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
搜索文档
两部门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
新华网· 2025-09-30 19:10
政策核心 - 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在全国选取约15个试点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资金补助 政策旨在发挥消费在稳增长和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并满足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助力扩大入境消费[1][2] 试点城市与资金支持 - 试点城市申报范围为地市级及以上城市 包括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 各省自治区省会或首府城市 地级市州盟[2] - 支持约15个试点城市 包括符合条件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其他消费带动作用强 发展潜力大 境外旅客较多的城市 政策实施期为两年[2] -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资金补助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 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1亿元 补助资金分两批下达[2] - 试点启动第一年先下达部分资金 剩余资金根据绩效评价情况下达 试点城市可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按规定采取补助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2] 工作支持方向 - 本次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支持方向包括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 优化涉外支付服务 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2] 政策实施与展望 - 财政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称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 需要各方协同发力[2] - 下一步将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资金监管务求取得实效 加强经验总结做好复制推广[2]
15城将迎国际化消费升级 单城最高2亿元补入境消费短板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8:49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在全国选取15个左右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通过最高2亿元/城的财政补助,聚焦“国际化、品质化、便利化”补短板 [1] - 政策核心目标是通过消费环境升级激活入境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提质升级,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 [1][5] - 政策旨在打通“扩大入境消费”的关键堵点,形成“以消费促开放、以开放扩消费”的良性循环 [5] 政策出台背景 - 2025年1—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4万亿元,同比增长4.6%,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2] - 消费市场整体平稳向好,但优质供给仍然不足,消费环境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 [2] - 入境消费占GDP比重偏低,2024年仅为0.5%左右,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1%—3%的平均水平 [2] 试点工作核心方向 - 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支持重点商圈改造提升,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培育富有时尚引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大力发展离境退税 [3] - 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提升涉外场所外卡POS机覆盖率,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支持增设外币兑换点及多币种兑换服务 [3] - 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完善多语种标识,增设行李寄存、引导服务台等便利设施,投放多语种翻译工具,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 [3] 财政资金安排与监管 - 实施差异化补助标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合计补助2亿元,其他试点城市每个合计补助1亿元,资金分两批下达 [4] - 补助资金有严格“负面清单”,不得用于新建扩建基础设施、支付罚款、偿还债务等明令禁止的支出项目 [4] - 建立日常监督机制,资金下达与绩效评价挂钩,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 [4] 政策预期影响与后续步骤 - 试点城市对标国际知名消费目的地,将吸引更多全球优质商品、服务和企业落地,倒逼本土产业转型升级 [5] - 政策注重“软环境”与“硬设施”同步升级,将聚焦IP、数字、绿色、智能、国潮等主题,创新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场景 [6] - 财政部、商务部将加强央地协同,指导试点城市细化实施方案,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进行全国推广 [6]
直通部委|银龄讲学计划招募7000名退休教师 9月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上升
搜狐财经· 2025-09-30 18:16
教育行业 - 教育部与财政部计划在2025年招募7000名65岁及以下退休教师参与银龄讲学计划,申请者以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 [1] - 讲学教师服务期间人事关系及退休待遇不变,工作经费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按年人均2万元标准分担,用于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及意外保险费 [1] 交通运输与旅游消费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水路旅客发送量预计达1250万人次,日均156.25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单日高峰预计在10月4日和5日,约200万人次 [1] - 辽宁沿海港口及陆岛运输航线预计运送旅客超60万人次,大连至烟台、威海等5条省际客运航线及16条陆岛运输航线为客流集中区域 [1] - 8月网约车监管系统共收到7.89亿单订单信息,环比增长0.2%,深圳、厦门、广州等24个中心城市订单合规率超过80% [7] 消费品与零售市场 - 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2万亿元,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4%、22.3%、22.0%、21.1% [2] - 财政部与商务部支持15个左右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每个补助1亿元,政策实施期两年 [4] 财政与产业政策 - 发改委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2] - 国资央企将聚焦产业兴疆,在新疆投资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并深度参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6] 制造业与采购经理指数 - 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生产指数升至近6个月高点 [5] - 9月份装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连续两个月稳定在51%以上,消费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6%,创今年以来高点 [5]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 - 1-8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2859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6] - 1-8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63亿元,同比下降3.8%,降幅较上半年缩小4.5个百分点,共投入研发经费668.6亿元,同比增长3.4% [6] 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 10月1日起实施一批国家标准,涉及工业机器人动态稳定性试验方法、三维视觉引导系统技术要求、手表外观件有害物质限量、湿巾通用要求及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 [5]
“反内卷”持续推进有望推动相关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宏观晚6点
搜狐财经· 2025-09-30 18:16
制造业景气度 - 9月中国制造业PMI回升0.4个百分点至49.8% [1] - 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受消费贷贴息落地和以旧换新第三批国补资金全面投放等因素推动 [1] - 9月中美经贸会谈及元首通话对市场信心有提振作用 [1] 消费环境建设政策 - 财政部与商务部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 [2] - 对其他试点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1亿元 [2] - 补助资金分两批下达 首批资金于试点启动第一年下达 [2] - 试点城市可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采取补助或奖励等方式支持 [2] 国补资金投放 - 以旧换新第三批国补资金已全面投放 [1] - 第四批国补资金已经下达 [3]
刚刚!重磅利好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9-30 17:46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与商务部在国庆长假前夕发布两项重磅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补助支持消费新业态和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 [1][2][3]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 - 政策计划支持约50个城市开展试点,优先向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的超大特大城市倾斜,实施期为两年 [3] -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分档补助:超大特大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4亿元,大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3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资金分两批下达 [5][6] - 支持方向包括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如打造首发中心、集聚区,支持国内外品牌开设高能级首店、旗舰店,并推动在时尚服饰、消费电子、美妆、汽车等领域的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4] - 支持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在文娱、旅游、健康、体育领域应用,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4] -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开发周边产品,开设主题店等沉浸式消费空间,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5]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 - 政策计划支持约15个城市开展试点,包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其他消费带动作用强、境外旅客较多的城市,实施期为两年 [8] -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分档补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1亿元,资金分两批下达 [2][8] - 支持方向包括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聚焦IP、数字、绿色、智能等主题,支持重点商圈改造,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并大力发展离境退税 [9] - 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提升商圈、景区、酒店等涉外场所外卡POS机覆盖率,支持商户安装或升级外卡POS机,并优化现金使用环境,增设外币兑换点 [9] - 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支持完善多语种标识和便利服务设施,丰富多语种产品及服务清单,增加小语种志愿者服务并开展工作人员外语培训 [10]
事关消费!财政部、商务部连发两文!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7:21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 [1] - 政策实施期为两年,试点将向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超大特大城市倾斜 [2] - 同日发布《关于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的通知》,旨在满足品质化消费需求并助力扩大入境消费 [2]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 - 将遴选50个左右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开展试点 [1] - 支持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包括打造首发中心、集聚区,支持国内外品牌开设高能级首店、旗舰店及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1] - 支持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包括商旅文体健融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及外贸优品展销中心建设 [1] -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开发IP周边产品,开设主题店,联动国潮及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1]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 - 将在全国选取15个左右试点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 [2] - 试点城市范围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其他消费带动作用强、境外旅客较多的地市级及以上城市 [2] - 工作重点包括丰富国际化、品质化消费供给,如改造提升重点商圈,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并大力发展离境退税 [3] - 提升国际化、便利化服务水平,包括完善支付服务体系提升外卡POS机覆盖率,增设外币兑换点,完善多语种标识及服务,并对重点商户进行业务培训 [3]
最高补助2亿元,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迎来政策支持
搜狐财经· 2025-09-30 16:23
政策核心与目标 - 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发布通知,支持试点城市培育建设国际化消费环境,强化“购在中国”品牌打造 [1] - 政策目标为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容升级入境消费市场 [1][4] - 支持约15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作为试点,包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其他消费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城市 [1] 财政支持方案 -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资金补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1亿元 [2] - 补助资金分两批下达,并强调加强资金监管,避免交叉重复,不得用于新建基础设施、支付罚款、偿还债务等明令禁止的支出 [2][5] 重点支持方向:丰富消费供给 - 聚焦知识产权、数字、绿色、智能、文旅、体育、国潮等主题,支持重点商圈改造提升 [2] - 创新商旅文体健多元融合消费场景,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及地标性项目 [2] - 支持培育富有时尚引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大力发展离境退税,增加退税商店、丰富退税商品 [2] 重点支持方向:优化支付与服务 - 优化涉外支付服务,完善多层次支付体系,提升商圈、景区、酒店、机场等涉外场所外卡POS机覆盖率 [2] - 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支持增设外币兑换点及多币种兑换服务,推进商户现金备付工作 [2] - 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支持完善多语种标识、便利服务设施,投放多语种翻译工具,组织工作人员外语培训 [4] 行业影响与地方部署 - 政策落地将推动入境消费从单一购物向商旅文体融合升级,消费结构从高端奢侈品向国货潮品、特色服务延伸 [4] - 上海等城市已作出具体部署,如上海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商业品牌集群,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 [5] - 地方行动包括打造国际消费功能区,吸引科创企业为商业品牌提供全链条科技支持,支持连锁企业和电商平台开发自有品牌 [5]
两部门:大力发展离境退税 优化涉外支付服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6:08
政策核心目标 - 支持约15个地市级及以上试点城市培育建设国际化消费环境,政策实施期为两年 [4] - 提升入境消费便利性和舒适度,强化“购在中国”品牌,吸引境外旅客入境消费 [4] - 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2][10] 支持方向与内容 - 聚焦知识产权、数字、绿色、智能、文旅、体育、国潮等主题,支持重点商圈改造提升,创新商旅文体健多元融合消费场景 [1][5] - 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地标性消费项目,并支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 [1][5] - 大力发展离境退税,支持增加退税商店、丰富退税商品、优化退税服务 [1][5] - 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提升商圈、景区、酒店、交通枢纽等涉外场所外卡POS机覆盖率,支持商户安装或升级外卡POS机设备 [1][5] - 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支持增设外币兑换点、兑换机及多币种兑换服务,推进零售、餐饮、文旅、交通等场景的商户现金备付全覆盖 [1][5] - 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完善多语种标识、行李寄存、引导服务台等设施,投放多语种翻译工具,并组织工作人员外语培训 [6] 资金支持与分配 -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资金补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1亿元 [8] - 补助资金分两批下达,首批于试点启动第一年下达,剩余资金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下达 [8] - 试点城市可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采取补助、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 [8] 申报与评审流程 - 各省(自治区)可推荐1个城市申报,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单独申报 [7] - 商务部与财政部组织竞争性评审,按书面评审(40%权重)和现场答辩(60%权重)计算得分,根据得分确定入围试点城市名单 [8] - 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24日,逾期视同放弃 [7] 绩效管理与监督 - 试点启动第二年初进行绩效自评,商务部商财政部委托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结果与后续资金安排挂钩 [9] - 加强资金监管,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新建扩建基础设施、支付罚款、偿还债务、人员经费及楼堂馆所建设等明令禁止的支出 [2][10]
利好!两部门重磅印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6:08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通知1)核心观点 - 政策旨在通过支持约15个试点城市培育国际化消费环境,强化“购在中国”品牌,以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水平,吸引境外旅客入境消费,满足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1][5] -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提供资金补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1亿元,实施期为两年,资金分两批下达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拨付 [1][10]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通知2)核心观点 - 政策旨在通过支持约50个试点城市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消费场景,推动外贸优品进入国内市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以满足多样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15] -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提供资金补助,超大特大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4亿元,大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3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实施期为两年,资金分两批下达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拨付 [3][21] 试点范围与申报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约15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其他消费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境外旅客较多的城市 [1][5]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约50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主要向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超大特大城市倾斜 [2][15] - 省级商务和财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城市申报,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各省(自治区)可推荐1个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单独申报 [8]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各省(自治区)可推荐2个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排名前15名的消费大省(自治区)可推荐3个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单独申报 [19] 支持方向与内容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聚焦IP、数字、绿色、智能、文旅、体育、国潮等主题,改造提升重点商圈,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地标性项目,培育本土品牌,发展离境退税 [6]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提升外卡POS机覆盖率,增设外币兑换点,推进商户现金备付 [6]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完善多语种标识和便利服务设施,丰富多语种产品及服务清单,增加小语种志愿者服务和业务培训 [7]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打造首发中心和集聚区,支持高能级首店、旗舰店、概念店,以及时尚服饰、消费电子、美妆、潮玩等多领域产品的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3][16]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在文娱、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新场景,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外贸优品展销中心升级 [17]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开发周边产品,开设主题店,支持老字号和新消费品牌开设新店,开发“老牌新品”和“国潮国货” [18] 评审与资金安排 - 试点城市通过竞争性评审确定,评审权重为书面评审40%、现场答辩60%,根据得分高低确定入围名单 [9][20] - 补助资金分两批下达,试点启动第一年先下达部分资金,剩余资金根据绩效评价情况下达,试点城市可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采取补助、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 [1][3][10][21] - 绩效评价在试点启动第二年初和试点期满后进行,评价结果与后续资金安排挂钩 [10][22]
利好!两部门重磅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9-30 16:05
政策核心目标 - 通过两项试点工作落实大力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更好满足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1][2][5][15]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通知(通知1)旨在强化“购在中国”品牌,吸引境外旅客入境消费 [1][5]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通知(通知2)旨在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消费新业态涌现 [2][15] 试点范围与规模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约15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其他消费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城市 [1][5]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约50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主要向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的超大特大城市倾斜 [2][15] - 两项政策的实施期均为两年 [1][2][5][15] 财政补助细则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每个补助1亿元 [1][10]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超大特大城市每个补助4亿元,大城市每个补助3亿元,其他城市每个补助2亿元 [3][21] - 补助资金分两批下达,首批于试点启动第一年下达,剩余资金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拨付 [1][3][10][21] 支持方向与重点领域 - 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聚焦IP、数字、绿色、智能、文旅、体育、国潮等主题,支持商圈改造和本土品牌培育 [2][6] - 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提升外卡POS机覆盖率,增设外币兑换点,推进现金备付 [6] - 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完善多语种标识和便利服务设施,增加小语种志愿者服务 [7] - 支持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打造首发中心、集聚区,吸引高能级首店、旗舰店,支持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3][16] - 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动AI、元宇宙等技术应用,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外贸优品进入国内市场 [17] -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开发周边产品,开设主题店,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18] 申报与评审流程 - 省级商务、财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城市申报,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各省(自治区)可推荐1个城市,直辖市等单独申报 [8]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各省(自治区)可推荐2个城市,消费大省可推荐3个,直辖市等单独申报 [19] - 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24日 [8][19] - 评审采用竞争性方式,书面评审占40%,现场答辩占60%,根据得分确定试点城市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