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冶金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透视长三角县级经济版图
第一财经· 2025-11-04 20:30
长三角经济总量与区域地位 - 长三角地区GDP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2024年突破33万亿元 [1] - 区域内41个设区市GDP全部超过千亿元 [1] - 长三角在全国百强县中占据43席,在全国百强区中占据33席 [1] 县级行政区经济规模格局 - 289个县(市、区)呈现“千百十”分布格局:千亿级89个、百亿级195个、十亿级5个 [2] - 5000亿级县市有2个:昆山市GDP达5380.2亿元,江阴市GDP达5126.1亿元 [2] - 3000亿级县市区有7个,包括张家港市、武进区、余杭区等,GDP均超过3300亿元 [3] - 2000亿级县市区有14个,其中慈溪市和杭州高新区GDP分别达2928.6亿元和2887.8亿元,接近3000亿元大关 [3] - 1000亿级县市区有66个,苏州高新区GDP达1946.1亿元,接近2000亿元 [3] 不同行政级别县域经济表现 - 县级市平均GDP最高,为1383.2亿元,高于市辖区的1003亿元和县的485.9亿元 [6] - 89个千亿级县市区中,市辖区占54个,县级市占29个,县仅占6个 [6] - 宿迁沭阳县是千亿级县中GDP最高者,排名第39位 [6] 设区市经济发展均衡性 - 40个设区市按GDP均值分为高均值12个、中均值13个、低均值15个 [7] - 按均衡水平分为高均衡21个、中均衡10个、低均衡9个 [7] - 呈现“高均值低均衡”和“低均值高均衡”特征,前者以苏州、无锡为代表,后者以黄山、蚌埠为代表 [8] - 南通市是典型“高均值高均衡”,其7个县市区GDP均属千亿级,最高与最低仅相差约400亿元 [8] 都市圈协同发展效应 - 89个千亿级县市区中,有77个位于长三角六大都市圈,占比86.5% [10] - 上海大都市圈有59个,苏锡常都市圈全部县市区均为千亿级,发展最成熟 [10] - 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浦、吴江、嘉善)人均GDP年均增长6.9%,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位列所在市第一 [11] - 存在经济发展“盆地”,如金华磐安县GDP为154.8亿元,与周边地区存在倍差 [11]
秋季学期“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启动
辽宁日报· 2025-10-17 09:05
招聘活动启动 - 10月15日举办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和现代轻工产业集群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1] - 两场招聘活动组织近400家重点用人单位参加 [1] - 招聘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 [1] 专项行动计划 - 专项行动为"百万学子留辽来辽"暨"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 [1] - 计划在省内高校举办8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校园招聘活动 [1] - 专项行动聚焦电力装备、现代轻工、航空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以及先进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等重点行业 [1]
科技创新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广东激活三大动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09-28 20:13
辽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研发投入方面,全省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支出比重达到6.9%,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达到24.3% [1] - 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成功研制全球最大级别穿梭油船、国家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并攻克堆叠式柔性太阳翼机构难题应用于千帆星座项目 [1] - 产业集聚方面,组建20个重点实验室群,先进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发力,4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产业集群结构方面,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首次超过1/3 [3] 广东改革开放与产业创新 - 对外开放方面,“十四五”以来对外投资规模居全国首位,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多个港口互联互通,自贸试验区超300项改革创新经验全国复制推广 [4] - 深化改革方面,横琴实现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接办设立澳资企业100多家,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形成48条创新举措 [4] - 产业发展方面,“十四五”期间新增汽车、新能源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近10万亿元 [6] - 科技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已赋能制造、教育、医疗等13个领域共78类应用场景,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 [6]
“英雄城市”奋力书写振兴新答卷
辽宁日报· 2025-09-11 09:01
发展战略框架 - 实施"136921"发展战略体系:精准锚定1个总目标(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抢抓3大历史机遇(东北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聚焦6大工业主导产业(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激活9个开发区主战场作用,推动2个倍增(工业企业产值与经营主体数量),确保年引进建设1000个以上重点项目 [1][2][9] 工业经济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上半年数据) [1][7]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106家(有效期内) [7] - 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建设成效显著:3个项目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4个项目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含芦田肥业年产30万吨肥料数字化车间) [7]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宏拓新材料投入2.3亿元技术改造:钼酸铵纯度从98%提升至99.5%,产量同比激增40%,物料运输时间缩短30% [6] - 通过连续结晶技术设备升级实现节能减排 [6] - 开发区集聚161家产业关联企业(汤河子经济开发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 [6] 重大项目投资与建设 - 锦州智谷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引进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服务于六大产业能级提升 [4] - 全年计划开复工项目1000个以上:含亿元以上项目240个,总投资约1500亿元 [4] - 储备重点项目2300余个:总投资8250亿元,涵盖航道、深水泊位、高纯金属、高端树脂等领域 [4] 物流枢纽建设 - 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新增26个城市之一) [8] - 物流港吞吐量同比增长23%:开通至俄罗斯、蒙古国的国际班列,实现海铁联运无缝衔接 [8] - 编制《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推进功能性补短板设施建设,加强区域性产业链合作 [8] 机制创新与效率提升 -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战指挥系统V3.0:实现109项攻坚任务、136项重点任务的实时进度监控(绿灯销号/黄灯提醒/红灯警示) [3] - 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近57%:通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及"点对点"疏通堵点 [6] - 政府部门派驻专人驻点服务项目:锦州智谷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两个月 [4]
全省经济向新向好动能持续增强
辽宁日报· 2025-08-17 09:59
产业升级与科技投入 - 化工行业开票金额占石化行业比重提升至41.8%,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开票金额占冶金行业比重提升至23.3%,表明冶金新材料发展壮大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开票金额占比提升至28.4%,高技术产业开票金额占比提升至4.7% [1] - 2022年至2024年,全省购进智能化改造设备金额年均增长3.1%,其中石化、冶金和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6.2%、5.2%和1.9% [1] - 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10.6%,技术合同交易金额年均增长1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开票金额年均增长9.3% [1] 绿色发展成效 - 2022年至2024年,购进污染防治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金额年均增长37.3%,环保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年均增长60.2%,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年均增长20.3%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增长109.6%,上半年高耗能制造业开票金额占比降至21.2%,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提升至40.7% [2] - 前7个月,购进污染防治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金额同比增长9.7%,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9.1%,环保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0.9% [2] 消费与文旅经济 - 2022年至2024年,文旅消费开票金额年均增长7.9%,其中冰雪经济年均增长6.2% [2] - 互联网零售行业开票金额年均增长84.2%,养生保健服务年均增长52.2% [2] - 春节和"五一"假期全省消费开票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9%和5.9% [2] 区域经济与贸易 - 2022年至2024年,驻辽央企开票金额年均增长1.5%,上半年其开票金额占比提升至24.1% [3] - 上半年,辽宁省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贸易金额占省际总额比重分别为23.2%、20.5%和6.9%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2%,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