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治理
搜索文档
北京发布上半年疏整促“成绩单” 42项任务有序推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2:27
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展 - 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向外疏解布局 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迎来首批师生入驻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 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并规划1200张床位[2] - 核心区文物腾退有序实施 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文物腾退工作完成 醇亲王府南府和清陆军部海军部旧址启动腾退签约[2] - 物流中心疏解成效深化 房山区窦店深国际京西南物流枢纽一期智慧物流中心开工 打造智慧化数字化高端化低碳化现代物流基地[2] 城市精细化治理成效 - 违法建设治理力度加大 完成治理1071.72万平方米 腾退土地402.9公顷 保持占道经营和群租房等违法违规行为动态清零[3] - 城市家具减量提质 规范治理城市家具5万余处 分类治理违规设置脏污破损围挡500余处 打造城市家具样板街区[3] - 交通秩序系统治理 36个轨道交通站点完成最后一公里接驳优化 沙河站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7000余个 西钓鱼台站架设便民栈桥实现人车分流 清理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残余车辆 加强161处重点路口交通秩序治理[3] - 重点站区出行体验优化 北京西站南广场打造网约车候车区并新建遮阳廊架及花箱 北京站新增地面网约车接驳点缓解停车场压力[3] 城市品质提升举措 - 老旧小区改造创新 完成129个老旧小区市场化物业服务覆盖 形成通州区中仓街道打捆合并和延庆区儒林街道物业加服务加养老等创新模式[4] - 空间利用效能释放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3处水域水利设施空间开放 234座桥系完成环境整治 14座重点桥系提升 通过挖潜新建加错时共享形成70条不停车胡同 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4.2万个[4] - 城市绿色基底夯实 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揭网见绿353.29公顷 完成10条林荫路建设[4]
当演唱会的青春狂欢遇上城市精细化治理
南方都市报· 2025-08-17 23:02
演唱会观众规模与构成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预计吸引超过20万人次观众 其中年轻女性观众居多 超过四分之一为未成年人[1] 城市管理创新措施 - 设置家长等候区缓解散场时家长寻找孩子的焦虑 体现精准需求导向[1] - 大幅提升女性厕位比例缓解女性观众实际困扰[1] - 设置400个进场引导标识并内嵌购票平台导航功能 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1] - 采用执勤民警与500名志愿者协同维护秩序 配备防暑降温药品构建服务网络[2] - 实施视频加实兵巡逻机制实时监控客流 建立地上地下联动机制[2] - 推行P加R停车场加地铁换乘方案 科学设置大巴临时上下客点并联动网约车管理[2] 票务管理技术应用 - 警方破获利用外挂软件抢票案件并抓获犯罪嫌疑人[3] - 配合大麦平台技术拦截恶意抢票行为[3] 城市治理理念转型 - 管理方式从单纯控制转向服务引导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从刚性约束转向刚柔并济[3] - 通过科学管理将大规模人流聚集转化为有序的城市活力[2] - 大型活动成为展示城市魅力与增强市民归属感的契机[3]
“最强外脑”上线,技术调查官是个什么“官”?
搜狐财经· 2025-08-04 10:16
技术调查官制度创新 - 静安区检察院经济金融、知识产权办案量占比超过50%,信息化时代案件技术性特征增强,网络犯罪、人工智能侵权、大数据滥用等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3] -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发布《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聘任首批60名技术调查官,静安区检察院分两批聘任23名技术调查官,专业领域涵盖网络安全、食药品检验、知识产权等[3] - 技术调查官协助解决"零口供"案件,通过数据恢复和代码比对认定4000余部影视作品境外盗播事实,主犯被以侵犯著作权罪提起公诉[3] 专业化办案实践 - 技术调查官协助破解程序化批量注册游戏账号案,对自编程序进行技术拆解,最终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5] - 在公益诉讼领域,技术调查官运用亮度计、照度计等设备对18个点位光污染数据采集,将法律要件转化为可验证的技术参数[6][7] - 技术调查官参与固废污染、食药安全、水质检测等案件200余次,运用无人机、3D建模等技术固定证据[7] 城市治理技术赋能 - 技术调查辅助团队利用无人机测绘道路参数,推动调整52处信号灯配时和62处交通设施,实现多路口综合治理[8] - 司法鉴定专家同时担任最高检和静安区检察院技术调查官,形成"检察+技术"深度融合办案模式[9] - 静安区检察院在张园、市北高新园区设立检察服务工作站,因地制宜护航新质生产力[2]
清凉抵心田,暖意润人心(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0
城市公共纳凉服务 - 高温热浪促使城市开辟更多公共纳凉点,包括地铁站、空调车、防空洞等,体现精细化治理 [1] - 纳凉点不仅提供避暑功能,部分还免费提供书籍棋牌等附加服务,提升市民休闲体验 [1] - 户外劳动群体如外卖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成为主要受益者,获得休憩空间 [1] 社会需求与资源匹配 - 夏季"蹭空调"现象反映公共纳凉资源短缺,需通过城市建设精准匹配群众需求 [1] - 网友呼吁城市应兼顾不同群体需求(如"安全帽"与"公文包"),推动共享型服务 [1] - 期待更多创新举措提升高温下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 [1] 媒体报道 - 《人民日报》关注公共纳凉议题,强调社会治理细节 [2]
建设更加宜居美丽的人民城市∣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③
中国环境报· 2025-07-30 07:22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核心是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 [1] 生态美丽城市建设成效 - 通过建设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及街边绿化,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4.8万多个,绿道超过12.8万公里 [1] - 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了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增加百姓身边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 [1] 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 针对噪声、餐饮油烟等民生问题,各地各部门积极回应,形成问题清单并建立长效机制 [2] - 为方便绿色出行,城市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并规划打造慢行系统,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 [2] - 北京等地通过共享开放数据、融合数智算力算法,提供实时公交/地铁到站及拥挤度查询、动态下车提醒等全链条出行服务 [2] 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 部分城市存在“重形象轻功能”倾向,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等形象工程,忽视居民实际需求并造成资源浪费 [3] - 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部分口袋公园因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设施损坏、环境脏乱 [3] - 餐饮油烟、噪声污染、施工扬尘、城市内涝等治理难点依然存在,热岛效应、光污染等“大城市病”次生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3]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与更新实践 - 当务之急是转变发展理念,着眼于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改变“大拆大建”做法,在存量提质增效上做文章 [3] -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水环通过系统性规划将水域与绿地有机串联,改善了生态环境,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空间需求,并带动区域经济提升 [3] 精细化治理与技术应用 - 重庆市高新区完成跨镇街无人机“综合飞一次”创新实践试飞,聚焦占道经营、河道漂浮、火情探测、违规停放等场景,用无人机替代传统巡查以提升效率 [4] - 需打破城市治理中各区域、各领域、各环节“条块分割”的局面,加强统筹联动以解决突出问题 [4] 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 城市规划需多听市民意见,项目建设需多想群众需求,管理服务需多解民生难题 [4] - 需保障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人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 [4] - 城市工作的评判标准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建设需得到人民认可 [4]
桥下空间也是“金角银边”
经济日报· 2025-07-21 08:07
桥下空间微改造背景 - 北京市南二环立交桥下新增近百个停车位并设置智能停车系统,改造前该区域为护栏围绕、杂物堆积的环卫车辆停靠点[1] - 2024年北京市启动桥下空间整治提升3年行动,已完成234座桥系环境整治,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如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1] - 城市快速发展导致高架桥、快速路增多,桥下空间除部分用于公交场站和环卫保障外,多数存在私搭乱建、违规停车等问题[1] 改造模式与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桥下改造符合"精细化治理"要求[2] - "微创式"改造具有切口小、投入少、见效快优势,北京实践体现从大拆大建到"花小钱办大事"的转变[2] - 改造需因地制宜,用途选择(如停车场、充电站、休闲广场)需结合市民意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2][3] 实施策略与挑战 - 改造需坚持"一桥一策",基于科学诊断和精准施治,方案需考虑区位特点、周边需求及环境条件[3] - 规划阶段需通过问卷调查、社区调研等渠道引入公众参与,以使用者需求为决策核心[3] - 不同桥下空间因结构布局差异导致改造条件和难度不一,需定制化解决[2][3]
以法治之力铲除城市“牛皮癣”
环球网· 2025-07-21 06:48
共享单车违法广告问题现状 - 共享单车成为非法广告"重灾区",由于属于企业提供的"公共交通产品"而非"城市公共设施",缺乏相应罚则且违法成本低,打击效果有限 [1] - 成都共享单车投放量达100.8万辆,全国第三,日均骑行210.7万次,为违法广告提供便利条件 [1] - 非法小广告分为八类:涉黄涉诈、办证刻章、网络借贷、医保套现、公积金套现、代开发票、广告宣传、租房,潜藏破坏市容、滋生犯罪等风险 [2] 综合治理措施与成效 - 采用"刑事打击+行政处罚+民事诉讼"组合模式,问题率从16.5%降至2%以下 [1][7] - 5月行动中出动城管执法人员2289人次,企业运维2047人次,排查单车21.1万辆次,清理广告83700余个(涉黄类16300、金融类24700、虚假销售类28600) [2] - 公安机关累计抓获300人,刑事拘留28人,行政处罚266人,查处行政案件200起 [5] - 法院判例:对私自印制广告的商户判决书面道歉并赔偿2500元 [3][4][5] - 累计动态调减运力配额4857辆(美团1685辆、青桔1644辆、哈啰1528辆) [7] 企业责任与技术创新 - 督促美团、青桔、哈啰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车辆全周期管理,创新防粘贴技术(防粘坐垫、涂层、车筐网格) [3] - 企业推出举报奖励政策,通过次卡或优惠券鼓励用户参与广告清理 [7] 治理机制创新 - 15个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横向协同与刑行衔接 [3] - 网格员累计抽查单车136万辆次,发现问题车辆12万辆次,现场蹲点检查533个停放点 [7] - 优化行政处罚依据,累计查处乱张贴案件61件,罚款6480元 [5]
北京全市234座桥系完成环境整治,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9:17
北京市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 - 石景山区已完成全区4处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实现全年任务半年完成,新增社会停车场17处、车位约750个,实施交通疏堵2处,增设绿化景观4处 [1] - 莲芳桥通过"改""挖""绘"三大组合拳推进改造,新增4处社会停车场提供110余个停车位,铺设草坪150平方米,砌筑花池260米 [2][5][7] - 新首钢大桥桥下东部空间2.3万平方米改造完成,从"灰色空间"变身为集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活力港湾" [7][9][11] 交通优化措施 - 莲芳桥西进口高峰小时流量达816辆,掉头车辆312辆,改造后开辟限高3米的新掉头通道,将三车道拓展为四车道 [4] - 全市针对交通流量大的桥区利用桥下空间增设掉头、左转车道,科学调整交通组织后桥区交通联通性显著增强 [13][14] 功能提升与生态美化 - 莲芳桥增设智慧停车设施,完善照明、监控及无障碍设施,实施人行步道砖铺、电力通信管道等工程 [5] - 全市中心城及重点桥系拆除管理用房及护栏,以花池、花箱实现通透美观,对闲置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 [14] - 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改造引入健身设施,打造"城市会客厅",规划全龄友好活动区域 [9] 全市整治工作进展 - 北京市启动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印发《北京市桥下空间建设和使用技术导则》 [13] - 已完成234座桥系环境整治,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等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燕莎桥、黄康桥、北苑桥等工程正在推进 [14]
“温暖1厘米”背后的治理之变(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城市治理精细化 - 燃气管道外挪40厘米提升居民安全感 小区接驳巴士5分钟直达地铁站 机场免费淋浴房等案例体现"温暖1厘米"民生细节 [1] - 少年宫广场公厕改造增加儿童扶手 洗手盆镜子倾斜12度适配儿童和轮椅使用者高度 反映治理精度与文明进步 [1] - "儿童友好"斑马线由小学生参与设计 基层干部体验外卖骑手60天优化驿站选址 精细化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 [2] 民生需求升级 - 城市服务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 吃住行游购娱等场景需提升供给质量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生活期待 [2] - 粗放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增长需求 决策需兼顾合规合法与合情合理 因地制宜寻找治理最大公约数 [2] 治理误区警示 - 店铺招牌"一刀切"美学改造损害群众利益 反映政绩观错位 需避免脱离实际的表面工程 [3] - 精细化治理需基于客观调研 反对华而不实面子工程 应追求"面子"与"里子"统一 [3] 治理方法论 - 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推进治理现代化 通过可感小变化累积城市美好 [3] - 城市治理由千万件小事构成 需尊重现实多样性 实施一题一策精准施策 [2]
治理骑行乱象需多方发力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8
共享单车行业监管升级 - 北京市首次公开共享单车信用黑名单用户信息,美团、哈啰、滴滴3家企业联合限制违规用户超1100人次,标志着行业进入"精准化监管+信用化约束"阶段 [1] - 共享单车作为"最后一公里"重要出行方式渗透率持续提升,但车辆占压盲道、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构成挑战 [1] - 动态调控投放总量、规范停放秩序等措施已使部分城市运营秩序显著改善,但需构建"技术赋能+制度保障+社会共治"的立体化治理体系 [1] 政企协同治理模式转型 - 治理主体从政府单一主导转向政企协同,企业需通过技术手段监测违规停放行为,政府依托多部门协同巡查机制 [2] - 北京市建立"总量动态调控+网格化智慧化调度"框架,配合黑名单制度实现"技术监管+信用约束"双轨模式 [2] - 用户行为责任被强化,通过行为干预推动文明骑行习惯养成 [2] 精细化运营策略优化 - 当前面临商务区早晚高峰车辆饱和与老旧小区夜间停放缺口等时空错配问题 [2] - 需通过大数据分析出行热力图实施潮汐式调度,高峰时段向枢纽区域增配车辆 [2] - 在学校、医院等特殊区域设置限时停放区,利用电子围栏实现时段性停放权限管理 [2] 公共服务共享本质回归 - 治理目标是通过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的方式优化管理 [3] - 制度创新使共享单车管理更高效,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现代化转型 [3]