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强国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四部门:K字签证将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更多便利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20:44
签证政策调整 - 国务院于2025年8月7日签署第814号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 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2] - 在现有12类普通签证基础上新增K字签证类别 专门签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3] - 申请K字签证需符合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 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3] K字签证资格要求 - 签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证书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4] - 或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4] - 具体条件和要求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4] K字签证便利措施 - 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比现有12类普通签证更多便利[1][5] - 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 申办流程更为便利[1][5] - 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1][5] 政策实施安排 - 外交部将制定配套办法 明确申请具体条件和要求 升级签证申请系统 优化申办流程[6] - 通过多种渠道发布K字签证办理条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 便于申请人提出申请[6] - 外交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及驻外使领馆将协同配合 做好K字签证签发和境内延期、换发、补发等工作[6]
四部门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答记者问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20:3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支持科技生产力发展和创新动力提升[2] - 便利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并促进国际合作交流[2] -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2] 签证制度具体调整 - 新增K字签证类别专门签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2] - 申请者需符合中国政府规定的青年科技人才条件并提交证明材料[2] - 签证对象限定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者或从事相关工作的青年人才[3] 签证优势特点 - 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和停留期方面提供比现有12类普通签证更多便利[4] - 持证人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活动[4] - 无需国内聘用或邀请单位且申办流程更简化[4] 实施配套措施 - 制定具体申请条件要求并升级签证申请系统[5] - 通过多渠道宣传解读政策及办理要求[5] - 多部门协同完成签证签发、延期换发补发及停居留管理工作[5]
60位专家人才参加北戴河暑期休假,最年轻的33岁
第一财经· 2025-08-09 16:48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体现对人才的重视[2][5] - 活动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鼓励专家矢志报国、埋头苦干,续写时代新篇章[3]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6] 科技领域发展 - 量子科技领军者潘建伟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进入国际领先梯队[5] - 人工智能被视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当前亟需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13] - 抗癌药物研发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国际学术舞台中国专家数量显著增加[13] 青年人才培养 - 本次休假活动有8位40岁以下专家参加,最年轻33岁,体现对青年人才的重视[13] - 建议加强青年人才爱国主义教育,赋予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深化产学研融合[15] - 青年科技工作者需主动担当科研难题,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14] 产业与技术创新 - 产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需构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人才力量[14] - 新一代高速轨道交通技术攻关被视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19] - 8万吨模锻压力机班组带头人叶林伟代表高端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杰出成就[21] 文化与社会建设 - 文化工作者需创造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培养新时代艺术高精尖人才[18] - 法治建设需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协调共进,为民族复兴提供保障[17] - 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知识分子有责任为铸就精神长城添砖加瓦[12]
60位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参加北戴河暑期休假 最年轻的33岁
新华社· 2025-08-09 14:50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主题为"建功新时代"[1] - 该休假活动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体现对人才的珍视和尊重[2]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2] 科技领域发展 - 量子科技领军者潘建伟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进入国际领先梯队[2] - 人工智能被视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当前亟需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培育战略科学家[6] - 我国抗癌药物研发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国际学术舞台中国专家数量显著增加[6] 人才培养与建设 - 活动特别邀请8位40岁以下青年专家代表,最年轻33岁,体现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的重视[6][7] - 建议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胆使用年轻人并深化产学研融合以培养优秀青年人才[7] - 产业工人代表"大国工匠"叶林伟表示将做好"传帮带",为国家培养更多技术人才[9]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我国处于人才归国创新创业的黄金机遇期,正系统化解决海外人才引进与发展问题[4] - 产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需构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人才力量[7] - 需集中破解原始创新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加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8]
60位专家人才参加北戴河暑期休假,最年轻的33岁
财联社· 2025-08-09 14:22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和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体现对人才的重视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2]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 [9] 科技领域发展 -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进入国际领先梯队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竞争本质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9] - 中国医学科学院徐兵河院士表示我国抗癌药物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国际学术舞台中国专家影响力提升 [9] 人才培养与建设 - 北戴河休假活动有8位40岁以下专家代表参加,最年轻33岁,体现对青年人才的重视 [9] - 浙江大学冯建东教授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担当科研难题,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 [10] - 中国电信李学龙认为要加强人才爱国主义教育,大胆使用年轻人并深化产学研融合培养 [10] 产业与技术创新 - 奇安信科技集团总裁吴云坤指出产业发展重心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关键是构建战略性人才力量 [10] - 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谋划新一代高速轨道交通技术攻关,推动技术自立自强 [13] - 国机集团叶林伟表示将坚守"锻大国重器"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14] 文化与社会发展 -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汪家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知识分子要为铸就精神长城添砖加瓦 [8] -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表示要创造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培养音乐艺术高精尖人才 [13] -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林学部委员强调要推动法治建设与其他领域协调共进,为民族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11]
建功新时代 逐梦向未来
陕西日报· 2025-08-09 08:31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和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领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和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 体现党和国家人才工作重要制度性安排 [1][2]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领导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2] -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 科技领域发展 -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 推动我国在该领域进入国际领先梯队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战略性技术 竞争本质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竞争 亟需通过重大组织模式创新培育战略科学家 [6] - 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谋划新一代高速轨道交通技术攻关 推动高水平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自立自强 [10] 人才引进与培养 - 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表示国家正系统化解决海外人才引进、留用与发展问题 为人才发展打造最适合舞台 当前处于人才大展身手黄金机遇期 [5] - 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李学龙主张加强人才爱国主义教育 大胆使用年轻人并赋予更多平台资源 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联合培养 [8] - 奇安信科技集团总裁吴云坤强调产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构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性人才力量 [7] 产业成果与国际地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徐兵河院士指出我国抗癌药物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 国际学术舞台从鲜见中国专家到更多中国学者担纲主题报告 体现人才水平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 [7] - 国机集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叶林伟作为8万吨模锻压力机班组带头人 代表我国高端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杰出成就 [11] 青年人才与基础研究 - 此次休假活动有8位40岁以下专家人才代表参加 最年轻33岁 体现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的重视 [7] - 浙江大学冯建东教授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肩负新时代使命 必须当好生力军主动担当 勇于挑战科研难题 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实际行动 [7] 跨领域协作与文化使命 - 休假活动为专家提供跨界交流平台 在乘车、餐叙、庭院林荫和海滩漫步间交流思想分享收获 [6] -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强调文化工作者要创造熔炼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生活精品力作 培养新时代音乐艺术高精尖人才 [10]
山海砺志建新功
人民日报· 2025-08-09 06:01
人才政策与关怀 - 党和国家邀请60位各领域优秀专家人才于8月1日至7日在北戴河休假,主题为"建功新时代" [1] - 休假活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体现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 [1] - 专家中包括科技前沿先锋、哲学社会科学学者,40岁以下青年才俊有8位 [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看望休假专家,向全国专家人才致以问候 [3] 专家交流与创新 - 专家们在休假期间进行跨领域交流,讨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话题 [4][5]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分享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成果获得国际认可 [4]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周伯文呼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5] - 专家们讨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大模型进化路径和算力挑战等议题 [5]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分享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7] - 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院士研究离子通道机理,为精准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7]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透露将发射嫦娥七号、八号,并计划探测火星 [8][9] - 国机集团中国二重叶林伟团队成功研制C919关键部件,操作世界最高等级8万吨模锻压力机 [3] 产业发展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4] -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本质是国力和未来竞争 [5] - 专家们讨论突破"卡脖子"难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高质量发展议题 [4]
建功新时代 逐梦向未来——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北戴河休假侧记
新华社· 2025-08-08 23:45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来自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和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体现对人才的重视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3]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 [5]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7] 科技领域发展 -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进入国际领先梯队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需培育战略科学家抢占发展制高点 [5] - 中国医学科学院徐兵河院士表示我国抗癌药物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国际学术舞台中国专家增多 [5] - 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谋划新一代高速轨道交通技术攻关,推动技术自立自强 [8] 人才培养与建设 - 此次休假活动有8位40岁以下专家参加,最年轻33岁,体现对青年人才的重视 [5] - 浙江大学冯建东教授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担当科研难题,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 [6] - 中国电信李学龙认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胆使用年轻人,深化产学研融合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6] - 国机集团叶林伟表示将做好"传帮带",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9] 产业与创新 - 奇安信科技集团总裁吴云坤指出产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需构建战略性人才力量 [6] - 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院长认为当前是人才归国创新创业的黄金机遇期,国家正系统化解决海外人才引进与发展问题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知琪强调要集中破解原始创新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难题 [7]
十四五”移民管理工作为“开放中国”“活力中国”注入新动能
开放动力更强劲 - 移民管理工作为"开放中国""活力中国"注入新动能,助力引才引智数量质量双增长,高层次国际人才来华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 - 优化免签政策,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至55个,入境口岸增至60个,停留时长延至240小时[2] - 提供口岸签证便利,覆盖73个城市99个对外开放口岸,满足外籍人员紧急入境需求[2] 民生服务更高效 - "十四五"期间验放出入境人员15.56亿人次,交通运输工具超9800万架(艘/列/辆)次,中国成为全球口岸通关效率最高国家之一[3] - 累计签发出入境证件超3亿人次,公民持有有效普通护照数量超1.6亿本[3] - 出入境证件实行"只跑一次""全国通办",20个试点城市实现换发补发"全程网办",港澳居民通行证可内地换发补发[3] - 中国护照免签或落地签进入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通行度排名从2021年第72位升至第60位[3] 口岸边境更稳固 - 依法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侦办案件15.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2万余人,打掉犯罪团伙7648个[4] - 深化外国人"三非"专项治理,涉枪、毒、赌、私等跨境违法犯罪逐年下降[4] 未来展望 - "十五五"时期将强化国门边境安全体系,扩大移民管理领域制度型开放,参与全球移民治理,建设高素质移民管理队伍[5]
“十四五”期间,探索创新移民管理政策50余项——主动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
人民日报· 2025-07-31 08:29
移民管理政策创新与服务 - 国家移民管理局在"十四五"期间深化移民管理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50余项,全面推进移民治理现代化 [1][2] - 空港口岸开通货运航班"绿色通道",陆路口岸推行重点物资车辆"快速通道",水运口岸推广"边检登轮码"自助办理,边检行政许可网办比例超95% [2] - 新增240余条"一带一路"专用通道覆盖24个口岸,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2] 促进经贸与旅游发展 - 实施港澳商务签注"全国通办",停留期延长至14天,允许澳门参会参展等人员申办一年期多次签注 [2] - 新增10个赴港澳"个人游"城市至59个,创设"琴澳游"签注便利5.6万余人次,深圳、珠海等地实施"一签多行"政策 [3] - 邮轮免签政策推动出入境人次达110万,同比增长54.2% [3] 国际人才引进与便利化 - 引进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永久居留数量大幅增长,构建签证、居留、融入全流程移民引才体系 [4][5] - 推行外国人工作许可与居留证件"并联审批",重点企事业单位外籍员工跨区域调动免重新办证 [4] - 启用新版"五星卡"永久居留身份证,实现交通、金融、政务等场景便利化应用 [5] 国际交流与免签政策 - 与29国全面互免签证,对46国单方面免签,55国实行240小时过境免签,区域性政策覆盖海南、东盟旅游团及邮轮入境 [6][7] - 口岸签证覆盖73城99个口岸,满足紧急入境需求 [7] - 2024年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 [8] 公民出入境服务优化 - "十四五"期间签发出入境证件超3亿人次,有效普通护照持有量达1.6亿本 [9] - 20城试点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实现"一次都不跑" [9] - 中国护照免签或落地签覆盖90余国,12367平台提供全时全球咨询 [9] 未来规划方向 - "十五五"时期将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加强国门边境安全管控 [10] - 扩大移民管理领域制度型开放,优化服务国家战略的政策体系 [10] - 加强国际移民治理合作,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移民事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