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市场吸引力
icon
搜索文档
美报告称“对中国市场,美企不愿放手”,专家:体现中国市场强大吸引力
环球时报· 2025-07-18 06:32
中美贸易关系与关税影响 - 中美关系和关税问题是美国企业在华经营的首要关切,其中中美关系是第一商业挑战,关税问题从去年第八位跃升至第二位 [1] - 68%的受访企业表示受到关税影响,企业在5月启动的中美经贸磋商中的首要诉求是降低关税 [1] - 面对新关税压力,美企担心未来市场份额会受到进一步挤压 [3] 出口管制与市场份额变化 - 约40%的企业表示已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负面影响,导致销售额损失、客户关系破裂及商誉受损 [2] - 近1/3的受访企业承认在过去3年中失去中国市场份额,3/4的企业预计未来几年将失去更多份额 [2] - 中国的产业政策推动本土企业崛起,美国企业在华市场份额持续流失 [2] 美国企业在华战略调整 - 多数美国企业暂停短期新投资计划,但仍致力于长期深耕中国市场 [2] - 80%以上的受访企业在华投资是为了服务中国本土市场,几乎所有企业认为没有在华业务将难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2] - 美国企业认为尽管贸易紧张局势复杂化,但很难放弃中国市场 [2] 中国市场吸引力与商业机遇 - 中国市场仍是企业维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即使面对关税高压,美国企业仍选择用脚投票 [1] -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和创新中心,为美国企业带来独特商业机遇,包括受益于中国中等收入消费群体及试验新技术的机会 [3] - 43%的受访企业在华年营收超10亿美元,3/4以上的企业在华运营超过20年 [1] 美企在华面临的挑战与矛盾 - 美国企业表现出负面情绪,部分企业盲目实行"去风险"举措,导致在中国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势 [3] - 美企希望享有过去优惠政策和超国民待遇,但优势难以维持时仍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3] - 美企在转型和角色适应上因内在纠结显得尤为困难 [3]
外企、外商、外资回流 中国市场磁吸力挡不住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07:15
制造业外资深耕中国市场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占地20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规划年产1万台Megapack储能系统(单台储能规模3.9兆瓦时/3900度电),产品已出口欧洲、大洋洲等地区 [1] -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资40亿元建设吉瓦时级别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300兆瓦时预计年内投运,可满足上海50%以上季节性电力调节需求 [2] - 德国汉高收购苏州博克工厂优化产线,将自主生产施华蔻等品牌洗护产品,打造亚洲战略生产基地 [2][3] 金融业外资加速布局 - 美国汉斯集团、新加坡淡马锡在华设立私募股权子公司,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3] - 法巴证券、安盛环球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等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集中开业 [3] - 橡树资本已在上海设立5只QDLP基金,投资领域覆盖中国股票、公私募债权和不动产 [4] 电子产业外商采购热潮 - 深圳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巴基斯坦外商采购电动车电池生产线及电子设备,匈牙利客商批量购买智能耳机等产品 [6][7] - 中国电子产品凭借价格优势(较国际品牌低30%-50%)和创新性能吸引外商,智能化设备采购量年增40% [9] 香港资本市场外资动向 - 2025年港股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0%,消费板块股息率超5%,吸引外资持续流入 [12][14] - 债券通"北向通"4月成交额达10089亿元创年内新高,前4月外资通过香港购入内地债券规模达37399亿元 [14] - 中东资本加速布局港股,近两年港交所新增沙特、阿布扎比、迪拜交易所为认可交易所,中东资金更倾向合资建厂等深度合作模式 [14][15] 外资入华政策环境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657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量的71.3% [10] - 北京、上海为外籍商务人士提供5年多次180天停留期签证,跨境支付便利化措施使外商采购效率提升60% [11]
外商涌入华强北“扫货” 人流畅旺折射中国市场强磁力
证券时报· 2025-07-02 02:23
华强北外商采购热潮 - 华强北日均接待外国游客超过7000名,成为外国人采购电子产品的热土 [2] - 巴基斯坦外商采购对讲机、智能手表、吸粉机等产品,并计划引进电动车电池设备生产线 [2] - 匈牙利外商青睐华强北智能耳机,认为价格实惠且功能先进 [2] 中国电子市场的吸引力 - 中国电子产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具有显著优势,智能化科技产品成为外商采购新宠 [3] - 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吸引外商进行定制化产品采购 [3] - 华强北在广交会期间外商流量进一步增加 [3] 外商来华数据增长 - 一季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查验外国人1743.7万人次,同比上升33.4% [4] - 2024年跨境商旅人次和入境商旅订单量较2019年分别增长60%和97% [4] - 新增外企来华目的地数量达170个,显示中国市场纵深活力 [4] 签证便利政策推动外商来华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免签入境外国人达657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71.3% [5] - 北京、上海等地为外籍商务人士提供5年多次、停留期180日的签证便利 [5] - 离境退税、跨境支付等政策提升外籍人士来华经商便利度 [5]
为何美企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9 06:36
中国市场吸引力 - 辉瑞计划到2030年在华投资10亿美元,已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在杭州建立创新中心 [2] - 2020-2023财年样本美企中国市场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2%,约为全球市场增速1.3倍 [2] - 中国市场增长动能和潜力对美企充满吸引力,分为市场驱动型和供应链组织协作型两类 [3] 中国市场战略价值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人,城镇化带动家电、汽车等消费需求增长 [4]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供应链体系齐全且灵活 [4] - 2022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达4905.2亿美元,远超中资企业在美786.4亿美元销售额 [5] 美企在华发展原因 -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经济展现强劲韧性和活力 [5] - 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跨国公司"必争之地",参与经营是维持全球份额的必要条件 [5] - 特斯拉、星巴克等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企业不会轻易撤离 [8]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铝业公司因关税政策年度成本将增加1000万至1500万美元 [5] - 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后,一部iPhone成本涨幅超50% [7] - 关税导致美企经营成本攀升、供应链中断风险、出口受阻等问题 [7] 中美产业融合 - 约90%的iPhone在中国组装生产,显示中美产业深度融合 [7] - 美国缺乏熟练工人和供应链配套,制造业回流面临现实困境 [8] - 中国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强大,短期内难以实现"脱钩" [8] 中国扩大开放举措 - 中国国务院批复155项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 [9] - 2024年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 [12] - 中国全面高质量实施RCEP,为外企创造便利投资环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