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用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甘肃徽县打造“百万头十亿级”生猪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5-26 13:48
生猪产业链发展 - 徽县举办生猪全产业链投资交易洽谈会 签订2家合作框架协议和9家项目合作协议 签约资金4 1亿元 [1] - 徽县打造"百万头十亿级"生猪产业链 2024年畜禽饲养量达216万头(只) 产值8 5亿元 生猪存栏23 6万头 出栏24 6万头 产业链综合产值12亿元 [1] - 2025年计划新建11个万头以上标准化生猪养殖场 已开工6个 年底万头以上养殖场将达16家 [1] 产业扶持政策 - 徽县采取"政府推动 政策撬动 企业带动 市场拉动"策略 发展规模化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集群 [1] - 通过"外引内培"双轨并行 撬动民间资本5亿多元 全县生猪养殖场户达1341个 万头以上龙头养殖企业5家 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家 [1] - 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家 形成"龙头引领 农户参与"协同发展格局 [1] 产业链建设成果 - 开工建设种猪核心育种场 建成多家种畜禽场和饲料生产厂 推进屠宰场和冷链物流项目 产业加工转化率53% 品牌溢价提升20% [2] - 获得多项"三品一标"畜产品认证和"甘味"品牌 [2] - 构建"产学研用"体系 柔性引进15名省级农业技术专家 建成1个国家级产业顾问工作室和10个"产学研"基地 申报专利18项 [2] 技术创新与环保 - 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使养殖综合成本降低15% 母猪受胎率达98% [2] - 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年处理粪污20万吨 反哺农田15万亩 构建"猪—肥—粮"循环链 [2]
“AI+高等教育研究院”在安徽师大成立 共探AI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
中国青年报· 2025-05-21 15:30
战略合作签署 - 安徽师范大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AI+科研创新、未来人才培养、高校数字化转型等核心议题达成重要共识 [1] - 三方联合成立"AI+高等教育研究院",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1] 合作领域与内容 - 合作覆盖高等教育多个关键领域,包括AI+人才培养、AI+科学研究、AI+教育教学、AI+智慧校园、AI+产业孵化 [2] - 在AI+科学研究领域,将创新人机协同科研新模式,推进联合开发教育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大模型,结合安徽师大"徽学""文旅"等特色数据共建垂直领域大模型 [2] - 在AI+教育教学领域,将联合编写面向中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共建AI融合课程群和未来教室实训空间,建设新一代智慧教室与未来学习中心应用场景 [2] - 在AI+智慧校园领域,将共建基础智算中心,围绕校园智能安全管理和智能化服务开展共建 [2] 资源互补与分工 - 安徽师范大学牵头教育理论研究与课程设计,提供教学资源与师范人才储备,重点在"AI+科学研究""AI+教育教学"方面打造示范标杆 [3]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聚焦应用型定位,提供AI算力基础设施和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基地 [3]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和数据资源赋能全链条,推动AI教育产品标准化应用,为全国高校提供技术与案例参考 [3]
“三管齐下”助力科技跃迁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5-19 10:14
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和布局前沿技术是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1] - 化工企业需通过"三管齐下"策略实现科技跃迁 [1]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通过技改和设备升级优化产线工艺 拓宽产业结构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1] - 强化跨部门协同机制 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市场信息壁垒 建立高效问题处理流程 [1] - 动态调整研发方向以匹配国际国内产业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 [1] - 新洋丰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 控制重金属含量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1] 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新产品 工艺升级和智能制造 [2] - 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研究 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2] - 联合高校开办专项培训班 培养高技术人才 [2] - 引入专家团队驻场指导 实现知识共享和能力互补 [2] - 新洋丰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武汉大学等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 全方位孵化专业人才 [2] 创新发展潜力挖掘 - 围绕全产业链优先配置资源 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污染物转化技术延伸 [2] - 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人工智能推动实验室成果产业化 [2] -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 将研发成果与团队绩效绑定 [2] - 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 [2] - 新洋丰设立多种科技荣誉奖项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 [2]
二七区:聚焦医疗资源优势 打造健康产业高地
郑州日报· 2025-05-08 09:47
医疗健康产业布局 - 二七区拥有8家三级医院、726家医疗服务机构、4家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3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410家销售企业 [1] - 锚定"六医"发展战略,构建"一轴一区五园"产业空间布局,推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健康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 [3] - 出台《二七区促进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200余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 [3] 重点企业动态 - 臻辉生物技术计划搭建生物细胞领域"储存-制备-临床"全链条技术体系,同步推进抗肿瘤人源抗体库建设 [1] - 赛奥斯博国际CGT研究中心配备国际认证GMP生产车间及AI辅助研发系统,重点攻克癌症治疗难题 [1][6] - 图格医疗、美时医疗等企业入驻二七新区医疗仪器高端智造产业园 [5] 产业园区建设 - 河医健康服务与医疗科创产业园依托郑大一附院资源打造"医生+平台""医院+工厂"成果转化模式 [5] - 欧亚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拟投资6.9亿元建设医疗研发、健康服务、产业互联网综合园区 [5] - 时事通医疗器械产业园已入驻超300家企业,仲景医药健康产业园一期即将投运为智能化医药储运配送中心 [5] 科研创新体系 - 辖区拥有郑州大学等高校资源,建成24家省部级医学重点实验室和104家市厅级实验室 [6] - 河南省MAH转化平台、药交天下大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 [6] - 赛奥斯博国际CGT研究中心拥有2000平方米核心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格局 [6]
良种强芯:以“一粒种”撬动“千斤粮”
内蒙古日报· 2025-05-06 12:45
转自:草原云 4月下旬,随着气温回升,兴安盟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进入育秧关键期。在乌兰淖尔村杭景红湖专业合作 社的育苗大棚内,只见全自动育秧机马力全开,只需十几秒便完成基质装盘、精准播种、覆土覆膜全流 程。 "我们村选择了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的317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乌兰淖尔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军说。 近年来,独贵塔拉镇将水稻种植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关键抓手,目前该镇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5000 亩。 在素有"大豆之乡"美誉的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市中农种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 间内机器轰鸣作响,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经过筛选、分级、包衣等多道工序,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大豆种 子被打包装袋,即将发往周边各地。 这家由返乡创业青年李庆国创立的种子企业,联合中国农科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8家科研 机构组建大豆种质创新合作联盟,以"实验室+试验田"双轮驱动,成功孵化出"蒙科豆9号"等5个独家品 种。企业年均推广良种5000吨,覆盖30万亩"希望田"。 在全国最大的食葵生产基地——巴彦淖尔市,企业同样是良种培育、扩繁的生力军。三瑞农科公司通过 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培育出30余个拥有 ...
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揭牌 让市民享受“家门口的科学健身服务”
苏州日报· 2025-05-01 08:25
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成立 - 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于4月30日揭牌成立,由原苏州市体育中心、市体育市场管理处和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整合组建,旨在打造集市场监管、体育科研交流、保障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1] - 该中心与苏州城市学院共建"苏州市体育健康服务联合实验室",未来将围绕人才共育、实践基地共建深化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指导、运动促进健康等项目 [1] - 目标是推动优质体育资源落地,让市民享受"家门口的科学健身服务",并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1] 苏州城市学院体育健康领域布局 - 苏州城市学院成立校级产业学院——康养产业学院,旨在培养适应康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 该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性融入《健康管理学》等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既懂健康理论又具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2] - 此次与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合作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践,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重要成果 [2] 体育健康服务联合实验室专家资源 - "苏体监保"专家库和专家工作室发布,聚焦"体重管理"与"疼痛管理"两大社会健康热点 [2] - 专家库汇聚运动康复学、运动医学、营养学、科学健身等领域专家,将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 [2] - 目标是为市民提供科学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助力打造"体卫融合"苏州样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