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各地多措并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央视网· 2025-06-28 20:37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地通过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等措施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 上海消费促进举措 - 上海通过"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大型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3] - 上海边检机关今年查验入境外籍旅客超250万人次 同比增长44% [3] - 推出"即买即退、资金秒达"离境退税升级服务 深受外国游客欢迎 [3] 北京文旅消费升级 - 北京推出丰富文旅产品和创新消费场景 优化消费地标布局 [5] - 1—5月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971万人次 同比增长541% [5] 广州离境退税服务优化 - 广州离境退税商店总数突破500家 实现11个城区全覆盖 [5] - 离境退税申请单同比上升203倍 销售金额同比上升129倍 [5] 天津商业项目开发 - 天津发掘河、海、港资源建设标志性商圈街区和商业项目 [5] - 盘活古建筑并引入餐饮、购物首店 激活消费活力 [5] 重庆特色消费场景打造 - 重庆利用地形优势打造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穿楼、山城巷等特色消费场景 年均吸引游客超5亿人次 [7] - 4月以来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带动滨江路重点餐饮满客率超70% 重点酒店入住率超80% [7]
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上海民盟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搜狐财经· 2025-06-28 11:53
调研背景与目的 - 民盟上海市委会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组围绕"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主题,对普陀区和嘉定区开展调研 [1] -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兼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基础优势和战略使命,扩内需促消费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举措 [1] 普陀区调研发现 - 鸿寿坊通过商旅文资源高效串联,打造"精致烟火气"特色业态,成为开放式商业街区转型标杆,破解同质化竞争困局 [4] - 环球港探索商旅文体融合新模式,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实现政企优势互补,推动传统重点商圈转型升级 [4] - 普陀区构建政策体系强化商圈建设,创新消费场景,打造高品位潮流经济并把握青年消费新趋势 [5] 嘉定区调研发现 - 南翔印象城MEGA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形成新能源汽车"一条街",显著促进汽车消费 [7] - 上海国际赛车场利用赛事资源带动文旅消费,探讨提升旅游体验和扩大赛事溢出效应的具体措施 [7] - 嘉定区发挥汽车产业集聚优势促进汽车消费,推动节赛深度融合,并计划开拓汽车租赁市场 [9] 政企合作与规划 - 普陀区形成政策见效和成果落地的工作闭环,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5] - 嘉定区将充分运用调研建议编制相关规划,推动汽车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并提升入境消费便利性 [7][9]
蓝皮书:北京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生态格局将在年底初步形成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16:09
商圈升级成效 - 商圈人气攀升 客流量和销售额持续增长 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1] - 消费结构优化 消费品质全面提升 高品质高附加值商品服务涌现 [2] - 文化 旅游 体育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提升消费体验 [2] 多元消费业态融合 - 构建商 文 旅 体 农 林 水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 [3] - 预计2025年底初步形成 打破商业边界 引领新消费需求 [3] - 注重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消费 打造智慧化个性化场景 [3]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 深化商圈改造 丰富商业设施业态组合 营造多元优质消费场景 [4] - 引入国际知名品牌 打造特色主题街区 提升商圈智能化水平 [4] - 推动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化新型消费城市 [4] 对外开放重点领域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合规治理 促进金融业等服务业扩大开放 [4] - 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深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4]
持续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13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政策背景 - 党中央作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 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座城市被列为重点推进城市 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也在自主探索 [1]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 从8个方面推进建设工作 [1] 重点城市建设成效 - 北京优化消费地标布局 引进大批品牌首店和概念店 改造提升王府井步行街等文化时尚地标 [1] - 重庆打造四大国际消费目的地 在"2024中国城市入境游影响力榜单"中位列第三 [1] - 广州整体谋划"天河路-珠江新城"两大商圈 打造完整互补的消费产业体系 [1] 消费提振措施 - 上海打造"五五购物节"等大型消费节庆活动 带来实质性消费增长 [2] - 南京发展首发经济 引进知名品牌首店和旗舰店 打造"夜之金陵"夜经济品牌 [2] - 各地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激发城市消费潜力 [2] 国际化建设路径 - 上海、北京街头国际品牌云集 增强城市国际性特质 [2] - 推出"签证+消费+旅游"联动优惠 吸引海外游客 [2] - 引入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和大型国际赛事 吸引参赛者入境消费 [2] 特色化发展策略 - 天津利用国家海洋博物馆等载体 推出"夜游"博物馆等特色主题消费项目 [3] - 集聚古风花艺、国风手作、国潮精品等文创品牌 [3] - 打造独一无二的地标商业载体和网红旅游场所 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3]
前5个月境外人士在深非现金支付增长近四成,东南亚客群激增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20:06
深圳入境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前5个月境外人士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达97.4亿元,同比增长37%,交易笔数7109.5万笔,同比增长31% [2] - 港人交易笔数占比68%,金额占比60%,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 [2] - "五一"小长假期间境外人士非现金支付交易248.9万笔、2.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64%和58% [3] 客源结构分析 - 港人仍是消费主力,"五一"期间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别达75%和76%,同比增速66%和56% [3] - 韩国、美国、新加坡为前三大客源国,合计贡献超4成消费额,占比分别为17%、13%、13% [3] - 东南亚游客增速显著:老挝、泰国游客消费额同比激增125倍和17倍,泰国、印尼"五一"消费额同比飙升14倍和9倍 [3][4] 消费场景分布 - 港人消费集中于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前5个月合计占比超7成 [4] - 交通出行成为港人消费增长最快领域,消费额同比增长40% [4] - 外国人购物消费额同比增长28%,节假日文旅消费需求释放,"五一"和端午假期旅游娱乐类消费笔数同比分别增长29%和40% [4]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深圳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成为全国唯一海陆空全类型离境退税口岸城市 [5] - 前5个月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1倍,"即买即退"商品销售额激增超20倍 [5] - 便利化措施有效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激活全球消费潜力 [5]
推动原创 联动文商旅 北京商业民企让“中国品牌”走得更远
北京商报· 2025-05-15 13:42
秀水街品牌孵化与业绩表现 - 秀水街组建20人品牌孵化团队,专注引进非遗元素前三名品牌和非遗传承人,并提供租金减免支持[1] - 光合高定入驻1年积累上千客户,其中数百人持续复购,通过定制服务推动国潮商品国际化[1] - 凯伦生活家居从家纺小店升级为品牌,与外交官及全球500强企业合作销售纺织品[1] - 2024年秀水街入境游客同比增245%,销售额达16亿元(+60%),客流700万人次(+65%)[2] - 2025年五一期间入境游客增53%,销售额增67%,欧美团组游客占比显著提升[2] 国潮品牌与国际消费趋势 - 原创品牌如台湾印象(内地唯一门店)通过淘宝、抖音拓展线上渠道,同步销售台湾食品[2] - 国潮产品将本土文化注入设计,强化国际消费者对"中国设计"的认知,拉动内需市场扩容[3] - 外籍消费者占比达70%,商品以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为主,高性价比"中国制造"受青睐[2][3] 商业体创新与政策支持 - 蓝色港湾构建亮马河文化经济带,2024年4月联合蚂蚁推出全场景支付方案,外籍游客量显著增长[3] - 朝阳区通过首店保障、审批简化、夜间经济扶持等政策推动商区发展[3] - 蓝色港湾凭借"水岸商业+城市公园"场景成为国际品牌华北首店首选地[3] 入境消费与政策影响 - 免签政策优化推动北京入境旅游火热,2024年外籍游客消费快速恢复[4] - 北京需扩大国际"朋友圈",提升消费体验以应对消费外流挑战[4]
武昌滨江“集齐”七大商业体
长江日报· 2025-05-12 08:33
武昌滨江商业圈发展 - 武汉滨江天街即将开业 标志着武昌滨江商业圈将聚集7家具有"全国首个""华中销冠""集团顶配"标签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商业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成为武汉商业密度最高片区 [1] - 武汉滨江天街设计包含270度瞰江的"浴霞之境" 提供独特消费体验 [1] - 武昌滨江已吸引游客进行商文旅融合消费 如武昌万象城、销品茂、亲橙万象汇等商业体通过特色活动提升参与感 [1] 消费促进活动与业绩 - 武昌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8.08亿元 居全市第一 [2] - 武昌区通过69场消费促进活动(如新春市集、樱花消费券等)发放约1600万元消费券 带动销售额约6400万元 [2] - 2024年计划开展200场促消费活动 推出4条商文旅体融合特色旅游线路 [2] - "五一"假期武昌区举办64场商文旅活动 客流量达405.55万人 [2] 首店经济与投资升级 - 武汉SKP、武昌万象城等引进24家武汉首店、湖北首店、华中首店 [2] - 武汉滨江天街原定"P1"级建设标准 后因看好武昌滨江发展潜力 龙湖集团与联投清能集团追加上亿元投资升级至"P1+"旗舰型产品 [2] 行业专家观点与政策方向 - 3公里聚集7家大型商业体的现象全国罕见 反映武汉线下体验型消费潜力巨大 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定位相符 [3] - 武昌区将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 通过"欢购武昌"系列活动打造全季促销矩阵 形成"季有亮点、月有热点"的消费热潮 [3]
支持广深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广州日报· 2025-05-08 04:25
就业增收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2] - 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 [2] - 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25年培训超78万人次 [2] 生育养育保障与教育供给 - 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加大对二孩、三孩家庭的生育支持力度 [2] - 2025年推动超4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构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共享机制 [2] - 打造150个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牵头的幼儿园共同体 [2] - 推动珠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组团融入式托管15所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县中 [2] "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 推动长者饭堂建设提质增效,引导大型商超举办银发主题购物活动 [3] - 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5.5个 [3] - 完善公办托育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一批市、县级示范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3] 入境消费与服务业开放 - 支持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江门、潮州等地市推出优质特色入境旅游线路和服务 [3] - 支持广州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支持深圳积极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3] - 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市内免税店试点建设 [3] - 深化广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支持深圳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新一轮试点建设 [3] - 支持广州、深圳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3] 大宗消费更新升级 - 继续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4] - 支持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12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 [4] - 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4] - 2025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600个,启动2.65万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4] - 持续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支持缴存人在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4] 新型消费与休假制度 - 加快培育低空和邮轮游艇消费,支持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建设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及场景提升培育试点 [5] - 争取国家支持实施粤港澳游艇自由行,促进粤港澳游艇互认互通 [5] - 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 [5]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5] 消费限制优化 - 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 [5] - 引导深圳推行"久摇不中"个人可直接申领普通车指标的做法 [5] - 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在完善相关审批许可手续后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 [6] - 适当允许车辆停靠、增加夜间停车位和出租车候车点 [6]
国际好物邂逅世界遗产 成都青白江亚蓉欧国家馆快闪都江堰
搜狐财经· 2025-05-01 22:21
区域协同发展创新模式 - 成都青白江与都江堰通过"国际枢纽+文旅IP"双地联动 构建"通道+贸易+文旅"产业闭环 探索内陆城市开放发展新路径 [2] - 青白江依托中欧班列物流优势 都江堰发挥"三遗之城"文旅流量 实现供应链与消费链精准对接 [2] - 该模式推动"过境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化 为应对国际经贸波动提供跨区域协作样本 [2] 进口消费市场表现 - 亚蓉欧国家馆2025年一季度进口消费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8% 呈现爆发式增长 [3] - 国家馆已签约35个国家场馆 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京东店+微信商城)扩大销售渠道 [3] - "铁路港直通景区"模式缩短进口商品流通链条 精选欧洲葡萄酒等18国千款商品满足多元化需求 [1][3] 文旅消费融合实践 - 快闪店融合"非遗国潮+进口尖货" 设置羌绣非遗等主题展区实现本土文化与国际商品跨界对话 [4] - "五一"期间推出限时秒杀等促销活动 同步覆盖东郊记忆等重点商圈打造"IP商品15日极速供应链" [4] - 通过"口岸+商圈"融合发展模式 助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4] 国际合作深化 - 活动汇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资源 以"国际消费+文旅引流"新模式促进进口消费扩容提质 [1] - 移动国家馆已覆盖宜宾 自贡等地 形成常态化国际商品展示体系 [3]
扩大入境消费政策进一步优化
经济日报· 2025-04-28 09:19
政策优化背景 - 商务部表示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是完善境外人员生活便利制度的重要举措 旨在提高境外旅客在华购物便利性和消费满意度 [3] - 2024年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 入境旅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增长77.8% 2024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 [3] - 政策针对退税商店偏少 退税商品选择有限 国货占比低 退税便利度不足等问题提出8条举措 [3] 政策三大亮点 - 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 降低退税门槛并促进特产店 纪念品店等加入退税商店体系 [4] - 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 满足多样化支付需求 其他退税方式无金额限制 [4] - 全国推广"即买即退"服务 将退税环节提前至购物时办理 提升境外旅客消费体验并促进二次消费 [4] 配套实施措施 - 文旅部将推动旅游景区 度假区 文博场馆等区域的特色店铺备案为退税商店 并合理布局"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5] - 海关鼓励对退税物品封装打码 通过扫码快速验核 减少口岸验核时间 [5] - 2024年上海 北京等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入境外国人数量增长约1倍 其退税商店数量占全国近70% 消费品进口占比超50% [5] 未来发展规划 - 商务部将继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优化涉外支付服务 提升退税政策效能 [6] - 计划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商圈 完善多语种标识和导览设施 [6] - 增加品质化消费供给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提升中国消费市场吸引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