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

搜索文档
安源煤业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
证券日报· 2025-07-02 15:34
交易概述 - 安源煤业拟以煤炭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置换江钨控股持有的金环磁选8550万股股份(对应股比57%)的等值部分,差额以现金补足 [1] -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仍为江钨控股,实际控制人仍为江西省国资委 [1] - 交易前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为97.83%,交易后降至55.87% [1] 交易影响 - 将持续亏损的煤炭业务整体置出,注入盈利能力较强的磁选设备业务资产 [1] - 实现主营业务转型,提高资产质量,增强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1] - 重组后主营业务变更为磁选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1] 标的公司情况 - 金环磁选主要从事永磁磁选机、电磁磁选机等磁选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在"高性能、大型、低耗、定制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2] - 产品服务覆盖全球2000余家客户,包括攀钢集团、宝武集团等头部企业 [2] -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2] 行业前景 - 磁选设备是矿山选矿、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的关键设备 [2] - 存量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 未来将更加侧重智能化和高效能,环保要求提升将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2]
如何布局7月小盘行情?
搜狐财经· 2025-07-02 13:38
中证1000指数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证1000指数成交量在A股主要指数中居于高位,半年上涨6.69%,领先沪深300等大盘宽基指数 [1] - 小单成交占比从2月份最低的27.7%震荡上行至6月27日的33.9%,显示市场热度持续上升 [1] - 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小盘占优行情有望持续,特别是在美元贬值预期强化的情况下 [1] 1000ETF增强产品表现 - 1000ETF增强(159680)成立以来累计超额收益33.10%,年化超额收益11.88% [1] - 该产品在各个季度、半年度、自然年度相对业绩比较基准均有超额收益 [1] - 在不同市场行情下(震荡下跌、爆发上涨、区间震荡)均表现出强适应能力,实现"季季有超额"和"各市场风格均有超额" [2] - 近5个交易日连续净流入近5000万,显示市场对其7月表现的期待 [7] 量化策略优势 - 量化策略能够发现中证1000成分股的价格偏离并进行套利,获取超额收益 [4] - 高波动性为产品提供了显著的波段机会,在把握指数整体贝塔收益的同时获取Alpha收益 [5] 小盘股市场环境 - 上半年流动性宽松但基本面偏弱,资金更易涌向"重预期、重资金"的小盘股 [5] - 政策利好(产业扶持、并购重组鼓励)对小盘股的催化作用更为显著 [5] - 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筹划1984单并购重组计划,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02单,同比增长121.74% [5] 中证1000指数特点 - 覆盖A股市值排名801-1800名的公司,是小盘股的核心代表 [5] - 成分股多为新兴产业中快速成长的企业,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权重集中 [5] - 能充分受益于AI、新能源等产业红利,未来龙头孕育概率高 [5] - 对并购重组等政策敏感度更高 [5]
最新印发!事关港交所上市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2:14
上市培育服务 -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印发《龙华区促进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旨在加强与专业金融研究机构合作,便利企业境内外上市政策咨询 [1] - 协调跨境金融机构为企业出海提供金融银团服务,推动已在港交所上市的辖区企业按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1] - 开展走进交易所专题活动,推介港交所及海外交易所在龙华提升影响力,推动境外交易所在龙华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 [1] - 支持专业机构配套培育本土双语服务团队,构建跨境服务联合体,建立覆盖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保荐承销网络 [1] - 深化与大型券商合作,支持保荐龙华区企业上市的机构以市场化方式举办专业活动 [1] 并购重组支持 - 围绕龙华区"1+2+3"产业体系布局,支持企业开展产业上下游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质量 [2] - 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强链补链、跨行业并购重组,支持并购实现关键技术水平提升的优质未盈利资产 [2] - 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集团(母公司)下属机构落地龙华区的支持力度 [2] - 鼓励储备培育库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以及作为并购标的参与并购重组 [2] - 建立辖区并购重组项目库,对符合龙华区产业导向的并购重组项目给予配套支持 [2] - 设立并购重组专项母基金,吸引头部券商机构、辖区大型上市公司参与出资,共同做好并购重组资金支持 [2] - 加强对并购重组落地项目配套服务,依法依规给予用地、能耗、研发、人才等方面保障 [2]
深圳龙华区:加大并购重组支持力度 支持并购实现关键技术水平提升的优质未盈利资产
快讯· 2025-07-02 10:51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印发《龙华区促进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大 并购重 组支持力度。围绕龙华区"1+2+3"产业体系布局,聚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支持企业开展产业上下 游并购重组。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强链补链、跨行业并购重组,支持并购实现关键技术水平提升的 优质未盈利 资产;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集团(母公司)下属机构落地 龙华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储备培育库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以及作为并购标的参与并购重组。建立 辖区并购重组项目库,对符合龙华区产业导向,落地辖区或发生在外地的但对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 贡献的并购重组项目,给予配套支持。设立并购重组专项母基金,吸引头部券商机构、辖区大型上市公 司参与出资,共同做好并购重组资金支持。加强对并购重组落地项目配套服务,依法依规给予用地、能 耗、研发、人才等方面保障,确保企业"来得了、住得下"。 ...
资本市场将继续打好支持创新“组合拳”
中国证券报· 2025-07-02 05:04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制度供给 - 禾元生物IPO申请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的企业[1]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拓宽未盈利、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通道,"并购六条"及重组新规畅通产业整合路径[1] - 上半年"双创"板块和北交所募资总额占比过半,汽车与零配件、硬件设备、电气设备行业募资金额排名居前[1] - 创业板公司"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科创板"1+6"新政公布、科创债"绿色通道"等创新制度陆续落地[2] - 大普微作为深市首个未盈利企业首发申请获深交所受理[2] 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实现对17万片8英寸硅基产能的一体化管理[3] - 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告,将实现产业链互补[3] - 杰华特拟收购天易合芯,进一步完善模拟芯片市场布局[3] - 今年首次披露并购重组事件的上市公司有103家,远高于上年同期水平[3] - 2024年以来A股市场重大重组事件中50%分布于TMT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3] 耐心资本培育 - 引导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优化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和"反向挂钩"等机制[4] - 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4] - 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等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5] - 债市"科技板"落地以来科创债发行明显放量,募集资金用途、债券条款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5] 未来政策方向 - 下半年A股市场IPO将进一步向创新领域聚焦,科技企业上市前景将更为广阔[2] - 推动债券条款创新、丰富增信措施等方面增厚民企科创债投资收益[5] - 鼓励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联合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大税收优惠力度[5]
新规落地9个月,并购重组有哪8大变化?最新案例解析!
梧桐树下V· 2025-07-01 21:24
A股重组市场动态 - 2025年A股市场重组频率显著提升 平均每3天就有2家公司启动重组 [1] - 截至5月底 年内重大资产重组案例达66单 同比激增144% [1] - 半导体和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在重组案例中占比超过40% [1] 跨境并购与产业整合趋势 - 在"并购六条"政策推动下 一季度跨境并购加速至52单 [1] - 新能源装备和工业母机赛道正经历密集的产业整合 [1] 重组市场面临的挑战 - 新规核心内容需要精准把握 以应对监管要求 [1] - 复杂交易结构设计对审核效率提升至关重要 [1] - 标的估值和后续整合存在需要规避的风险 [1] 行业活动信息 - 国内头部券商保代"并购小猪"将于7月3日晚8点进行直播 [1] - 直播主题为《924之后并购重组最新政策和相关案例》 [1] - 内容涵盖新规解析 典型案例剖析 交易设计及风险防控等实操关键点 [1]
创投圈盛会来袭,四大看点不容错过!就在这个七月,相聚深圳光明科学城!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12:15
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概况 - 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活动将于7月25日在深圳光明科学城举办,聚焦资本与创新深度融合 [1][2][8] - 活动由证券时报主办,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本届在内容、形式、时长上全面升级 [3]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创投行业迎来政策利好,"创投十七条"等政策明确国家以创投驱动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 [1] - 银行AIC、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线资本加速入场,科创债发行试点、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提振募资信心 [1] - 国办一号文优化政府投资基金出资规则、构建容亏容错机制,推动行业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回归 [1] - 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并购重组规则优化、港股IPO市场火爆改善退出机制 [1] 活动亮点与内容 - 设置并购重组主题会议,发布两份重磅报告:并购市场报告(含交易规模、行业分布、估值中枢)和城市创投力报告(含机构数量、基金规模、科技企业数量) [4] - 举办生物医药产融对接会,新财富医药行业最佳分析师将解析行业趋势,业界精英探讨药企并购、创新药出海等话题 [5] - 成立"创投智库",成员来自头部创投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及高校,覆盖30个联盟成员 [6] - 展示头部机器人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成果,动态演示硬科技商业化进程 [7] - 揭晓2025证券时报创投金鹰奖和创业企业新苗奖评选结果 [7] 相关ETF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0.89%,市盈率19.80倍,份额增加1650万份 [10]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2.97%,市盈率40.97倍,份额减少1.2亿份 [10]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2.80%,份额增加1800万份 [11]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7.52%,市盈率101.05倍,份额减少1100万份 [12]
上半年145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拟变更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45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十分活跃,其中,多家上市公司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同花顺(300033)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按首次公告日期统计,下同)共有145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大股 东等筹划了变更控制权事项。而在去年同期,仅有44家公司筹划了相关事项。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隋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精简审核程序、 丰富交易工具、优化监管机制等系列举措,并购重组的运作效率显著提升,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参与热 情。而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企业控制权变更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通过控制权变 更实现资源整合与战略调整,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有利条 件。" 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控制权变更的目标来 看,产业垂直整合、快速进入新兴产业是重要原因。 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发布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的相关公告了解到,当前,诸多企业通过控制权变更,意在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效应的最大化。例如,制造业企业收购上下游供应商或 销售渠道相关企业,以此增强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降低成本并提 ...
上半年A股并购重组热度攀升 1493家公司合计披露1984单计划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07
并购重组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1493家并购重组计划,共计1984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02单,同比增长12174% [1] - 497单并购重组计划已成功落地,23单宣告终止,其余处于不同实施阶段 [2] 政策与制度支持 - 《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配套措施落地实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持续发力,审核效率提升,配套融资与支付方式更灵活 [1] - 监管层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放宽支付方式限制,优化审核流程,试点"小额快速"通道,聚焦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制度安排,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 [5] 并购重组目的与趋势 - 上市公司将并购重组作为延链补链重要抓手,完善产业链条,注重企业间优势互补以实现协同发展与竞争力提升 [1] - 产业并购成为主流,金融服务业产业化整合突出,如国信证券拟收购万和证券,体现地方国资体系内部券商牌照资源整合 [3] - 未来趋势包括注册制改革推动"小额快速"并购审核机制普及,分拆与跨界并购更频繁,围绕"卡脖子"技术的并购将迎来爆发 [7] 参与主体与交易机制创新 - 民营企业占比达6040%,同比增长1475个百分点,推动公司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并激活市场创新基因 [4] - 交易机制创新突破,发行可转换债券、引入产业基金、换股吸收合并等创新支付方式广泛应用,如广州信邦智能装备拟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债券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标的公司控制权 [4] 市场需求与战略意义 - 上市公司将并购重组视为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与企业战略升级关键抓手,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通过"产业并购+资本整合"双轮驱动实现业务扩张与全球资源整合 [6] - 403家上市公司披露《市值管理制度》,并购重组被寄予厚望,通过收购优质资产强化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提升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整体估值 [6][7]
“蛇吞象”重组折戟,光智科技扣非净利连续四年告负
第一财经· 2025-06-30 22:40
公司重组终止 - 光智科技宣布终止对先导电科的资产重组,原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及"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 [2] - 重组消息曾使公司股价从约22元飙升至115.55元,涨幅超400%,终止后股价回落至44.16元,较历史高点回落近62% [1][2] - 公司计划于7月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回应投资者关切 [1] 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公司扣非净利连续四年为负值,2021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0.14亿元、1.29亿元、2.55亿元、0.37亿元,累计亏损超4亿元 [1][3] - 2024年公司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长43.82%,但营业成本增长27.78%,毛利率回升至27.57% [4] - 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达77.88%,有息负债率35.5%,短期借款3.47亿元、长期借款5.82亿元,账面现金仅1.65亿元,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8.5% [5] 业务表现与风险 - 红外光学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2.8亿元,占比88.18%,但过度依赖锗材料价格周期 [4] - 铝合金业务2024年营收下滑5.78%至1.7亿元,毛利率下滑5.81个百分点至5.19% [4] - 公司主营业务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采购成本上升影响,是近几年亏损的主因之一 [3] 市场反应与股东动态 - 重组终止后公司动态市盈率为95.93倍,远超行业44倍市盈率,股价较峰值跌去61.8%,但仍较重组预案前上涨超100% [5] - 自然人王学平、张建龙在重组前"踩点"买入,分别浮盈约1.287亿元和8589万元,随后在股价高位退出 [6] - 16家机构在去年第四季度买入353.86万股,但在一季度全部清仓,股价回调至50元左右,机构未盈利 [6] 重组背景与关联交易 - 重组标的先导电科是全球领先的溅射靶材供应商,估值高达200亿元,而光智科技市值仅30余亿元 [2] - 实际控制人朱世会同时控制先导电科母公司,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2] - 先导电科曾启动IPO辅导备案,后因市场环境变化放弃独立上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