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搜索文档
领航计划”蹚出经济薄弱村“逆袭路
新华日报· 2025-07-01 04:33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 许巷村通过生态渠改造、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等措施,村集体收入增加20万元,并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称号 [1] - 该村从"三不困境"(产业项目看不到、人员工资发不起、农村人才留不住)转变为村组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突破620万元 [1][3] - 通过50余亩标准温室大棚建设,种植草莓、番茄等特色蔬果,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金果果" [2] 政企合作模式 - 邗江区与槐泗镇两级政府联动,连续六年引入2名市派第一书记,带动扬州产发集团、市交通运输局等资源合力 [1] - 产发集团投资近百万元打造思园民宿,推动"乡遇田园"文旅研学路线,将研学"流量"转化为发展"留量" [2] - 产发集团牵头引进微焓热能项目,一年时间达到规上工业企业标准,并投资300万元购置人才社区门面房,带来年租金收入25万元 [3] 产业联动效应 - 实施"渔光互补"项目带动20名村民就业、增收40万元 [3] - 形成"企—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业深度融合 [3] - 邗江区通过"三挂三带三解"新模式,下派29名"第一书记",推动村集体领办项目160余个,2024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8亿元,增长10% [4] 品牌建设与资源整合 - 确立"烟花三月下扬州酒浓饭香在许巷"联建品牌,聘用3位专家为"乡村振兴文化顾问" [2] - 与邗江联合村镇银行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帮助销售农产品获利20万元 [2] - 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进"的驱动合力,整合各部门涉农政策资源 [3][4]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解码黄沙变金山的生存智慧
央广网· 2025-06-25 09:35
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案例 - 磴口县通过种植梭梭和肉苁蓉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目前肉苁蓉接种面积达12万余亩,年产鲜品700余吨,成为全国最大人工肉苁蓉生产基地 [3][4] - 磴口县沙区植被覆盖率从0.04%跃升至39.1%,年入黄沙量由1800万吨降至150万吨 [6] - 柯坪县通过清淤造地项目将5300亩戈壁荒滩改造成小麦试验田,首次大丰收平均亩产达460公斤,总产量突破2400吨 [7][8][10]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通过种植葡萄和林木改造环境,葡萄园面积达27.3万亩,2024年出口额1375万元,占国产酒庄葡萄酒产量50% [11][15][16][19]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磴口县肉苁蓉产业带动治沙面积累计达80万亩,长期雇佣农牧民15人,年收入约8万元 [4] - 柯坪县农户雷泽国承包5300亩试验田种植小麦和青贮玉米,青贮玉米亩产达3.8吨 [8][10] - 贺兰山东麓葡萄园树木成活率从不足30%提升至85%,经过10年环境改造 [16]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 磴口县采用"前挡后拉、由里及外"策略构建三道生态防线,梭梭作为固沙植物广泛种植 [3] - 柯坪县引入先进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和灌溉优化,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培训 [8] - 贺兰山东麓选择先培养环境再种植葡萄,通过栽种适宜林木抵御大风侵袭 [16]
家有购物集团自营品牌光合鲜品现身全国农业展览馆,助力消费帮扶!
搜狐财经· 2025-06-23 21:32
行业动态 - 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暨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在北京开幕 共有64个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参与 超过2500种特色农产品亮相 [1] -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强调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 [3] -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贵州省推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政策落地 促进刺梨等特色农产品发展 [5] 公司举措 - 家有购物集团自营品牌光合鲜品以贵州刺梨产业为抓手 集中资源强化研发技术 营销推广 市场布局等短板 [3] - 公司与贵州刺梨生产加工企业合作 支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完善科技支撑和质量控制体系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 [3] - 光合鲜品已形成以刺梨 枸杞 石斛等为原料的健康原浆和膳食系列产品 并与国药集团 北京同仁堂合作推出刺梨系列产品 [3][5] 产品展示 - 公司在展销会上推出同仁堂联名款金维C刺梨原液 刺梨精粹等明星产品 通过试饮推广贵州刺梨 [5] - 刺梨从普通农产品发展为优质工业品和健康消费品 成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的代表 [5] 未来发展 - 公司将继续深挖特色农产品价值 借助研发技术和推广营销 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延伸 [7]
四川甘孜康定市: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7:00
乡村振兴人才战略 - 康定市通过"才智赋能产业"策略培育"新农人",构建"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生态 [1] - 全市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村破万",其中18个村突破百万、1个村突破千万 [1] 特色旅游经济 - 返乡青年扎西动珠在塔公草原开设"风马咖啡",年销咖啡超6万杯,净利润突破136万元 [2] - 开发青稞咖啡、酥油咖啡等特色饮品,计划在川西旅游环线拓展直营店 [2] - 康定市年均发放创业补贴近200万元,通过七项措施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2] 科技驱动农业转型 - 450亩仙人掌种植基地采用"政府主导+人才领衔+科技赋能"模式,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 [3] - 无籽仙人掌品种培育技术及配套设备使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十倍,合作社年均利润达50万元 [3] - 康定打造仙桃产业集群,实现从种植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升级 [3] 青稞产业升级 - 万亩青稞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5名省级专家,完成5个品种培育并推动种植智能化 [4] - 开发青稞饼干、花生酥等25类加工产品,带动260户群众户均年增收近4000元 [4] - 产业园2024年跻身四川省三星园区,通过产才融合推动传统农业转型 [4]
邮储银行为安徽宣城“文房四宝”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19:51
邮储银行对宣城文房四宝产业的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旌德县支行每月定期上门为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惠企服务,了解资金需求并办理贷款业务[1] - 2022年邮储银行为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提供200万元科创小企业贷款,支持其研学旅游新业态发展[1] - 邮储银行宣城市分行2025年一季度已发放文房四宝产业相关贷款超5000万元[6] 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宣城市文房四宝企业超500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3] - 当地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产业振兴赋能非遗保护传承[3] - 行业面临机械化生产冲击及年轻人才短缺等挑战,企业通过建设展示空间等方式吸引公众关注[4] 重点企业案例 - 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试水文房四宝研学活动,通过银行资金支持实现业务拓展[1] - 安徽曹氏宣纸有限公司(原紫金楼宣纸厂)为故宫文物修复定制专用宣纸,其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3] - 曹氏宣纸2019年获邮储银行30万元贷款用于采购青檀皮,2020年洪水灾害后再次获得贷款支持[3] - 曹氏宣纸2024年在银行支持下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宣纸展示空间[4] 金融服务创新 -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为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定制"文房四宝产业服务包"[6] - 服务方案精准对接原材料采购、非遗技艺研发、文创开发等核心环节[6] - 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解决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创新等环节的融资难题[6]
【道中华·银川行】“共学、共事、共乐” 民族团结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央视网· 2025-06-05 10:26
经济发展与产业振兴 - 闽宁镇通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1] - 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是宁夏首个电商主题扶贫车间 采用线下超市与线上直播结合模式 日订单超2000单[1] - 通过"以工代训 订单培训"培育出"闽宁巧媳妇"创业团队 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业创业[1] 电商运营模式 - 线下开设"巧媳妇创业超市" 线上开展直播带货业务[1] - 电商产业模式推动各族员工共享发展成果[1] 民族团结与企业文化 - 车间员工每日共同工作生活 形成平等包容 团结互助的氛围[1] - 公司资助困难职工 奖励员工子女升学 强化"家"的理念[2] - 员工关系发展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关系 促进民族深度交融[2] 战略发展方向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创建[2] - 公司六年运营期间实现员工共同成长[1]
揭阳市惠来县让东港的农产品从“好品质”走向“好品牌”
中国发展网· 2025-06-04 17:11
苦瓜种植产业现状 - 惠来县东港镇新村拥有1200亩苦瓜种植基地,亩产可达6000~10000斤,收购价稳定在每斤3元 [1] - 东港镇土壤富硒、水质优良,培育出的油绿苦瓜肉厚、苦度适中,单个最重可达1斤,深受市场欢迎 [1] - 强村公司与广州永昌顺果品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搭建产销一体的农业产业链,产品直供大湾区市场 [1] 产业链延伸与增值 - 通过精细分级筛选,一部分苦瓜直供高端市场,另一部分加工成苦瓜茶、苦瓜干等产品 [1] - 强村公司拥有80多亩育苗实验地,实验培育百蜜百香果、千禧圣女果和多种优质番薯品种 [2] - 计划明年建成80亩农副产品集散地,配套冷链物流设施,进一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 [2] 产业发展规划 -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努力构建从种植到品牌、渠道的闭环 [2] - 让东港的农产品从"好品质"走向"好品牌" [2]
全国媒体看屯昌采风活动探访特色产业和医疗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5-28 10:19
特色产业发展 - 屯昌县引进海南澳笠农牧有限公司建立全省首个湖羊规范化养殖基地 存栏量从500多只增至6000多只 预计2023年底将达1.5万只 [4] - 湖羊养殖获得科技支持 包括"澳湖一代"品种选育和肉质改良 基地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 并挂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肉羊实验基地 [4] - 南熙咖啡产业采用"镇属国企+咖啡私企+村集体+农户"模式 盘活闲置校舍改造为加工厂 体验门店增至3家 近期将竣工投用咖啡休闲农庄 [5] - 南熙咖啡通过二、三产业反哺一产 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 并为村集体带来每年数十万元产业分红 [5] 医疗发展 - 屯昌县人民医院年门诊量从22万余人次增至26万人次 单次候诊时间从35分钟降至15分钟 单次诊疗费用降低约20元 [6] - 医院引入20余名省级医疗专家及骨干驻点接诊 涵盖全科医学、急救、心血管科等多个领域 [6] - 中医理疗科开设夜间诊室 每周接诊20-30名患者 治疗颈肩腰腿痛及中风等疾病 [6]
【环球财经】尼日利亚拟重设行业监管机构 计划振兴可可产业
新华财经· 2025-05-27 20:51
尼日利亚可可产业振兴计划 - 尼日利亚政府推动立法设立国家可可管理局(NCMB)以重振可可产业 该机构将负责监管整个行业 [1] - 设立进程始于2022年8月成立的国家可可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行业利益相关方和农业部官员组成 旨在制定振兴战略并恢复可可作为重要出口商品的地位 [1] 产业现状与挑战 - 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病虫害防治体系薄弱 种植园老龄化 从业者年龄结构失衡 资金支持不足 缺乏统一监管标准 [2] - 尼日利亚可可产业因石油经济崛起而式微 农业出口被政策边缘化 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支持 尤其在价格波动年份表现明显 [2] - 原产可可因质量参差不齐被迫折价销售 反映行业标准不统一 [2] 市场表现与机遇 - 全球可可价格过去三年累计暴涨约400% 期货合约价一度突破每吨1.2万美元历史峰值 [2] - 尼日利亚可可出口额2023至2024年间跃升逾七倍 达到2.7万亿奈拉(约合17亿美元) 受益于国际需求旺盛和本国货币贬值 [2] - 2023-2024产季可可产量突破30万吨 当前产季有望实现更大丰收 [3] - 国际可可组织(ICCO)预测市场可能出现供应过剩 但价格大幅回调可能性较低 3月伦敦市场近月合约均价为每吨8100美元 纽约市场为每吨8055美元 [3] 产业转型与竞争 - 新生代农户投资建设现代化种植园 采用三年即可挂果的早熟品种 [4] - 政府计划通过国家可可管理局与加纳 科特迪瓦等主要生产国直接竞争 [4] 经济多元化背景 - 尼日利亚政府因石油产量和价格低于预算预期 将可可视为未来出口收入的潜在驱动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