品中 [4] 法律与监管 - 硼砂被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国家明令禁止用于食品 [5] -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刑法》,添加硼砂行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5] - 专家建议电商平台严格审核高毒产品销售资质,监管部门需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抽检频次和覆盖面 [7] 健康危害 - 硼砂在人体显示较高毒性,长期食用会损害生殖、发育和内分泌系统 [6] - 成人中毒剂量为1-3克,可能导致恶心、呕吐、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儿童禁止食用 [6][7] - 长期低剂量摄入会导致硼砂蓄积,引发肝肾功能损伤、内分泌紊乱及生殖系统损坏 [7] 行业建议 -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对"硼砂猪肉"等问题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7] - 对查实非法添加硼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从严惩处,形成有效震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