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全面振兴
搜索文档
决战决胜 奋勇争先
辽宁日报· 2025-09-07 10:25
改革与金融创新 - 辽宁打破数据壁垒 企业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填报融资需求 金融机构依据信用信息为企业精准画像 提升企业贷款可得性和便利度 [1] - 2024年上半年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5% 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东软医疗自主研发中国首台光子计数CT NeuVizP10获准上市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1] - 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生产线应用于汽车和家电行业 通过智能系统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65% 产品合格率提升10% [4][5][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重点产品占比同比提升31% 高附加值新产品增利2737万元 实现综合降低碳排放27%至40% [6] - 辽宁建成469个省级数字化车间 238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和63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沈飞工业、沈鼓集团等8家企业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1] - 64个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11][12] 制造业发展 - 制造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 本钢板材数据资产化率达88% 投入26台套机器人 智慧指数达82.67分 [4][5] - 辽宁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 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超三分之一 [12] - 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12] 企业经营与投资环境 - 2024年上半年辽宁3万余家四上企业沿链成群 300余家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在细分赛道加速领跑 [9] - 近百家央企区域总部、分公司、子公司落户辽宁 新登记外资企业超2000家 [9] - 2023年全省经济增长5.3% 总量突破3万亿元 2024年经济增长5.1% 总量超3.26万亿元 [9] - 2024年辽宁与央企合作项目超200个 总投资超1.4万亿元 全省经营主体数量达532.1万户 增长率及活跃度超全国平均水平 [20] 基础设施与对外开放 - 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运输距离8000余公里 运输时间仅10天 全程压缩30% 为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首发 [15] - 辽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15] 农业现代化 - 辽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阜新市彰武县先达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麦豆轮作及补贴实现增收 [13][14] - 作为国家重要粮食主产省 辽宁肩负粮食安全首要担当 [14] 政府服务与营商环境 - 辽宁深化矿业权审批改革 办采矿证时限从60个工作日减至20个工作日 [17] - 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专项行动 4.5万余名干部深入6.1万个经营主体 累计办理问题诉求7.4万件 形成制度成果516项 [19] - 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超90% 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19]
把铭记化作行动(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40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杨靖宇烈士陵园的守护与瞻仰案例 强调精神传承对东北地区发展的深远影响 并指出当前东北全面振兴需通过创新与实干突破结构性挑战 [1][2][3][4] 精神传承与基层实践 - 徐振明父子放弃其他工作机会 长期守护陵园并栽种近万棵树 实现精神血脉的代代延续 [1][2][4] - 杨靖宇将军曾孙马铖明大学毕业后选择扎根基层 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起步 在黑土地上践行奋斗精神 [2] - 普通群众如76岁左先生和65岁张先生专程跨夜乘车抵达通化 年均有约45万人次到陵园表达对英烈的缅怀 [1] 东北振兴现状与挑战 - 吉林一号卫星巡游太空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先 高铁网络广泛覆盖 体现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气象 [3] - 体制机制待优化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传统产业需提质增智 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仍有深挖空间 [3] - 年轻人带创新理念返乡 行业将振兴融入日常 通过产业升级 消费提振 生态保护及粮食稳产等方向形成集体发展共识 [3] 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 需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锻长板补短板 通过发挥区域优势激发群众智慧实现质量更高 效益更好 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3] - 以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 通过持续行动将铭记化为实际发展动力 在新时代黑土地上实现突破 [4]
第二届大连海博会将于9月19日至21日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4:55
行业活动 - 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海洋商贸博览会将于9月19日至21日举办 [1] - 会议设置三大主题:东北亚邮轮经济展望、邮轮产业与海洋经济融合、邮轮设计与内装技术赋能辽宁制造 [1] - 创新设置八大主题沙龙 涵盖邮轮经济与非遗文创、东北全面振兴、区域经济联动等细分领域 [1] 国际合作 - 首次引入丽思卡尔顿邮轮等国际品牌案例分享 [1] - 推动全球经验与本土实践深度结合 [1]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悠悠文脉续华章 白山黑水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2 09:05
文化保护与考古发现 -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建筑遗存,出土红山文化体量最大的玉龙等百余件玉器,与凌家滩、良渚玉器形态意蕴相近 [6] - 沈阳故宫实施太庙建筑群、师善斋、文溯阁等专项修缮工程,2025年将迎来营建400周年,修缮现场开放展示传统工艺 [8]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采用"微更新"理念修复建筑,保留历史特色同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靖宇街老字号重张 [10][12] 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 -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由第一净水厂改造而成,保留工业遗址如摇臂钻床雕塑,融合生态景观与历史记忆 [14][16] - 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引入潮流店铺和网红打卡点,"老字号"回归,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39万人次 [30][33] - 长影旧址博物馆推出沉浸式角色互动和红色舞台剧,年接待超百万人次,成为影视文旅融合地标 [28][30] 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通过AI虚拟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开展情景教学党课 [16] -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立全国首个东北解放战争烈士信息查询系统,已为7937位烈士找到安葬地,500余位找到亲人 [18] - 赫哲族伊玛堪技艺通过社交媒体创新传播,"90后"传承人用电子音乐混编传统曲调,黑龙江设立6处传习所,拥有8名代表性传承人 [20] 文旅融合与产业创新 - 漠河北极村依托"最北"地理特色发展生态科普、极地探索等旅游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358.4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5.8万元 [24][26] -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结合VR直播技术,前五天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10.8亿元 [26][28] - 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牧骑推出80余部文艺作品,如《草原之子》,近70年坚持基层演出满足农牧民文化需求 [22]
杨靖宇不死:青春再燃白山黑水
中国青年报· 2025-08-12 06:47
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与新时代青年担当 - 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坚持抗战,胃中仅存草根棉絮仍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体现民族气节与忠诚信念 [1][2][15] - 东北抗联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包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三大核心内涵 [5][18] - 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 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 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打造抗联主题实景剧《抗联抗联》,融合马术、武术及特效技术,年吸引游客超12万人次 [17][19] - 景区建设包含2000米抗联小路、50多处抗联场景及多个纪念馆,2024年免费开放活动吸引5万多名大学生参与 [19][20] - 延边州光东村和奶头山村开发朝鲜族民俗旅游与冰雪项目,从空心村转型为全国旅游重点村,单日最高接待5000游客 [29] 考古与历史研究进展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发现3300多处抗联遗迹,出土文物900余件,是国内首次对抗联遗址国保单位进行系统发掘 [12] - 通化市档案馆公布杨靖宇笔记本日文译文档案12页,包含11项战略分析内容,为研究抗联史提供新实证 [14] 人才振兴与产业创新 - 吉林省实施"卫国戍边"志愿者项目,2023-2024年累计选派2326名大学生赴边境村开展电商、文旅等志愿服务 [26] - 中国一汽赵达攻克涂装机器人"卡脖子"难题,创造真空弹夹吸附法填补行业空白,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33][35] - 长春科技学院引进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周楚杰等人才,创新"赛教融合"培养体系助力技能人才培养 [30][31] 教育与文化传播 - 靖宇县杨靖宇小学通过红色艺术节、抗联情景剧等创新形式传承抗联精神,实现代际传播 [17] - 通化师范学院构建"靖宇广场+红色纪念馆+抗联美术馆"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成为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7]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悠悠文脉续华章 白山黑水谱新篇
新华社· 2025-08-11 21:55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发现 -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出土红山文化体量最大的玉龙等百余件玉器 具有重要文明源流研究意义 [5][7] - 沈阳故宫实施太庙建筑群 师善斋 文溯阁等专项修缮工程 2025年迎来营建400周年 [9]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采用微更新理念保护历史建筑特色 同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2][14] 工业遗产转型与城市更新 - 长春市第一净水厂改造为水文化生态园 保留工业遗址建筑与机械 将历史记忆融入现代生活 [14][16] - 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9月开街后热度攀升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39万人次 老建筑群融入潮流店铺与网红打卡点 [35][37]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立全国首个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信息查询系统 已为7937位烈士找到安葬地 为500余位烈士找到亲人 [19]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采用AI成像虚拟技术开展情景教学 增强红色教育互动性与感染力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 - 赫哲族伊玛堪艺术建立6处传习所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 其他民族文化传承人100余人 [21] - 90后创作者用电子音乐混编伊玛堪曲调 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传统文化 [21] -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牧骑近70年坚持基层演出 推出《草原之子》《老哥俩》等80余部文艺作品 [24]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漠河市2024年接待游客3584万人次 同比增长81% 北极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8万元 [29] - 锡林郭勒盟那达慕活动前五天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同比增长17% 带动经济收入108亿元 [32] - 长影旧址博物馆成为超百万人次参观的文旅地标 通过沉浸式角色互动 红色舞台剧等形式活化电影文化 [34]
新华全媒头条·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悠悠文脉续华章 白山黑水谱新篇
新华社· 2025-08-11 15:46
文化保护与考古发掘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积石冢出土红山文化体量最大的玉龙等百余件玉器 具有重要礼制文明研究意义 [3] - 沈阳故宫实施太庙建筑群 师善斋 文溯阁等专项修缮工程 2025年将迎来营建400周年 [4]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采用微更新理念保护历史建筑特色 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5][6] 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 - 长春市第一净水厂改造为水文化生态园 保留历史建筑与工业遗址 融入现代生活与生态景观 [7] - 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融合潮流店铺与网红打卡点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39万人次 [19] 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通过AI成像虚拟技术开展情景教学 增强红色教育感染力 [7][8][9] -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立全国首个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信息查询系统 已为7937位烈士找到安葬地 为500余位烈士找到亲人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赫哲族伊玛堪通过电子音乐混编等年轻化方式传播 建立6处传习所 拥有8名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2][13] - 内蒙古乌兰牧骑近70年坚持基层演出 推出《草原之子》等80余部作品 满足农牧民文化需求 [14]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漠河市2024年接待游客358.4万人次 同比增长81% 北极村依托地理特色发展极光观测与民俗文化体验 [15] - 锡林郭勒盟那达慕活动前五天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同比增长17% 带动经济收入10.8亿元 [16] - 长影旧址博物馆通过沉浸式角色互动与红色舞台剧吸引超百万人次游客 成为影视文旅融合地标 [17][18]
中国一汽与吉林大学、长春市政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7-13 21:24
战略合作 - 中国一汽与长春市政府签署协议,红旗品牌和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多款新能源车型将密集投放在长春 [1] - 中国一汽与吉林大学深化合作,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性能车用新材料、车路云网星协同等关键技术 [1] - 合作旨在推动高端科技研发、高精尖人才培养、高质量产品推广与服务,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生态 [1] 新能源产品布局 - 红旗品牌将推出涵盖多元驱动形式、满足细分用户需求的新一代新能源产品,强化高端价值引领地位 [2] - 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在长春加速技术平台升级与整车新能源化转型,拥抱电动时代变革 [2] - 2025年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加强技术融合与资源聚集 [2] 品牌表现与销量 - 2025年红旗品牌、解放品牌价值位列行业第一,红旗推出多款重磅车型并在国际车展展示技术实力 [3] - 解放品牌在国内市场持续领航,并在韩国、几内亚、塞内加尔、菲律宾等国外市场实现突破 [3] - 2024年1至6月中国一汽整车销量157.1万辆,同比增长6.1%,自主品牌销量44.98万辆,同比增长8.5%,自主新能源销量14.5万辆,同比增长95.5% [3] 产业合作与创新 - 中国一汽先后与中国宝武、中铝集团、中粮集团、零跑汽车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2] - 中国一汽飞行汽车总部项目落户深圳大鹏,助力低空智慧交通发展 [2]
20国留学生辽宁“打卡”感受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图景
新华网· 2025-07-03 09:50
东北全面振兴与创新创业 - 活动主题为"感悟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通过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展示东北地区的发展活力 [1][3] - 来自20个国家的30余名留学生参与,以国际视角观察东北振兴进程 [1][3] 企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走访东软集团沈阳软件园、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见证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就 [3] - 参观沈阳星光新材料、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感受新质生产力在东北振兴中的动能 [3] 产业转型与文化传承 - 探访中国工业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了解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 [3] - 考察大连理工大学校友(沈阳)创业中心,展现东北地区创新创业活力 [3] 国际交流与产教融合 - 活动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3] - 留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对东北振兴的关键作用 [3]
长白山机场新建航站楼正式启用
中国民航网· 2025-06-23 15:43
机场扩建与升级 - 长白山机场新航站楼于6月22日正式启用,标志着机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1] - 新航站楼总面积20731平方米,设有16个值机柜台、5条安检通道、4部登机桥和6个登机口 [4] - 机坪面积由5.2万平方米扩大至10.8万平方米,机位增至20个 [4] - 旅客保障能力提升至180万人次,航班架次保障能力提升到18750架次,货邮吞吐量提升至3400吨 [4] 智慧化设施与服务创新 - 航站楼内设置智能问询机器人、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和智能旅检通道人包对应系统 [4] - 配备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自助登机等智慧项目,多项设计在东北地区支线机场建设中属首次 [4] - 设有"远眺长白山西主峰"观景平台、百米书画长廊和开放式全民阅读室 [4] 运营活动与发展规划 - 启用首日开展系列活动,包括为首位旅客赠送文创产品、"与客同乐"候机活动 [6] - 将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深化与文旅企业合作,开发"航空+旅游"特色产品 [6] - 旨在吸引更多游客,推动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