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基础设施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海外版丨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374.9万台
国家能源局· 2025-05-02 12:35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 [2] - 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984.9万台 [2] - 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8万台,覆盖全国98%的服务区 [2] - 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县域覆盖率达97.31% [2] - 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76.91% [2] 政策与规划方向 - 国家能源局正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政策文件 [2] - 鼓励地方和企业以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景为重点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 [2] - 将持续完善充电网络,提高服务能力,推进试点示范 [2] 节假日保障措施 - 指导各地更新老旧充电设施、增配临时设备 [2] - 加派引导值班人员、提前检修设备 [2] - 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监测,确保五一假期充电服务有序高效 [2]
政策解读丨支持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4-30 11:33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支持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其在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 政策旨在破除民营企业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投资热情和创新活力,为现代能源体系注入动能 [2] 民营企业现存问题 准入门槛与竞争环境 - 能源行业传统领域(油气、电网、核电)由国企主导,民企面临高准入门槛和不公平竞争,资源获取难度大 [3] - 能源项目投标资质要求高,民企因规模小、资源受限难以达标,部分领域管理不规范影响经营秩序 [3] 融资困境 -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银行倾向国企,能源项目周期长、风险高加剧金融机构审慎态度 [4] - 债券融资需担保增信,大额长周期项目筹资渠道受限 [4] 新业态适应不足 - 民企在新能源领域占比高(风电整机制造60%、光伏产业链70%、新型储能出货前十占9家),但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等新业态缺乏统一标准和政策支持 [5] - 产学研协同创新短板明显,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制约发展 [5] 国际化挑战 - 民企在光伏、风电、储能等国际市场领先,但面临国际壁垒增多和内部恶性竞争问题 [5][6] 政策支持措施 投资与融资支持 - 支持民企参股核电、投资油气储备、LNG接收站、油气管网及“沙戈荒”大基地项目 [7] - 拓宽融资渠道,利用超长期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鼓励绿色金融专项信贷产品 [7] 新业态布局 - 鼓励民企发展虚拟电厂、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大功率充电等新业态,加速技术应用落地 [9] - 推动数字化改造(煤矿、电厂智能化)和“人工智能+”应用,提升风光电站运行效率 [10] 创新与人才 - 支持民企参与能源科技战略制定,与国家实验室协同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技术人才 [10][11] 市场公平竞争机制 - 推进油气管网运销分离,深化电力资质许可管理,开放电网建设民企参与 [12] - 公开技术标准、价格信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整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12][13] 政策落实保障 - 优化能源项目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审批,提高配电网核准效率 [14] - 健全政企沟通机制,规范涉企检查与收费,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保护企业权益 [14] - 地方政府需细化举措,协调解决民企发展困难,因地制宜推动政策落地 [15]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4月29日)
乘联分会· 2025-04-29 16:37
国内政策动态 -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强调构建标准体系"四梁八柱" 重点覆盖新能源汽车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 汽车芯片及绿色低碳领域 [3] - 商务部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支持新车/二手车/报废车/后市场环节创新 计划建设全国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 发改委将定向增发限购城市购车指标 [4]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布局人工智能赋能中心 2025Q2计划认定100家省级数据企业 [5] 基础设施与数据 -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374.9万台(同比+47.6%) 其中公共充电桩390万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覆盖率98% 乡镇覆盖率达76.91% [6] 新能源车企动态 - 零跑汽车成立浙江凌艾未来科技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 业务涵盖AI基础软件开发及物联网技术研发 [7] - 比亚迪柬埔寨工厂奠基(投资3200万美元) 规划年产能1万辆 系该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工厂 [8] - 小米汽车充电网络接入126万+充电桩 与18家运营商达成合作 [9] - 江汽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投资组建合资公司 开展整车地产化组装及销售业务 [10] 国际车企与技术进展 - 宝马未来两年将推6款新世代车型 展示54°爬坡能力的驾趣概念车 2025年推出中国专属iX3L车型 [12] - 东芝与IAV集团合作开发L3+自动驾驶虚拟验证技术 聚焦AI测试场景生成及分布式仿真 [13] - 日本拟调整汽车税制 因44款电动车售价超1000万日元(约7万美元)但税负较低 [14] - 佛瑞亚与Rightware合作整合智能调光技术 提升车载显示屏能效与图像质量 [15] 商用车领域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完成首单绿色银团贷款签约 探索绿色信贷与产业链融合模式 [16] - 全国首座重卡兆瓦级超充站"上海1号站"落成 采用华为数字能源技术 [17] - 广汽领程发布电动皮卡概念车GAC PICKUP 01 量产版拟2027年主攻海外市场 [18] - 开瑞推出江豚E5/E7升级车型 整合奇瑞乘用车技术强化VAN类产品竞争力 [19][20]
理想超充站2165座|截至25年4月28日
理想TOP2· 2025-04-28 20:49
超充建设进展 - 超充站总数从2140座增至2165座 新增25座 [1][2] - 318川藏线超充站目标16座 当前建成7座 进度43.75% [3] - 4月底建设进度落后时间进度(98.33%) 需日均新增4.5座达标 [4] i8发布及年度目标 - i8发布倒计时94天(假设7月31日) 时间进度55.45% 需日均新增3.56座实现2500+座目标 [4] - 2025年底4000座目标需日均新增7.43座 当前年度时间进度32.33% [4][5] 新增超充站分布与规格 - 4月新增33座超充站 覆盖安徽/福建/广东等12个省级区域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 城市4C站为主流规格(如4C×6) 占比超70% 高速服务区5C站采用2C×3+5C×1混合配置 [6][8][11][12][19] - 浙江省单省新增6座 含城市5C站(2C×13+5C×1)及高速服务区双5C站 [12][13] 重点区域建设 - 上海新增5座 含枢纽型4C站(虹桥总部1号)及陆家嘴软件园等高流量点位 [9][10][17] - 青岛/衢州等地布局服务区5C站 强化长途充电网络 [8][12][13] - 重庆新增3座 含高尔夫球场等场景化站点 [14][19]
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需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丨能源思考
第一财经· 2025-04-28 19:53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且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适度超前,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是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满足充电需求的前提,行业发展面临挑战,需采取政策建议推动发展 [1] 新能源汽车发展意义 - 中国已布局完整产业链,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提振内需并增强国际竞争力 [1] - 新能源汽车普及有助于减少石油消费,推动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特征 - “充电桩进社区”成关注重点,2017 - 2024年11月底中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从23.2万增长到889.2万,占比从52%增至72%,将缓解公共充电设施压力 [2] - 大功率充电桩得到更多支持,截至2024年10月底直流充电桩在公共充电桩中占比超45%,多省市规划大规模布设 [2] - 充电基础设施加速走向乡村,我国推动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3] - 车网互动迎来规模化商用化发展,多地建设示范项目,如深圳车网互动示范应用1小时削峰4389千瓦时 [3]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面临挑战 - “充电桩进社区”受阻,“私桩共享”模式困境待解决,存在安装困难、权责界定不清等问题 [4] - 需树立提前布局理念,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无序充电可能挑战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 - 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标准不统一,增加规模化布局成本,阻碍商业模式创新 [5] - 充电基础设施下沉乡村面临经济性问题,回本周期长、使用频次低,还存在用地、电网等条件性问题 [5] - 车网互动应用需要综合性解决方案,存在技术和经济性瓶颈,车主参与意愿低 [6]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建议 - 形成统一标准的充电基础设施系统,明确“私桩为主、公桩为辅”模式,统筹建设与电网升级,推动“中国标准”全球化 [7] - 优化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审核流程,推动私桩共享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光伏 + 储能 + 汽车充电”试点 [8] - 以私人充电桩为乡村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基本盘,整合城乡充电资源,建立协同合作机制 [9] - 加快确立车网互动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价格与市场机制,探索完善商业模式 [9] - 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方向,推进政企协同规划建设,加快充电桩进社区进度 [10]
理想超充站2132座|截至25年4月26日
理想TOP2· 2025-04-26 20:59
超充建设进度 - 超充总建成数从2129座增至2132座,新增3座 [2] - 318川藏超充站目标16座,已建成7座,进度43.75%,剩余4天需每日建设2.25座以达标 [2] - i8发布前目标2500+座,当前进度52.39%,剩余96天需每日新增3.83座 [3] - 2025年底目标4000+座,当前年度进度17.82%,剩余249天需每日新增7.50座 [3] 新增超充站点详情 - 广东省深圳市新增深圳喜悦假日酒店4C站,规格4C×8 [4][8] - 天津市武清区新增天津武清友谊4C站,规格4C×8 [4][8] - 浙江省嘉兴市新增4C站,规格4C×6 [4][5] 建设进度对比 - 318川藏超充站建设进度43.75%落后于时间进度96.67% [2] - i8发布前建设进度52.39%落后于时间进度54.50% [3] - 2025年底目标建设进度17.82%落后于时间进度31.78% [3]
理想超充站2105座|截至25年4月22日
理想TOP2· 2025-04-22 20:23
超充站建设进展 - 截至4月22日,理想超充站总数从2100座增至2105座,单日新增4座[1][2][3] - 318川藏线超充站目标为16座,截至4月21日建成7座,进度43.75%,落后于时间进度(93.33%),需每日新增1.13座以达成目标[3][4] - 为达成i8发布时2500+座目标(假设7月31日发布),当前进度48.90%,落后于时间进度(52.61%),需每日新增3.95座[4] - 2025年底4000+座目标完成率16.63%,落后于时间进度(30.68%),需每日新增7.49座[4][5] 新增超充站详情 - **福建省**:新增2座4C站,福州晋安鲁能公馆(4C×8)、厦门闽台汽车城(4C×12)[5][11] - **江苏省**:新增2座4C站,南京中国女人街(4C×6)、苏州昆山市红星美凯龙翠薇店(4C×8)[6][9] - **上海市**:新增1座4C站,上海五冶广场(4C×4)[7] 超充站规格与分布 - 新增站点均为城市4C规格,单站充电桩数量4-12个,集中于商业中心区域[5][6][7][9][10][11] - 具体位置覆盖福州、厦门、南京、苏州、上海等核心城市商圈[5][6][7][9][10][11]
关于汽车充电设计,我们都错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5 09:0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 建立强大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是加速电动汽车过渡的关键 消费者期望电动汽车能完成传统汽车的所有功能 包括长途旅行 [1] - 研究表明发达市场90%充电发生在家庭 但剩余10%的公共充电对特定群体(如出租车司机、公寓居民等)至关重要 [1] - 62%的电动车车主因续航焦虑缩减旅行计划 国际能源署指出中国充电基建投资效果是购车补贴的4倍 [1] 充电技术现状与挑战 - 直流快充站成本高达47-72.5万美元/站(4端口) 高成本限制了运营商建设密度 [2] - 当前充电系统采用四级电力转换 隔离链路占电力电子设备成本的60%和功率损耗的50% [10] - 300kW快充端口的隔离链路成本达5.4万美元 四端口充电站的隔离总成本超20万美元 [10][11] 充电技术革新方案 - 提出取消电流隔离 保留有源整流器+降压调节器的直接功率转换(DPC)方案 可降低50%以上设备成本 [20] - 采用双接地电路+接地连续性检测替代隔离 通过独立双接地线使故障概率从P降至P² [18] - 方案可使能源效率提升2-3% 车载充电器体积缩小并支持3级快充(100kW+) [12][20] 充电技术等级比较 - 1级充电(115V AC)功率<2kW 充满100kWh电池需80小时 [15] - 2级充电(208-240V AC)功率达6kW 可夜间补充200英里续航 [15] - 3级快充(直流)功率50-360kW 新兴技术将支持600kW(每分钟充30英里续航) [15] 技术验证与历史案例 - AC Propulsion和初代Tesla Roadster已成功应用非隔离集成充电技术 电池电压400V DC [12] - 降压调节器解决市电与电池电压匹配问题 成本不足隔离链路的10% 功率损耗<20% [19] - 原型检测电路验证双接地可靠性 通过信号注入/检测实现故障安全机制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