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
搜索文档
2025中国医院大会暨行风建设大会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0 20:10
行业发展趋势 - 会议主题聚焦医院高质量发展和行风建设,强调"向新・向质・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1] -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医改深化推动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5] - 行业需提升整体效率,促进分级诊疗和医防结合机制形成 [5]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医院需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3] - 公立医院需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 [3] - 医疗机构需强化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有温度的服务 [5] 行业合作与生态构建 - 中国医院协会与多家机构签署战略协议,涵盖国际交流、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 [7] - 合作方包括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医药企业,构建"医疗+金融+科技+产业"多元生态 [7] - 发布《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及《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5版)》 [7] 会议规模与议题 - 大会设置开幕式、主会场、专题会议和19个分会场 [7] - 1500名行业代表参与,研讨医院管理、智慧医疗、行风建设、学科发展等多元领域 [7]
“一位领导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山东介绍医改经验
南方都市报· 2025-05-27 23:19
医改政策与财政投入 - 山东省近5年财政对公立医院补助投入年均增长25% [1] - 济南市财政对公立医疗机构补助年均增长13.4% [2] - 青岛市2019年以来市县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5% [2] - 潍坊市寿光市每年投入2亿元用于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 - 山东省2024年调整23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 [1] 医疗资源下沉与基层建设 - 山东省2024年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4.4% [2] - 山东省规范改造1万多个村卫生室 [2] - 每年组织1万多名医护骨干下沉乡镇驻点帮扶 [2] - 累计选派2200多名"业务院长"常驻乡镇 [2] - 建成2420个名医工作站 [2] - 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3.3% [2] 市级医疗改革举措 - 济南市建成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10个县域医共体 [3] - 济南市"心电诊断一张网"覆盖15个区县 [3] - 济南市自2020年以来完成47.73万人次远程心电诊断 [3] - 青岛市创新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路径 [3]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与市南区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3] - 青岛市市立医院整体托管莱西县域医共体 [3] 收入结构优化 - 青岛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 [2] - 青岛市药品耗材费用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 [2]
山东省卫健委主任: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
新京报· 2025-05-27 19:58
医疗资源覆盖 - 山东各市实现中西医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78家县医院全部达到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相当于三级医院能力)[1][4] - 2024年山东省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4.4%,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1][4] - 建成866个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部牵头组建专科联盟并延伸到所有县(市、区)[4] 药品耗材集采与价格调整 - 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分别落地824种、40类,价格显著下降[2] - 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降价幅度达到75%[2] - 济南市历下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60%[2] - 2024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300余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2022年以来济南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850项次,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项目2004项次,降低检查检验项目2199项次,新增新技术项目167项[3] - 青岛2019年以来市、县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药品耗材费用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3]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规范改造1万多个村卫生室,建成2420个名医工作站,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3.3%[4] - 每年组织1万多名医护骨干下沉乡镇驻点帮扶,累计选派2200多名两年期"业务院长"常驻乡镇[4] - 全面推进心电诊断、影像诊断、AI智能辅助诊断"三张网"建设[4] 医联体与远程医疗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与8家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与79家医院建立松散型医联体,牵头成立57个跨区域专科联盟[5] - 2024年帮助开展新技术75项,搭建覆盖2600余家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5] 医疗服务优化 - 831家医疗机构接入省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检查检验互认项目达到429项,累计互认870万次[7] - 73家三级综合医院开展预住院和预约诊疗服务,128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立转诊会诊中心[7] - 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区人民医院2024年下转病人2632人次[7] - 家庭医生签约超6720万人,百万名"三高"患者享受一体化诊疗服务[7]
对不同医药细分业务本质的一些思考
青侨阳光投资交流· 2024-08-16 10:02
行业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三大核心业务类别为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机构,其中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医疗机构 [1][5] - 标准化程度和医生依赖度的差异是导致"药VS械VS院"业务特性不同的关键因素,药品标准化最高且医生依赖度最低,医疗器械次之,医疗机构最弱 [3][7][8] - 中国制药行业历史盈利水平大幅落后于美国,主要受"以药养医"政策包袱和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青黄不接的影响 [14][16][18] -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盈利能力远超美国,主要受益于CXO全球产业链转移和专科医院优势,但未来可能面临DRG支付改革的压力 [13][17] - 医改政策重构行业生态,推动药品市场从消费属性转向科技属性,并加速医疗器械行业创新迭代 [19][22][23] 药品业务特性 - 药品标准化程度最高且医生依赖度最低,放量速度显著快于医疗器械和医疗机构,上市5年可达潜在峰值的1/3至1/2 [8] - 药品商业价值分配更有利,临床数据优势决定市场地位,性能优异的创新药不易被埋没 [8] - 创新药存在"前赌+后崩"风险,需具备代际差临床价值且无替代品才能斩获巨大商业回报 [8][9] - 中国化学制药净利率中位值仅10.1%,显著低于生物制品(19.2%)和医疗器械(16.3%) [15] 医疗器械业务特性 - 医疗器械标准化程度低于药品但高于医疗机构,规模化复制能力较强 [7] - 高值耗材等产品临床价值实现高度依赖医生认可,与医生形成共生关系,需让渡更多价值分配权 [7] - 医疗器械无法一致性评价,先发厂商优势稳固,行业成熟后天然向龙头集中 [8] - 中国医疗器械净利率中位值达16.3%,与美国水平相当 [13][15] 医疗机构业务特性 - 综合性医院高度非标且依赖医生,复制扩张困难且利益分配向医生倾斜 [4] - 专科医院因业务更标准化曾实现高盈利,但未来可能受医生流动性增加和DRG推广冲击 [4] - 公立医院受"公益本质"政策约束,民营医院面临公立医院价格竞争,盈利空间受限 [6] - 中国医疗服务净利率中位值达13.5%,远超美国水平 [13][15] 行业政策影响 - 医改推动药品市场从消费属性转向科技属性,"中国神药"萎缩而救命普药价格反弹 [19][23]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集采导致价值预期骤降,创新药加速审评和医保谈判推动价值上升 [23] - 医疗器械监管改革加速新产品上市放量,同时通过集采打压成熟产品远端盈利预期 [22][24] - CXO行业受益全球产业链转移,但未来可能因人力成本上升和转移放缓而优势削弱 [17] 配套产业特性 - 原料药、CRO、医药分销等配套产业多为To B供应链业务,经营效率是竞争核心 [27] - 原料药等供给刚性强的业务呈现强周期性,需求波动易导致价格大涨大跌 [27] - CRO和CDMO在需求高增长时景气度强,但需求放缓后可能因价格下降快速回落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