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搜索文档
如何一体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发展?专家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
新京报· 2025-10-31 19:23
教育战略定位提升 - “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28次提及“教育”,表明教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定位为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 [1][2] - 教育在“十五五”时期呈现战略性、系统性和全局性布局,涉及战略定位、根本任务、体系构建等,作为国家战略核心的重要地位 [3] 一体推进战略的背景与目标 - 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旨在破解发展瓶颈,解决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导致创新链条衔接不畅、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 [3] - 另一目标是应对国际竞争,在一些核心技术层面面临科技“卡脖子”压力,需要形成合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3] - 一体化改革是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关键路径,为2035年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 [4] 一体化推进的着力点与机制 - 一体化推进核心在于激发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协同合作,需要打通体制机制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改革评价机制、促进人才流动 [5][6] -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高层级协调合作机制,改变三者“各管一段”的割裂局面,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与资源统筹 [7] - 优化资源配置与促进人才流动,着力破除体制壁垒以促进人才良性流动,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通道 [7] - 改革评价体系以激发创新活力,在科技领域突出技术突破和实际应用价值,在教育领域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指标 [7] 高校的角色与实施路径 - 高校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外部积极深化与外部单位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9] - 内部可设立跨部门的协调机构,统筹教育资源、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破除各院系各部门间的“孤岛效应” [9] - 高校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协同推进:优化学科布局强化需求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10]
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让青年挑大梁
新京报· 2025-10-31 19:02
“十五五”规划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并设定了未来五年“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 [1] - 该部署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的必经之路,旨在将教育作为强国之基、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协同发挥好 [2] - 该安排既有长远的战略考量,又坚持问题导向,旨在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2] 推进一体化的紧迫性与目标 - 一体化推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需求,与“显著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及“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高度关联 [2] - 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激烈,科技、产业、安全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需构建强大的体系能力以形成持久攻关力量,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2]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2] 落实一体化部署的具体路径 - 把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作为关键载体和重要场景,使其成为科技攻关的舞台、推动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契机、以及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3] - 把青年科技人才作为政策中心,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创造机会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3] - 把评价、激励、减负作为关键抓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 [3] - 坚持全球视野,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高端科技人才领衔国际项目,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以引育世界优秀人才 [3]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十五五”的20个关键词
甬兴证券· 2025-10-27 14:53
总体层面关键词 - "四个优势":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是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基础[11] - "识变应变求变":面对环境变化需从识别、应对到主动引导变化,体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具体化[12]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领的五项"以……为……":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13] - "六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15] - "十五五"时期"七大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改革新突破、社会文明提升、生活品质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巩固[16] - 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人均GDP从2019年10,356美元增至2024年13,122美元(增幅26.7%),若2035年前年均增5.0%可达22,443美元[17] -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两岸关系与统一[20] - 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25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增5.2%,但CPI增-0.1%、PPI增-2.8%,需稳就业、企业、市场及预期[21] 重点领域变化与投资逻辑 - 重点领域排序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升至第1位(原未明确),高水平对外开放从第9位升至第5位,反映制造业基础作用与对外开放重要性提升[22] - 投资建议:资本市场需关注20个关键词的落实过程,蕴含战略性机遇[42]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日报· 2025-10-25 09:21
科技创新战略核心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被确立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1] - 科技创新被定位为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1] -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行专章部署,为科技创新工作指明方向 [1] “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成就 - 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药等创新成果在“十四五”期间不断涌现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光伏风电装机量等多项指标领跑世界 [1] - 商业航天、国产大飞机等新兴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1] “十五五”时期发展背景与目标 - “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2] - 国际环境存在大国博弈、科技竞争、产业链重组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 [2] - 发展目标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 科技创新部署路径 - 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形成创新的源头动力 [3] - 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技术供给转化为产业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部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提供人才与机制保障 [3] - 部署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依托载体和技术赋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