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搜索文档
A股午评 | 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市场超3300股飘红 可控核聚变、医药股走强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1:50
5月23日,A股早盘震荡反弹,超3300股飘红,半日成交额6464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730亿。截至午间 收盘,沪指涨0.08%,深证成指涨0.50%,创业板指涨0.48%。 中航证券表示,当前A股市场已回到4月2日之前的水平,市场或对二季度经济预期上调,有望带动风险 偏好进一步修复。后续或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市场焦点或将回归基本面。鉴于外部不确定性尚存,结构 上哑铃策略有望阶段性占优,红利和科技板块或将轮动式贡献超额收益。 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医药板块集体走高,众生药业等涨停;汽车产业链走强,整车、零部件方向领 涨,比亚迪A股再创新高;可控核聚变概念拉升,雪人股份等多股涨停;机器人板块反弹,北特科技涨 停。下跌方面,银行板块冲高回落,港口航运板块走低,南京港跌停,游戏、电力、地产、半导体、大 消费等板块跌幅居前。 展望后市,光大证券指出,市场虽然调整,但指数仍然处于区间震荡的格局之中,接下来市场有望延续 指数震荡、热点轮动的风格。 2、汽车产业链走高 汽车产业链走高,整车、零部件方向领涨,比亚迪A股涨超4%再创新高,汉马科技、赛力斯等涨停。 点评:消息面上,4月份比亚迪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首次超过特斯拉 ...
A股午评:深证成指半日涨0.5% 汽车股走高 赛力斯涨停
快讯· 2025-05-23 11:3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盘震荡走高 沪指涨0 08% 深成指涨0 50% 创业板指涨0 48% 北证50指数涨1 57% [1] - 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上涨 半日成交额达6611亿元 [1] 行业板块 - 可控核聚变板块领涨 汽车股表现抢眼 [1] - 兵装重组 港口航运板块 黄金板块跌幅居前 [1] 个股表现 - 赛力斯触及涨停 比亚迪股价再创新高 [1]
午评: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可控核聚变、创新药概念股集体走强
快讯· 2025-05-23 11:34
午评: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可控核聚变、创新药概念股集体走强 智通财经5月23日电,市场早盘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6464亿,较上个交 易日缩量730亿。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可控 核聚变概念股再度大涨,哈焊华通涨停。创新药概念股震荡走强,众生药业涨停。汽车整车股表现活 跃,比亚迪再创历史新高。机器人概念股迎来反弹,北特科技涨停。下跌方面,港口航运股展开调整, 南京港跌停。板块方面,可控核聚变、汽车整车、创新药、PEEK材料等板块涨幅居前,港口航运、游 戏、电力、美容护理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涨0.08%,深成指涨0.5%,创业板指涨0.48%。 ...
5月23日午间收评: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可控核聚变、AI医疗概念集体走强
快讯· 2025-05-23 11:34
市场表现 - 市场早间震荡反弹 深成指涨0 5% 创业板指涨0 48% 沪指涨0 08% [1] - 沪深京三市约3400股上涨 上午半天成交6612亿 [1] - 两市共3157只个股上涨 44只个股涨停 1708只个股下跌 3只个股跌停 [3] 领涨板块 - 可控核聚变概念拉升 雪人股份 融发核电涨停 [1] - AI医疗概念走强 塞力医疗 贝瑞基因封板 [1] - 汽车整车股走高 赛力斯 汉马科技涨停 [1] - 领涨板块包括可控核聚变 AI医疗 创新药 汽车整车 [2] 领跌板块 - 航运港口板块延续调整 南京港跌停 [1] - 领跌板块包括航运港口 谷子经济 美容护理 电力 [2] 个股表现 - 17只股票炸板 炸板率31% [3]
可控核聚变概念走高,稀有金属ETF(562800)涨超1%,机构建议围绕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等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0:58
市场表现 - 5月23日三大指数小幅低开后震荡走高 能源金属和小金属板块表现强势 可控核聚变概念领涨 [1] - 稀有金属ETF(562800)上涨超1% 盘中频现溢价交易 成分股中东方钽业涨超6% 天齐锂业、东方锆业、华友钴业等跟涨 [1] - 5月22日稀有金属ETF(562800)获资金净流入362万元 [1] ETF及指数情况 - 稀有金属ETF(562800)紧密跟踪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 该指数选取稀有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分股 [1] - 该ETF配备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110/C类:014111) [1] 公司动态 - 东方钽业生产的辐照监督管用高纯铌箔成功应用于核电领域 实现国内首次零突破 [1] - 东方钽业生产的超导铌材可用于生产铌钛(Nb-Ti)和铌锡(Nb3Sn)等合金材料 这些材料是制造超导磁体的关键材料 [1] 行业分析 - 可控核聚变概念近期走高 相关稀有金属材料的关联性受到关注 [1] - 全球聚变研究主要集中在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两种技术路径 托卡马克装置被视为实现磁约束核聚变反应的最佳解决方案 [2] - 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主要构成包括超导磁体、第一壁、真空容器等 据ITER建设成本拆分 磁体、真空容器等核心环节建设成本占比超50% [2] - 聚变产业链上游材料环节主要包括特种金属和超导带材 特种金属包括特种钢材、钨、铜等 超导带材分为低温超导材料(铌钛、铌锡类)和高温超导材料(YBCO类) [2]
可控核聚变板块再度拉升 融发核电、雪人股份涨停
快讯· 2025-05-23 09:35
可控核聚变板块市场表现 - 融发核电(002366)、雪人股份(002639)、哈焊华通(301137)涨停 [1] - 弘讯科技(603015)、英杰电气(300820)、辰光医疗、久盛电气(301082)、常辅股份等股价走高 [1] 资金动向 - 暗盘资金流向曝光 提前捕捉庄家建仓信号 [1]
可控核聚变概念盘初走强 融发核电、哈焊华通双双涨停
快讯· 2025-05-23 09:34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表现 - 融发核电、哈焊华通早盘双双涨停 [1] - 辰光医疗、雪人股份、爱科赛博、中洲特材等涨幅靠前 [1] 行业技术突破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宣布完成"电磁心脏"建造 [1] - 该电磁体系统为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 [1] - 项目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历时数十年 [1]
中信证券:短期投资驱动 建议围绕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置环节布局
快讯· 2025-05-23 08:26
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 - 海外可控核聚变发展提速 商业化聚变项目倒逼国内产业加速推进 [1] - 短期实验堆投资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 [1] - 混合堆在材料及工程要求 燃料成本上占据优势 商业化后可作为长期过渡方案 [1] 投资建议 - 建议围绕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置环节布局 [1]
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答案,可控核聚变全球竞赛加速
Wind万得· 2025-05-23 06:44
全球核聚变技术最新进展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完成世界最大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建造,标志着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3] - 中国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下1066秒稳态运行创世界纪录,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等离子体运行 [4] - 美国NIF装置实现Q=4聚变增益,SMART装置产生首束等离子体验证新构形 [4] - 法国WEST装置在5000万摄氏度下维持等离子体1337秒刷新稳定时间纪录 [5] 核聚变技术路径 - 磁约束核聚变:物理基础成熟、稳态运行潜力大,但装置规模庞大,代表项目ITER和中国CFETR [7] - 惯性约束核聚变:物理过程快但能量利用效率仅约1%,代表项目美国NIF [7] - 磁-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规模较小,代表企业加拿大General Fusion [7] 核聚变优势 - 原料资源丰富:海水中氘储量达45万亿吨,氚可通过锂6增殖 [9][10] - 能量密度高:1克氘氚聚变能量相当于8吨石油,是核裂变4倍 [10] - 安全环保:反应可控停止,生成物主要为无害氦气,不产生温室气体 [10][11] - 经济潜力大:未来发电成本有望显著下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1]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 - 上游:超导磁体材料、特种钢材、稀有金属等 [12] - 中游:核聚变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 [12] - 下游:未来商业化发电应用 [12] - 市场规模预测:2030年达4965亿美元,2050年突破万亿美元 [14] 可控核聚变发展趋势 - 技术突破加速:AI应用使控制稳定性验证可能提前至2025-2026年 [15] - 商业化进程加快:54.2%企业认为2035年前具备商业可行性 [16] - 企业参与度提高:全球总投资超70亿美元,45家企业参与 [16] - 政策支持增强:中、美、德、韩等国加大核聚变投资 [19] 主要核聚变企业进展 - Commonwealth Fusion:融资超20亿美元,计划2030年代初投产400MW电厂 [18] - TAE Technologies:融资12亿美元,目标2025年证明净能量产出 [18] - Helion Energy:估值超54亿美元,与微软签订2028年50MW购电协议 [18] - Tokamak Energy:中国球形托卡马克企业,计划2030年代初商业运行 [18]
国光电气:5月16日组织现场参观活动,中信证券、国联民生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22 18:38
公司业务与订单情况 - ITER项目采用来料加工模式,材料成本由委托方承担,材料更换导致采购订单签订交付延迟 [2] - 整体订单量维持稳定,正在拓展霍尔电推力器核心部件、弹炮应用等新产品 [2] - 核工业领域加强与国际国内项目跟进力度,包括ITER、BEST、HL-3、Z箍缩混合堆等项目,推进核聚变部件设备研发和核电资格认证 [2] - 已成功为EST、HL系列等国内核聚变科学装置配套关键专用部件与设备 [3] - 电推核心部件产品已与国内众多知名电推总体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6] 核工业领域竞争与展望 - 聚变实验堆设计和控制效率提升,成本与建设周期降低,加快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预期 [2] - 核工业领域准入门槛较高,公司凭借60多年真空技术积累和项目跟进经验,逐步拓展至核工业领域 [2] - 正在积极推进民核(核电)领域相关认证,未来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拓展市场份额 [4] 财务表现与股东情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6%,主要因应收账款回收和商品采购支出减少 [7] - 2024年营业收入下滑受行业宏观环境变化、ITER技术更改要求、国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项目节点延期影响 [8]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34.07%,归母净利润211.77万元,同比下降92.65% [8] - 两位股东减持,其中国之光已减持1,625,751股(占总股本1.5%),天翊创投减持计划未完成 [5] 机构预测与市场表现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23亿元,2027年2.09亿元 [10] - 中邮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17亿元,2027年1.65亿元 [10] - 东方财富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58亿元,2026年2.12亿元 [10]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141.74万元,融券净流入41.8万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