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1:00
每经AI快讯,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10月14日在国新办 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5 年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 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 给、口粮绝对安全。 ...
国家粮储局: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1:00
粮食产量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达5年 [1]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1] 粮食安全水平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 [1] - 行业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1]
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在罗马开幕 粮农组织庆祝成立80周年
新华社· 2025-10-14 10:23
新华社罗马10月13日电(记者任耀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主办的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13日在意 大利首都罗马开幕。本届论坛恰逢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多国领导人、官员和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 推动全球粮食体系转型之策。 据介绍,本次论坛由全球青年论坛、科学与创新论坛以及"手拉手"投资论坛三个板块组成,相关活 动将持续到17日。自2021年启动以来,世界粮食论坛已成为推动全球粮食体系转型的重要平台,旨在汇 聚各方力量应对全球粮食挑战。(完) 开幕式上,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回顾了粮农组织成立80年来在消除饥饿、促进营养与农业可持续 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他指出,粮食"是生命,是文化,更是基本人权"。 据粮农组织数据,目前,全球仍有约6.73亿人面临饥饿,23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26亿人负担 不起健康饮食。屈冬玉呼吁各方携手,通过创新与合作推动农业和粮食体系转型。 本届论坛以"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超 2.5万名代表参会,规模创历届之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将围绕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等议 题展开交流与合作。 ...
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在罗马开幕 粮农组织庆祝成立80周年
新华网· 2025-10-14 08:31
据介绍,本次论坛由全球青年论坛、科学与创新论坛以及"手拉手"投资论坛三个板块组成,相关活动将 持续到17日。自2021年启动以来,世界粮食论坛已成为推动全球粮食体系转型的重要平台,旨在汇聚各 方力量应对全球粮食挑战。 开幕式上,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回顾了粮农组织成立80年来在消除饥饿、促进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方面所作的努力。他指出,粮食"是生命,是文化,更是基本人权"。 据粮农组织数据,目前,全球仍有约6.73亿人面临饥饿,23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26亿人负担不起 健康饮食。屈冬玉呼吁各方携手,通过创新与合作推动农业和粮食体系转型。 新华社罗马10月13日电(记者任耀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主办的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13日在意大利 首都罗马开幕。本届论坛恰逢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多国领导人、官员和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推动 全球粮食体系转型之策。 本届论坛以"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超2.5 万名代表参会,规模创历届之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将围绕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等议题展 开交流与合作。 ...
实探吉林商品粮基地:黑土粮仓 秋收正酣
证券时报· 2025-10-14 05:02
吉林省粮食生产核心地位 - 吉林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调出率超过60%,全国每10斤商品粮中有1斤来自吉林[1] - 粮食总产量已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2025年预期目标为880亿斤以上[1] - 在2024年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粮食总产量853.2亿斤,居全国第4位[7] 2024-2025年粮食生产具体数据 - 2024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8780.7万亩,同比增加42.3万亩,增量排全国第2位,增幅居粮食主产省第1位,实现面积19连增[7] - 2024年粮食单产达971.7斤/亩,同比提高13.5斤,稳居粮食主产省第1位[7] - 2024年粮食总产853.2亿斤,同比增加15.9亿斤,首次跨上850亿斤台阶[7] - 梨树县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373万亩,比2024年增加0.84万亩,粮食产量预计44亿斤,比上年增加0.73亿斤[3] 具体案例产量与增长 - 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合作社2024年玉米产量约2.8万斤/公顷,2025年预计超过3万斤/公顷,同比增加1000斤/公顷[2] - 大安市硅谷农业公司2024年水稻亩产500公斤以上,2025年预计突破550公斤,收成好于2024年[3] - 梨树县现有耕地393.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占比常年超90%,玉米产量占粮食产量94%以上[2] 农业科技与现代化手段 - 通过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一喷多促等科学方法提升产量[3] - 利用农田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农事操作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3] - 吉林省加快智慧农机研发推广,智能免耕播种机等新型机具研发取得进展,4个项目进入熟化定型阶段[6] - 2025年目标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7%[7] 种子与育种创新 - 种子是农业生产核心要素,合作社选用不断改良的国产玉米种子以适应当地条件[5] - 吉林省依托长春国家农高区等平台建设寒地育种中心,打造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培育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等突破性品种[5] 高标准农田与盐碱地改造 - 吉林省2025年预期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7] - 凤凰山合作社建设300公顷高标准示范田和10公顷单产提升高产示范田[2] - 硅谷农业通过有机硅功能肥改良盐碱地,5年内使5万亩稻田达到高产田标准[3][5] - 大安市累计实施盐碱地整治项目27个,可新增耕地19.57万亩,年增粮食产能2.35亿斤[8] - 白城市有可开发为耕地的盐碱地等未利用地347万亩,是吉林省增产200亿斤粮食的主体功能区[8] 长期产能提升工程 -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确保到2035年粮食产能跨上千亿斤台阶[8] - 增产的200亿斤粮食全部作为商品粮,按全国每天口粮需求70万吨计算,可供全国居民食用半个月[8] - 计划到2035年通过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实现新增耕地365万亩[8]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闻喜:抓住晴好窗口期 抢收、抢烘、抢种守护“粮袋子”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20:44
秋收工作面临的挑战 - 持续降雨带来三重考验:抢收窗口期短、田间湿度大、机械作业难[1] - 秋粮收成直接关系当地“粮、菜、果、药”等主导产业根基[1] 应对挑战的组织与调度措施 - 构建“上下联动、镇村协同、干群同心”的工作格局守护丰收果实[1] - 阳隅镇笃行村调集3台履带式收割机分组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倒伏霉变风险[3] - 通过微信群、大喇叭实时推送天气预警与农机调度消息,让农户抢收有方向[3] - 东镇通过微信群累计发布33条抢收指南,实现16个行政村全覆盖[3] - 农机站紧急启动跨区调度机制,协调收割机支援并设立农机维修服务点[3] - 后宫乡紧盯天气变化、收种进展等关键环节,确保秋粮应收尽收[5] 具体的抢收抢烘抢种行动 - 裴社镇小王沟村“抢收服务队”已帮助困难群众抢收玉米300余亩[5] - 桐城、河底等乡镇将村委大院、文化广场化身临时晾晒场,解决晒粮难[5] - 农业、气象等部门建立日会商制度,动态监测雨情墒情[5] - 农技服务队下沉一线指导科学收割技术,实现减损保粮[5] - 后宫乡20余台收割机开足马力,3个烘干点24小时运转,实现抢收、抢烘、抢种无缝衔接[5]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开幕
河南日报· 2025-10-13 18:53
10月13日上午,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开幕。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省委书记刘宁致辞。省长王凯主持。 史忠俊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农业合作是双边关系中最基础、最悠久、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合 作成果丰硕。河南省是"中国粮仓",育种、仓储、食品加工业、农业机械技术世界领先,区位优势突出,产业体系完备。期待通过此次大会,发出一份携手 合作的强烈信号,搭建一个高端务实的对话平台,挖掘一批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聚焦发展智慧农业、构建高效供应链、加大政策沟通和能力培训力度等方 面,分享合作经验,对接合作意向,共同探讨农业合作新机遇新模式。中国—东盟中心将一如既往扮演好"助推器"和"连接器"角色,持续为中国—东盟农业 合作搭建桥梁、提供支持,并与河南省、东盟各方一道,推动双方农业合作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 献。 麦尔丹·木盖提表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依、心手相连,是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全面战略伙伴。多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东 ...
抢收,与连阴雨赛跑!——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保秋收秋种
新华社· 2025-10-13 18:21
政府应对措施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7个受灾省份开展抢收、烘干、排涝等工作 [2]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排秋粮收购信贷资金2000亿元,保障受灾地区粮食收购 [2] - 河南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救灾资金用于烘干机械奖补和秋粮收获补助,并将履带式收割机换装割台纳入补贴 [2] - 安徽省利用省际间横向利益补偿资金4400万元,支持建设11个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 [2] 农机调配与保障 - 农业农村部已调剂调度履带式收割机24.63万台以满足黄淮海地区需求 [3] - 河南省累计调集投入履带式玉米收割机7980台,并探索轮式机械换装三角履带以缓解压力 [3] - 河南省“三秋”期间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超400万台套,组建742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和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 [4] - 山东省绘制全省农机化生产服务图,提前摸排应急机械分布和缺口 [3] 烘干与技术指导 -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郭牛村设立村集体粮食烘干点,为近2000亩玉米提供24小时不间断烘干服务 [4] - 河北、山西、山东、安徽等多地农业农村部门派出专业指导组和农技服务队下沉田间,提供科学收割和减损保粮技术 [5][6] -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农技人员深入大棚指导农户调整通风、施用叶面肥,以应对连阴雨天气 [5] 收购与质量监管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求各省启动质量风险应急监测,对发芽率超标、水分偏高等“问题粮”分类处置 [8] - 河南兰考县合作社对含水量超过40%的玉米也实行应收尽收,远超往年35%的标准 [7] - 农业农村部要求多措并举组织秋粮收储,并协调农业保险机构对受灾损失尽快理赔、应赔尽赔 [8] 秋收进度与系统性支持 - 当前河南省秋粮作物已收获超八成,安徽省秋粮收获进度近七成,山东省秋粮已收面积超六成 [8] - 安徽省整合种植业、种业、农机等力量,实行粮食生产全领域联系制度,组建16个省级工作组进行全覆盖督导 [8] - 山西省集中发布全省履带式收割机分布名录、粮食烘干中心信息及“三秋”机收保障热线电话 [8]
刘国中在安排部署“三秋”生产工作时强调 坚决克服连阴雨不利影响 全力以赴抗灾夺秋粮丰收
新华网· 2025-10-13 18:21
政策部署 - 中央政府召开视频调度会,强调需扛牢粮食安全责任,采取有力举措克服连阴雨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抗灾夺秋粮丰收,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目标 [1] - 要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把抗灾夺秋粮丰收作为重大任务抓紧抓好 [2] 秋粮收获与收购措施 - 坚持抢字当头,千方百计抓好秋粮收获、收购和秋冬种各项工作 [1] - 加强急需农机具调配,支持受影响地区组织抢收作业,加快补齐烘干设施短板,及时开展湿粮抢烘和晾晒 [1] - 强化农机通行、用油、检修等服务保障,确保抢收抢烘有序开展 [1] - 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精心组织好政策性收储,多措并举保障农民售粮顺畅 [1] 秋冬种工作安排 - 抢抓农时压茬开展秋冬种,加强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 [1] - 指导农户落实冬小麦抗湿播种等技术措施,确保适期足量播种 [1] 跨部门协同保障 - 各有关部门需加强协同联动,扎实做好气象监测预警、救灾资金保障、保险理赔服务、宣传引导等工作,为做好"三秋"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2]
聚焦“变革与转型”,顶尖CFO齐聚探讨“韧性增长” CFO 50人+论坛(第二季)回顾
搜狐财经· 2025-10-13 18:08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CFO 50人+论坛”(第二季)于9月20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由安永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PAcc项目联合主办,旨在为首席财务官与财会界精英搭建交流平台,探讨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企业转型之道 [1] - 论坛核心议题为在全球经济格局震荡、产业版图重构的背景下,探寻企业在冲突与共生中的韧性增长之策 [1] 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趋势 - 为实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中国经济正进入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3] - 中国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将是“技术先进的高端制造业+影响力越来越强的高水平服务业”双线并行 [3] - 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有三大重点领域:科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空航天)、健康(生物医药、大消费、粮食安全、老龄化)和绿色(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 [5]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升级 - 中国企业出海3.0战略意味着从“需求思维”与“高端价值输出”出发,依赖于“以客户为中心”与中国品牌力量,从产品突破转向价值实现过程的重塑 [7] - 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表现在市场掌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人才整合能力、文化影响能力四个方面 [5] -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不应只考虑是否出海,而是要进行自我革新 [7] - 企业策略需从“制造在中国”转为“国际化制造”,通过全球投资布局以规避风险并扩展市场 [20] 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已在中国企业财务领域实现广泛普及,绝大多数企业已在不同程度的财务流程中引入AI应用 [11] - AI应用在发票识别、报销处理及财务报告生成等操作性环节成效显著,但在战略预测与复杂决策支持等高价值领域渗透仍显不足,整体呈现“基础性强、战略性弱”的格局 [11] - 未来三到五年,AI与财务专业的融合将呈现四大趋势:AI应用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人机协同成为财务组织新范式;核心能力要求发生根本性重构;伦理、安全与治理体系需同步构建 [13] - 财务人员对AI工具展现出较高接受度,但AI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基层财务工作者对岗位被替代的广泛职业焦虑 [11] 企业韧性增长与财务管理策略 - 企业需兼顾上下游利益相关方实现共赢,这与ESG理念高度契合,技术进步是成本下降和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 - 财务部门应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包括Web3、RWA等新工具探索稳健融资途径,并通过AI数字化提升效率,重视海外资产管理与风险防范 [16] - 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现金流管理较利润更能体现企业的生存价值,新能源车企需善用金融工具,构建上下游产业生态,打通产业链资金流 [18] - 并购是推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国半导体和芯片行业未来仍将依靠并购实现做大做强 [22] CFO角色的演变与未来要求 - CFO的角色正超越传统核算与风控职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产品定价、市场扩张、并购整合等业务决策中,“财务即业务伙伴”已成为现实要求 [26] - CFO需从“被动跟随业务”转向“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在资金调度、本地化核算、ESG披露等方面建立前瞻性机制 [26] - CFO需成为“全球化操盘手”,建立“全球财务中枢”实现数据透明与集中管控,推动“本地化+标准化”并行的财务架构,并借助AI驱动的合并报表引擎等数字化工具提升跨境财务管理效率 [28][31] - 在AI时代,CFO必须带领团队掌握“人机协同”新范式,培养战略思维、商业敏感度与跨域沟通能力等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