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战略
搜索文档
上半年北京石景山GDP超696亿元 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01:44
地区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居中心城区第一 [1]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973.8亿元增长至2024年1312.9亿元 实现一年一个百亿台阶增长 [1] - 2021-202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800亿元 占全市投资总量5.2% [1] - 2021-2023年连续三年投资强度居全市第一 [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7.7% 居中心城区第一 [1] 产业体系升级 - 产业体系由"1+3+1"升级为"2+4+4"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主导产业为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个千亿级产业 [2] - 特色产业包括科幻 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 [2] - 未来产业布局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 未来健康 未来空间等领域 [2] - 二三产业占比实现从7:3到1:9的结构性反转 [2] 人才发展策略 - 构建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展政策体系 [3] - 量身定制12条措施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3] - 联手高校打造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3] - 通过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关村石景山园特色园区双向发力 [3] - 建设北京市E级智能算力高地并打造小试中试平台 [3] 应用场景建设 - 依托服贸会和中国科幻大会打造首钢园示范应用场景核心区 [3] - 推动科幻 医疗 教育 交通 社区治理等典型应用场景和项目群建设 [3] - 建设全域示范应用场景扩展区促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3]
今年上半年北京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新京报· 2025-08-21 21:13
经济发展 - 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居中心城区第一 [2] - "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973.8亿元增至2024年1312.9亿元 实现百亿级台阶式增长 [2] - 2021至2024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近1800亿元 占全市投资总量5.2% 2021-2023年地均投资强度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2]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7.7% 居中心城区首位 [2] 产业创新 - 中关村石景山园2024年实现收入4600亿元 较2020年增长45.2% [6] - 建成共性技术平台14个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59项 [5] - 形成"一核心、两组团、五个特色园区"发展格局 国家级高新区面积拓展至14.4平方公里 [6] - 建立梯次发展格局:国家级"小巨人"为引领 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为主力 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后备 [5] 产业集群 -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成为北京市"一超多强"布局重要支撑 [6] - 科幻产业集聚区成为北京市"一核多点"布局中的核心 [6] -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6] - 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建设全市虚拟现实产业组团核心承载地 [6] 人才政策 - 为青年人才提供12条专项措施 包括最高50万元研发资金支持及最长3年资助期限 [7] - 给予博士后及硕博毕业生最高2万元创业补贴 每带动1人就业再补贴2万元 上限10万元 [7] - 提供最高50平方米办公空间免费使用1年 首批团队已入驻3000平方米创业基地 [7] - 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可获得最高50万元奖励及配套服务 [7] 城市更新 - 实施481个城市更新项目 带动投资超900亿元 [8] - 106个老旧小区完成551万平方米楼本体改造 上下水改造率达93% [8] - 老楼加装电梯竣工173部 更新219部住宅老旧电梯 [8] - 首钢园2024年游客量达1300万人次 首特钢转型科技园区 北重厂改建科技文化产业园 [8] 生态环境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48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55.28% 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9] - 建成40.2公里西山绿道 吸引超42万游客 推动12处全龄友好公园建设 [9] - 深化物业"红黑榜"机制 激励1047家次红榜项目 整改56家次黑榜项目 [9] - 实施垃圾分类"八条硬措施" 创新"智网实格"城市治理系统 [9]
司法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5-08-15 08:0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便利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 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国际合作交流 [2] - 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参与 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起草决定草案 [2] 签证制度具体调整 - 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 明确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3] - 规定申请K字签证需符合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要求 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3] K字签证申请标准 - 签发给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STEM领域毕业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4] - 或签发给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具体条件将通过使领馆网站公布 [4] 签证优势特点 - 较现有12类普通签证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5] - 持证人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 [5] - 仅对年龄和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有要求 无需国内聘用或邀请单位 申办流程更便利 [5] 配套实施措施 - 制定配套办法明确具体申请条件要求 升级完善签证申请系统 优化申办流程 [6] -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解读政策 发布办理条件和所需材料 [6] - 多部门协同做好签证签发和境内延期换发补发工作 提供相应便利 [6]
四部门:K字签证将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更多便利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20:44
签证政策调整 - 国务院于2025年8月7日签署第814号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 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2] - 在现有12类普通签证基础上新增K字签证类别 专门签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3] - 申请K字签证需符合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 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3] K字签证资格要求 - 签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证书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4] - 或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4] - 具体条件和要求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4] K字签证便利措施 - 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比现有12类普通签证更多便利[1][5] - 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 申办流程更为便利[1][5] - 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1][5] 政策实施安排 - 外交部将制定配套办法 明确申请具体条件和要求 升级签证申请系统 优化申办流程[6] - 通过多种渠道发布K字签证办理条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 便于申请人提出申请[6] - 外交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及驻外使领馆将协同配合 做好K字签证签发和境内延期、换发、补发等工作[6]
四部门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答记者问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20:3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支持科技生产力发展和创新动力提升[2] - 便利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并促进国际合作交流[2] -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2] 签证制度具体调整 - 新增K字签证类别专门签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2] - 申请者需符合中国政府规定的青年科技人才条件并提交证明材料[2] - 签证对象限定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者或从事相关工作的青年人才[3] 签证优势特点 - 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和停留期方面提供比现有12类普通签证更多便利[4] - 持证人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活动[4] - 无需国内聘用或邀请单位且申办流程更简化[4] 实施配套措施 - 制定具体申请条件要求并升级签证申请系统[5] - 通过多渠道宣传解读政策及办理要求[5] - 多部门协同完成签证签发、延期换发补发及停居留管理工作[5]
60位专家人才参加北戴河暑期休假,最年轻的33岁
第一财经· 2025-08-09 16:48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体现对人才的重视[2][5] - 活动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鼓励专家矢志报国、埋头苦干,续写时代新篇章[3]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6] 科技领域发展 - 量子科技领军者潘建伟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进入国际领先梯队[5] - 人工智能被视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当前亟需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13] - 抗癌药物研发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国际学术舞台中国专家数量显著增加[13] 青年人才培养 - 本次休假活动有8位40岁以下专家参加,最年轻33岁,体现对青年人才的重视[13] - 建议加强青年人才爱国主义教育,赋予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深化产学研融合[15] - 青年科技工作者需主动担当科研难题,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14] 产业与技术创新 - 产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需构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人才力量[14] - 新一代高速轨道交通技术攻关被视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19] - 8万吨模锻压力机班组带头人叶林伟代表高端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杰出成就[21] 文化与社会建设 - 文化工作者需创造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培养新时代艺术高精尖人才[18] - 法治建设需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协调共进,为民族复兴提供保障[17] - 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知识分子有责任为铸就精神长城添砖加瓦[12]
60位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参加北戴河暑期休假 最年轻的33岁
新华社· 2025-08-09 14:50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主题为"建功新时代"[1] - 该休假活动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体现对人才的珍视和尊重[2]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2] 科技领域发展 - 量子科技领军者潘建伟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进入国际领先梯队[2] - 人工智能被视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当前亟需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培育战略科学家[6] - 我国抗癌药物研发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国际学术舞台中国专家数量显著增加[6] 人才培养与建设 - 活动特别邀请8位40岁以下青年专家代表,最年轻33岁,体现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的重视[6][7] - 建议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胆使用年轻人并深化产学研融合以培养优秀青年人才[7] - 产业工人代表"大国工匠"叶林伟表示将做好"传帮带",为国家培养更多技术人才[9]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我国处于人才归国创新创业的黄金机遇期,正系统化解决海外人才引进与发展问题[4] - 产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需构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人才力量[7] - 需集中破解原始创新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加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8]
60位专家人才参加北戴河暑期休假,最年轻的33岁
财联社· 2025-08-09 14:22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和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体现对人才的重视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2]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 [9] 科技领域发展 -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进入国际领先梯队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竞争本质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9] - 中国医学科学院徐兵河院士表示我国抗癌药物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国际学术舞台中国专家影响力提升 [9] 人才培养与建设 - 北戴河休假活动有8位40岁以下专家代表参加,最年轻33岁,体现对青年人才的重视 [9] - 浙江大学冯建东教授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担当科研难题,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 [10] - 中国电信李学龙认为要加强人才爱国主义教育,大胆使用年轻人并深化产学研融合培养 [10] 产业与技术创新 - 奇安信科技集团总裁吴云坤指出产业发展重心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关键是构建战略性人才力量 [10] - 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谋划新一代高速轨道交通技术攻关,推动技术自立自强 [13] - 国机集团叶林伟表示将坚守"锻大国重器"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14] 文化与社会发展 -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汪家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知识分子要为铸就精神长城添砖加瓦 [8] -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表示要创造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培养音乐艺术高精尖人才 [13] -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林学部委员强调要推动法治建设与其他领域协调共进,为民族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11]
建功新时代 逐梦向未来
陕西日报· 2025-08-09 08:31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和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领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和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 体现党和国家人才工作重要制度性安排 [1][2]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领导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2] -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 科技领域发展 -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 推动我国在该领域进入国际领先梯队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战略性技术 竞争本质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竞争 亟需通过重大组织模式创新培育战略科学家 [6] - 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谋划新一代高速轨道交通技术攻关 推动高水平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自立自强 [10] 人才引进与培养 - 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表示国家正系统化解决海外人才引进、留用与发展问题 为人才发展打造最适合舞台 当前处于人才大展身手黄金机遇期 [5] - 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李学龙主张加强人才爱国主义教育 大胆使用年轻人并赋予更多平台资源 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联合培养 [8] - 奇安信科技集团总裁吴云坤强调产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构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性人才力量 [7] 产业成果与国际地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徐兵河院士指出我国抗癌药物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 国际学术舞台从鲜见中国专家到更多中国学者担纲主题报告 体现人才水平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 [7] - 国机集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叶林伟作为8万吨模锻压力机班组带头人 代表我国高端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杰出成就 [11] 青年人才与基础研究 - 此次休假活动有8位40岁以下专家人才代表参加 最年轻33岁 体现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的重视 [7] - 浙江大学冯建东教授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肩负新时代使命 必须当好生力军主动担当 勇于挑战科研难题 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实际行动 [7] 跨领域协作与文化使命 - 休假活动为专家提供跨界交流平台 在乘车、餐叙、庭院林荫和海滩漫步间交流思想分享收获 [6] -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强调文化工作者要创造熔炼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生活精品力作 培养新时代音乐艺术高精尖人才 [10]
山海砺志建新功
人民日报· 2025-08-09 06:01
人才政策与关怀 - 党和国家邀请60位各领域优秀专家人才于8月1日至7日在北戴河休假,主题为"建功新时代" [1] - 休假活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体现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 [1] - 专家中包括科技前沿先锋、哲学社会科学学者,40岁以下青年才俊有8位 [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看望休假专家,向全国专家人才致以问候 [3] 专家交流与创新 - 专家们在休假期间进行跨领域交流,讨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话题 [4][5]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分享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成果获得国际认可 [4]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周伯文呼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5] - 专家们讨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大模型进化路径和算力挑战等议题 [5]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分享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7] - 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院士研究离子通道机理,为精准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7]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透露将发射嫦娥七号、八号,并计划探测火星 [8][9] - 国机集团中国二重叶林伟团队成功研制C919关键部件,操作世界最高等级8万吨模锻压力机 [3] 产业发展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4] -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本质是国力和未来竞争 [5] - 专家们讨论突破"卡脖子"难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高质量发展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