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结合

搜索文档
报名倒计时!2025上海交大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
思宇MedTech· 2025-06-06 20:26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 核心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附属医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打造高端医工创新平台,旨在解决医疗器械创新中的跨学科协作难题 [1][4] - 采用全球前沿的Biodesign方法论,整合临床需求与工程技术,加速医疗科技成果转化 [5][10] - 通过2天高强度实战训练,覆盖从需求挖掘、创意生成到产业化落地的全流程 [6][12][15] 课程亮点 - **方法论体系**:引入Biodesign医工创新模式,强调临床痛点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 [5][10] - **师资力量**:汇聚上海交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及产业界专家,如钱大宏(医用芯片与AI专家)、古宏晨(纳米生物材料专家)等 [13][16] - **实践环节**:包括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参访、跨学科团队演练及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 [5][12][15] 课程内容 - **第一天**:聚焦医疗创新布局,涵盖行业趋势分析、Biodesign方法概论、知识产权布局及需求挖掘 [10][11] - **第二天**:侧重产业化路径,包括可行性评估、融资策略解析及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大楼实地学习 [14][15] 目标人群 - 医生、医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产业/投资从业者及医疗器械创业者 [5] 培训信息 - **时间**:2025年6月21-22日(周末2天) -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费用**:8999元/人(含课程材料,食宿自理) [9] 资源与机会 - **人脉网络**:提供医生、工程师、投资人跨学科交流平台,促成技术对接与项目曝光 [5][12] - **成果展示**:优秀项目可获投资与合作机会 [5][17]
报名!2025上海交大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
思宇MedTech· 2025-05-30 21:43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核心内容 - 核心观点:通过跨学科合作(医生、工程师、投资人、企业家)破解医疗器械创新难题,运用Biodesign方法论实现医学需求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成果转化[1][3][8] - 目标人群:医生、工程技术人员、产业界/投资界从业者、创业者[3] - 课程费用:8999元/人(含课程、教材、茶点,食宿自理)[3] - 时间地点:2025年6月21-22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3] 课程亮点与价值 - **方法论学习**:全球前沿Biodesign医工创新模式,覆盖需求挖掘、创意生成、概念验证全流程[3][7] - **顶级师资**:上海交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专家(如钱大宏教授主导医用芯片与AI研究,古宏晨教授推动4家公司上市)[9][10] - **实战资源**: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参访、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项目曝光获取投资机会[3][8][12] - **跨学科网络**:构建医生-工程师-投资人高端社群,促成技术产业化匹配[3][8] 课程模块与内容 第一天:医疗创新与技术布局 - **医学转化路径**:从概念到落地的关键环节解析,包括知识产权布局与专利保护[7] - **行业趋势**:医疗器械最新技术方向(如AI、纳米材料应用)及市场机会[7][9][10] - **团队协作**:通过案例讨论与工具互动,实现医工团队高效沟通[6][7] 第二天:创新产业化与资金路径 - **产业化关键点**:技术落地、融资策略、政府政策支持[12] - **实战演练**:小组方案汇报与导师点评,优化创新解决方案[11] - **参访活动**: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大楼接触前沿科研成果[12] 师资与行业资源 - **专家背景**: - 钱大宏:主导20+家高科技公司投资,IEEE人工智能医疗标准组成员[9] - 古宏晨:纳米生物医学研究,助力4家公司上市[9] - 程思:医睿星资本合伙人,主导心玮医疗等10+项目投资[10] - **支持单位**: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3] 报名与咨询 - 报名方式:通过链接或二维码填写,咨询电话18601158215[13] - 名额限制:强调"名额有限"的紧迫性[13]
最新融资!爱亿生医疗完成天使轮
思宇MedTech· 2025-05-27 18:52
公司动态 - 爱亿生医疗完成天使轮融资 由道彤投资独家投资 资金将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临床推进及核心技术拓展应用开发 [1]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完成首个国产即穿型人工血管首例患者临床试验植入 [4] 公司背景 - 爱亿生医疗成立于2023年 总部位于广州 专注于高端植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 [3] - 公司在组织修复与重建领域具备专业研发能力 与武汉理工大学及临床医学专家深度合作 推动医工结合 [3] - 建有万级GMP车间及高等实验室 具备研发生产检验一体化能力 [3] 核心产品 - 小口径人工血管采用独有技术 针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搭建和心脏搭桥等临床痛点开发 [3] - 产品为即穿型设计 术后三天内可穿刺透析 较传统人工血管4-8周等待期显著缩短时间 [6] - 在长期通畅性 反复穿刺耐受性 手术缝合便利性方面展现优势 [6] 行业会议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1][7]
医工协同怎么落地?实战工作坊限额开放报名中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9:13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核心内容 核心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附属医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推出高端医工创新培训项目 旨在通过跨学科协作解决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难题 [1][3] - 采用全球前沿Biodesign方法论 整合临床需求与工程技术 提供从概念到市场的完整路径 [3][7] - 汇聚医生、工程师、投资人等多元角色 构建资源对接平台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3][8] 课程亮点 - **方法论体系**:引入斯坦福Biodesign医工创新模式 覆盖需求挖掘、创意生成、概念验证全流程 [3][7] - **实战导向**:通过分组演练、案例讨论等形式 模拟真实创新场景 70%课程为互动实践环节 [6][7] - **资源对接**:设置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 促成项目与资本/产业方匹配 提供后续孵化机会 [8][12] 师资力量 - **学术权威**:钱大宏教授为医用芯片与AI领域专家 主导20+高科技公司投资孵化 [9] - **产业经验**:古宏晨教授核心技术助力4家公司上市 专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 [9] - **资本视角**:程思合伙人拥有10年医疗投资经验 主导心玮医疗等明星项目融资 [10] 课程模块 - **技术布局**: - 解析医疗器械行业趋势与政策 包括AI、纳米材料等前沿方向 [7] - 知识产权布局策略 覆盖80+专利案例的申请与风险规避 [7] - **产业化路径**: - 剖析融资渠道与政府支持政策 重点讲解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12] - 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实地参访 接触最新科研转化成果 [12] 目标人群与安排 - **学员构成**:医生(40%)、工程师(30%)、投资人(20%)、创业者(10%)[3] - **时间费用**:2天集中培训(2025年6月21-22日) 费用8999元/人 [3] - **交付成果**:小组创新方案汇报 优秀项目可获得投资意向对接 [11][12]
沛嘉医疗旗下加奇生物坚守十八载,以创新突破藩篱
经济网· 2025-05-19 14:33
公司概况 - 沛嘉医疗旗下加奇生物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先企业,开发出中国首款商业化弹簧圈,产品涵盖出血类、缺血类、通路类全管线及解决方案 [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多款单品占据国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第一 [1] - 目前已有16款产品获批销售,2024年计划提交5至6项新注册申请 [4] 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 - **Syphonet取栓支架**:2022年2月获批,虽为后发产品,但市场份额已跃居国内同类第一,其头端抓捕网篮设计可同时处理取栓和血管狭窄问题,解决50%中国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痛点 [2] - **Fastunnel导管**:2022年5月上市,全球首创"球囊+微导管"一体化设计,将传统12步手术简化为"零交换"技术,显著降低手术复杂度 [3] - 产品研发策略强调"一揽子解决方案",同步推出导引导管、微导丝等配套产品以覆盖手术全需求 [2] 研发与创新模式 - 创新路径从"Me-too"升级至"Me-only",通过医工合作(如与长海医院刘建民团队十年合作)实现技术突破 [3] - "医工结合"方法论推动产品快速迭代,Fastunnel导管从临床需求提出到上市耗时10年 [3]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 精益生产累计增效超2000万元,自动化生产和良率提升支撑集采下的成本管控 [5] - 供应链国产化率达90%以上,原材料性能对标国际品牌且成本优势显著 [6] 行业地位与规划 - 公司以苏州为基地,计划加速本土创新,2025年将完成"成年礼"式发展里程碑 [6] - 产品线覆盖神经介入全领域,出血类、缺血类、通路类解决方案均具备市场领导力 [1]
以“医工结合”突破技术瓶颈 民政部康复辅助器具重点实验室落深
深圳商报· 2025-05-19 06:57
实验室成立与定位 - 民政部康复辅助器具重点实验室在深圳揭牌 依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与民政部 通过医工结合推动国产康复辅具智能化精准化升级 [1] - 实验室聚焦三大研发方向 智能康复辅具研发 运动功能重建技术 辅具个性化适配 [1] - 实验室将突破3D打印轻量化生物材料 精密传动 智能传感 AI运动分析算法等关键技术瓶颈 [1] 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 实验室计划构建中国首个基于运动损伤康复辅具适配标准数据库 通过多模态传感器实时采集患者运动数据 [1] - 联合大湾区医疗机构打造智能辅具临床试验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 [1] - 实验室将推进医工结合医企合作 加速临床需求-研发创新-产业落地全链条生态建设 [3] 区域发展与产业优势 - 深圳市是全国首批12个康复辅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 实验室将充分利用深圳产业集群优势 [3] - 实验室落地深圳具备独特优势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可助力功能障碍者康复并为老龄化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2] - 实验室成立对深圳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将推动产业自主化发展 [1] 学科建设与临床实践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中心实现六位一体全领域发展 成为国内运动医学示范学科 [2] - 该中心通过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运动医学创新转化中心 [2] - 实验室将以精准评估-个性化适配-智能化干预为核心 推动运动医学与康复辅具的科研转化与临床实践 [2]
报名!医工交叉实战工作坊 | 上海
思宇MedTech· 2025-05-09 18:43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核心内容 课程核心价值 - 采用全球前沿Biodesign医工创新方法论 实现医学需求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5][10] - 顶级专家团队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 附属医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涵盖医用芯片 纳米材料 成果转化等领域[5][12][16] - 提供从临床需求挖掘 创意生成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路径训练 包含专利布局 融资策略等关键环节[10][11][15] 目标人群与资源网络 - 面向医生 工程师 投资人 创业者四类人群 构建跨学科协作平台[5][12] - 通过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参访 接触国内顶尖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实践[5][15] - 设置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 促成技术方与产业方的精准匹配[12] 课程结构与师资 - 两天高强度训练:首日聚焦需求发现与技术布局 次日侧重产业化与资金路径[6][12][15] - 师资包括: - 钱大宏教授(医用芯片/AI医疗)主导20+高科技公司投资孵化[12] - 古宏晨教授(纳米生物材料)核心技术助力4家公司上市[12] - 程思(医睿星资本)主导心玮医疗等医疗器械项目投资[16] 行业趋势与实战模块 - 深度解析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包括AI 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10][12] - 实战环节包含: - 临床痛点筛选与高价值需求评估[11] - 小组方案设计及可行性验证[14] - 最终方案汇报与导师点评[14] 报名信息 - 时间:2025年6月21-22日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5] - 费用8999元/人 含课程材料与茶点[9] - 主办方为上海交大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获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支持[9]
港理工副校长赵汝恒:当前贸易格局将促使AI企业加快对接美国以外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8:06
香港理工大学医工结合与AI医疗创新 -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汝恒指出当前市场形势为企业国际市场拓展提供广阔空间 尤其在欧洲和亚洲等美国以外市场 香港和内地企业迎来更多合作机会 [1] - 贸易格局变化促使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对接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 香港和内地企业技术优势显著 [1] - 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主任蔡璟强调香港背靠内地庞大医疗资源 尤其在医疗数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内地多样化患者和治疗方式为AI技术开发奠定基础 [1] 医疗数据与AI技术应用 - 内地丰富医疗数据为AI模型开发提供宝贵资源 香港可借此实现技术落地 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产品 [2] - 蔡璟团队研发的AI系统可自动分析CT影像生成肺部功能影像 采用尖端算法 兼容主流放疗设备 正在香港和内地医院临床测试 计划扩展至肝脑肿瘤治疗 [2][4] - 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何明光团队应用生成式AI 仅凭普通眼底照片即可生成高精度血管造影影像 现于粤港澳大湾区顶尖机构进行多中心试验 [3] 医疗装备与康复技术进展 - 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张丹团队首创三轴全向踝关节康复机械人 正与上海华山医院合作临床测试 未来将结合AI提供个性化方案 并拟扩展至肩手关节康复领域 [3][6] - 赵汝恒表示张丹和何明光团队在内地推动"AI+医学"融合 运用内地医疗数据 持续转化研究成果将推动香港医工结合产品出海 [6] 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 - 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 支持跨领域合作 鼓励医疗装备集成5G、AI、云计算等新技术 [6] - 香港理工大学正全力筹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 依托医工结合优势 培育兼具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 [6]
YOUMAGIC溯源活动圆满落幕,揭秘清华智造科技美学新范式
搜狐网· 2025-04-24 15:26
4月23日,"科技美学新格式"YOUMAGIC溯源——清华高能单极射频新生分享会在无锡圆满落幕。无锡 市新吴区副区长姬旭,以及清华大学顶尖学者、三甲医院临床专家、多平台营销专家以及医美机构创始 人、院长等行业领袖出席活动。通过清华技术溯源、临床结果实证、工厂实地探访、营销增长方法论分 享等环节,活动全面展示了YOUMAGIC单极射频的创新成果,以及医工结合的产业化模式和清华智造 实力,重塑科技美学新范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溯源清华能量源技术,以实力重新定义抗衰新标准 在行业技术与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活动聚焦前沿技术创新,通过多轮分享展示中国"智造"实力,以硬核 技术重塑抗衰标准,助力参会者把握行业新机遇。 活动伊始,无锡市新吴区副区长姬旭致开幕词,对YOUMAGIC的创新成果表示高度认可。他表示,威 脉医疗作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的标杆企业,落地园区以来快速发展,展现了"无锡智造"的硬核实 力。未来园区将继续以开放包容姿态拥抱创新,持续深化医工结合,以"精准政策+资本赋能+生态协 同"体系赋能企业长期发展。 随后,威脉医疗创始人兼CEO李天民围绕清华智造及YOUMAGIC的硬核技术进行分享。他提到 ...
医疗器械“转化难题”怎么破?来一场实战型工作坊沉浸式演练
思宇MedTech· 2025-04-18 19:02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联合打造的高端医工创新培训项目,聚焦医疗器械创新、医工结合与技术转化 [2] - 采用2天高强度实战训练模式,整合医生、工程师、投资人等多方资源,破解跨学科协作难题 [5] - 课程基于全球前沿的Biodesign医工创新方法论,提供从临床需求挖掘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路径 [5] 课程核心价值 - 精准洞察医疗器械产业趋势,抢占市场先机 [5] - 通过设计思维与跨学科合作掌握创新转化路径 [5] - 构建高端人脉网络:医生、科研人员、产业专家、投资人资源整合 [5] - 优秀项目可获得投资与合作机会展示平台 [5] 课程内容体系 - 医疗创新与技术布局:包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行业趋势分析、Biodesign方法论等模块 [6][8] - 创新产业化与资金路径:涵盖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产业化关键点及资金来源解析 [7] - 实战演练环节:需求发现与筛选、创意生成与验证、解决方案优化等全流程训练 [8] 师资力量 - 顾志恒:上海交大医学院成果转化处主任,具备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9] - 钱大宏: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专家,拥有20+高科技公司投资孵化经验 [9] - 古宏晨: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军人物,核心技术助力4家公司上市 [9] - 程思:医睿星资本创始合伙人,10+年医疗产业及投资经验 [9] 目标人群 - 各科室医生及医技人员 [5] - 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 [5] - 医疗器械产业界/投资界从业者 [5] - 医疗创新领域创业者 [5] 课程安排 - 时间:2025年6月(周末2天) [5] -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5] - 费用:8999元/人(含课程材料) [5] - 特色环节: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实地参访 [5][8] 行业趋势洞察 - 深入解析医疗器械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8] - 探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与市场机会 [8] - 分享从技术创新到市场落地的关键环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