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贴息政策
搜索文档
“双贴息”政策精准直补促消费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59
政策内容与特点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即买即减"补贴方式有效激发消费热情 让消费者享受切实优惠 [1] - "双贴息"政策针对个人消费贷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贷 通过贷款贴息降低付息成本 直接惠及贷款使用人 [1] - 财政贴息可精准识别有效需求 避免"撒胡椒面" 实现消费有效需求的精准识别和补贴 [1] 政策创新与协同机制 - "双贴息"政策是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力的创新实践 首次将贴息对象从企业扩容至个人 [2] - 政策延续"财政贴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模式 政府不干预金融机构放贷决策 仅承担让利成本 [2] - 市场化与法治化原则贯穿始终 兼顾促消费与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性 形成良性竞争激励 [2] 政策实施与监管要求 - 金融机构需自主审核贷款对象、定价及用途 有关部门需加强贴息资金审核与贷款使用跟踪 [2] - 政策设计需防范"跑冒滴漏"套利行为 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滴灌至真实需求方 [2]
“双贴息”撬动供需正循环
北京商报· 2025-08-14 00:24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多部门于8月12日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即“双贴息”政策 [1]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源流向消费领域,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1] 政策覆盖范围 - 政策惠及范围广泛,既将众多服务业经营主体纳入其中,又覆盖了广大个人消费者 [1] - 街边的小餐馆、理发店等服务业主体,以及普通家庭购置家电、外出旅游等消费行为均可能受益 [1] 政策运作机制 - 贴息流程高效便捷,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例,借款人主要操作仅需授权经办机构识别相关贷款账户交易信息用于贴息资金测算 [2] - 贷款利息扣减、贴息资金申请等工作均由经办机构负责,借款人无需额外操心,简化了流程 [2] 对消费端的影响 - 个人消费者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时能切实感受到利息成本降低,消费信贷负担极大减轻 [2] - 利息成本的降低充分激发居民消费意愿,使其有更多底气和动力释放消费需求 [2] 对供给端的影响 - 政策为服务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低成本金融资源支持 [2] - 经营主体获得支持后,更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改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供给 [2] 经济循环效应 - 政策从消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推动形成“居民愿意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增收→经营主体扩大投资、稳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能力提升”的正向循环 [3] - 随着政策在传统消费旺季落地实施,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3]
“双贴息”促消费 钱要好用也要专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23:5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1] - 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等) [1]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 [1] - 可多笔贷款叠加贴息 打破以往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2] - 借款人仅需授权贷款机构识别交易信息 已签订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取得授权 [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面向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等八大领域实施"专款专用"贴息 [2] - 旨在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体系 提升居民消费获得感 [2] - 服务行业资金需求具有紧迫性和周期性 需从严审核同时加快放款 [3] 金融机构执行机制 - 需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差异化定价消费贷款利率 [3] - 1%贴息比例可带动100倍贷款资金投入消费领域 形成杠杆效应 [3] - 需严控资金流向 确保贴息真正支持真实消费 [3] 政策协同效应 - 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产生"1+1>2"效果 刺激消费市场循环 [3] - 同时促进需求端"愿消费"和供给端"好消费"的良性循环 [3]
“双贴息”促消费,钱要好用也要专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23:41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2] - 政策涵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单笔5万元以上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等重点领域 [2] - 政策不设繁琐门槛 贴息测算和申请工作主要由贷款经办机构完成 最大程度便利借款人 [2]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特点 - 贴息政策可以多笔叠加 打破以往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 精准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 [3] - 借款人办理负担轻 仅需授权贷款机构识别相关贷款账户交易信息 对已签订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取得授权以降低短期还款压力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政策面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 旨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 [3] - 政策优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等八大领域的消费环境和政策体系 提升居民消费获得感 [3] 金融机构角色与要求 - 金融机构需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 使消费贷款利率定价更有针对性和差异化 确保服务长期可持续 [4] - 面对餐饮住宿 旅游等领域经营主体紧迫且周期性的资金需求 需从严审核并加快放款 让政策惠及更多中小主体 [4] 政策杠杆效应与资金流向 - 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块钱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服务业供给 形成杠杆效应 [5] - 政策需严控资金流向 确保贴息成为真实消费的有力支持 形成需求“愿消费”和供给“好消费”的良性循环 [5]
直通部委|“双贴息”政策到期后将视情况研究是否延长 饮料抽检不合格率0.57%
搜狐财经· 2025-08-13 19:32
财政与金融政策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利率水平1/3),实施期限1年 [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针对消费领域服务业,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贴息上限1万元,期限1年 [1] - 政策到期后将评估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经办范围的可能性 [1] - 金融监管总局将贴息政策执行纳入日常监管,督促机构加强贷款用途管理及风险管控,防止资金挪用或套取贴息 [2] 市场监管与食品安全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抽检饮料11.19万批次,不合格率0.57%(636批次),主要问题为微生物指标不达标及质量指标不符标准 [2] -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并督促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质量安全控制 [2] 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 水利部针对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预计强降雨将导致部分河流超警洪水,派出3个工作组协助防御 [4] - 自然资源部将福建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由四级提升至三级,因台风"杨柳"引发风暴潮和巨浪,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及灾害评估 [5] 两岸基础设施合作 - 福建向金门供水七年累计超4300万吨,占金门自来水厂日常供水总量81.9%,日均供水量2.1万吨,水质合格率100% [6] - 福建与金门通电、通气、通桥的前期技术准备已基本完成 [6] 行业法规更新 - 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将于2026年2月1日施行,新增56条、实质性修改353条,作为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规章 [7] 国际贸易与制裁 - 商务部对欧盟两家金融机构(UAB Urbo Bankas和AB Mano Bankas)实施反制,禁止境内组织或个人与其交易合作,回应欧盟涉俄制裁 [8]
“双贴息”政策落地,聚焦8类消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3 14:04
政策核心与目标 - 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配合,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以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旨在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4] - 两项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创新探索,可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11] 政策覆盖范围与执行 - 经办银行需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5] - 政策特别关注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并利用金融监管总局建立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指导银行实现精准对接,确保资金快速便捷、利率适宜[5][6] - 两项贴息政策期限为一年,到期后将进行效果评估,并研究是否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经办银行范围[7] 政策机制与杠杆效应 - 政策通过1%的贴息比例,使1元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活水[8] - 政策支持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消费行为,明确禁止将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违规套利,否则无法获得贴息资金[9][10] - 贴息政策与再贷款政策协同,一方面通过贴息直接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央行低息再贷款激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产生“1+1>2”的效应[12][13] 监管与实施保障 - 金融监管部门将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财政部配合督促贷款经办机构做好贷款管理,维护借款人权益,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14] - 贷款经办机构在授信时需基于借款人真实需求和信用状况,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借贷[14] - 政策坚持服务消费群体及经营者,直接惠及消费者个人和消费服务供给方,不设繁琐门槛,操作简便[15]
“双贴息”政策落地,聚焦8类消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第一财经· 2025-08-13 13:48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 - 财政和金融配合力度加大,通过公共资金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措施 [6] - 政策目标为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在保障民生同时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6] - 经办银行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行业 [7][8] - 针对小微企业发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8] 政策实施细节 - "双贴息"政策期限一年,到期后将视效果评估决定是否延长 [9] - 1元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服务业供给,撬动效应显著 [10][11] - 政策仅支持合理借贷需求和真实消费行为,违规套利行为不纳入支持范围 [12] - 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让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 [13] 政策协同效应 - 贴息政策与再贷款政策协同,通过低息再贷款促进银行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14] -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市场化自主确定,贴息部分由财政直接补贴给消费者 [14] - 政策组合有利于产生"1+1>2"效应,兼顾消费提振与金融支持可持续性 [14] 监管措施 - 金融监管部门将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 [15] - 财政部配合监管部门督促贷款经办机构落实政策 [15]
发布会纪要丨“双贴息”政策落地,聚焦8类消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3 12:43
政策概述 - "双贴息"政策聚焦8类消费行业,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旨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3][6] - 政策期限为一年,到期后将视效果评估决定是否延长、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经办范围 [7] - 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力,1元贴息资金可撬动100元贷款资金,放大公共资金乘数效应 [8][9] 政策目标与机制 - 直接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经营融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同时通过再贷款政策激励银行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13] - 支持消费者合理借贷需求和真实消费行为,禁止非消费领域用途或违规套利行为 [10] - 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形成"组合拳",叠加"国补"实惠以提振消费 [11][12] 执行与监管 - 金融监管部门将政策执行纳入日常监管,财政部配合督促贷款机构规范管理,维护借款人权益 [14][15] - 贷款机构需基于借款人真实需求和信用状况授信,禁止诱导借贷 [15] - 政策设计简化流程,不设繁琐门槛,覆盖居民衣食住行主要消费场景 [16] 行业覆盖与支持 - 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利用金融监管总局建立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实现"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信贷对接 [6] -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市场化自主确定,贴息部分由财政直接补贴,兼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