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记者观察丨激活经济新动能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速
搜狐财经· 2025-07-07 08:44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上海通过"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等消费节庆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今年入境外籍旅客超250万人次同比增长44% 并推出"即买即退"离境退税服务 [2] - 北京优化文旅产品和消费场景布局 1-5月接待入境游客1971万人次同比增长541% [2] - 广州离境退税商店突破500家覆盖11个城区 离境退税申请单量同比上升203倍 销售金额同比上升129倍 [3] - 天津利用河海港资源建设标志性商圈 盘活古建筑引入首店经济 [3] - 重庆打造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穿楼等特色消费场景 年均吸引游客超5亿人次 无人机灯光秀带动重点餐饮满客率超70% 酒店入住率超80% [3] 区域协同发展特征 - 上海与杭州苏州构建"长三角消费生态圈" 北京与天津雄安形成"京津冀消费联动带" 突破行政边界实现消费资源梯度配置 [3] - 五城市实践呈现"特色化+区域协同"双重特征 形成外部合力支持 [3]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文提出5年内培育专业化特色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为扩大消费促进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4] - 2021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培育建设 [5]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5] 发展模式与未来展望 - 培育路径需政策创新场景革命服务升级三重驱动 同时保持全球视野与本土文化战略定力 [6] - 更多城市加入消费生态革新将激发中国经济内需引擎爆发态势 [6]
深圳又一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退付点启用,首日业绩大幅提升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2:07
金光华广场离境退税服务 - 金光华广场正式启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优化入境游客购物退税体验,标志着深圳离境退税布局进一步完善 [1] - "即买即退"服务通过集中退付点实现"多点消费、一站退税",减轻商户现金储备压力,提升境外旅客"即买即领"体验 [1] - 商场已有DIOR、BOSS、COACH等10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入驻"即买即退"体系,覆盖奢侈品、时尚零售、数码科技等多元消费场景 [1] 经营数据与预期 - 7月1日当日退税商品销售额大幅增长,未来预计退税商品销售额增长200%+,客流量增长20%-30%,整体业绩提升5%-8% [2] - 公司将强化"深港消费枢纽"定位,推出专属优惠并优化退税服务体验,计划引入更多高退税商品以提升消费吸引力 [2] 区位优势与战略定位 - 金光华广场是深圳首个与地铁无缝接驳的一站式国际购物中心,位于罗湖人民南商圈核心,毗邻罗湖口岸 [1] - 商场既是港人北上消费首选目的地,也是内地游客南下潮流打卡地,具有显著的跨境消费区位优势 [1] 政策背景 - 深圳自2023年12月实施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以来,持续深化政策落实,提升入境消费便捷性,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2]
6月28日周六《新闻联播》要闻20条
快讯· 2025-06-28 20:04
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 - 北京正在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2] - "智慧"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1] 能源与环保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三分之一 [4]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现常态化区域内电力交易 [13]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10] 区域经济发展 - 长三角区域7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万亿元 [7] - 西部地区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6] - 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14] 金融与投资 - 前5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616亿美元 [9]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水利贷款余额超1万亿元 [15] 中小企业与就业 - 前5个月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3] - 民政部与教育部建立社会组织促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 [11] 国际贸易动态 - 美国宣布停止与加拿大所有贸易谈判 [19]
京津冀“海上门户”天津:打造全球消费活力高地
搜狐财经· 2025-06-28 09:01
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天津市将建设"世界级消费聚集区、城市级商业中心、区域级特色商圈、社区便民消费网点"四级商圈体系和"山、海、河、楼、港、体育、文旅、康养"8类特色消费场景 [1]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 8% [3] - 天津港2024年接待国际邮轮105艘次 出入境旅客达35 7万人次 居全国第二 北方第一 [4] -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500亿元 同比增长43% [4] - 口岸肉类进出口量占全国1/3 [4] 消费场景与文旅项目 - 夜游海河2024年游客达220万人次 游船数量排名全国第四 全球第九 [2] - 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包括樘院 钟书阁 盘山开山节等 [2] - 航母主题公园 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成为全球网红打卡地 [4] - 西北角小吃火爆出圈 医养结合 健康饮食消费渐成气候 [1] 商圈体系规划 - 推出"2+8+22+N"四级商圈体系 打造金街 泰达MSD于响两个世界级商圈 [7] - 金街商圈包含印象城 天河城等商业综合体及劝业场等历史建筑 [7] - 泰达MSD—于响商圈以滨海风情为特色 包含永旺梦乐城 K11等商业综合体 [7] - 计划打造8个城市级商业中心 包括天津之眼 五大道 老城厢-古文化街等 [8] - 建设22个区域级特色商圈 如中新生态城 小白楼商圈等 [8] - 已建成19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覆盖982个社区 [9] 政策支持与产业优势 - 获取国家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包括131项支持政策 [5] - 在美食 汽车 康养 体育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6] - 拥有153公里海岸线和广阔海域面积 推出海洋生态 水上运动等文旅项目 [4] 历史文化与商业基因 - 拥有16个历史文化街区 877幢历史风貌建筑 [1] - 上世纪40年代以来拥有飞鸽自行车 海鸥手表等百余项全国第一 [1] - "洋楼经济"让洋楼资源焕发时代风采 [1]
武汉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长江日报· 2025-06-16 08:25
武汉消费市场表现 - 武汉与深圳、成都、大连共同获得"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1] -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31.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首位 [6] - 2024年1-4月社零增速进一步提升至8.1%,继续保持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领先地位 [6] 消费业态创新 - 武汉打造1500万方商业空间,近三年引进首店超千家,数字消费和夜间消费蓬勃发展 [3] - 联动商文旅体健举办"乐购武汉"促消费活动2000场/年,形成"春赏樱、夏嘬虾、秋欢购、冬潮玩"四季消费图景 [6] - 运动健身和医疗服务消费预期超出全国均值3个百分点以上 [3] 城市品牌建设 - 商文旅体联动强化特色消费IP(樱花、小龙虾、热干面),文创品牌"蒜鸟"亮相央视推介会 [3][6] - 20余种武汉老字号及特色产品(国漆、黄鹤楼酒、老万成等)在美好生活好物集集中展销 [6][7] - 城市形象与生活便利满意度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 [3] 数据来源背景 - 《美好生活大调查》由央视财经联合国家统计局、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起,持续开展19年 [6]
从“扫货”华强北到撬动入境消费
深圳商报· 2025-06-06 01:15
华强北成为外国游客购物热点 - 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以品种丰富且物美价廉的电子消费产品吸引外国游客[1] - 外国游客偏好购买折叠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科技产品[1] - 外国游客在华强北的消费行为涉及产品性价比、入境便利度、支付无障碍和城市吸引力等多个环节[1] 深圳吸引外国游客的优势 - 深圳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受益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围[2] - 深圳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手机、无人机等电子消费产品表现突出[2] - 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提供便捷支付体验,并扩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网络[2] 深圳入境旅游消费数据 - 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接待游客4811.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3%[3] - 深圳国际旅游收入增幅达30.6%[3] - 中国目前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和重庆),深圳虽未入选但具有年轻态、未来感和科技范等特有优势[3] 深圳入境消费发展潜力 - 外国游客"扫货"华强北现象显示深圳可打造独特的入境消费热点[3] - 深圳可通过强化科技消费特色和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来撬动入境消费市场[3]
前5个月上海口岸进出境航空旅客量创新高,同比增长超两成
第一财经· 2025-06-03 20:48
航空运输业 - 上海海关监管进出境航空器前5个月达10.4万架次,同比增长14.5% [1][3] - 进出境航空旅客近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创同期历史新高 [1][3] - 浦东机场海关优化服务支持新开/加密国际航线,特别是中远程和"一带一路"国家航点 [3] - 虹桥机场4月20日单日出入境旅客突破11000人次,入境外籍旅客54%通过免签政策入境 [3] 旅游消费政策 - 上海实施离境退税新政一个月,新增"即买即退"商店超60家,退税额同比增长77% [4] - 端午节假期前两天上海消费额近200亿元(日均100亿元),同比增长4.1% [4] - 离境退税销售额在端午期间同比增长约1.1倍 [4] - 上海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六大行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5] 主题乐园与商业生态 - 上海乐高乐园预计2025年客流达240万人次/年,工作日0.8万人次/日,周末2万人次/日 [5] - 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上海)计划2027年开放,为中国首家、全球第三家 [5] - 2024年1-4月上海新增首店301家,其中全球/亚洲首店占比16% [6] - "首发上海3.0版"政策构建"点线链面圈"五维生态系统 [6]
首都餐饮共建国际美食之都提质消费行动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5-30 08:39
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 启动"首都餐饮共建国际美食之都提质消费行动" 通过品牌活动升级 跨界资源赋能与技能人才培育三大维度构建新生态 [1] - 全年举办中国京菜美食节 小吃美食节 "一带一路"国际丝路美食节 火锅美食节等特色活动 整合老字号与新兴品牌推广多元饮食文化 [1] - 搭建"餐饮+金融+科技+文旅"跨界平台 推动与电商 地产 物流等领域合作 重点支持数字化升级 新零售模式 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技术赋能 [1] 国际化与品牌建设 - 计划2025年前新引进超500个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 培育30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初步建成国际美食之都 [2] - 通过美食展会 文化体验等形式向全球推广北京饮食文化 打造"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强调"美食+文化""美食+国际交流"双核心 [1][2]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餐饮品牌 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与消费场景创新能力 [1] 人才培育体系 - 建立"选才—育才—用才"体系 举办技能大赛 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重点培养烹饪技艺传承与餐饮服务创新人才 [2] - 开展"功勋巨匠致敬"活动 挖掘50年以上从业者匠人故事 构建"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 [2] - 2022年已推出七大行动22项任务 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等 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 [2] 政策与资源整合 - 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提出国际品牌汇聚 美食聚集地打造 传统技艺振兴等七大方向 [2] - 联合北京商报 深蓝智库 北京烹饪协会等机构 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对接 加速行业品质化转型 [1][2]
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亮相时间定了
搜狐财经· 2025-05-23 12:22
长沙市内免税店项目概况 - 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将于2024年9月底在五一广场王府井百货8楼开业 [1] - 王府井集团于2024年1月24日被确定为长沙市内免税店经营主体 [1] - 免税店分为有税经营区和免税经营区,销售湖南特产、国潮、箱包等消费品 [2] 政策与监管框架 - 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24年8月批准在长沙等8个城市设立市内免税店 [1] - 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运营 [2] - 进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内商品视同出口享受退税 [8] 目标客群与购物规则 - 销售对象为60日内搭乘航空或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含中国籍) [5][7] - 购物需持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及已购出境机票/船票 [7] - 不设购物限额但需符合海关自用合理数量规定 [9] 商品结构与特色 - 规划国潮/本地精品区、国货精品区等六大品类专区 [2] - 引入茶颜悦色、承源百年等8家湖南本土品牌 [3][10] - 重点销售食品、电子产品、香化等便于携带的消费品 [10]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长沙市商务局等签署"湘品出海"战略合作协议 [3] - 推动湖南辣椒制品、湘绣等国货商品国际化 [3] - 提升长沙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地位及文旅影响力 [3] 运营模式 - 采用"店内买单 口岸提货"模式,在出境隔离区设提货点 [11] - 设计融合岳麓书院、湘绣等长沙传统元素 [2]
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重庆通过集聚优质消费资源、创新消费场景、推动产业融合等举措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释放城市消费活力[1] - "渝货精品"加速开拓新消费市场,涪陵榨菜、陈昌银麻花等本土品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1] - 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智博会、西洽会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引擎[1] 创新消费场景 - "洞穴经济""步道经济""云端经济"等特色消费新场景涌现,防空洞改造为火锅店、酒吧等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1] - 渝中区打造20余个"云端天台"项目,引入空中餐酒吧、天际泳池等形成独特商业风景线[1] - "文化+消费""艺术+消费""旅游+消费"等业态融合为商业注入新活力,如北仓文创街区夜间集市、大渡口区"花花好市"音乐集市[1] 产业融合发展 - 火锅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3.2万家火锅店遍布全市,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2] - 汽车产业表现亮眼,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182.8%[2] 消费环境提升 - 推进重点商圈数字化转型,创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1个、示范智慧商店2个[2] - 打造市级示范智慧菜市场14个,推动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智慧化改造[2] - 培育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消费新业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