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工结合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微循环学会苏州融合发展中心揭牌
苏州日报· 2025-11-02 08:2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詹启敏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中心的设立将有助于进一步集 聚学会顶尖的专家资源与前沿科技成果,助力苏州在微循环相关疾病防治、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慢病管 理体系优化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从而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显著提升"科创中国"在苏州的 示范引领效应。 中国微循环学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长期深耕微循环领域的学术研究、临床转化与产教融合,在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微环境、组织工程等前沿领域拥有深厚学术积累和丰富专家资源。今 年以来,学会已积极组织60余名理事专家,与苏州39家生物医药企业、24家科研院所及医院进行精准对 接,目前已达成15项合作意向,并深入走访10家本地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该中心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工作统一部署下,由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微循环学会及东南大 学苏州研究院3方共同推动组建。作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微循环学会秉持"医工结合、产教融合"发展 理念,与苏州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及"健康苏州"的建设实践高度契 合。为深化学会在苏州的实体化合作,3方共同签署协议,共建苏州融合发展中心。该中心设立后,将 重点围绕慢 ...
从一瓶腐乳、一台呼吸机、一株藜麦看京津冀协同创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30 20:06
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成果 -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至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近两倍[1] - 京津冀三地共同绘制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开展跨区域强链补链延链工作[1] - 河北与京津共建6条重点产业链,携手打造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3] 机器人产业协同与创新 - 唐山高新区启动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探索"北京创意、唐山转化"模式[5] - 2024年1月至7月,京城机电配天机器人、天瞳威视等36个优质项目入驻唐山高新区[5] - 国内首台腐乳装瓶机器人样机获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小时可完成4800块腐乳装瓶,相当于2名熟练工人工作量[1][5] 医疗科技产业突破 - 北京瑞迈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子公司生产家用呼吸机,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300万台[5][7] - 公司成功研发多代高性能涡轮风机,实现家用呼吸机风机国产化并打破国际技术垄断[7] - 瑞迈特与北京朝阳医院等单位联合申报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体现"医工结合"优势[8] 农业科技与生态协同 - 张家口沽源县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国内最大藜麦联合育种基地,累计试验1051个品种资源,选育出151个适配坝上气候的新资源[11] - 新品种"坝藜2号"亩产最高达550斤,比传统品种增产三成,种植户亩收益从600多元提升至1500多元[11][12] - 沽源藜麦通过"产地直供+冷链运输"模式,最快48小时从田间抵达北京市民餐桌,已开发36款特色产品[12]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协同 -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1万公里,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2.7倍[13] - 314所京津学校与河北合作办学,115家京津冀医联体助力河北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13][14] - 雄安新区累计投资突破1万亿元,"十四五"年均投资增速达19.8%,空天信息等产业链加快构建[14]
天津一民企突破一项“卡脖子”技术!产品已销往全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4 18:32
公司核心技术发展 - 公司坚持正向研发和底层技术突破 从被誉为呼吸机心脏的风机入手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2] - 公司风机在转速 稳定性与噪音控制上已可比肩国际顶尖水平[2] - 公司带动了国产家用呼吸机上游供应链的协同进化[2]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推动业务从单一设备向全场景解决方案演进 目标是打造全球呼吸健康管理的首选平台[3] - 公司致力于将技术产品与服务能力转化为更贴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让更多家庭享受呼吸健康管理的便利[3] 市场地位与全球业务 - 公司产品家用呼吸机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 在公司创业初期 家用呼吸机市场被国际企业垄断 中国相关产业链几乎为零[2] 产学研合作与行业认可 - 公司及子公司与北京朝阳医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无创呼吸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 - 通过医工结合优势 针对中国特色的需求打造更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构建高效人性化的呼吸健康管理新范式[3]
从呼吸机到全场景健康管理,BMC瑞迈特以硬核技术构建呼吸健康生态护城河
智通财经· 2025-10-23 11:40
公司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产呼吸健康领域领军企业,全球家用呼吸机销量第二、中国家用呼吸机销量第一 [1] - 公司针对慢阻肺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问题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家用呼吸机全球销量前五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4] - 截至2025年1月31日,公司家用呼吸机国内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台,通气面罩销量超过1000万只 [4] 核心技术实力与自主创新 - 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从被誉为“呼吸机心脏”的风机入手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其风机在转速、稳定性与噪音控制上可比肩国际顶尖水平 [7] - 公司构建了覆盖硬件、智能算法、人机交互、云平台服务的完整技术体系,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呼吸算法能精准识别十余种复杂呼吸事件并实现毫秒级压力调节 [7] - 法国权威检测机构KerNel报告显示,公司智能呼吸算法在“阻塞性低通气识别准确率”等核心指标上已超越国际头部品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932项,超20款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 [4] 全球化拓展与行业标准贡献 - 公司产品已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进入美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多国医保体系 [4] - 2012年公司成为中国首家获得美国FDA认证的家用呼吸机品牌 [4] - 公司曾遭遇国际巨头“337调查”,凭借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经过近四年诉讼最终达成全球和解,成功捍卫进入欧美市场的权利 [9] - 公司拥有7位国际标准化专家,参与制定已发布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共计38项,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在售产品的行业标准制定 [9] 业务生态拓展与战略愿景 - 公司战略愿景是打造“全球呼吸健康管理的首选平台”,推动业务从“单一设备”向“全场景解决方案”演进 [10] - 公司将家用呼吸机领域积累的能力复刻延伸至制氧机、雾化器等相关领域,创新推出“智能按需供氧”技术 [11] - 公司系统性提出“智能移动供氧组合方案”,包括智能氧瓶、智能轻氧呼吸器等产品组合,实现从“短时应急”到“长时氧疗”的全周期、多场景覆盖 [13] - 公司于2015年在国内率先搭建呼吸健康管理云平台,打通用户、设备、医疗机构、家属四端信息链路,实现呼吸慢病的远程监测与干预 [13] 行业影响与临床价值 - 公司产品布局从基于呼吸生理学原理的单一设备,演进到覆盖医院、家庭、户外等全场景的解决方案,构建高效、人性化的呼吸健康管理新范式 [14] - 临床专家肯定公司“诊.疗.管一体化”方案精准把握从“治疗疾病”到“管理健康”的现代医学核心,提升了治疗依从性与患者生活品质 [14]
首都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首都医科大学,讲述医学领域的科研故事
新京报· 2025-10-15 21:42
脑科学医学成像领域 - 北京昆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盛经纬团队自主研发量子传感器,可探测强度相当于地球磁场十亿分之一的脑磁场信号 [2][3] - 团队经过十年努力将传感单元从桌面大小的实验室仪器平台缩小为一枚小型传感器 [3] - 该技术路径旨在解决脑科学这一生命科学皇冠明珠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核心技术需自主掌控 [2][3] 同步辐射光源技术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刘鹏参与国家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发展过程,该技术是征服SARS、埃博拉、禽流感等病毒的关键武器 [3] - 团队于2003年建成我国首个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并当年解析SARS病毒主蛋白酶结构 [3] - 正在怀柔科学城建设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我国首台高能量第四代光源设施,将成为国际最亮光源之一 [4] 新材料微晶硅铝研发 - 有研金属复合材料(北京)股份公司研发部主任聂俊辉团队专注于微晶硅铝材料国产化开发 [4] - 微晶硅铝比普通铝合金更轻、强度硬度更高、尺寸稳定性极强,在零下50℃至100℃温差下尺寸几乎不变 [4] - 该材料研发需在微观世界将比头发丝更细的硅颗粒均匀镶入铝合金,团队克服量产设备频率差异等工业化难题实现稳定量产 [4][5][6] 高校科研与产业融合 - 首都医科大学师生认为智能医学工程等跨学科融合领域需聚焦临床关键问题,以智能化技术为载体服务病患 [7] - 高校计划将一线科技人才攻坚克难的故事作为思政教材融入课程,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研事业 [7]
武汉这个创新创业大赛硕果累累 获奖项目赢得亿元投资
长江日报· 2025-10-13 08:53
赛事概况 - 赛事主题为“融合创新机,健康向未来”,聚焦医工结合与大健康领域的创新成果 [4] - 总决赛项目从131个报名项目中产生,包括23个初创组项目和16个成长组项目 [4] - 项目涵盖生物制药、基因疗法、医疗科技与信息化等领域 [4] - 与往年相比,涉及疑难病、罕见病的项目增多,与人工智能结合的项目出现增长 [5] 获奖项目与投资 - “光谱影像流式细胞仪”获初创组特等奖,“和志正医疗器械高端制造系统创新服务平台化解决方案”获成长组特等奖 [5] - 特等奖、金奖和银奖项目除分获3万元、1万元和5000元奖金外,初创组获奖项目还将分获20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股权投资,总协议投资金额过亿元 [5] - 去年特等奖项目“干细胞治疗脊髓疾病的解决方案”现场获得近3000万元投资 [6] - 去年获奖项目中超10个项目完成融资,7个项目意向落地武汉光谷,3个项目入选“湖北十大医工交叉创新成果” [6] 核心技术突破 - 传统流式细胞仪无法提供细胞形态学图像,仅能提供光散射和荧光强度等数值化信息,在区分细胞互作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5] - 高端设备长期由海外垄断,价格高昂 [5] - 研发团队通过原创光路设计,实现每秒5000—10000个细胞的高速成像,同时保留光谱流式的高参数采集能力 [5] - 该设备在荧光成像通道数、检测通量等核心指标上领先国外同类产品 [5] 公司融资进展 - “光谱影像流式细胞仪”项目研发团队为精灵生命科学(武汉)有限公司 [5] - 该项目于今年8月获得由明熙资本和君联资本联合领投、湖北科投跟投的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6]
华工科技:拟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瑞源二号基金
格隆汇· 2025-09-15 18:28
公司投资动态 - 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华工投资拟以自有资金不高于7650万元人民币参与设立瑞源二号基金 [1] - 华工投资将持有瑞源二号基金21.86%财产份额并作为有限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 [1] - 本次投资联合武汉基金、楚天凤鸣、文旅产投、光谷科创投及都市圈基金等专业机构共同发起 [1] 基金投资方向 - 重点投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光电子、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 [2] - 关注传感器与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机会 [2] - 布局量子技术、医工结合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企业 [2]
安杰思: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53
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履行对安杰思的持续督导职责 包括现场检查及查阅公司治理 财务 内控 募集资金管理等制度文件 [1] - 督导工作涵盖与控股股东资金往来 公开信息查询 承诺履行核查及舆情监控等方面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0,242.74万元 较2024年同期26,400.07万元增长14.56% [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150.71万元 同比下降7.06% [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4.90% 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及研发人员薪酬增加 [11] - 总资产264,634.79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79% [10] 研发投入与进展 - 2025年1-6月研发投入3,445.78万元 同比增长33.29% 占营业收入比例11.39% [17] - 重点研发项目包括软性内窥镜 光纤多模态成像技术 辅助治疗机器人及高频手术设备 多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8][19] - 诊疗仪器类和软性内窥镜产品研发投入增加是研发费用增长主因 [17] 市场与销售表现 - 欧洲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28% 亚洲增29.05% 南美洲增58.95% 北美洲因中美贸易关税下降9.89% [16] - 公司通过展会平台和本土化服务团队提升海外客户粘性 强化全球品牌影响力 [16] 行业政策影响 - 带量采购政策导致产品销售价格下降 电圈套器 胆道引流管等产品已纳入多省采购范围 [7] - 公司积极应对带量采购及DRG/DIP支付新规 通过渠道拓展和技术创新维持市场份额 [8] 核心竞争力 - 公司构建多学科研发团队 聚焦诊疗设备和医疗器械双驱动发展 推进AI临床诊断布局 [12] - 严格执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13485 MDR等) 确保产品质量与合规性 [13] - 通过生产规模化 自动化及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 关键物料国产化缩短交付周期 [14] 风险因素 - 面临技术开发周期长 境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及产品性能瑕疵风险 [2][3] - 国际贸易摩擦及汇率波动影响外销业务 主要采用美元结算 [4] - 诊疗设备类产品注册进度可能延缓上市时间 [5] - 境内"AGS"商标存在被误认风险 可能与第三方商标权产生混淆 [9] 募集资金使用 - 微创医疗器械研发中心项目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完成 因办公大楼延期使用 [22] - 调整募投项目内部投资结构 并将结余资金及超募资金转投泰国生产基地项目(尚在ODI审批中) [22] 知识产权与人才 - 公司建立涵盖权利获取 风险防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但存在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9][14] - 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稳定技术人才队伍 应对行业人才竞争压力 [9]
智瞳科技完成数千万元融资,荷塘创投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42
融资情况 - 智瞳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荷塘创投独家投资 凯乘资本连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外科和眼科手术显微镜全系列产品的国内和海外注册申报及市场推广工作 [1] 公司背景 - 公司创办于2020年 创始团队起步于清华大学院士领衔的前沿研究 与解放军总医院团队共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 [1] - 在立体视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在计算显微成像领域积累多项核心成果并实施转化 [1] 产品与技术 - 专注于显微手术场景的视觉成像、智能感知及辅助决策创新技术研发 [1] - 构建新一代数字手术显微镜与智能化临床解决方案的产品布局 [1] - 以自主品牌AINNOVI®推出3类6款国产高端显微成像与智能系列产品 [1] - 高端3D外视显微升级产品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II类注册证 [1] - 显微外视产品具备4K超高清分辨率和3D立体成像技术 [4] 市场表现 - 弥补传统光学手术显微镜在显微外视的短板 解决医疗机构存量传统光学手术显微镜升级需求 [1] - 与头部显微镜品牌形成商业化合作 在国内完成超百家医院装机 [1] - 获批CE证书后实现欧洲销售 [1] 战略定位 - 公司立志成为赋能精细化外科发展的行业引领者和全球提供商 [1] - 积极探索下一代新型手术显微镜形态 助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3] - 发挥显微外视方向技术领先优势 争做中国显微外视技术专家 [3] - 推动3D外视功能成为显微手术成像重要发展趋势 [3] 行业评价 - 代表我国在医疗立体成像技术领域高水平和国际领先优势 [3] - 引领显微手术从传统"纯光学"向"光学+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化 [3] - 全链条自主开发能力和立体视觉成像技术长期积累获得临床界广泛赞誉和应用 [3] - 为医生提供更清晰、更立体的手术视野 帮助多科室医生更精准进行手术操作 [4]
医工结合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YOUMAGIC舒立缇定义射频抗衰技术新标准
搜狐网· 2025-07-30 17:53
医工结合技术交流会概况 - 会议以"重返校园·共启新程"为主题,由YOUMAGIC舒立缇联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举办,吸引百余位医学专家、科研学者及产业代表参与,聚焦医工结合的深层价值探索[1] - YOUMAGIC舒立缇发布《全新一代单极射频技术蓝皮书》,旨在为行业树立技术新标准并推动能量医学发展[1] - 活动包含跨学科大师课、圆桌思辨、实验室探访等环节,强化技术与人文的双重连接[3] 清华大学在医工结合领域的角色 -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依托核科学技术及多学科交叉优势,将尖端能量源技术转化应用于医疗领域,形成"医-工-企"产学研协作模式[5] - 工程物理系与威脉医疗合作成果包括YOUMAGIC舒立缇等产品,企业负责产品市场化,医院验证临床价值[5] - 医工交叉研究院在医学影像、光子全能谱技术等领域实现"世界首创"突破,电磁能量源治疗技术已应用于威脉医疗多款获NMPA三类证的产品[7] 单极射频技术创新 - YOUMAGIC舒立缇采用闪脉冲技术将射频脉宽从200ms缩短至100ms,能量密度提升且温控检测点增加[11] - 动态脉冲调节技术可在0.7~1.5s间个性化调节脉冲时间,结合AI能量匹配与多维智能温控实现效果与舒适度平衡[11] - 临床验证显示单极射频比多极/双极穿透更深(达4-5mm)、效果更持久,独创技术解决传统射频热感不足与参数模糊痛点[11][15] 产学研协同与行业影响 - 威脉医疗与清华大学合作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医疗方案,YOUMAGIC舒立缇重新定义射频抗衰技术标准[13] - 《单极射频技术蓝皮书》作为行业首部技术指南,推动精准、舒适、可持续成为新标准语言[15] - 公司向临床专家颁发合作证书,计划建立创新同盟以加速医工结合成果转化[17] 跨学科融合价值 - 美学领域专家提出能量医学与艺术交融将带来个性化体验,技术产品最终需回归艺术范畴[9] - 圆桌论坛达成共识:多学科交叉能更好满足用户对东方美与个性美的需求[15] - 威脉医疗CEO强调需回归创新本源,未来将强化与清华合作夯实医工结合路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