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

搜索文档
签约面积超30万平方米!第八届进博会供需对接会“牵线搭桥”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18:07
进博会概况 - 第八届进博会将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境外企业参展踊跃,企业商业展已签约展览面积超30万平方米 [1] - 各交易团组织工作有序开展,专业观众报名注册全面启动,配套活动已接受申办,现场55家参展企业与100余家采购商洽谈交流 [4] 参展企业动态 乔山健康科技 - 参展面积从第五届的250平方米扩大到第八届的600平方米,前三届累计签约意向金额超18亿元 [8] - 进博会帮助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并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跑步机等跨界产品 [8] - 第八届将展示ONYX高端品牌力量训练系列及针对中国大陆研发的TX系列(智能化升级AI和硬件) [11] 泰普尔 - 连续三届参展并在每届首发新品,通过进博会建立跨行业合作网络 [11] - 第八届将首发Smart Sleep System智能睡眠系统(整合床垫、智能床和枕头的一体化方案) [11] 倍世(中国) - 过去五届累计展出20余项尖端净水技术,第八届将全球首发BWT bestbarista ROC COFFEE咖啡大师水质优化系统(定制SCA标准水质) [14] - 进博会帮助公司精准捕捉中国消费需求趋势,反哺全球产品研发 [14] OSIM傲胜 - 连续七届参展且每届首发新品,大中华区门店占全球总数60%以上,地区总部设在上海 [14] Mootaa茉汰 - 连续七届参展,已与多家知名渠道商建立长期合作,计划投资10亿-20亿元在中国建厂,3年内落地长三角品牌中心 [14][15][18] - 战略重点包括本土化运营体系构建、产品线优化及新品研发 [18] 行业趋势与平台价值 - 进博会成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强化本土化战略的关键平台,部分企业将其作为技术"全球首发地" [14] - 跨境贸易数智平台(如云贸通)为展商提供"6+365"天线上展示和渠道推荐服务 [18]
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张健豪:期待依托中国市场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快讯· 2025-07-07 20:48
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张健豪日前接受记者书面专访时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消 费市场之一,马来西亚榴莲产业期待依托中国市场进一步提升自身规模和竞争力。(新华社) ...
乐高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志伟:将持续加码投资中国
快讯· 2025-07-05 20:59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开园进一步彰显公司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坚定承诺[1] - 中国是公司"极具战略重要性的核心市场"[1] - 公司未来将继续坚定加码投资中国[1] 行业创新与全球影响 - 中国作为全球零售创新的策源地 在很多方面堪称行业"先锋"[1] - 公司在中国积累的经验和创新成果在全球其他市场同样适用[1] 高管表态与信心 -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志伟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充满信心[1] - 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投资"中国市场[1]
普京:全世界都想进入中国市场
快讯· 2025-07-04 18:16
据俄新社等俄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3日在莫斯科出席"了解我们自己"展会时表示,中国市 场对全球经济具有吸引力,各国代表都希望进入中国市场。 ...
这家外资券商,首任总经理离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3:0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原总经理耿欣已离任 不再出现在管理团队名单中 [1] - 耿欣曾参与公司筹建并担任首任总经理 此前在中信证券、华菁证券担任高管职务 [2][3]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2020年8月获证监会核准设立 2021年6月获业务许可证 是首家落户北京的新设外资控股券商 [3] - 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 证券承销与保荐 证券自营 [3] - 大股东为日本大和证券集团总公司(持股51%) 中方股东为北京国有资本(33%)和北京熙诚资本(16%) [3]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营收4726万元 同比减少27.34% 净亏损1.35亿元 较2023年亏损0.49亿元有所扩大 [4] - 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明显下滑 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48% 投资收益率提升88.79% [4] 外资券商行业动态 - 外资机构通过新设 增资或增加牌照等方式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4] - 目前已有5家外商独资券商和多家外资控股券商 [4] - 城堡证券 花旗证券 瑞穗证券等外资券商设立申请已获证监会接收 [4] - 国际金融机构在华设立控股券商进程提速 但相比本土券商仍面临展业难题 [4]
外企、外商、外资回流 中国市场磁吸力挡不住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07:15
制造业外资深耕中国市场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占地20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规划年产1万台Megapack储能系统(单台储能规模3.9兆瓦时/3900度电),产品已出口欧洲、大洋洲等地区 [1] -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资40亿元建设吉瓦时级别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300兆瓦时预计年内投运,可满足上海50%以上季节性电力调节需求 [2] - 德国汉高收购苏州博克工厂优化产线,将自主生产施华蔻等品牌洗护产品,打造亚洲战略生产基地 [2][3] 金融业外资加速布局 - 美国汉斯集团、新加坡淡马锡在华设立私募股权子公司,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3] - 法巴证券、安盛环球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等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集中开业 [3] - 橡树资本已在上海设立5只QDLP基金,投资领域覆盖中国股票、公私募债权和不动产 [4] 电子产业外商采购热潮 - 深圳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巴基斯坦外商采购电动车电池生产线及电子设备,匈牙利客商批量购买智能耳机等产品 [6][7] - 中国电子产品凭借价格优势(较国际品牌低30%-50%)和创新性能吸引外商,智能化设备采购量年增40% [9] 香港资本市场外资动向 - 2025年港股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0%,消费板块股息率超5%,吸引外资持续流入 [12][14] - 债券通"北向通"4月成交额达10089亿元创年内新高,前4月外资通过香港购入内地债券规模达37399亿元 [14] - 中东资本加速布局港股,近两年港交所新增沙特、阿布扎比、迪拜交易所为认可交易所,中东资金更倾向合资建厂等深度合作模式 [14][15] 外资入华政策环境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657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量的71.3% [10] - 北京、上海为外籍商务人士提供5年多次180天停留期签证,跨境支付便利化措施使外商采购效率提升60% [11]
外商涌入华强北“扫货” 人流畅旺折射中国市场强磁力
证券时报· 2025-07-02 02:23
华强北外商采购热潮 - 华强北日均接待外国游客超过7000名,成为外国人采购电子产品的热土 [2] - 巴基斯坦外商采购对讲机、智能手表、吸粉机等产品,并计划引进电动车电池设备生产线 [2] - 匈牙利外商青睐华强北智能耳机,认为价格实惠且功能先进 [2] 中国电子市场的吸引力 - 中国电子产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具有显著优势,智能化科技产品成为外商采购新宠 [3] - 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吸引外商进行定制化产品采购 [3] - 华强北在广交会期间外商流量进一步增加 [3] 外商来华数据增长 - 一季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查验外国人1743.7万人次,同比上升33.4% [4] - 2024年跨境商旅人次和入境商旅订单量较2019年分别增长60%和97% [4] - 新增外企来华目的地数量达170个,显示中国市场纵深活力 [4] 签证便利政策推动外商来华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免签入境外国人达657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71.3% [5] - 北京、上海等地为外籍商务人士提供5年多次、停留期180日的签证便利 [5] - 离境退税、跨境支付等政策提升外籍人士来华经商便利度 [5]
上半年券商龙虎榜成交额百强营业部出炉
证券日报· 2025-07-02 00:51
券商营业部龙虎榜整体表现 - 上半年5511家券商营业部合计登上龙虎榜6.44万次,成交金额达1.41万亿元,其中百强营业部成交9660.83亿元,占比68.5% [1] - 百强营业部榜单中39个席位发生变化,新晋营业部包括联储证券4家、国盛证券3家、华林证券和开源证券各2家,反映中小券商积极提升市场份额 [2] - 龙虎榜前十营业部成交额均超250亿元,东方财富证券旗下拉萨地区营业部占据五席,其中拉萨金融城南环路营业部以732.76亿元成交额居首 [1][2] 头部券商与外资券商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保持优势:国泰海通14家营业部上榜数量居首,中信证券9家,东方财富证券7家,中国银河/联储证券/华鑫证券各有6家 [2] - 外资券商营业部活跃度提升:6家外资券商营业部进入百强(较去年末增加1家),瑞银证券上海营业部排名从121位跃升至15位,摩根大通中国营业部从51位升至40位 [3] - 外资券商布局推动行业转型:中资券商加速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优化投研能力和资产配置策略以应对竞争 [3] 市场热点与资金流向 - 龙虎榜前十营业部偏好领域包括通用设备、汽车、化学制品、计算机软件等 [2] - 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东环路第二、团结路第二营业部分别位列龙虎榜第二、第三、第四名 [1] - 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国泰海通总部等传统券商营业部位列前十 [2]
亏损超8000万,日本寿司巨头宣布退出内地市场
36氪· 2025-07-01 15:49
KURA寿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 日本寿司巨头KURA寿司宣布逐步关闭上海所有门店并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首店上海龙之梦店于6月30日终止营业 [1][4] - 当前KURA寿司在中国大陆仅剩上海美罗城店和金桥店两家门店 [4] - 公司曾计划10年内在华开设百家门店 但实际仅开出3家后停止扩张 [5] 经营亏损与失败原因 - 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两年间累计亏损约8190万元人民币 [5] - 公司将失败归因于"未能提升知名度" 但消费者反馈显示存在产品品质问题 包括食材新鲜度差 品类少 口味不佳等负面评价 [7] - 定价策略存在问题 初始价格是日本本土售价的两倍多(240日元vs115日元/盘) 虽后续降价至8-10元/盘仍未能改善经营 [7] 竞争对手表现对比 - 日本寿司品牌寿司郎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海外市场净销售额达58807亿日元(同比增长415%) 利润6371亿日元(同比增长987%) 计划2025财年将大中华区门店扩至157-161家 [8] - 滨寿司在中国内地门店从2023年62家增至2024年87家 北京首店首月销售额达400万元 [12] - 成功品牌特点:人均消费控制在百元以内 菜品数量超200种 增加热食种类以本土化 通过高性价比和产品创新吸引消费者 [12] 行业动态与未来展望 - 当前日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部分品牌通过本土化策略快速扩张 而未能适应本土需求的品牌面临退出风险 [8][12] - KURA寿司社长表示希望未来能重新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13]
花2000万美元签下杨瀚森、重启中国赛,事关NBA50亿美元生意
第一财经· 2025-06-29 21:15
NBA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 NBA正通过挖掘新一代中国球星如杨瀚森来巩固中国市场,杨瀚森以首轮第16顺位被开拓者选中,合同为4年2139万美元的"2+1+1"结构[1][13] - 中国是NBA最大海外市场,业务价值达50亿美元,90%的中国成年篮球观众观看NBA,球迷数量已超过美国本土[3][9] - NBA与中国合作历史可追溯至1979年,首支访华球队为华盛顿子弹队,1987年通过央视录像带首次引入NBA内容[4][5] 中国球员对NBA市场的影响 - 姚明2002年以状元身份加盟NBA,带动NBA在华转播量翻倍至170场/赛季,并新增3.7亿观众,被评价为"中美文化交流桥梁"[5][6] - 林书豪2011年掀起"林来疯"热潮,崔永熙2024年与篮网签双向合同但因伤离队,显示NBA持续挖掘中国球员价值[6][11] - 目前有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等超10名中国球员曾登陆NBA,形成持续人才输送[6] NBA中国商业布局 - 2004年起NBA中国赛成为重要推手,2025年将重启澳门站比赛,已签约金沙中国、阿里88VIP等赞助商[7][8][11] - 腾讯2024年续签NBA转播权至2027年,年费3亿美元,咪咕、央视等四平台保障曝光量[12] - 阿里巴巴蔡崇信控股篮网队,2024年估值达58亿美元,显示中国资本深度参与NBA球队运营[12] 市场挑战与机遇 - 当前中国球迷集中于库里、杜兰特等临近退役球星,新一代球星粉丝基础薄弱可能引发流量退潮[14] - NBA副总裁明确表态将加大对中国篮球资源投入,以杨瀚森等新星为案例培养长期市场粘性[3][11] - 2025年中国赛选址澳门并与金沙达成5年合作,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增量市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