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变更
搜索文档
控制权变更在即 飞马国际再推大股东业绩补偿方案上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6-29 20:42
业绩承诺议案 - 飞马国际计划将《关于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的议案》再次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该议案涉及大股东新增鼎需补偿金额4.37亿元,此前在5月底被股东大会否决 [1] - 公司董事会认为该议案有助于督促重整投资人及时补足业绩承诺差额,有利于保障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1] - 新增鼎作为重整投资人曾承诺2022-2024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5.7亿元,但实际仅实现1.33亿元,触发4.37亿元补足义务 [1][2] 股东大会表决情况 - 在新增鼎回避表决的情况下,该议案获得4827万股同意票(占有效表决权43.8%),6154万股反对票(占中小股东表决权55.9%),导致未通过 [2] - 参与表决的股东股份仅占公司总股本约4% [2] - 公司表示正在联系投反对票的股东了解原因 [2] 控制权变更 - 新希望投资集团与漳州高新区高鑫创业投资签订协议,投资方可能最终持有新增鼎不少于66.89%股权 [3] - 投资方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财政局旗下企业,总持股比例约93% [3] - 控制权变更公告后,公司股价在6月24日、27日连续涨停 [3] 业绩承诺背景 - 新增鼎通过参与重整控股飞马国际时承诺2022-2024年累计净利润5.7亿元,未达标需以现金或其他方式补足 [1] - 新增鼎从属新希望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刘永好 [1] - 重新提交的议案内容未做任何补充或调整 [1]
控制权或生变!停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21:15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壮鹏正在筹划股份协议转让事宜,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2][3][4] - 公司股票自6月27日起停牌,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6] - 上述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根据进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7] 股权结构 - 截至一季度末,王壮鹏持股4273.05万股,占总股本20.88%,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8]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181.22万股,占总股本35.11%,期末参考市值9.39亿元 [9] - 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前海金兴阳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36.6万股,占比5.07% [9] 财务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环保再生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高强度瓦楞纸、特种纸等 [1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02亿元,同比下降28.28% [12] -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5年一季度亏损0.18亿元,同比减亏19.4% [12] - 2024年全年亏损2.36亿元,2023年亏损2.37亿元,2022年亏损2.77亿元 [12] 经营动态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改造降本增效,提高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力争2025年扭亏为盈 [13] - 5月19日副总经理颜廷举因工作调整辞职,将担任公司及子公司其他职务 [13] - 截至6月26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4.65元/股,总市值30亿元 [14]
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通知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03:20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11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会,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决 [2] - 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投票时间为2025年7月11日9:15-15:00 [3] - 涉及融资融券、转融通等特殊账户的投票需按相关规定执行 [4] - 会议将审议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整改方案等议案,关联股东上海鹏盛需回避表决 [7] 资金占用问题及整改方案 - 公司存在149,067.82万元被控股股东上海鹏盛非经营性占用资金,需在2025年8月12日前完成清收 [24][27] - 上海鹏盛提出整改方案,拟通过转让所持22.32%股份给亚东投资筹措155,589.96万元用于偿还占用资金及利息 [29][55] - 整改方案还包括以2023-2024年度分红款1,105.93万元抵偿部分占用资金 [29] - 该方案已获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尚需股东会审议批准 [44][51] 控制权变更事项 - 上海鹏盛拟将214,326,656股(22.32%)转让给亚东投资,转让总价16.21亿元 [40][63]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亚东投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 [40] - 交易需满足股东会批准整改方案、反垄断审查等条件方可实施 [41][68] - 股份转让所得资金将优先用于偿还公司被占用资金 [55] 公司风险状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25][31] - 退市风险警示原因包括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1] - 其他风险警示原因包括资金占用未整改和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 [32] - 若未按期完成资金占用整改,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24][35]
牛散出手!通过拍卖 1亿入局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00:16
公司股权变动 - 自然人魏巍通过司法拍卖以每股8 42元(较市价折价14%)、总价1 09亿元竞得杉杉股份1300万股[2][3] - 此次拍卖后实控人方面持股比例从26 93%降至26 36% 年内累计减少约20个百分点[2][6] - 杉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剩余5 93亿股全部处于司法冻结或标记状态[6] 投资者背景 - 牛散魏巍为A股知名个人投资者 截至2025Q1持股市值超30亿元 涉及27家上市公司[4] - 其投资风格偏好ST股 曾通过司法拍卖低价收集筹码 如通化金马法拍后3个月股价涨3倍[4] - 当前持仓包含*ST聆达280 59万股(市值1787万元)和*ST东园6399万股(市值1 34亿元)[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业绩暴亏7 68亿元 较2022年20多亿元扣非净利润大幅恶化[8][9] - 营业总收入连续两年下滑 2024年为186 8亿元 同比降2 05%[9] - 公司从服装转型锂电池材料 现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 并收购LG偏光片业务形成双主业[7] 控制权风险 - 大股东杉杉集团已进入重整程序 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2][6] - 创始人郑永刚2023年离世后 长子与继母内斗导致管理层动荡 董事长职位两度更迭[7] - 公司当前市值220亿元 较2021年千亿规模显著缩水[7][10]
14.9亿占款清偿倒计时!这家公司控制权或生变
国际金融报· 2025-06-20 18:43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因控股股东上海鹏盛筹划股份协议转让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股票将于6月19日起停牌不超过两个交易日 [1] - 停牌前公司股价为7.86元/股,总市值为75.48亿元,股东户数为6.7万户 [1] - 上海鹏盛目前持有公司22.32%股权,为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全部处于质押状态 [3][8] - 控制权变更旨在推动化解公司面临的资金占用规范类退市风险 [1] 资金占用与退市风险 - 2015年至2023年期间,上海鹏盛及其关联方以预付设备款等名义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14.91亿元 [3] - 2025年1月吉林证监局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未按规定披露资金占用事项 [3] - 2025年2月收到《责令改正措施决定书》,要求6个月内完成14.91亿元资金清收,整改期限截至2025年8月12日 [3] - 若未按期整改将面临停牌、退市风险警示直至终止上市 [4] - 公司因2024年度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及资金占用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8亿元,同比增长18.13%;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46.45% [5] - 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持续增长,分别为21.14%、23.62%及26.26%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43亿元,同比增长29.56%;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253.08% [7]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需求增长 [7] 公司治理与股东变动 - 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格局变动频繁,2024年末和2025年一季度均有新进股东取代退出股东 [8] - 此次股份转让将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进行,具体交易对象、转让比例和价格尚未披露 [8] - 控制权变更若成功实施,可能成为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的新模式 [8] 行业背景 - 公司原名为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功率半导体器件 [3] - 公司是国内少数采用IDM模式(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的半导体企业 [3]
*ST华微: 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继续停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6:21
控制权变更筹划 - 公司控股股东上海鹏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正在筹划股份协议转让事项 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1] - 该事项旨在推动化解公司面临的资金占用规范类退市风险 [1] - 公司股票已于2025年6月18日起停牌 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1][2] 停牌安排 - 公司股票停牌起始日为2025年6月18日 原定复牌日为2025年6月23日 [1] - 由于事项仍在筹划中 公司申请继续停牌 [2] - 停牌期间将根据事项进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信息披露 - 公司已披露《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的停牌公告》 公告编号2025-043 [2] - 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4] - 所有信息以指定媒体刊登的公告为准 [4]
政策与市场同向发力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案例涌现
证券时报· 2025-06-14 02:15
行业趋势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正从"Pre-IPO"模式转向"二级市场深度介入"的新模式 [2] - 政策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对投资期限与锁定期实施"反向挂钩" [3] - 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有助于打通"投—并—退"循环,打造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平台 [3] 市场动态 - 自"并购六条"发布后,A股市场已披露第6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1] - 上市公司整体估值处于低位,为私募基金提供了低成本收购的窗口期 [2] - 市场更关注启明创投拟4.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26.10%股份及合肥瑞丞基金拟15.75亿元收购鸿合科技25%股份这两起标杆交易 [4] 交易驱动因素 - 部分上市公司面临转型压力,有寻找赋能方和融资方的诉求 [1] - 私募基金希望通过并购重组解决退出难题,交易双方均存在强烈需求 [2] - 私募基金在产业链上下游拥有众多被投企业,入主后可借助上市公司主体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1] 政策影响 - "并购六条"首次明确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1][3] - 政策的鼓励和推动让私募投资基金并购上市公司进入一个新阶段 [3] - 专家建议完善法律法规,简化审核程序,为私募基金并购提供更多便利 [5]
2倍牛股突发!明起停牌核查
证券时报· 2025-06-11 22:55
停牌核查。 6月11日晚间,*ST亚振(603389)发布关于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暨停牌核查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股票于2025年5月6日至6月11日连续26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 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07.83%,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与同期上证指数、家具制造业存在严重偏离。 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将就股票交易情况进行核查。经申请,公司股票自2025年6月12日开市起停牌,自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 | 停留能英型 | 停牌起始日 | 停障 | 停牌终止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间 | | | | 603389 | *ST 亚提 | A 股 停牌 | 2025/6/12 | | | | 行情数据显示,*ST亚振股票自5月6日起曾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涨停,此后,公司股票震荡上行,自本周来又开启连续涨停态势,本周三个交易日收盘均涨停。截 至今日(6月11日)收盘,公司股票自5月6日以来累计涨超111%。而若把时间再拉长,自今年4月8日盘中创下4.45 ...
安奈儿:“协议股权转让+放弃表决权+承诺不谋求控制权+受让方二级市场增持” 四重控制权保障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0:13
控制权转让方案 - 交易采用"股权转让+放弃表决权+承诺不谋求控制权+受让方二级市场增持"四套组合方式确保控制权稳固 [1] - 原实控人曹璋、王建青合计持股27.38%,其中曹璋持股19.13%,王建青持股8.25% [2] - 曹璋因减持新规限制最多转让4.78%股份,王建青转让全部8.25%股份,合计转让13.03% [2] - 转让后曹璋剩余14.35%股份仍为第一大股东,但通过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和不谋求控制权承诺函确保受让方控股地位 [2] 交易结构设计特点 - 曹璋主动承诺不谋求控制权,通过法律手段消除未来控制权争议隐患 [2] - 受让方承诺在董事会改组完成前通过大宗交易增持3%股份,确保合计取得16.03%表决权 [3] - 受让方二级市场增持行为具有公开透明特性,显示其对公司长期价值的看好 [3] 交易影响与行业背景 - 控制权变更方案为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和战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 - 6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推进控制权变更,作为战略升级重要契机 [3] - 交易有望帮助公司突破发展困境,为品牌注入新活力,重塑童装行业标杆 [3]
5年亏5亿,安奈儿停牌筹划控制权变更
犀牛财经· 2025-06-10 23:44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曹璋、王建青拟转让13.03%股份,交易对手方为投资管理机构,控制权将变更 [2] - 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 [2] 公司经营困境 - 2022年因抗病毒面料信息披露不准确收到深交所警示函 [3] - 2023年计划以4亿元收购深圳创新科22%股权,因高溢价及资金压力终止 [3] - 终止"安奈儿电商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延期"营销网络数字化升级项目" [3]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5.02亿元(-0.47亿、-0.03亿、-2.37亿、-1亿、-1.15亿)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44亿元(同比-27.28%),归母净利润-833.33万元(同比-169.01%) [4] 未来发展 - 新实控人需解决业务整合与业绩改善问题 [3] - 公司此前转型尝试均未成功,需关注新资源引入效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