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2025服贸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揭牌
北京商报· 2025-09-14 15:35
据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平台,怀柔科学城已布局37个 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构建市场化与专项支持相结合的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性 解决研发资源分散问题,持续提升全球创新影响力。 在本次交流会签约环节,中国国际商会与怀柔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国际交流、投资 促进、宣传推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贸易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怀柔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助 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涵盖中医药现代化、高端精密制造、新材料检测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的 五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为怀柔区的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9月14日,在2025年服贸会怀柔区"开放共享 链接国际"合作交流会上,北京 市怀柔区国际商会、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揭牌。其中,怀柔区国际商会将聚焦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整 合全球经贸渠道与服务资源,为区内企业对接国际市场、参与跨境合作提供政策咨询、商务对接等精准 服务;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将依托怀柔科学城科研基础,搭建仪器设备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的对 接载体,推动仪器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怀柔区国际商会、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揭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4 15:18
活动概况 - 怀柔区举办"开放共享 链接国际"合作交流会 由怀柔区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国际商会 北京市商务局 北京市贸促会及创新型企业代表参与[1] - 活动包含北京市怀柔区国际商会和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揭牌仪式[1][6] - 活动设置推介环节 签约环节和对话环节等多维度交流内容[6][7] 政策与产业布局 - 怀柔区已发布"1+N"创新政策体系 打造10余个特色园区并布局46个创新平台[2] - 建立"大装置小平台聚企业"发展模式 旨在共筑创新生态和拓展国际合作[2] - 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平台 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并向全球开放共享[6] 机构功能定位 - 怀柔区国际商会聚焦企业国际化需求 整合全球经贸渠道与服务资源 提供政策咨询和商务对接等精准服务[6] - 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依托怀柔科学城科研基础 搭建仪器设备研发 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对接载体[6] 合作项目进展 - 中国国际商会与怀柔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覆盖国际交流 投资促进和宣传推广等领域[6] - 5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涵盖中医药现代化 高端精密制造和新材料检测等重点产业领域[6] 产学研交流 - 对话环节汇聚中国科学院大学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等科研机构专家[7] - 太平洋建设集团 北京云汉星驰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参与"共享平台赋能企业合作发展"主题交流[7] - 讨论内容涵盖平台开放共享成效 人才培养与资源整合路径以及全球研发资源合作计划[7]
直击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见解论坛丨上海银行副行长俞敏华:商业银行需重塑两个逻辑 积极拥抱科技成果转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1:54
核心观点 - 商业银行需通过重塑风险评价逻辑和风险收益平衡逻辑来服务科技创新 强调从传统信贷思维转向投资视角和生态化协同 以解决与创新企业的风险偏好不匹配问题 [2][3][4] - 科技创新具有高成长性 长周期性 轻资产性和高风险性特点 技术转化面临死亡谷困境 高校专利转化率仅3.9% [3] - 上海银行通过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深耕科技金融 截至8月末科技贷款余额1800亿元 服务1.9万户企业 累计通过沪科专贷为企业节省超1.3亿元融资成本 [6] 商业银行服务科技创新的挑战 - 传统银行依赖历史财务数据和抵质押物进行信贷决策 但成果转化阶段企业轻资产且软实力难评估 [3] - 传统银行贷款利率固定 利息收入可能不足抵补风险 且缺乏投资组合思维 [3] - 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与创新企业存在天然不匹配 需进行自我革命 [2][3] 风险评价逻辑重塑 - 从看过去转向看未来 贷前以投资视角评价企业 包括看行业 看技术和看未来 [3] - 贷中以投行思维设计合作方案 [3] - 贷后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项目贷后管理 [3] 风险收益平衡逻辑重塑 - 从利差覆盖转向价值创造和长远战略孵化 [4] - 创新股债联动产品及建立投资组合思维 不以单笔业务回报衡量得失 [4] - 银行 政府 保险 投资机构等多方参与 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4] 科技创新阶段划分 - 理论期 从无到0 [5] - 验证期 从0到0 [5] - 种子期 从0到1 [5] - 初创期 从1到10 [5] - 成长期 从10到100 [5] - 成熟期 从100到N [5] - 衰退期 N到无归零 [5] 上海银行科技金融实践 - 结合科技创新七个阶段创设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6] - 连接政策帮企业省钱 连接资本帮企业找钱 连接产业为企业赚钱 连接财资帮企业管钱 [6] - 从资金提供者向生态组织者转型 [6] - 本月成立产业研究院 加强产业研究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6] 理想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特征 - 全生命周期覆盖 [6] - 多元化工具 [6] - 智能化风控 [6] - 生态化协同 [6]
北京发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北京模式”
新京报· 2025-09-12 19:57
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机制 - 北京市正式发布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工作机制 聚焦创新策源 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落地 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 [1] 高质量科技供给 - 充分发挥北京高校和研究机构多的优势 保持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引领优势 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发展 [2] - 在原始创新领域采用自然科学基金"市-区-企业"共同出资联合基金模式 引导企业出资出题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问题 [2] - 在前沿产业领域优化"领军人才+新型研发机构"模式 发挥北京智源研究院 北生所 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组织作用 [2]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北京市目前共有1475家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 [3] - 强化区块链与先进计算 RISC-V等强应用牵引产业领域形成的"科研机构+企业"模式 [3]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 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 开展"全链条协同攻关" [3]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孵化平台 培养引进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 优化产业共性平台体系 [4] - 加强概念验证 中试等共性平台建设 加强本市首台(套)示范应用 [4] - 在医药健康产业形成三医联动的专班机制模式 科研单位 产业发展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联动 [4] 前沿领域布局 - 科技部门立足当好"策源部门"和"孵化部门" 加强"0-1"原始创新引领 [5] - 各行业主管部门着力增强1-10 10-100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发展能力 [5] -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 法律 人力等生产性服务业 构建适应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5] - 组建融合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 加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识别研判 提前布局产业前沿领域 [5] 发展基础与前景 - 北京拥有深厚的科技底蕴 活跃的创新力量和开放包容的产业环境 [6] - 探索建立优化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未来将进一步深入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 [6]
大庆:多措并举切实有效为企纾困解难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7:06
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 - 龙凤区启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专项行动 聚焦资金扶持 税收优惠 政策基金等领域 印制工信和科技领域惠企政策汇编 细化申报条件 办理流程和扶持方式 [1] - 组建8个惠企政策专项行动小组 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解读 已走访规上企业40家 发放惠企政策汇编80本 指导23家企业申报惠企政策 [1] - 通过支付宝市民中心智能匹配平台建立企业全景画像 提供定制政策方案 已指导4家企业申报黑龙江省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3] 产业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 - 承办全省石油石化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对接活动 打造需求发布 成果展示 中试推介 金融对接全链条模式 上线科技转化对接平台 内含需求库19个 成果库126个 [2] - 活动现场发布重点需求8个 关键科技成果17个 促成成果签约8项 签约金额近1000万元 [2] - 共建高端精细化工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级论证和省级首批中试熟化平台备案 正在申报专项债券启动项目建设 [2] 企业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 - 支持企业新建6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包括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帮助4家企业匹配科技总师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 [3] - 指导建设中试熟化平台 加快推动3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和2项省重点新产品转化落地 [3] - 形成五大石化产业集群 包括化工原料 新材料 石化装备制造 石化服务和润滑油产业集群 代表企业包括三聚能源 塑龙石化 海鼎公司 汉光公司 石化机械厂等 [3] - 全区四上企业达156家 专精特新企业19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高新技术企业55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31家 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 省级数字化智能车间2家 [3]
财政部:支持科技创新,让科学家拥有更大的科技经费支配权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16:30
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核心举措 - 国家财政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3] -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到5.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4%[3] - 推出财税政策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拓展应用、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4] 资金投入 - 资金重点投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3] - 基础研究累计投入达到7300亿元,年均增长12.3%[3] - 财政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十三五"期末的2.41%提高到2024年的2.68%,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3] 经费使用管理 - 探索科技经费管理模式,让科学家拥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3] - 在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包干制",由项目负责人决定经费使用[3] - 不断完善监管方式,做好绩效评价,提高科技资金支出效益[3] 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 - 调整完善政策让科研人员享有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充分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收益[4] - 创新政府采购制度,用政府"下单"引导支持产品创新和推广应用[4] - 实施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推动创新产品迭代升级[4] 企业创新支持 - 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万家[4] - 针对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到3.6万亿元[4] - 政府性融资担保累计支持超过30万家中小科创企业获得约8000亿元贷款,被担保企业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5]
宁夏中宁:政企产学研共促科技成果“进园入县”服务企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9-12 15:55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日前联合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政府举办 科技成果"进园入县"服务企业行中宁专场暨人才对接活动。 对接活动发布了企业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和有关人才政策,解读了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政策,来 自天津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 族大学的9位专家,聚焦中宁县特色优势产业需求,重点发布和路演了枸杞新品种、枸杞功能成分提取 及产品加工等一批科技成果。活动现场,还签署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据了解,为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前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中宁县企业、科 技园区等进行调研摸底,挖掘凝练了一批产业和企业技术需求,并面向全国征集先进科技成果300项, 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发布。中宁县部分枸杞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在活动前后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接, 达成一批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意向。 ...
以改革激活创新引擎,广东彰显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势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14:26
核心政策举措 - 国务院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并发布实施方案 [1] - 方案部署七大方面共22条改革举措 重点聚焦技术要素成果转化领域创新 [1] - 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经验推广至珠三角国家示范区 [1] - 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提高研发团队成果转化净收益分享比例至50%以上 [1] 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 - 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 资源配置 成果评价制度 [2] - 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 优化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2] - 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并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 [2] - 允许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部属高校在粤新型研发机构享受地方优惠 [2] 金融支持体系创新 - 完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使用方式 推进国有创投机构改革 [2] - 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2] - 完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市场 促进技术资本深度融合 [2] - 构建精准多元的金融支持体系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 区域创新生态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产业基础 市场主体 科研机构及国际联通优势 [3] - 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技术 人才 资本等要素高效流动 [3] - 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及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 [3] - 形成可推广的广东经验和大湾区模式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
再次迎来“科博会时间” 绵阳“科技大餐”上新
四川日报· 2025-09-12 14:23
吉祥物"科宝" "绵阳造"智能无人车。绵阳科技城新区管委会供图 绵阳科技城新区在路灯灯杆上为无人机搭建"空中机场"。绵阳观察 付乔崧 摄 5 8 7 重点产业体系 5条 主要承载地产业链 人工智能 新型显示 航空航天 低空经济 医药健康 8条 平台经济(以电子商务为重点) 高端能源装备 软件和信息服务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 7条 特色产业新赛道 协同发展地产业链 银发经济 绿色建材 现代物流 文化旅游 机器人 商业航天 航空电子 核医疗 激光及太赫兹技术应用 磁性材料和电机 现代种业 9月,绵阳再次迎来"科博会时间"。9月26日至30日,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 (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称科博会)将在绵阳举行。 自2013年首届举办以来,科博会已举办十二届,累计推动超2000项科技成果转化,吸引超5000家企业参展, 推动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成为展示科技创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科技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本届科博会涵盖"会、展、论、赛、产"五大板块30余场活动。为了以最好的姿态举办这场科技盛 会,绵阳正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力求端出一桌色香味俱佳的" ...
段学欣:在“纳米”与“云端”之间搭桥,让微纳系统长出“大脑”
环球网资讯· 2025-09-12 11:05
文章核心观点 - 期刊《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NPE)致力于成为连接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推动中国原创工程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实现国际化发展 [1][5][10] 技术研究与应用 - 研究聚焦于微纳尺度的测量与控制技术、生物微纳机电系统、生物传感器、执行器、气体传感器、微流控芯片及医工结合的前沿应用 [3] - 传感器技术应用场景多样:工业领域强调长期寿命、稳定性和一致性,消费电子领域关键在成本控制,航空航天领域需具备抗电磁辐射等极端环境耐受能力 [3] - 技术发展路径强调硬件与软件协同,硬件负责采集多维数据,软件通过算法赋予系统智能,软硬件深度融合是技术革新的核心动力 [4][5] 产学研结合与挑战 - 中国在材料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活跃,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差距,存在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信息鸿沟” [5] - NPE通过接收学术论文和鼓励企业工程师撰写专利分析报告等方式,促进学术界洞察产业难题,企业发现技术合作机会 [6] - 研发源头应差异化布局:大型企业适合推动系统性革新,高校实验室能快速响应高度定制化需求,二者形成互补生态 [9][10] 期刊国际化与发展策略 - NPE由中文期刊转型为全英文国际期刊,并与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社(AIP Publishing)合作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学术严谨性 [7] - 期刊编委会主体设定为40至50岁的青年学者,并成立青年委员会,以把握新方向并注入新活力 [7][8] - 期刊重视跨学科研究,但强调深度融合而非“拼盘式”合作,通过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共同审稿以确保研究严谨性 [8] - 期刊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材料创新是否具有明确应用前景并真正解决产业实际问题,清晰指向应用的研究是其发表重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